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學圖書館編著的《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全65冊)》正式出版

2021-01-09 華龍網

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問世。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9月13日11時30分訊(記者 秦思思) 近日,《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全65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據悉,民國鄉村建設文獻為西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之一,前後共經歷了三年的整理和研究。

相關負責人表示,西南大學具有鄉村建設強大基因,1933創辦的四川鄉村建設學院是辦學主體之一,是國內最早以「鄉村建設」為名的高等學府。50年代,晏陽初先生創辦的私立中國鄉村建設學院和梁漱溟先生創辦的勉仁文學院陸續併入原西南師範學院,2012年西南大學率先創辦全國唯一的「中國鄉村建設學院」。

承此獨特的辦學淵源,民國鄉村建設文獻正成為西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之一,基於圖書館豐富的鄉村建設館藏,編委會成員經過三年的潛心研究整理影印出版《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

此書在選取史料方面,力求全面、精準、真實。共收錄學校圖書館館藏為主體、國家圖書館藏為補充的有關民國鄉村建設文獻88種,不僅包含民國鄉村建設相關的圖書,還包含民國鄉村建設相關的期刊。全書分為:鄉村調查報告、鄉村建設實施、鄉村自治、鄉村合作組織、鄉村建設專著、鄉村建設期刊6部分共65冊。

據悉,此書的出版既是對民國鄉村建設的重要史料收集、整理,有著重要的歷史意義與文獻價值,也為當代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借鑑,具有現代現實意義。既是保存和傳承,更是發揚與創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

相關焦點

  •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三萬冊古籍終回家
    原標題:三萬冊古籍的鄉愁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北海公園西側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國家圖書館前身北平圖書館的舊址,如今是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的所在地。70多年前,為躲避日軍劫掠,3萬餘冊珍貴善本古籍從這裡輾轉寄存海外。
  • 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2020年度閱讀數據出爐!
    >2020年華南理工圖書館新增紙質中外文圖書60789冊電子圖書37013冊館藏文獻總量達到825萬冊其中紙質文獻380萬冊電子文獻445>提供在線資料庫推介、線上培訓、掃碼閱讀在線提交論文查收查引、科技查新申請等遠程信息服務為大家在家科研學習提供更好的服務~「2020創新服務」堅持開放融合發展,推進圖書館共建共享建設及交流合作。
  • 數位化、影印出版、回購……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南京大學教授金程宇介紹說。漫長的古籍流播過程,更增加了我們了解域外中文古籍存藏情況的難度,進行初步的摸底排查十分必要。  2015年,中華書局聯合海外30多家存藏單位普查館藏中文古籍並編纂書目的古籍整理出版項目「海外中文古籍總目」正式啟動,成為「十三五」期間古籍整理出版工作的重點之一。
  • 圖書館2019年3月新書1842冊書目
    普惠金融:金融深化改革進程中的中國實踐張曉鳳編著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F832.1/10270服務外包校企合作對高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餘紹黔著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G451.2/1871日語擬聲擬態詞基礎研究曹金波著新華出版社H364.2/2472行業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索:基於「雙創」育人理念的思考與實踐陳濤主編光明日報出版社G47/1873商圈崛起:百萬級商業地產操盤解碼龔國志著新華出版社F293.35
  • 《湖北民間文書》出版:民間文獻如何助力區域社會經濟史研究
    民間文獻資料的出版與意義《湖北民間文書》是武漢大學張建民教授主編的一部全十冊大書,其內容的收集、整理過程歷時二十餘年,收錄了清代至民國時期湖北境內二十多個州縣共四千餘件民間文書,其中清代契約文書二千四百八十餘件、民國年間契約文書一千四百二十餘件,其中部分被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新聞—科學網
    國家圖書館館長周和平在17日於北京舉行的出版座談會上說。 甲庫善本是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的宋元明早期善本專藏。抗戰期間,為保證珍貴文物、古籍的安全,國立北平圖書館、故宮博物院等機構將所藏珍貴文物、善本南遷。
  • 座談|「旅順博物館藏新疆出土漢文文獻」首次全面整理出版
    1990-1991年我到日本龍谷大學訪學,每日所在的西域文化研究會的研究室就在大宮圖書館內,這裡收藏著大谷探險隊所獲文書的另外一部分,就是1945年匆匆從旅順運回去的兩大木箱中的文書,所以那時有機會看了全部大谷文書的縮微照片和部分原件,而西域文化研究會的研究室裡,也有不少有關旅順博物館藏品的文獻,讓我更加多地了解了這批文獻的價值。
  • 《天一閣藏曆代方志彙刊》出版,方志刊刻時間跨度500餘年
    近日,囊括了目前天一閣所藏曆代重要方志的《天一閣藏曆代方志彙刊》(下文簡稱《彙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五分之三內容為首次公開。這是目前為止國內出版的最大體量方志出版物,也是天一閣歷代方志的首次集體亮相。
  • 雲南省圖書館迎來110歲生日
    作為中國歷史上建館最早的省級圖書館之一、中國西南地區建館最早的圖書館,11月14日雲南省圖書館迎來自己的110歲生日。雲南省圖書館現有館舍建築面積3.18萬平方米,設有18個閱覽室和報告廳、多功能廳、展廳等公共服務設施,可同時接待讀者4000多人次,館藏紙質文獻354.9萬冊(件)(其中歷史文獻59.6萬冊)、電子文獻522.9萬冊、數字資源116.01TB(含自建數字資源50.12TB)。
  • 民國中山的清華緣
    ■民國中山的清華畢業生  清華大學始建於1911年,原名清華學堂,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1928年再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1937年抗戰爆發後,遷往長沙,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遷至昆明,改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遷清華園址復校。
  • 千裡求學路 西南大學:杏壇育人 勸課農桑
    12月4日一早,我們來到以校園大和美著稱的西南大學,無邊細雨中,滿眼綠色,分布其間的教學樓、圖書館、宿舍、運動場幾成點綴,不負「花園式學府」稱號。「這裡原有一堵牆,2005年院校合併時,牆一推,原西南師範大學和原西南農業大學便合併成了現在的西南大學,但這兩所大學又是同根同源的,前者是原教育部直屬高校,後者直屬國家農業部。」學校招辦的王彪老師邊走邊向我們介紹西南大學的前世今生。西南大學起源於1906年4月建立的川東師範學堂,經過百年發展,積澱了深厚的人文底蘊,鑄就了「特立西南、學行天下」的大學精神。
  • 原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曾因避劫掠秘密運往美國
    70多年前,為躲避日軍劫掠,3萬餘冊珍貴善本古籍從這裡輾轉寄存海外。  70多年後,在這個院子的臨瓊樓內,1000冊大書錯落碼放,把一張5米長的書桌鋪得滿滿當當,這是國家圖書館組織編纂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當年轉運的善本,終以影印出版的形式「回家」了。
  • 圖書館2018年3月新書3721冊書目 - 福建師範大學協和學院圖書館
    韋鋒主編D926.5-53/7v215西政律師論壇:大律師如是說: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第一輯韋鋒主編D926.5-53/7v116跨境電商數據化管理:阿里巴巴速賣通寶典速賣通大學編著
  •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影印出版
    >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應妮)以膠捲影印方式出版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17日亮相中國國家圖書館。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藏書,上承清內閣大庫、翰林院、國子監南學和南北藏書家的藏書精華,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文獻價值。「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華北危機,為使國寶免遭戰火荼毒,原國立北平圖書館將甲庫善本轉移上海租界。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日軍時常進入上海租界搜查劫掠,這些善本的安全受到極大威脅。袁同禮館長通過時任駐美大使胡適與美國政府斡旋,同意將存滬善本寄存美國國會圖書館。
  • 民國上海市圖書館將改建為楊浦圖書館,最快2017年開放
    1929年,董大酉受聘擔任「上海市中心區域建設委員會」顧問及主任建築師,「大上海計劃」中的建築作品大多由董大酉設計,包括中華民國上海市政府大廈、市政府五局辦公樓、上海市立博物館、上海市立圖書館、上海無名英雄墓、上海市運動場、上海市立醫院及衛生試驗所、飛機樓等。 「大上海計劃」之後為抗戰所中斷,1945年抗戰勝利後,民國政府無力重新啟動「大上海計劃」。
  • 必看|西電2021寒假圖書館資源利用寶典
    一、通過圖書館電子資源校外訪問系統通過該系統,本校讀者可以在校園網範圍外訪問本館正式訂購的絕大部分電子資源。登錄方式:統一認證登錄,用戶名:工資號或學號,密碼:「統一認證」密碼。可知專業正版電子書平臺國內第一家真正實現多家知名專業出版社紙電同步出版的發布平臺,提供10萬餘冊的正版電子書在線閱讀並持續更新,包括2018-2020年最新圖書。我館已購電子工業出版社及人民郵電出版社2017年至今,出版的與我校優勢學科相關的1610種電子圖書。訪問方法:1、在校園網範圍內自行註冊。
  • 圖書館2011.11月份第三批新書入庫書目
    海南玩全攻略 海南玩全攻略編輯部編著 K919/39:3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188 西安自助遊
  • 鄭雲豔丨民國以來《永樂大典》海內外流通價格變遷考
    1912年,董康返回北京,以2100餘元搜購了17冊《永樂大典》。這些《永樂大典》除了出售給田中氏外,還曾直接出售給富岡謙藏、本田悌次郎、內藤湖南、上野理一、京都大學圖書館、東洋文庫等公私藏家[58]。董康在民國初年向日本輸入的17冊《永樂大典》購價在每冊120元左右。或許是為了轉手獲利,他在與友人繆荃孫提及時,稱其購價為130-150元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