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想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堅持只籤99年,百年後才看出他是真聰明

2021-01-08 騰訊網

提起李鴻章,一生毀譽參半。有人認為他是中國近代化發展的功臣,有人則罵他是「賣國賊」。當然,隨著閱歷的增長,一些人也漸漸了解了李鴻章的苦心和無奈,稱:「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李鴻章

而李鴻章儘管籤訂了很多的屈辱條約,但在籤約過程中,卻儘量維護中國的利益。比如英國當年租借香港時,一開始打算租借100年,但李鴻章卻堅持只籤99年。李鴻章為何要這麼做,這一年之差,又有著哪些區別呢?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

籤訂《南京條約》

英國租借香港過程

1841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強佔香港島。道光皇帝為此下發多道諭旨,打算武力收復,但始終沒能捍衛領土完整。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與英國籤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而南京條約的其中一項內容,便是割讓香港島給英國。1860年,清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戰敗,與英國、法國、俄羅斯籤訂了《北京條約》。

籤訂《北京條約》

在《北京條約》中,英國進一步侵佔中國領土,強迫清政府將廣東新安縣的九龍半島割讓給英國。1898年3月,法國向清政府提出要求,打算在中國南部海岸建立煤棧。英國得知此事後,擔心有損他們在香港的利益,所以便照會清政府:如果同意法國的要求,將廣州灣租給法國,那其他列強也會進行效仿。而對於英國來說,香港擴展九龍地界已十分迫切,只是擔心讓其他列強找到藉口,所以才一直沒有開口。如果法國得到廣州灣,清政府必須給英國以「補償」。

李鴻章

聽到英國如此威脅,清政府自然不想答應法國的要求。但法國仗著有沙俄在背後撐腰,氣焰極其囂張,威脅清政府不答應就開戰。孱弱無能的清政府只好在1898年4月10日被迫同意,將廣州灣租借給法國。英國看見法國的勒索奏效,立刻跑來提出「賠償」,以擴大其在華利益。

李鴻章為何只籤99年?

英國公使竇納樂照會清政府,提出了五項要求。清政府對於這些要求,既不敢斷然拒絕,也不敢全部答應。最終,清政府採取了折中的方式:答應英國給以租借路權和租借九龍,但對開放南寧及籤訂不割讓廣東、雲南的協議表示異議。1898年6月9日,李鴻章、許應騤與英國公使竇納樂正式在北京籤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俗稱「新界租約」)。

香港範圍

在籤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時,英國公使原本要求租借100年,但李鴻章卻堅持只籤99年。李鴻章為何要這樣做呢?原來按照國際慣例,哪個國家佔有一塊土地達到100年,這塊土地將歸這個國家所有。李鴻章知道英國的狼子野心,所以極力反對籤100年,只答應籤99年。儘管當時的清政府喪權辱國,但要給子孫後代留下希望,讓後人有收回香港的機會。

香港回歸

在李鴻章的堅持下,英國代表退讓,籤訂了99年的租借條約。而正是因為籤了99年,我國才能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所以李鴻章自稱是大清的「糊裱匠」,在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儘可能地為時人和後人做點好事。

相關焦點

  • 英國要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卻只肯租99年,如今才知道是真的高
    清朝時期,除了慈禧受到世人唾罵外,還有一個人的爭議性也很大,他就是李鴻章。李鴻章作為晚清名臣,雖然對清朝忠心耿耿,但他主導籤訂了許多的喪權辱國條約,因此成為了歷史的罪人。但對一個人的評價我們要從多方面來思考。從一個方面來說,李鴻章的能力在當時絕對是最頂尖的,要不然絕不可能成為慈禧的心腹和清朝的代表人物,這一點可以從他日後與英國籤訂的一個協議看出來。
  • 英國要租香港100年,李鴻章卻只肯租99年,少租了1年有啥用?
    在1997年的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在離開祖國99年之後,重新回歸了祖國的懷抱,那一天舉國歡騰。當時的我還年幼,還特意買了一件印著香港回歸的紀念版T恤。「一國兩制」的構想推動了香港的回歸,我們要佩服鄧公的眼光與格局,除此之外,還要感謝一百年前的李鴻章,他也為香港回歸,做出了貢獻。要真麼說,估計很多人都不理解。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深得慈禧太后的器重,一手代為籤訂了多個喪權辱國的條約。但依舊不能否認,李鴻章在當時是為數不多可以與洋人一爭長短的人。
  • 除了香港澳門之外,我國還有一地被租了99年,卻提前56年回歸祖國
    在中國千百年的歷史上,從19世紀到20世紀的百年曆程,無疑是異常沉重的一頁,長期以來閉關鎖國導致的積貧積弱,清廷的軟弱無能,進一步促進了西方列強的野心,根據學者統計,近代歷史上的中國,戰爭賠款竟然達到了9.568億兩白銀,相當於1901年清政府財政收入的11倍。
  • 守城到1987年,英國卻沒有辦法?假的!
    駐守在九龍,就是今天香港的九龍。駐守這個地方有23公頃,這支清軍聽說大清滅亡了之後也不班師回朝救,就像當年趙他聽說秦朝滅亡了,乾脆自己就留在越南了,這支清軍就留在香港,留在九龍了。而且一待就是上百年之久,一直待到1987年,當時中英聯合公報都籤了兩三年了,香港再過十年要回歸了,這支清軍才徹底消亡。而在他們待這100年過程中,英軍幾次派兵去攻打都沒攻打成功。
  • 除香港澳門,我國還有一地被強租99年,卻提前52年回歸祖國
    除此之外,列強還強租我國香港澳門地區。說是租界,其實更像是殖民地,租界的主權根本就不在清政府手上。尤其是中日甲午海戰過後,日本提出一系列的賠償要求,讓其他的帝國主義國家看到了瓜分中國「美好未來」。那個時候羸弱的清政府,在列強眼裡形同虛設,他們已經開始商量怎麼在中國拿到更多的利益。好在新中國成立以後,歐美國家不敢再這麼肆無忌憚地欺壓我們。
  • 100年前,李鴻章第一次在美國看到高樓大廈後,說了一句苦澀的話
    清朝末年,中國正面臨「三千餘年一大變局」,如果將清政府比作一艘大船,當時的它已經處在海面風暴中心,急需有能力的人出來改變困境。在這樣的背景下,李鴻章、曾國藩等眾多名臣紛紛各展所長,為帝國保駕護航的同時也思考國之未來。
  • 李鴻章因無子養了個繼子,後來連生兩子後,是怎麼對待繼子的
    學成之後,李鴻章沒有讓李經方到外省候補,而是讓他留在北洋大臣衙門,協助處理外交事務,以此鍛鍊他的能力。 在李鴻章的安排下,李經方多次隨欽差大臣出遊列國。比如1886年,他便以參贊的身份,與駐英大使劉瑞芬到英國考察軍事。1889年參加進士考試未能高中,又以侯補官員的身份出任駐日公使。
  • 李鴻章夫人老照片曝光:小眼睛大嘴巴,生個女兒完全隨媽!
    李鴻章是近代歷史上的大紅人,以前上學的時候只知道他籤訂過許多賣國條約,是歷史的大罪人,那時候眼裡李鴻章徹徹底底是個賣國賊!但是後來隨著閱讀更多的歷史書籍以及年齡的增長,又覺得換個人又能做的怎麼樣呢?他自稱是「裱糊匠」,美總統格蘭特說李鴻章是當時世界上四大偉人之首,與當時英國首相班傑明·迪斯雷利,法國總理甘必大,德國宰相俾斯麥齊名,可見他是有真才實幹的!這張照片內容是: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他被清政府委任為「欽差大臣便宜行事」與各國談判。這是李鴻章剛抵達英國使館的情景,迎接他的是英國遠徵軍司令阿爾弗雷德·蓋斯利將軍(右二)。一個蒼然老叟,在大廈將傾之時他能怎樣?
  • 清朝滅亡後,100多萬清軍都去哪了?有一支竟撐到1992年
    還記得兩百多年前一場戰爭決定了此後兩百年的國運。話說1840年,大清朝仍保留了80萬常備軍,竟也沒打過2萬人的英軍,實在讓人唏噓。到了清末,清政府手裡的兵就達100多萬之眾。可清朝滅亡了,這一百多萬的軍隊都去了哪裡呢? 要知道,一百萬的軍隊放到現在那也是只有大國才具備的。像現在的歐洲,很多國家人口也不過50萬,那清朝的軍隊究竟經歷了什麼!
  • 面對李鴻章反對,他說絕不許別人騎馬我騎驢必須戰艦自造
    本文為系列第七篇自從1864年左宗棠試驗用中式造戰艦方法失敗後,他就想邀請西方技術人員幫助中國建造戰艦。因此,左宗棠準備建造自己的專門造船廠的想法兒,英國和李鴻章等人早就知道了。同時,李鴻章也並非像他給曾國藩的信中所說的那樣,僅僅是不支持那麼簡單。
  • 李鴻章逢人就愛問的三個怪問題是什麼?
    一,甲午戰爭前,河南省巡撫曾經在德國訂做了一座一丈多高的李鴻章銅像,本來準備做好後安放在威海衛或者旅順的北洋艦隊軍港內,但等到銅像做好後,日軍已經佔領了這兩處軍港,本想把這銅像運回北京或者天津,李鴻章當時又因為打敗了仗權力根基動搖。結果這銅像一直丟在德國。
  •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前,一場酒會讓這次危機出現轉機
    1997年7月1日,英國結束對香港156年的殖民統治,中國政府正式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香港重新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是新中國成立70年中,最重要的歷史時刻之一。時任中國駐英國大使馬振崗至今心潮澎湃——當英國的國旗在香港徐徐落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億萬中國人沸騰了。通過電視直播,遠在英國的馬振崗和使館工作人員更是難以抑制心中的激動之情。
  • 1958年,李鴻章的屍骨被挖出後,被掛在拖拉機後面遊街示眾
    1901年9月7日,李鴻章、慶親王代表清廷與11國列強籤訂「辛丑各國和約」。 李鴻章籤訂賣國條約後,全國人民義憤填膺,紛紛指責道:「賣國者秦檜,誤國者李鴻章也。」
  • 1967年香港「反英抗暴」的前前後後
    當地駐軍領導獲悉民兵擅自行動的情況後心急如焚,命令他們不要繼續自作主張,等到天黑後再悄悄撤回。但到下午4時許,敵方可能擔心天黑後遭我民兵偷襲,並想活捉幾個俘虜做證人,決定進入稻田從兩面包抄民兵。此時,香港境內英軍駐紮的大樓裡的窗戶前站滿了看熱鬧的英國軍人。不一會兒,從大樓裡走出一隊持槍英軍抵近稻田,開始向稻田內瘋狂掃射。
  • 李鴻章後人用一生悲劇證明:留財不如留德
    從長子李經方死後兩個兒子即李厚甫、李國烋(又名李子嘉)所分得的財產來看,此時,李鴻章雖已辭世33年,其第四代子孫已出生,但其家底依舊雄厚。李子嘉是李鴻章的孫子,生於1910年,為父親李經方與外籍女子所生。因為是混血,他生得自與普通中國人有異,根據史料記載:他白膚,高鼻且身材細長,有點像英國人。長得像英國人的李子嘉還有一個英文名字,翻譯成中文便是「喬治」。
  • 2019年,姻緣上上籤,最容易走桃花運的星座:百年姻緣
    導語:2019年,姻緣上上籤,最容易走桃花運的星座:百年姻緣水瓶座水瓶座的人做事情能夠抓住重點,看人的時候也能夠看懂人的內心,所以他知道怎樣能夠輕易的引起其他人情緒的波動,當然水瓶座不會輕易這樣去做,因為這樣太讓人有危機感了,他們會揣著明白當糊塗。
  • 生不逢時,李鴻章被人「唾罵」半生,後人現況如何?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於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裡外覓封侯。」 ——李鴻章很多人對李鴻章的認識是在初中歷史課本上。他是晚清重臣,世人對他的評價卻褒貶不一。「甲午戰爭」和「割地讓權」成了李鴻章的標籤。很多人基於這些認識,給李鴻章扣上「漢奸」和「賣國賊」的帽子。其實李鴻章一生參與了很多重大事件。
  • 強行洗白的3個歷史人物,年少不知李鴻章,長大方知真中堂
    千百年來,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很多正面人物,同時也出現過一些備受爭議的負面人物,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一些曾經被批判的歷史人物居然紛紛被洗白。不僅如此,他們還擁有不少粉絲,粉絲對他們的擁護可謂是真心誠意,畢竟無論如何讚揚他們,他們都無法親口和粉絲們說上一句"謝謝"。
  • 還琢磨幹涉香港司法?英國政府真是想多了
    從近日特首林鄭月娥強調香港的政治體制從來也不是三權分立就可以看出,在西方勢力的有意誤導下,香港不少年輕人連特區的政治框架都不了解,那些在法庭中的「黃官」,更是成為「港獨」、黑暴分子的保護傘,讓他們覺得背後有靠山,可以肆無忌憚的「攬炒」、「抗爭」。
  • 李鴻章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
    在146年前,1872年12月23日 (農曆冬月廿三),李鴻章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1872年12月23日(距今146年),李鴻章奏請試辦輪船招商局。李鴻章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運業,抵制外輪的侵奪,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運委員、候補知府朱其昂、朱其紹兄弟在上海洋涇濱永安街設局召集商股,定名為「輪船招商公司」。這是洋務運動中由軍工企業轉向兼辦民用企業、由官辦轉向官督商辦的第一個企業。成立時有輪船6艘,從事客運和漕運等項運輸業務,為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開辦後由於虧損嚴重,朱其昂被迫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