國臺辦回應「民國創立103年」:繼承孫中山精神

2021-01-09 搜狐網

「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華社南京2月12日電(記者 陳斌華 張展鵬)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在此間應詢表示,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有記者問,臺灣方面陸委會負責人王鬱琦12日上午在中山陵博愛廣場講話中,談及「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回答說,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尊敬。他103年前領導辛亥革命、開啟中國前所未有社會變革的那段歷史,其豐功偉績已經載入史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臺灣陸委會負責人拜謁中山陵

  新華社電(記者 齊湘輝 張展鵬)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鬱琦一行12日上午拜謁南京中山陵(見上圖)。

  王鬱琦在祭文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中山思想,共同資產」。"九二共識』,求同存異」,「和平發展,共創雙贏」。王鬱琦說,兩岸過去60多年來,最嚴重的時候曾經兵戎相見,但在2008年之後,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以制度化協商及交流合作,促進了和平穩定發展。今後,雙方要務實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建構長遠穩固的兩岸關係,增進人民的福祉,將臺灣海峽建構為和平及合作之海。

  王鬱琦一行向中山先生坐像鞠躬行禮,敬獻花籃,並瞻仰了石棺。

http://news.sohu.com/20140213/n394885606.shtml news.sohu.com false 北京晨報 陳斌華 張展鵬 http://bjcb.morningpost.com.cn/html/2014-02/13/content_271464.htm report 1010 「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新華社南京2月12日電(記者陳斌華張展鵬)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在此間應詢表示,兩岸同胞要

相關焦點

  • 國臺辦回應「民國創立103年」
    原標題:國臺辦回應「民國創立103年」   原標題:國臺辦回應「民國創立103年」「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華社南京2月12日電(記者 陳斌華張展鵬)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在此間應詢表示
  • 國臺辦回應「民國創立103年」(圖)
    「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新華社南京2月12日電(記者 陳斌華 張展鵬)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在此間應詢表示,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國臺辦回應王鬱琦「中華民國已創立103年」講話
    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在此間應詢表示,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有記者問,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鬱琦12日上午在中山陵博愛廣場講話中,談及「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對此有何評論?馬曉光回答說,孫中山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行者,受到全體中華兒女的尊敬。他103年前領導辛亥革命、開啟中國前所未有社會變革的那段歷史,其豐功偉績已經載入史冊。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 國臺辦回應王鬱琦「中華民國創建103年」講話
    中新社發 泱波 攝中新社南京2月12日電 (記者 鄭巧 劉舒凌)國務院臺辦發言人馬曉光12日應詢表示,兩岸同胞要繼承孫中山先生的精神,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記者問,臺灣方面大陸委員會負責人王鬱琦當天上午在中山陵博愛廣場講話中,談及「孫中山創立中華民國,已經103年了」,對此有何評論?
  • 1912年民國大總統選舉,孫中山先生與袁世凱誰才是眾望所歸?
    當時孫中山認識了不少華僑巨富,在孫中山回國時,中外各報盛傳他將攜巨款回國主持革命,社會各界一片歡騰,人心振奮。然而等到12月25日孫中山出現在上海碼頭,面對各界人士關於革命巨款的詢問,孫中山答日:「我沒有一文錢,我帶回來的只是革命的精神!」
  • 廣東銀輔幣名珍:民國十九年廣東省造孫中山像貳毫銀幣品鑑
    孫中山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廣受世人愛戴,為紀念孫中山的偉大功績,廣東造幣廠在這一時期,曾設計鑄造了多款孫中山肖像為主圖案的銀幣,無不雕刻精美、鑄工精湛,成為近代機制幣鑄造史上的典範。今特選廣東銀輔幣最珍罕的品種之一:民國十九年廣東省造孫中山像貳毫銀幣,它們不僅身世顯赫,且品相超群,望愛好者藏之寶之。
  • 民國十三年,為何孫中山五到黃埔軍校,究竟事出何因?
    民國的時間很短,但就是在這短暫的十幾年的時間裡,中國國民黨創始人孫中山先生五次親臨黃埔軍校,那麼五次來到黃埔軍校的緣由都是什麼呢?我們首先要知道的是黃埔軍校是孫中山一生的心血,而黃埔軍校也的確是培養出了許多優秀的幹部,其中我們熟悉的周總理周恩來先生也是畢業於這所學校的。
  • 李四光與辛亥革命:孫中山親傳聯絡手式和暗號
    1911年的孫中山。在日本學習期間,雖然學習任務很重,他仍很關心祖國的前途命運,因此經常出入在留學生會館,赴集會,聽演講。他決定追隨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立志革命,振興中華。1889年10月26日,李四光出生在湖北省黃岡縣農村的一個貧寒家庭。他勤奮好學,13歲時就以優異的成績考上省城武昌高等學校,但當時他並未想到要學地質。
  • 民國38年期間,有多達8位民國總統,蔣介石只能排倒數第二
    在慈禧太后死前,光緒皇帝也突然的暴斃身亡,帶著遺憾,帶著不甘離開了那個他意圖改變的清朝,慈禧太后死前,她指定了皇帝的繼承人——當時只有3歲的溥儀,但是終究回天乏力,溥儀在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國民黨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舉薦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民國宣布成立。
  • 民國奇人林庚白:孫中山的得力助手,算出自己結局卻無法阻止
    01 早年林庚白一直在孫中山的身邊工作,出色的工作能力很受孫中山賞識,當孫中山辭去了大總統的職位後,林庚白也就從此隱退。他曾無意間算出自己將命不久矣,卻無力同命運搏鬥,最終只得歸降於自己的命運,也算是民國一代奇人。
  • 史料研究者發現:民國鐵道部1928年在寧成立 位於南京九中初中校園
    民國鐵道部1928年10月在南京成立  1927年後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鐵路和郵電都歸交通部管理。1928年10月初,國民政府開始討論設立鐵路專管部門的事項。半個月後新的機關給定名為「鐵道部」,1928年10月23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頒令:  「文明國家對於鐵道事業類多設專部,為貫徹總理鐵道政策,著手設置鐵道部,以期計劃之實現與發展。除特任部長,組織成立外,著交通部即將關於鐵道行政一切事宜,移交鐵道部辦理,以專責成,而明系統。此令」。  10月25日,孫中山之子孫科宣誓就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長。
  • 以虎威精神引領中山重振虎威
    近代以來,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中山人才薈萃,成績斐然,逐步形成了區域文化獨有的精神特質——「虎威精神」。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強調:「廣東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八個字,就是對虎威精神的高度概括。
  • 國臺辦回應張懸旗幟事件:望青年一代多交流
    據臺灣媒體報導,國臺辦發言人範麗青今天(7日)針對該事件回應:「我們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多接觸,多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和感情。」據臺灣媒體報導,國臺辦發言人範麗青今天(7日)針對該事件回應:「我們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多接觸,多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和感情。」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範麗青今天接受臺灣媒體訪問,她表示:「我們希望兩岸同胞,特別是青年一代多接觸,多交流,增進相互了解和感情,加強中華民族認同,共同為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
  • 孫中山和袁世凱,如果穿越回民國,你會選擇誰當大總統?
    晚清民國時期的中國,處於從舊時代邁向新時代的節點,有兩個人左右了中國的走勢。一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臨時大總統,一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總統。前一位叫孫中山,後一位叫袁世凱。歷史的評價是孫中山優於袁世凱,但是回到當時的歷史場景,這兩位總統,你會選擇誰還真不好說。搶杆子出政權1912年2月13日,近代中國發生了一次重要的權力更替。
  • 孫中山成立民國時,想要選此地作為中國首都,原來他的野心這麼大
    在中國近代史上,民國算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組織或者說是歷史現象了。早起的民國確實是為國為民的,他在孫中山的帶領下發揚光大,吸引了一大批社會上的仁人志士。辛亥革命之後,孫中山就建立了中華民國。當時國內百廢待興,所有的事情都要孫中山操勞,對於中華民國的首都選取,孫中山也是糾結了好一陣,最終,孫中山心目中的首都位置,也足以見其當年的野心。
  • 歷經37年的民國,你知道在中華大地上,都發生了哪些戰爭嗎
    最後,在國內形勢危急下,裕隆太后被逼無奈在1912年宣告退位。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正式宣告結束,迎來了民國時代。雖然在1912年民國正式成立,但是國內並不太平,百姓也沒有過上,安定和平的生活。反而民國成為一個多事之秋,從1912年~1949年新中國成立,歷經37年的民國,可以說是年年發生的戰爭,搞得民不聊生。
  • 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中國國民黨不要迷路
    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中國國民黨不要迷路 2020年03月12日 17:18:00來源:中國臺灣網 【兩岸快評第685期】  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95周年的日子,新當選的中國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當天一大早率領國民黨黨務主管等人,來到臺北中山紀念館緬懷致意。
  • 談出來的民國:回望1911年辛亥革命
    孫中山講「政治是管理眾人之事」,眾人之事就是要由眾人自己來管理,共和其實就是由民眾自我管理。當然,我們知道在中華民國的歷史當中,我們的第一輪共和政治的實踐和嘗試失敗了,這個失敗有很多原因。本來我們已順利的從帝國進入到了民國,但是民國又成了實際上的軍國。1927年在南京建立的國民政府就是一個黨國,黨在國上面。中國經歷了從帝國到民國,軍國之後又是黨國,一部百年史至今震蕩不息。
  • 謁陵儀式與民國政治文化
    {17}國民黨要員經常敬謁孫中山衣冠冢,蔣介石到北平一般都會參謁孫中山衣冠冢,如1933年3月,蔣介石秘密抵達北平,召集居仁堂軍事會議,會後即拜謁孫中山衣冠冢。1948年10月,蔣介石在北平會見傅作義等,又去敬謁衣冠冢。{18}黨政及社會各界也每逢孫中山紀念日召開會議組織參謁儀式。抗戰時期,國人參謁衣冠冢,藉此表達繼承孫中山民族主義精神、投身抗日的決心。
  • 陽山縣七拱鎮一門出了開國大總統孫中山「七衛士」,堪稱千古傳奇!
    次年驅除陳炯明後,孫中山返廣州重建陸海軍大元帥府。民國十三年(1924)元旦,在大元帥府舉行頒獎大會上,得到孫中山頒發、宋慶齡佩戴的金質獎牌、獎章各一枚,一起合影留念,晉升衛士大隊中隊長。次年,孫中山逝世後,隨護宋慶齡寓居上海。後調任浙江鐵路緝私連連長,改任京滬杭甬鐵路巡官督察。民國十九年(1930)六月,調中山陵警衛處上尉副官,守護孫中山之靈。南京淪陷後返粵,在廣東公路處梅籙站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