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程頤說「數至康節方及理」。這個康節即邵雍先生(1011-1077),是北宋易學大家。程頤本意為,漢代象數之學是知其然,而邵雍的理義則是知其所以然。因為他悟出象有內象、外象之分,數有內數、外數之別,凡有一物,皆可觀象、知數、明理,一體三面,不可或缺。王弼掃象,主張「得意忘象」。而邵雍則是「即象見意」,觀物求理之意,自然高出一頭。
邵雍30歲時,從師共城縣令李之才,悟得《伏羲先天八卦圖》(小圓圖)的奧妙,見圖:
乾一對坤八,合九;
兌二對艮七,合九;
離三對坎六,合九;
震四對巽五,合九。
從卦象之筆劃看,亦是合九:
明代流行於世的《梅花易數》正是取數於此,所以託名邵雍所創。但這個圖數與《周易》說卦傳裡所述的方位完全不同,先天八卦圖是「乾坤定上下之位,坎離列左右之門。」以乾坤坎離為四正卦。而說卦傳裡則是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但具體怎麼用?孔子沒有講。歷代也幾乎無人可解,好在漢代虞翻講了,並用了。 後來民國杭辛齋,稱這個天地數為「先後天八卦合數」,並說明了具體方位:
東方甲乙配乾坤,
南方兌艮配丙丁,
西方庚辛配震巽,
坎戊離己在中央,
壬癸納入乾坤中。
列出表格即:
相比之下,用哪個數更精準呢?其實都一樣,一個是事物的內數,一個是事物的外數,先天八卦數是易中數,而天地數則是數中易。只是看問題角度不同,得出結論重點不同而已。舉例分析:
3月1日,十堰市一位朋友打電話表示感謝,說她女兒已到武昌正式報到上班了。回想起來,在2017年11月19日上午9:17分,她曾打電話問女兒考核之事,其女兒報數「176」,當時用天地數起卦,斷明年2月底動,可以過。
按天地數起卦為:
斷:木旺之時,金克為吉,上升之卦。變卦兌金為喜悅,好事可成。(應驗)
按先天數起卦應為:
斷:山上觀日,喜悅之象,吉事可成。
再舉一例:
2017年1月31日中午,在武昌與朋友聚會,著名畫家劉先生說他轉業時在部隊裡分了一套房,但兩年半了,一直沒有拿到手,問還能不能到手?報數「325」。按天地數起卦:
斷:本卦大象為不動,變卦為巽入,下半年可得之象。(應驗)
按先天數起卦:
斷:體為兌金,受離火之用克,離火為三,斷三年,變卦為乾,為圓滿。
從今天的實踐中可以看到古人殫精竭慮,做學問一點都不敢馬虎,抓住了事物的規律。邵雍35歲時,曾「三年不設榻,晝夜危坐以思。」終於創建了先天象數之學,成為了一代易學宗師。邵雍八字為:
辛 辛 甲 甲
亥 醜 子 戌
邵雍自述「日辰同甲,年月同辛,吾於此際,生而為人。」(《生日吟》)從這個八字中,你看出了什麼嗎?
文章來自「現代易武漢學派」公號 原創首發,轉載請註明作者、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