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棵民國法桐腰粗1.3米 1928年為孫中山而建

2021-01-09 鳳凰江蘇

夫子廟郵局旁的老法桐。 

夫子廟有株老法桐,附近的居民劉先生從小看著它長大。「樹齡大概有100年了,比周圍的法桐都粗。」劉先生撥打現代快報熱線96060,想為這株老法桐申報古樹名木。園林部門了解情況後表示,老樹雖然是最早一批「落戶」南京的法桐,但還沒有100歲,不符合古樹名木的條件。如果你身邊有上了年紀的老樹,歡迎撥打快報熱線96060講述它們的故事。現代快報記者餘樂

老樹現狀如何?

和同伴相比

「腰身」格外粗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這株樹。它的「家」距離夫子廟北牌坊只有50米左右,旁邊就是古色古香的夫子廟郵局,隔著一條建康路,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

老樹就矗立在街頭,遒勁的樹根把樹池都撐破了,樹皮斑駁發黑。記者發現,這株樹的樹幹高近3米,和周圍的同伴相比,「腰身」格外粗。

「這株樹我曾經拿軟尺量過,直徑是1.3米。」市民劉先生就住在中華路上,對這株老法桐的感情很深。據了解,南京最古老的法桐位於石鼓路上,它也是南京古樹名木中的「001」號,直徑也就0.98米左右。這一株,比「001號」還要粗。

「我今年46歲,打記事起這株樹就不小了,之後一直在長,現在是這條路上最粗的樹。」劉先生說,推薦老樹成為「綠古董」還有一個理由:這株樹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位於建康路110號的夫子廟郵局是「南京郵電局舊址」,最早叫奇望街支局,由英國人1919年設計建造,1923年1月1日建成開業,是目前南京年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郵局之一。郵局斜對面,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一幢極具民國範的二層小樓。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夫子廟郵局仍然營業,不少老年人,還騎著自行車前去郵寄信件。「雖然對這株樹沒有特別注意過,但每次都在樹下停放自行車。」70多歲的吳大爺說,法桐巨大的「綠傘」遮蓋了大半幅路面,天熱的時候讓人煩悶頓消,「還能在老樹下品味一下民國範,挺好的!」

老樹年齡多大?

應該是1928年建康路闢建後種的

老樹究竟多大年紀了?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諮詢了秦淮區園林綠化部門。「這株樹應該是第一批紮根南京的法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1928年,為了迎接孫中山的靈柩,南京主城區不少交通幹道都進行了闢建。如漢中路、長江路、中華路等,建康路屬於次幹道,也進行了闢建。他推測,1928年闢建道路,那麼老樹應當植於路面鋪設完畢後,雖然具體栽植年份已無處可查,不過,老樹肯定不足百歲。

當時跟法桐同批進駐南京的,還有青桐和刺槐。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批法桐幼苗,全都引自上海法租界,據推斷,樹齡在5~10年。」 解放初,南京城汰劣留優,只剩法桐、青桐、楓楊、黑松、刺槐行道樹2111株;1950年,相關部門著手制定行道樹發展規劃,1951年春栽下7021株法桐。「以這株樹的胸圍和樹根來看,應該是民國年間種下的那批。」

據了解,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即為古樹;而所謂的名木,是指珍貴、稀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秦淮區園林綠化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以老樹的資歷,尚不足列為古樹名木的陣營,只能算作備選資源。

相關焦點

  • 民國成立前,有人問孫中山首都建在哪?孫說了一個地方,不是南京
    然而在1911年民國政權建立時,孫先生當時在考慮一個國家的首都問題上,其實是面對很多爭議的。就算是孫先生自己也曾經對於都城的問題感到過困惑,而且孫先生最開始時也並不是想把民國的首都放在南京,而是在這個地方。首先,後世人如何能夠了解到孫先生當時考慮首都的問題,是通過一個叫做章太炎的學者。章太炎出生於1869年,去世於1936年,是浙江人士。由於志趣相投,後來追隨了孫先生。
  • 史料研究者發現:民國鐵道部1928年在寧成立 位於南京九中初中校園
    中國江蘇網3月18日訊(通訊員 嶽欣源 記者 郭蓓)3月17日,位於北京市復興路10號的原鐵道部進行換牌,新成立的中國鐵路總公司正式掛牌。鐵道管理部門的歷史淵源一時成為了輿論關注的熱門話題。  民國時期南京也有「鐵道部」。南京中山北路薩家灣一帶,今天的政治學院裡有原民國時期鐵道部的大樓舊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 老照片:1983年的南京,六朝古都民國遺風
    挹江門,是南京明城牆民國增闢城門,位於今南京市鼓樓區西北段城牆,架兩山之間。1921年(民國十年)將城牆鑿開,時為單孔城門。為中山碼頭和下關火車站入城的交通要道,因主持修造者為江蘇省民政長韓國鈞,系泰州人,泰州古稱「海陵」,得名海陵門。1928年7月,國民政府將海陵門易名為挹江門。
  • 天蠍座名人: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孫中山,原名孫文,字德明,號日新,改名逸仙。   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1892年(清光緒十八年)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行醫於澳門。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變法自強,未被採納,遂赴檀香山,於11月24日組建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準備發動廣州起義,因走漏消息而失敗。1896年在英國遭清政府駐英公使綁架,幸得英籍教師康德拉營救脫險。
  • 南京,作為民國首都只有14年,斷斷續續有多少次呢?
    從1912年到1949年的民國38年間,南京作為首都滿打滿算不到14年,為何說到民國首都,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南京呢?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開創共和。定都南京的臨時政府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 謁陵儀式與民國政治文化
    而後,又通過將孫中山崇拜儀式融入於紀念儀式、節日慶典、政治集會、總理紀念周{1}、日常集會、婚喪祭祀等政治、社會和文化活動,甚至人們的日常生活,多方營造孫中山崇拜儀式日常化的政治氣氛,使身處儀式情景氛圍中的參與者,時常感受孫中山符號霸權。在眾多的儀式中,有一種儀式獨具特色,且最為神聖,具有極大的影響力,在民國政治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這就是拜謁中山陵儀式。
  • 民國元年第一天:孫大總統被稱「萬歲」
    公元1912年1月1日,禮拜一,陰曆十一月十三日,辛亥年庚子月丙子日。晚上十時,南京,兩江總督府大堂。穿著大禮服、頭戴大禮帽的孫中山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同樣裝束的胡漢民。門外五色旗飄拂,軍樂隊齊奏歡迎曲,肅立兩旁的新軍第九鎮士兵託槍敬禮,二十一聲禮炮同時鳴響。正中的禮臺上有些簡單的裝飾,但燈光不太明亮。孫中山走上前去,面南而立。
  • 民國38年期間,有多達8位民國總統,蔣介石只能排倒數第二
    在慈禧太后死前,光緒皇帝也突然的暴斃身亡,帶著遺憾,帶著不甘離開了那個他意圖改變的清朝,慈禧太后死前,她指定了皇帝的繼承人——當時只有3歲的溥儀,但是終究回天乏力,溥儀在1912年2月12日宣布退位,清朝正式滅亡。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國民黨在南京建立了臨時政府,舉薦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民國宣布成立。
  • 南京舊影1929:民國南京文物調查與《首都名勝古蹟》圖片集
    文:小陸飛刀1935年3月24日至25日,《中央日報》連續兩天報導了南京特別市政府對境內古蹟古物的調查統計結果。這項調查統計,其實是國民政府在定都南京後不久就下達的任務。1928年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頒布《名勝古蹟古物保存條例》,對全國名勝古蹟古物的調查及保護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 辛亥革命前,章太炎問孫中山最佳定都之地在哪?孫的答案暴露野心
    關於中國革命勝利後,中華民國建都何地,國父孫中山有過慎重的考慮。1897年5月,孫中山來到日本橫濱,他和日本友人宮崎寅藏談到了關於建都問題。孫中山提到可以建都的城市有很多,包括重慶、廣州、北京、伊犁、蘭州、疏勒、太原等。
  • 北京作為民國時期太極拳傳播中心的地位在1928年坍塌了!
    1928年中國發生一件不僅對於北京人,對於全中國人來說,都是件不得了的大事——國民政府遷都南京!北京被改為北平特別市,這個曾經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失去昔日"國都"光環,呈現百業凋零態勢。遷都之後北平的經濟急劇衰落,房價暴跌,商業經營遭受重創,古都的命運就此改變。
  • 南京存民國最高法院大樓:陳公博於此判死刑(圖)
    而從門口往內看,左側有一座褐色面磚貼面的建築,整體看上去規模宏大,簡潔莊嚴,氣勢奪人,這就是原民國政府的外交部大樓。2001年7月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記者了解到,大樓籌建於1931年3月,建築面積5050平方米,大樓中部高四層,兩翼高三層,另有半地下室一層。
  • 歷史各個時期年代錢幣的成交價格-民國篇
    經過激烈討論,南京臨時政府還是採用了五色旗作為當時的國旗。1914年,銅元正式改稱「銅幣」,民國發行的銅幣與清最大的區別是龍紋被換成了由稻穗組成的嘉禾紋。各省鑄造的銅元大多為兩面叉的國旗圖案,並有「開國紀念幣」或「中華民國銅幣」字樣。2.袁大頭「袁大頭」是對袁世凱像系列硬幣的口語俗稱,嚴謹點說叫「袁世凱像背嘉禾銀幣」。
  • 盤點中國近代史民國歷任總統,梟雄輩出的年代,你能說出幾人?
    自1911年孫文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起,至1949年10月1日止,正式擔任過中華民國總統職務的共八任。孫中山,中華民國首任臨時大總統,1912年1月1日—1912年2月13日在任,任期只有一個多月,卻影響深遠。
  • 南京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
  • 孫中山:幹革命擇善而固執
    而與普通偏執人格障礙的妄想表現有所區別的是,孫中山的偏執主要表現為:1)有最完美的理想和目標,所以他們的力量來源於推動世界朝向理想目標而努力奮鬥;2)他們的判斷能力很強,而且身體力行,腳踏實地;3)為了追趕自己的理想目標,他們總讓自己精力充沛、奮鬥不懈、死而後已;4)要求規律、整齊,盡其力令生活井然有序。
  • 老照片:1928年的中國,奉軍治下的京津地區
    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建外城前是皇帝出城赴天壇、山川壇的御路,建外城後為外城主要南北街道。大街長845米,行車道寬20米。明、清至民國時皆稱正陽門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為前門大街。太和殿,俗稱金鑾殿,為中國古代宮殿建築之精華,東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 。位於故宮南北主軸線的顯要位置,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稱奉天殿。
  • 舊史新說:民國八大奇案之槍斃劉漢臣
    先說民國,民國即指中華民國(1912-1949),它是辛亥革命以後建立的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創建者是留美的醫學博士孫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革命黨在南京建立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推舉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1912年元月民國正式建立。但出於種種原因,僅做了一個多月臨時大總統的孫中山就被迫讓位給了袁世凱。
  • 民國中山的清華緣
    民國中山的清華緣來源:中山日報 2013-9-29 高小兵  雖然中山是遠離京華萬裡之遙的三線小城,但每年都有優秀考生成功邁入清華園這樣殿堂級的學府。而歷史檔案顯示,早在民國時期,中山人就與清華大學結緣,當中不少還功成名就,成為中山人的驕傲。
  • 民國軍閥走馬燈似的更替,為什麼閻錫山能統治山西38年
    在留學期間認識孫中山,並於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26歲的閻錫山在留日6年之後回國,在山西當地陸軍小學堂教書。當時清政府急需人才,加上袁世凱全國訓練新軍的需要,閻錫山憑藉在日本深造所學先進知識,通過陸軍部組織的考試,在幾個月時間內,就以火箭般的速度升任山西新軍第四十三協第八十六標教練官與標統(相當於上校團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