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後,說了一句苦澀的話

2021-01-19 騰訊網

清朝末年,中國正面臨「三千餘年一大變局」,如果將清政府比作一艘大船,當時的它已經處在海面風暴中心,急需有能力的人出來改變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鴻章、曾國藩等眾多名臣紛紛各展所長,為帝國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思考國之未來。

其中,曾國藩曾經與名士趙烈文交談,論及清朝命運時,他搖頭大嘆:「甚可憂耳。」李鴻章則上書指出:幾千年來,中國從未遇到這種列強環伺、危機四伏的局面,列強「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如果不儘早想辦法應對,只能被風浪吞噬。

由此看來,李鴻章是清末朝廷中深懷危機感、沒有被各種「友好」表象所麻痺,極力主張從實際出發挽救危亡的清醒派。雖然後世對李鴻章評價有褒有貶,但不可否認,在那個年代李鴻章還是做出了諸如興辦洋務、推動中國學生留美、在外交工作上據理力爭等貢獻,有值得肯定的地方。

據說這個以籤訂各種不平等條約聞名、毀譽參半的晚清大臣,當年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時,便想到了本國的命運,百感交集下說出了一句話,至今讓人感到苦澀。

100多年前,剛經歷了北洋水師覆滅、並在日本馬關籤下一個令他深受刺激、發誓終生再不踏上日本土地條約的李鴻章,帶著滿腹的蒼涼悲鬱之感,隨使團其他成員一起前往當時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大國:美國。

李鴻章在當時的歐美諸國看來比清朝皇帝還有影響力,雖然他已經是個73歲的老人,但在當時的外國報刊眼中,李鴻章「治理比歐洲所有君主治理人口總和還要多的大國」,非常有能力(據當年《紐約時報》),因此當年8月份他在紐約港登岸時,立刻受到了禮炮齊鳴、人群歡呼、將軍親迎的高級接待禮遇。

在美國期間,李鴻章曾經從華盛頓拱門走過,將帶來的中國皇帝信件轉交給總統,又在一派熱鬧氛圍和歡迎聲裡參觀了紐約唐人街。9月份,李鴻章當眾演說,比較了中西方文化尤其是宗教信仰的差異;在華人聚會中,李鴻章表達了自己對海外華工不平境遇的同情和憂慮。

離開紐約去費城之前,李鴻章接受了報社採訪。也許是出於主觀認定西方文明會讓李鴻章這個東方大臣震撼誇讚的心理,對方問起了李鴻章在這次美國之行中最感到驚訝的異國風情是什麼。李鴻章表示:

「是20層甚至可能更高的高樓大廈(摩天樓)......貴國建了很多這樣的樓,它們看起來非常堅固,想來即使狂風卷過,也不能將它們輕易毀滅。但大清國沒有如此高樓.....我想即使大清國建起同樣的樓,也會很快被狂風吹倒。」

李鴻章似乎話中有話,不光是在羨慕美國的工業生產這麼簡單。也許無論誰處在李鴻章的位置上,出使外國時看到與本國衰弱現狀如此強烈的對比,心頭都會湧起一陣苦澀。當時,大清國內還全是平房,摩天高樓是多少人連做夢也沒夢見過的!

這段歷史,讀來讓後人也無限心酸。「以史為鑑,可以知興衰」,無論我們處在怎樣的環境裡面,都不能忘記曾經的中國是如何成為列強眼中之食,唯有不斷自強,絕不故步自封,時刻追求進步,才能傲立於世界之林,避免同樣的歷史重演。

相關焦點

  • 英國想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堅持只籤99年,百年後才看出他是真聰明
    比如英國當年租借香港時,一開始打算租借100年,但李鴻章卻堅持只籤99年。李鴻章為何要這麼做,這一年之差,又有著哪些區別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籤訂《南京條約》 英國租借香港過程 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
  • 為何晚清名臣李鴻章死不瞑目?周馥用手撫其眼瞼,李鴻章才閉上眼
    而戊戌變法,源於甲午戰爭失敗後社會各階層力圖改革振興的努力。這是一場綿延半個世紀的歷史變遷,中國第一次現代化進程失敗後所面臨的深刻危機,以一種扭曲和愚昧排外的形式表現出來。對於現代化進程失敗,李鴻章當然有不可逃避的歷史責任。李鴻章很早認識到中西方的實力差距,主張學習西方先進軍事裝備和技術,但在每一場對外危機來臨之時,他又認為既然打不過列強,就要避免決戰,主張妥協。
  • 100年前的中國長什麼樣?這些老照片告訴你答案!
    如果有人問,「100年前的中國是什麼樣的?」你會怎麼回答「讓他去歷史課本裡找答案!」「去看電視吧,那裡有你想知道和不想知道的一切!」不可否認,藝術來源於生活,但終究與現實相差甚遠。而歷史課本裡固然有中國的成長史,但卻裝不下整個中國。
  • 甲午海戰的爆發,早在10年前就已埋下伏筆,李鴻章巨大失誤造成
    這場戰爭是怎麼引起來的,其中原因可以追溯到10年前的一份條約。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當時朝鮮政府軍節節敗退,這時朝鮮被迫向宗主國清朝請求支援,而這時日本也趁機向朝鮮派兵,就這樣一場蓄謀已久的戰爭拉開了。
  • 李鴻章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
    在146年前,1872年12月23日 (農曆冬月廿三),李鴻章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1872年12月23日(距今146年),李鴻章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運業,抵制外輪的侵奪,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運委員、候補知府朱其昂、朱其紹兄弟在上海洋涇濱永安街設局召集商股,定名為「輪船招商公司」。這是洋務運動中由軍工企業轉向兼辦民用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成立時有輪船6艘,從事客運和漕運等項運輸業務,為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開辦後由於虧損嚴重,朱其昂被迫辭職。
  • 英國要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卻只肯租99年,如今才知道是真的高
    雖然新中國成立後,我們花費幾十年的時間逐漸趕超了大部分國家,但是這段歷史卻成為了許多人心中不可言說的痛。 當年,李鴻章與英國籤訂了一個叫做《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協議,上面規定了香港只允許租借99年,而原本英國卻想的是租借100年的。
  • 走向共和:如何理解李鴻章所說的「一代人只能幹一代人的事」?
    反而是離自己越近的,越難說得清,站在不同的立場上,所看到的內容截然不同。所以,人們常說,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這句話誠然不假!在庚子之變中,人們對這場浩劫的始作俑者評價也是分化嚴重,有人會認可義和團的行為,有人則會痛心義和團的行為,也有人會理智看到行為背後的東西。
  • 甲午戰敗後 大臣們如何換了種說法來罵李鴻章?
    比如,現代國學大師陳寅恪的爺爺,後來升任了湖南巡撫的陳寶箴,就對李鴻章籤訂《馬關條約》,屈辱求和一事極其不滿。李鴻章從日本歸國後,當時有人言道,太后可能會恢復李鴻章的直隸總督之職。陳寶箴聽聞後道,「李公朝抵任,吾夕掛冠去矣。」意思是如果他復任,我立馬辭職。
  • 英國要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卻只肯租99年,少租了1年有啥用?
    「一國兩制」的構想推動了香港的回歸,我們要佩服鄧公的眼光與格局,除此之外,還要感謝一百年前的李鴻章,他也為香港回歸,做出了貢獻。要真麼說,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一手代為籤訂了多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但依舊不能否認,李鴻章在當時是為數不多可以與洋人一爭長短的人。
  • 李鴻章逢人就愛問的三個怪問題是什麼?
    一,甲午戰爭前,河南省巡撫曾經在德國訂做了一座一丈多高的李鴻章銅像,本來準備做好後安放在威海衛或者旅順的北洋艦隊軍港內,但等到銅像做好後,日軍已經佔領了這兩處軍港,本想把這銅像運回北京或者天津,李鴻章當時又因為打敗了仗權力根基動搖。結果這銅像一直丟在德國。
  • 甲午戰爭後,日本人對李鴻章說的那句話實在是太囂張了
    1984年,中日甲午海戰打響,號稱亞洲第一水軍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最後清政府議和,與日本籤訂《馬關條約》,而清政府派出的籤訂條約等大臣則是李鴻章,歷史上對於李鴻章的評論則是兩極分化,我們也不多加評論,因為是歷史是勝利者書寫,所以他的評價會讓時間給予。
  • 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閒看——李鴻章
    前往日本的李鴻章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更何況他的對手是日本的著名首相,被稱為明治憲法之父的伊藤博文。伊藤博文《馬關條約》籤訂前,伊藤博文與清政府全權大臣李鴻章有一段令人回味的對話。伊藤博文對李鴻章揶揄道:想當年中堂大人何等威風,談不成就要打,如今真的打了,結果怎樣呢?我曾經給過大人一句忠告,希望貴國迅速改革內政,否則我國必定後來居上,如今十年過去,我的話應驗了吧?
  • 李鴻章家財萬貫,在京只住寺廟,通房丫頭也在寺廟陪他度過晚年
    李鴻章年輕時候照片。李鴻章自己說:「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他的一生仕途順風順水,家資頗豐,但他在北京只住寺廟——賢良寺,他陸陸續續在這個寺廟裡住了幾十年。賢良寺局部。此寺在王府井附近,當年離紫禁城很近,曾國藩、左宗棠等都曾在這裡居住。
  • 甲午戰爭後李鴻章為何怒斥袁世凱:我是不會受你們愚弄的!
    當時,李鴻章住在賢良寺,門前冷落車馬稀,與往日當權時門庭若市的情形恍若隔世。我們完全可以理解那時候李鴻章心裡的想法。就在這時候,一個人來看他了。這人叫袁世凱。對,就是後來逼迫清帝退位的那位風雲人物。袁世凱是李鴻章的門生。他能夠以一個下級軍官的身份,在晚清亂局中扶搖直上,與李鴻章的提拔賞識是分不開的。
  • 美國知名學者告誡臺媒:你給美國人錢,他們就說你想聽的話
    你給他們錢,他們就會說一些你想聽的話。」託馬斯·弗裡德曼(Thomas L. Friedman),作為普利茲新聞獎的三屆獲獎者,美國知名經濟學家、《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同時也是《世界是平的》作者。近日,在接受臺媒採訪時,他說出了一些臺灣人不願接受的事實。當被問及臺灣地區應如何處理與中國大陸和美國的關係時,弗裡德曼給出了兩個字的建議——謹慎。
  • 李鴻章死後 得一特殊賞賜 整個清朝僅一漢臣獲此殊榮
    晚清名臣李鴻章的仕途,用他自己的話來說,是:「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為不幸,自問亦未有何等隕越。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餘。」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水師的慘敗,是李鴻章一生命運的巨大轉折點。
  • 史上最冤李鴻章:生前背黑鍋,死後被拖屍
    至於李鴻章,頂多是個業務部門的執行經理。按公司的正常運作來講,最後籤字蓋章的只能是老太后,鴻章只是個跑腿兒的,而且想叫你跑才能跑,不想叫你跑立馬兒就得立正稍息靠邊站。所以,「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這種話,只有老太后有資格說,而且說得理直氣壯!其他人你說說看?說賣國,那是不自量力;說愛國,那是自作多情!大清國不是大清百姓的,所以李鴻章即使賣國,國民也管不著!
  • 獨家專訪|100年前的黑白影片,被這個90後小夥用人工智慧「復活」了!
    100年前的老影像,用人工智慧上色後是怎麼樣的?5月9日,大谷通過自己的個人微博「大谷Spitzer」上傳了一段100多年前老北京的紀錄片,有意思的是,這段原本黑白色的影片被大谷用人工智慧的方式添加了色彩,100多年前的北京和城內的人們就這樣靈動了起來,天橋上熱鬧的集市、寺廟裡的人們、巷子口獨特的禮儀……有網友稱,視頻中原本色彩單調、輪廓模糊的人影,經過修復後,變得面目清晰、動作流暢,好像穿越了一般。
  • 1958年,李鴻章的屍骨被挖出後,被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
    李家人為祭祀李鴻章,在墓旁建造了規模龐大的享堂,大大小小房屋有99間。 李鴻章出生於廬州府合肥縣磨店鄉(群治村)。東鄉大興鎮夏小郢(大興集)不是李鴻章出生的地方,也不是他家祖墳所在地,他為何將自己的墓地選在這裡?有人說是因為李鴻章平生十分仰慕包青天,大興集安葬著宋代名臣包拯。李鴻章生前特意叮囑家人,他的墓地要建在包拯墓地旁,與包青天做鄰居。
  • 中國幹成一件大事,美國NASA第一時間回應,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
    這是距美國和蘇聯從月球帶回月壤之後,時隔四十多年,再次有國家實現這一壯舉。這個消息一經發布,美國的航空航天局(NASA)第一時間就在其官方推特上進行了回應,不過卻沒有一句祝賀的話,只是稱中國開始加入美國和蘇聯的行列,並且還希望中國與全球共享探月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