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的南京地圖上,標註了「鐵道部」成立的位置(已用紅框標示出)。
中國江蘇網3月18日訊(通訊員 嶽欣源 記者 郭蓓)3月17日,位於北京市復興路10號的原鐵道部進行換牌,新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掛牌。鐵道管理部門的歷史淵源一時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
民國時期南京也有「鐵道部」。南京中山北路薩家灣一帶,今天的政治學院裡有原民國時期鐵道部的大樓舊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民國時期的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南京曾是民國鐵道部的成立地。那麼,民國鐵道部究竟是在南京的何處成立的呢?這個問題在歷史學界長期沒有得到精確的定位。
近日,江蘇省近現代史學會會員、南京城市史研究者胡卓然在組織南航金城學院機電工程系的大學生志願者,尋訪南京城建歷史遺蹟時,第一次把民國鐵道部成立之處的位置確認了出來,從而填補了城市史研究的一個空白。
民國鐵道部1928年10月在南京成立
1927年後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初期,鐵路和郵電都歸交通部管理。1928年10月初,國民政府開始討論設立鐵路專管部門的事項。10月7日的《申報》曾報導:「交(通)部統籌全國鐵路郵電,殊覺過勞,決於最近期間,將鐵路一事,另設專員辦理,名稱尚未定」。半個月後新的機關給定名為「鐵道部」,1928年10月23日南京國民政府正式頒令:
「文明國家對於鐵道事業類多設專部,為貫徹總理鐵道政策,著手設置鐵道部,以期計劃之實現與發展。除特任部長,組織成立外,著交通部即將關於鐵道行政一切事宜,移交鐵道部辦理,以專責成,而明系統。此令」。
10月25日,孫中山之子孫科宣誓就任國民政府鐵道部長。北伐前,1925年7月廣州國民政府成立時,孫科即擔任過交通部長的職務,有管理鐵路的經驗。他被委任為第一任鐵道部長,也有繼承孫中山鐵路建設夢想的寓意(孫中山曾有「交通為實業之母,鐵道又為交通之母」的想法)。
1928年11月9日,交通部將鐵路行政權力移交給鐵道部,包括與鐵道有關的大中小學校:分設於上海、唐山、北平的交通大學以及鐵路附設的各個扶輪中學、扶輪小學等,也一起移交給鐵道部管理。11月19日孫科兼任上海交通大學校長。
民國鐵道部成立的地方,在今天的南京九中初中部校園
胡卓然查詢到的歷史檔案記錄顯示:1928年11月1日鐵道部正式開始辦公。此時中山北路的鐵道部大樓和交通部大樓都還未建設,交通部辦公地址設立於慈悲社,新鐵道部的辦公地址設於楊將軍巷鍾南中學,以二十六、二十七號樓房為鐵道部辦公地址。根據1928年的《最新首都城市全圖》,鍾南中學的範圍即今天的碑亭巷附近的楊將軍巷、網巾市、如意裡三條街巷之間地塊(校舍有一部分可能延伸靠近當時的國府路,1935年國立美術館建設時,曾佔用了鍾南中學在此豎立籃球設備的小部分地塊)。
南京淪陷後1940年印刷發行的《最新南京市街詳圖》,有兩處標出了「舊鐵道部」的位置,一處標註於薩家灣鐵道部大樓的位置,另一處即標註於楊將軍巷鍾南中學舊址位置。南航金城學院機電工程系的大學生志願者依據胡卓然的研究,結合歷史地圖的記錄專門赴實地進行踏勘,他們看見了楊將軍巷、網巾市、如意裡等街巷幾乎和歷史地圖上的位置保持了原樣,歷史地圖上的鐘南中學的位置,即今天的「南京市第九初級中學」校園。民國鐵道部的成立位置,至此終於被發現。
民國鐵道部1938年歸併於交通部
胡卓然告訴記者,民國鐵道部成立後進行了一大批鐵路建設工作,與南京城市最有關聯的工作之一即浦口下關之間的鐵路輪渡的設立:1933年9月19日鐵道部公布《鐵道部首都輪渡組織規程》,成立首都輪渡管理委員會。10月22日,首都輪渡建成,通行客車。11月10日起又通行貨車。1908年即建成的滬寧鐵路和1912年已建成的津浦鐵路,至1933年終於第一次通過鐵路輪渡溝通到了一起。
1937年「七七」事變之際,鐵道部職員有800餘人。為了順應全面抗戰的形勢,1937年9月鐵道部縮小編制,先後遣散了職員560人,向大後方轉移的鐵道部機關僅有240人。1937年11月30日,當時的鐵道部長張嘉璈轉移至漢口,設辦公處於福煦路11號(原平漢鐵路局局長住宅)。
1938年1月,國民政府公布《調整中央行政機構令》,將「鐵道部、全國經濟委員會管轄之公路處、軍委會所轄之水陸運輸聯合辦事處」統一歸併於了交通部,鐵道部長張嘉璈擔任交通部長。此後,民國時期沒有再單獨設立過鐵道部,抗戰勝利後國府還都,交通部負責接收的浦鎮鐵路機車廠和鐵路列車等。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608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