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子廟郵局旁的老法桐。
夫子廟有株老法桐,附近的居民劉先生從小看著它長大。「樹齡大概有100年了,比周圍的法桐都粗。」劉先生撥打現代快報熱線96060,想為這株老法桐申報古樹名木。園林部門了解情況後表示,老樹雖然是最早一批「落戶」南京的法桐,但還沒有100歲,不符合古樹名木的條件。如果你身邊有上了年紀的老樹,歡迎撥打快報熱線96060講述它們的故事。現代快報記者餘樂
老樹現狀如何?
和同伴相比
「腰身」格外粗
昨天,現代快報記者很容易就找到了這株樹。它的「家」距離夫子廟北牌坊只有50米左右,旁邊就是古色古香的夫子廟郵局,隔著一條建康路,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
老樹就矗立在街頭,遒勁的樹根把樹池都撐破了,樹皮斑駁發黑。記者發現,這株樹的樹幹高近3米,和周圍的同伴相比,「腰身」格外粗。
「這株樹我曾經拿軟尺量過,直徑是1.3米。」市民劉先生就住在中華路上,對這株老法桐的感情很深。據了解,南京最古老的法桐位於石鼓路上,它也是南京古樹名木中的「001」號,直徑也就0.98米左右。這一株,比「001號」還要粗。
「我今年46歲,打記事起這株樹就不小了,之後一直在長,現在是這條路上最粗的樹。」劉先生說,推薦老樹成為「綠古董」還有一個理由:這株樹的地理位置太優越了。位於建康路110號的夫子廟郵局是「南京郵電局舊址」,最早叫奇望街支局,由英國人1919年設計建造,1923年1月1日建成開業,是目前南京年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郵局之一。郵局斜對面,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一幢極具民國範的二層小樓。
現代快報記者看到,夫子廟郵局仍然營業,不少老年人,還騎著自行車前去郵寄信件。「雖然對這株樹沒有特別注意過,但每次都在樹下停放自行車。」70多歲的吳大爺說,法桐巨大的「綠傘」遮蓋了大半幅路面,天熱的時候讓人煩悶頓消,「還能在老樹下品味一下民國範,挺好的!」
老樹年齡多大?
應該是1928年建康路闢建後種的
老樹究竟多大年紀了?昨天,現代快報記者諮詢了秦淮區園林綠化部門。「這株樹應該是第一批紮根南京的法桐。」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1928年,為了迎接孫中山的靈柩,南京主城區不少交通幹道都進行了闢建。如漢中路、長江路、中華路等,建康路屬於次幹道,也進行了闢建。他推測,1928年闢建道路,那麼老樹應當植於路面鋪設完畢後,雖然具體栽植年份已無處可查,不過,老樹肯定不足百歲。
當時跟法桐同批進駐南京的,還有青桐和刺槐。市園林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批法桐幼苗,全都引自上海法租界,據推斷,樹齡在5~10年。」 解放初,南京城汰劣留優,只剩法桐、青桐、楓楊、黑松、刺槐行道樹2111株;1950年,相關部門著手制定行道樹發展規劃,1951年春栽下7021株法桐。「以這株樹的胸圍和樹根來看,應該是民國年間種下的那批。」
據了解,樹齡在100年以上的樹木即為古樹;而所謂的名木,是指珍貴、稀有、具有重要歷史價值和紀念意義的樹木。秦淮區園林綠化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以老樹的資歷,尚不足列為古樹名木的陣營,只能算作備選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