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三萬冊古籍終回家

2021-01-08 人民網

原標題:三萬冊古籍的鄉愁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北海公園西側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國家圖書館前身北平圖書館的舊址,如今是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的所在地。70多年前,為躲避日軍劫掠,3萬餘冊珍貴善本古籍從這裡輾轉寄存海外。

  70多年後,在這個院子的臨瓊樓內,1000冊大書錯落碼放,把一張5米長的書桌鋪得滿滿當當,這是國家圖書館組織編纂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當年轉運的善本,終以影印出版的形式「回家」了。

  原北平圖書館藏《永樂大典》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 均為資料圖片

  【離國赴美】

  甲庫,民國時期國立北平圖書館典藏宋元明早期善本的書庫。上承清內閣大庫舊藏,又廣納清末民國幾代學人潛心搜羅的善本。甲庫宋刻元刊、秘抄精校薈萃,珍貴稿本、名家批校題跋本雲集,世間僅存400餘冊的《永樂大典》就有60冊之多。「九一八」事變後,東北淪陷,華北形勢危急,為使國寶遠離戰火荼毒,甲庫善本陸續轉移到上海租界。

  1941年,日軍頻繁進入租界搜查劫掠,這批善本的安全再次受到威脅。幾經斡旋,北平圖書館最終決定將存滬善本運往美國國會圖書館。

  今年104歲的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錢存訓,其時正在北平圖書館上海辦事處工作,是這一歷史事件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得知《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的消息,錢存訓特地致信國圖,表達他的欣慰與感慨:「當年奉命參與搶救,冒險運美寄存,使這批國寶免遭戰禍,倏忽已70餘載,其間種種,仍歷歷在目。」

  據錢存訓回憶,為了躲避日軍檢查,暫存上海的善本只能選取一部分秘密運美。在北平圖書館館長袁同禮主持下,文獻學家王重民、徐森玉負責揀選其中的重要文獻,「計2720種,約3萬餘冊,裝成102箱,箱內用鐵皮密封,以防潮溼。其中包括宋、元本約200種,明版近2000種和鈔稿本500餘種。這些書可說是當時北平圖書館善本的精華了。」錢存訓說。

  為了不引起日軍的注意,錢存訓將這102箱書分成10批,以「中國書報社」的名義開具發票報關,書單上羅列的是《四部叢刊》《四部備要》等為美國圖書館代購的大部頭新書。書運到海關後,由錢存訓在海關工作的張姓友人籤字放行,無須開封查驗。就這樣,3萬冊善本中的善本,開始了漫長的異鄉之旅。

相關焦點

  •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出版—新聞—科學網
    由中國國家圖書館歷時3年主持編纂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日前出版。 「叢書的出版,是中華民族聚合離散命運的寫照。」
  •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影印出版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影印出版 >  中新社北京1月17日電 (記者 應妮)以膠捲影印方式出版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17日亮相中國國家圖書館。
  • 原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曾因避劫掠秘密運往美國
    《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 均為資料圖片  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北海公園西側這座古色古香的院落,是國家圖書館前身北平圖書館的舊址,如今是國家圖書館古籍館的所在地。70多年前,為躲避日軍劫掠,3萬餘冊珍貴善本古籍從這裡輾轉寄存海外。  70多年後,在這個院子的臨瓊樓內,1000冊大書錯落碼放,把一張5米長的書桌鋪得滿滿當當,這是國家圖書館組織編纂的《原國立北平圖書館甲庫善本叢書》。當年轉運的善本,終以影印出版的形式「回家」了。
  • 數位化、影印出版、回購……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海外中文古籍多路「回家」  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中國古籍自古代即已流播海外,對漢文化圈各國影響深遠。雖然其體量巨大,但歷經戰亂,尤其是近代以來,大量中國古籍因各種原因散佚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和孤本。
  • 古籍新書·2019年春季 | 曲禮註疏長編
    《河東先生集》(兩函16冊)[唐]柳宗元 撰,國家圖書館出版社 宋世綵堂刻本《河東先生集》絕世孤罕,存無二帙,僅可在國家圖書館大型古籍展覽中偶見蹤影。民國十二年(1923),上海蟫隱廬曾據世綵堂本韓柳二集影印,即便此影印本,如今價格也已高至數萬元,非常人可以企及者。
  • 鎮江市圖書館藏14部珍本古籍上榜《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
    14部古籍涵蓋多種版本鎮江市圖書館文獻開發部主任彭義告訴記者,自2007年國家啟動「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以來,市圖書館佳音頻傳,截至目前,入選《江蘇省珍貴古籍名錄》的古籍已多達百餘部,另外還有31部古籍躋身國寶行列,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2009年,鎮江市圖書館被評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 奇門遁甲古籍善本秘訣揭秘
    再如,今年四月份國家圖書館出版社出版的《御製奇門大全》售價一萬二千元,貴倒沒什麼,畢竟古籍整理需要金錢支持。但歷史上並未曾有」御製奇門大全「這個書名,此書實名、奇門遁甲十二種,為清代湖海居士所輯,第一種名景佑秘纂,確實是明永樂皇帝下旨御製,但後面的十一種卻與御製沒關係。本書原本藏於國家圖書館,如此一改書名,是不是就可以讓讀者無法通過更便宜的方式找到了?
  • 甲午戰爭的失敗,中國古籍文物遺失流向日本,中國古籍的保護整理
    他代表三菱副社長巖崎小彌太,與陸心源的兒子談判收購全部藏書,終以十萬零八千日元購買陸氏全部藏書四千部、二十萬卷、四萬四千餘冊,舶載歸國,藏於靜嘉堂文庫。巖崎藏書由十萬冊猛增至十五萬冊,成為日本有名的大藏書家。
  • 雲南省圖書館迎來110歲生日
    雲南省圖書館現有館舍建築面積3.18萬平方米,設有18個閱覽室和報告廳、多功能廳、展廳等公共服務設施,可同時接待讀者4000多人次,館藏紙質文獻354.9萬冊(件)(其中歷史文獻59.6萬冊)、電子文獻522.9萬冊、數字資源116.01TB(含自建數字資源50.12TB)。
  • 古籍線裝善本 地理秘抄白雲堂口訣 辛巳年師傳清鈔本
    古籍線裝善本 地理秘抄白雲堂口訣 辛巳年師傳清鈔本古籍線裝五術書籍,古法工藝精製作!古法製作精美!
  • 西南大學圖書館編著的《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全65冊)》正式出版
    受訪單位供圖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發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9月13日11時30分訊(記者 秦思思) 近日,《民國鄉村建設文獻叢刊(全65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據悉,民國鄉村建設文獻為西南大學圖書館的特色館藏之一,前後共經歷了三年的整理和研究。
  • 謝輝丨梵蒂岡圖書館藏漢籍版本價值初探
    近年來,隨著《梵蒂岡圖書館所藏漢籍目錄》的出版,學界對此批文獻的內容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但由於梵蒂岡藏漢籍的絕大部分此前未曾刊行,學者不易見其全貌,故對其認識尚有一定的局限性,特別是至今尚無人從版本角度探討其價值。通過對此批文獻進行全面研究,可以看出,梵蒂岡藏漢籍具有收藏版本豐富、珍本善本眾多兩大特點,其在版本方面的價值不容忽視。
  • 書聚書散 古籍收藏眾生相
    古籍收藏家韋力如此形容自己的書緣。的確,對於傳承有序的古籍善本來說,任何一位收藏家不管是題記、點批、印章,只不過在最脆弱的紙張之上,留下了曾經擁有的痕跡。人與文物、古籍,誰能擁有誰呢?但對於有收藏癖好的人來說,「藏書不可不貪」,於是,書肆淘書,冷攤遇書,各地訪書,拍場競書。最雅的書香,最俗的銅臭,內心的佔有欲望,得失的情緒轉換,都在一冊一函的線裝書中流轉。
  • 浙江圖書館影印文瀾閣本《四庫全書》入藏國圖
    童笑雨 攝8月26日,浙江圖書館(下稱「浙圖」)向中國國家圖書館(下稱「國圖」)贈送影印精裝本文瀾閣《四庫全書》。據悉,影印本文瀾閣《四庫全書》入藏國圖,尚屬首次。浙江圖書館館長褚樹青表示,文瀾閣本《四庫全書》重新回到北京,是浙江人民的回贈,也是一次文化交流。《四庫全書》由清乾隆帝召集360多位官員、學者,歷時十餘載編纂而成。
  • 上圖觀止︱陳先行說善本:如何鑑定北宋版刻?
    本文整理自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創辦的「觀止講堂」,由上海圖書館歷史文獻中心高級研究員陳先行講解善本古籍。陳先行,1951年12月生於上海,祖籍江蘇溧水。1973年入職上海圖書館,從顧廷龍、潘景鄭先生習版本、金石之學,長期司事古籍編目與版本鑑定。
  • 《天一閣藏曆代方志彙刊》出版,方志刊刻時間跨度500餘年
    近日,囊括了目前天一閣所藏曆代重要方志的《天一閣藏曆代方志彙刊》(下文簡稱《彙刊》)由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五分之三內容為首次公開。這是目前為止國內出版的最大體量方志出版物,也是天一閣歷代方志的首次集體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