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家藏一份民國老報紙 透露1935年南京人就用冰箱

2020-11-29 鳳凰網江蘇站

導讀:許先生介紹,這張報紙是從他家一個老鏡子的鏡框後面發現的,肯定是當年墊進去的。「我對南京的歷史,尤其是報業的歷史很感興趣,因此查了不少資料。奇怪的是,在各種資料裡,竟然找不到關於《大道日報》的信息。」

許先生收藏的《大道日報》。

「這份民國報紙有什麼樣的歷史啊?查資料查不到,希望『老南京』的讀者幫我解答!」日前,市民許先生帶著一份保存完好的民國老報紙,求助《金陵晚報》,他想獲得家藏老報紙的更多歷史信息。

老鏡框裡面發現舊報紙

許先生帶來的這份泛黃老報紙,共有兩大張四個版,保存得較為完整。頭版右上報頭上有「大道日報」四個字,出版時間是「民國二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也就是1935年4月26日,距今差不多81年了,比現在大部分南京人的年齡都要大。

「大道日報」報頭下,有「四〇二期」字樣,此報為日報,可以據此推斷出其創刊時間可能是1933年底、1934年初。社址則是「南京楊公井火瓦巷二八號」。

許先生介紹,這張報紙是從他家一個老鏡子的鏡框後面發現的,肯定是當年墊進去的。「我對南京的歷史,尤其是報業的歷史很感興趣,因此查了不少資料。奇怪的是,在各種資料裡,竟然找不到關於《大道日報》的信息。」

史料裡只查到《大道報》

民國時期,作為民國首都的南京,報業也較為發達,曾經出現過的各種報紙,數以百計,其中較為有名的有《中央日報》、《南京人報》、《南京晚報》、《新民報》等,當然更多的是鮮為人知,前後出刊時間並不長的報紙。

2001年6月,南京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撰了《南京報業志》一書,介紹了自辛亥革命至新中國成立以後,南京報紙行業發展的總體情況,收錄了數百家南京報紙的簡介。

記者翻閱《南京報業志》一書,沒有查到《大道日報》的介紹,與之名字相近的,有一家《大道報》,該報創刊於1946年5月10日,發行人名叫肖作霖,社址位於「南京太平路291號」,「太平路」也就是現在的太平南路的一段。《大道報》創刊之初為對開四版,有國內新聞、國際新聞、副刊、廣告等內容。很明顯,許先生帶來的這份《大道日報》和《大道報》並非同一種報紙。

基本沒有本地新聞

雖然暫時還搞不清《大道日報》的歷史,但這份民國老報紙還是能夠透露出很多有趣的歷史信息。

南京民國史研究者孫飛說,從這份報紙上看,新聞和廣告各佔一半版面。新聞以國際國內新聞為主,幾乎沒有本地新聞,這也是很多民國報紙的一大特點。

記者看到,這份報紙上,有「九國會議」、「滇緬勘定邊界」、「蔣介石抵達貴陽」、「美國經濟專家團訪華」、「紅軍徐向前部與川軍王瓚緒部交戰」等新聞,但基本上沒有南京本地發生的新聞,甚至沒有該報紙記者自己採寫的新聞。

南京報紙出現上海房產廣告

廣告方面,則是餐飲、藥品、食品廣告佔相當多的比例,比如「紅金龍上等國貨香菸」(南京南洋兄弟菸草公司出品)、「老牌品海香菸」、「明星花露水」、「保和堂藥堂」、「姑蘇大興茶食糖果號」、「長命補腎丸」等。

在這張《大道日報》上出現了幾家飯店的廣告,比如「廣州酒家」、中山東路劉軍師橋經營粵菜的珠江酒家、夫子廟貢院對面的「老四五六酒家」等,其中有不少粵菜館子。

孫飛說,這體現了民國時期南京的餐飲時尚,由於民國政府大員中廣東籍人士佔多數,且粵菜清淡的口味也適合南京人胃口,因此民國南京粵菜館子相對多一些。

令人有點意外的是,在1935年的南京,已經有家庭用上了電冰箱。位於中山路同仁街的北極電氣行做的廣告,主推的就是自產「老牌電氣冰箱」,並強調「式樣美觀、構造精細、經濟耐用。」

在這份南京本地的老報紙上,還有兩則來自上海的廣告,一則是房地產廣告,推介的是上海北四川路的「德鄰公寓」,介紹該公寓是「海上唯一高尚大公寓,建築宏偉,房間精緻,一切設備,百美俱全。」而上海三馬路的揚子舞廳打的廣告,則強調「美國樂隊、彈簧地板、冷氣設備、優等五星。」

孫飛說,「上海的廣告為何出現在南京報紙上?這是因為當時南京國民政府裡的很多高官,在上海都有房產,每逢節假日,都會坐火車去上海度假,因此,這些上海房地產、娛樂業的廣告,其實就是給這些人看的。」

相關焦點

  • 南京市民發現民國時期老井蓋 經80年仍在用(圖)
    在南京中華門外,南京城市記憶民間記錄團發起人高松,近日意外發現了幾個民國時期的老井蓋。他興奮地表示:「這可能是全國最老的窨井蓋了」。  此前,高松已在南京中山北路發現幾個刻有「交通部首都電話局」字樣的老井蓋。記者分別採訪民國史專家以及南京自來水總公司、南京電信局等單位後才發現,這些老井蓋「不容小視」——它們見證了第一批喝上自來水和第一批使用電話的南京人。
  • 民國時期 南京市民曾被要求廢除舊曆往事採用民國紀年
    1930年1月18日報紙刊登《舊曆年關不得蹈用積習》。1912年我國開始採用民國紀年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同時決定改用類似陽曆的民國紀年。此舉除了便於記憶、減少歲閏麻煩等,還可與當時國際通行的紀年方法相接軌。
  • 今年年底南京頤和路民國建築群中的20%左右部分將對市民開放
    9月12日,荔枝新聞網友來到了南京頤和路,欣賞南京的民國建築群。在頤和路街區的37.8萬平方米區域內,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民國建築就有200多幢。其中最著名的有汪精衛公館、周佛海公館、馬歇爾公館、司徒雷登公館、岡村寧次公館、日軍憲兵司令部、日本、美國、加拿大、法國使館……等。
  • 老人珍藏民國報紙發現71年前老師婚訊
    本報訊 (記者蘇季)今年66歲的甄潤昌老人,收藏報紙20多年,收集了跨度133年的4000餘份報紙。近日,他在整理報紙時,偶然發現了初中老師71年前的婚訊,欣喜異常。   甄潤昌是一位從統計局退休的老幹部。
  • 主題:83歲解放電影院將重現民國風 老南京電影院只剩三座
    南京解放電影院坐落在貢院街84號,曾經和秦淮劇場、大光明電影院一起,是老城南人談戀愛、看電影的休閒場所。於1931年建成,當時名為「首都大戲院」,有1357個座位,影院前廳共3層,觀眾廳2層,不僅有先進的聲光電設備,規模也在當時全國數一數二。不過,就在去年,解放電影院被納入拆遷範圍,因為籌建「中國科舉博物館」,去年,包括秦淮劇場、解放電影院在內的建築,都被納入拆遷範圍。
  • 83歲解放電影院將重現民國風 老南京電影院只剩三座
    南京解放電影院坐落在貢院街84號,曾經和秦淮劇場、大光明電影院一起,是老城南人談戀愛、看電影的休閒場所。於1931年建成,當時名為「首都大戲院」,有1357個座位,影院前廳共3層,觀眾廳2層,不僅有先進的聲光電設備,規模也在當時全國數一數二。
  • 南京存民國最高法院大樓:陳公博於此判死刑(圖)
    熊莉 攝  今年元旦,南京市委市政府大院向400多名市民、遊客敞開大門,吸引市民的就是裡面一個個都有故事的建築。大院原是民國政府考試院所在地,裡面的民國建築群也是全國文保單位。市民在與書記、市長面對時,也能與這些深藏大院的文物親密接觸。其實南京還有不少文保建築深藏在各類機關大院裡。這些大院裡的文物有什麼看點,是否也能像市委市政府大院一樣對市民開放呢?揚子晚報記者近日一一做了探訪。
  • 史料研究者發現:民國鐵道部1928年在寧成立 位於南京九中初中校園
    1940年的南京地圖上,標註了「鐵道部」成立的位置(已用紅框標示出)。  民國時期南京也有「鐵道部」。南京中山北路薩家灣一帶,今天的政治學院裡有原民國時期鐵道部的大樓舊址,現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民國時期的上世紀二十年代末,南京曾是民國鐵道部的成立地。那麼,民國鐵道部究竟是在南京的何處成立的呢?這個問題在歷史學界長期沒有得到精確的定位。
  • 民國南京一家銀行被搶 首都警察廳長自請處分(圖)
    警察廳廳長因一起案件而自請處分並果真被記過,這在南京國民政府成立以來尚屬首次。  為何一件銀行搶劫案,會引來如此大的反應,是因為民國時期鮮有銀行搶劫案發生?或者發生地是在民國首都南京?還是因為銀行被劫一萬七千餘元屬於巨額?或者另有他因?  太歲頭上動土,警察廳長自請處分帶罪立功  「民國時期,銀行搶劫案時有發生,並不稀奇。」
  • 揭開頤和公館神秘面紗:花98元去民國公館吃個午餐
    江南時報記者 秦懷珠 攝南京的梧桐樹下,80多年前達官政要們的私人官邸,依稀保留著歲月深處的記憶。其中在寧海路與江蘇路圍繞著的三角形的頤和路第12片區內,由民國建築改造而成的近現代文化體驗酒店——頤和公館一直顯得非常神秘。近日,這家酒店「放低身段」,推出了面對普通市民的98元/位的午市套餐。除此之外,市民和遊客還可以在這裡喝上便宜的下午茶,參觀名人故居,賞玩民國老物件。
  • 南京一棵民國法桐腰粗1.3米 1928年為孫中山而建
    夫子廟郵局旁的老法桐。 夫子廟有株老法桐,附近的居民劉先生從小看著它長大。「樹齡大概有100年了,比周圍的法桐都粗。」劉先生撥打現代快報熱線96060,想為這株老法桐申報古樹名木。它的「家」距離夫子廟北牌坊只有50米左右,旁邊就是古色古香的夫子廟郵局,隔著一條建康路,是上海商業儲蓄銀行舊址。老樹就矗立在街頭,遒勁的樹根把樹池都撐破了,樹皮斑駁發黑。記者發現,這株樹的樹幹高近3米,和周圍的同伴相比,「腰身」格外粗。「這株樹我曾經拿軟尺量過,直徑是1.3米。」市民劉先生就住在中華路上,對這株老法桐的感情很深。
  • 民國年間(1912--1949年)漢藏佛教文化交流
    進入民國,長期依據漢譯經典研究佛教的學者逐漸感到不足,開始重視博大精深、翻譯齊全的藏文經典,越來越多的人直接涉獵研究藏傳佛典,成果逐年增多,如李翊灼的《西藏佛教史》、芝峰的《西藏佛教》、懇覺的《西藏佛教源流考》、呂澂的《西藏佛教原論》等。研究機構不斷建立,如北京的藏文學院、南京的支那內學院、上海的菩提學會、重慶的漢藏教理院和四川近慈寺的譯經院等。赴藏學法者逐年增多。
  • 失傳千年宋刻孤本,竟為民國總統曹錕舊藏
    而此前,全世界的圖書館,目前已知的,僅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南京圖書館中藏有4冊11卷。因此,開拍前此事就引發各方關注。《石壁精舍音注唐書詳節》是由宋人陳鑑纂輯歐陽修、宋祁、範鎮、呂夏卿等修撰的200卷《新唐書》詳節。詳節,簡單理解,類似於現代的參考資料——宋代科舉需考策論,史書太過龐大,難以全讀。於是,陳鑑就一邊讀一邊看哪個好就記下來,以方便考生進行考試。
  • 南京舊影1929:民國南京文物調查與《首都名勝古蹟》圖片集
    文:小陸飛刀1935年3月24日至25日,《中央日報》連續兩天報導了南京特別市政府對境內古蹟古物的調查統計結果。這項調查統計,其實是國民政府在定都南京後不久就下達的任務。1928年9月,國民政府內政部頒布《名勝古蹟古物保存條例》,對全國名勝古蹟古物的調查及保護作出了具體的規定。
  • 南京市民發現明故宮奉天門石礎91年前文保題刻
    明故宮發現91年前文保題刻  南京日報報導 今天遊覽明孝陵的人,大多會在孝陵文武方門前那塊保護孝陵文物的「特別告示碑」前駐足嘆息。這塊清末宣統元年(1909年)由兩江洋務總局道臺和江寧府知府共同豎立,用日、德、意、英、法、俄6國文字撰寫的文保碑,如今已經成了孝陵一道名聞天下的風景。
  • 民國地契亮相民辦博物館 有59名中間證人籤名(圖)
    走進中共歷史文獻資料和綜合史料展區,這裡有中國最早出版的《馬克思傳》、1922年創刊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機關報《先驅》、瞿秋白等編輯的中共中央機關刊物《布爾什維克》、陳獨秀等創辦的《新青年》雜誌、清朝光緒年間出版的我國最早的教科書等。  而在常州史料展區,可以看到許多常州的老物件:70年代的紅梅牌照相機、民國時期及解放後的老廣告、老商標、老票據,這些都見證了常武地區工商業的發展軌跡。
  • 去南京1912感受民國文化? 還有1913、1914商業街你造嗎
    (贏商網江蘇站報導)民國曾是南京歷史上最繁華最鼎盛的時期,是南京城既美麗又辛酸的一段綺夢。百年時間,物是人非,空有建築依舊,對著民國的那段歷史欲說還休。南京1912(開業時間:2004-12-24)作為南京的一個特別的城市名片,已經成為不少外地遊客來南京感受民國氛圍的一個特定景點。但是你知道感受南京民國文化的商業街除了1912,還有1913、1914嗎?
  • 民國四大懸案,80多年後仍撲朔迷離!燒腦堪比懸疑大片
    當時的成都華西大學老教授範美清看了報導後,認為在科學昌明的20世紀,如此結論不免太怪力亂神,於是當年暑假,即帶領幾個弟子專赴峨眉山,意欲探查和揭開三霄洞眾人死因疑雲。但始終沒有給出讓人信服的定論。讀者中有到過峨眉山旅遊的朋友,你們進去這個號稱「死亡之洞」的地方看過嗎?
  • 揭秘:民國那些年赫赫有名的女縣長們
    原標題:民國時赫赫有名的女縣長們導讀:南京國民政府建立之後,順應五四以來的婦女解放潮流,在法律上規定男女平等,不少女性涉足政壇,其中有好幾位擔任女縣長,甚至地處西南邊遠地區的貴州,也產生了息烽女縣長。
  • 老人含辛茹苦養大獨生女兒,為了房產殺害父親,分屍藏於冰箱
    老人含辛茹苦養大獨生女兒,為了房產殺害父親,分屍藏於冰箱上海單莉莉搶奪養父房產,殺害父親藏屍冰箱,拋屍浙江荒野老單(化名),早年和妻子結婚,生有一個女兒叫單莉莉,不過老單不知道這個單莉莉不是他的種,夫妻關係一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