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媽咪
語言暴力的傷害超出你的想像。
說出去的言辭一刀一刀的刺向孩子的內心,但是你毫不知情,甚至覺得自己說得有道理,孩子離你越來越遠時,你還覺得莫名其妙,明明自己都是為他好。其實,有些傷孩子心的話語,早已成為爸媽的「口頭禪」,殊不知,每天都在對孩子施加著語言暴力。
「我兒子特別怕我,可是我壓根兒都沒打過他啊。」
這是前幾天,一位媽媽在後臺諮詢的。她說孩子現在小學二年級,但有一天他說了孩子幾句,孩子竟然對他吼道:「我就笨,怎麼著?還不是你生的?」說完就去自己的房間裡哭了起來。
我問她當時說的什麼,她說是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時候,有道題半天以前做過,但他還是做錯,於是就說她「你怎麼這麼笨」,沒想到孩子竟然會衝自己大吼。她說自己當時很傷心,而且平時孩子更喜歡爸爸一些,甚至會不想和她說話,感覺是怕她。
在後來的交談中才知道,她經常會拿孩子和別的孩子比較,甚至會威脅孩子,一旦孩子出什麼錯,她就會很暴躁。
其實,作為父母,第一堂課真該學學怎麼說話。
看看下面這10句話,你是不是當做口頭禪來用?
1.看看人家XXX,你再看看你!你怎麼什麼都不如人家?
2.這題這麼簡單都不會,你咋這麼笨?
3.要不是為了你,我早跟你爸離婚了!
4.真想沒生過你這樣的孩子!
5.你是不是想氣死我?
6.是不是逼我動手你才能老實?
7.一天天就會搗亂/只知道玩/就知道吃
8.咱家已經夠窮了,你不好好學習,將來就去撿垃圾吧!
9.不管你了!你愛怎麼樣怎麼樣吧!
10.走開,你又幫不上什麼忙!
上面這10句,你說過幾句?
也許這樣不覺得有什麼,但是如果有人這樣對你說話,心裡不知道罵他多少次了!
爸爸媽媽們,別覺得孩子是你的孩子就可以這樣對待,因為他們才是最愛我們的人,可是我們往往把最壞的情緒,最差的字眼都留給了家人,卻對外人點頭哈腰,這不是明智之舉。
因為,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是持久的。
會讓孩子自卑
每一句話都在嫌棄孩子,嫌棄孩子不如別人,嫌棄孩子笨,嫌棄孩子無用,一句話,就是一個心理暗示,也是一個標籤,貼多了,孩子也開始懷疑自己了,這種懷疑就是讓孩子成為一個自卑的人的開端。不斷地自我否定,長大後也會變得做什麼事唯唯諾諾的,這就是來自原生家庭的創傷。
會讓孩子情感封閉
語言暴力不僅讓孩子懷疑自己,還會自己的爸媽,孩子可能會在心底無數次地問「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因為這些話會刺痛孩子,就像我們聽到別人指責我們一樣,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個人對我有敵意,他可能不喜歡我。孩子也是如此啊。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也會疏遠父母。
可能跟孩子一起坐在沙發上看電視,但是卻發現兩個人找不到共同話題,因為孩子已經從不敢表達變成放棄表達了,情感已經封閉起來了。
明明在懷孕的時候就勵志做個好父母的,為什麼現在卻變成了這個樣子?
還不是因為期望太高望子成龍嗎?因為每個「望子成龍」的父母,都藏著一顆焦慮不安的心。看到孩子出錯就忍不住要教訓幾句。
聰明的爸媽都在努力學著克制情緒
√正視孩子的不足,降低期望值
人無完人,更何況一個還沒有涉世的孩子,現在競爭壓力大,誰都希望孩子優秀,但有些孩子真的不是學習那塊料,與其強加給孩子這樣的期望,不如正視孩子的不足,把期望放低點,這樣爸媽也容易滿足一些,而且你會發現,期望降低的時候,你會為孩子一點點進步歡呼雀躍,而孩子也會因為這樣的鼓勵不斷前進。
你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但是順其自然時,生活中處處驚喜。
√把孩子當做朋友
就像前面說的,我們總是把最差勁的話講給家人,因為覺得對方可以包容,所以就忽略了對方感受,但是卻對外人畢恭畢敬,試著把孩子當做自己的朋友,無話不談,但是又會為對方考慮。孩子也是有自己獨立人格的,他不是爸爸媽媽的物品。
√學會「急剎車」
當情緒爆發的時候,察覺到了,就要緊急剎車,不管是爸爸還是媽媽,閉嘴,然後深呼吸並且離開當前的環境,讓自己冷靜,等冷靜下來了,再跟孩子講道理。
壞情緒誰都有,重要的是父母要控制它。
√學學怎麼說話
爸媽擔心孩子的時候,明明是想說出關心的話,往往就變成了質問:怎麼這麼不小心?你的眼睛幹嘛用的?明明下半句是看你你沒事兒吧,往往卻不說。
關心孩子就要表現出關心的樣子啊。「你沒事兒吧?」「沒受傷吧?」這樣的話很難說嗎?
爸爸媽媽,上面的10句話,你說過哪一句?說過的歡迎留言自我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