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0多名女孩考上大學走出大山,她們的老師說:這是用命換來的!

2020-11-29 騰訊網

「女孩子受教育,是可以改變三代人的。女人有文化,她生了姑娘就不會丟掉,而是會把姑娘打扮得漂漂亮亮,教育得很好。」

說出這些話的,是一位看起來有些憔悴,面容已現滄桑,眼裡含著熱淚的女人,張桂梅。

她是誰?她做了什麼?

簡單來說,她在雲南的深山裡辦了一所全免費的女子學校帶領1600多個女孩走出深山,走向這個繽紛多彩的世界,擁有掌握自己人生的機會,並為此,付出幾乎整個生命。

老師哭著講述山裡女生艱難考上大學:我們是用命換來的(央視頻號:央視新聞)

1

大山裡的女孩,受教育有多難?

大山裡的女孩,如果不能讀書,如果沒有機會走出大山,會經歷怎樣的一生?

有一部紀錄片《出·路》,用六年時間,跟蹤了三個不同階層孩子的成長經歷。其中,甘肅白銀市會寧縣的女孩馬百娟,12歲就成為了家裡主要的勞動力,放學回來餵豬餵驢、做飯砍草、背穀子,15歲輟學,16歲嫁人。而馬百娟的作文裡,曾寫著她的夢想:

長大後去北京上大學,然後去打工,每個月掙1000塊,給家裡買面。

大山裡的女孩,想要讀書,想要走出大山,又有多艱難?

在張桂梅早先任教的雲南省麗江市華坪縣民族中學,經常有女學生從課堂上「消失」,讀著讀著就不來了。張桂梅到學生的家裡去找,才發現,學生家裡沒錢,十幾歲的姑娘,就被嫁走了。

還有一次,學校裡一個女學生好好地沒來上課。張桂梅去家訪才得知,這戶人家把高三的女兒留在家裡幹活,卻讓上初中的兒子去縣城補習。他們這樣做的原因竟然是:他是兒子。

而在張桂梅擔任院長的兒童之家,被遺棄的嬰兒也大都是健康的女嬰,從生下來,她們就因為是女孩而無法享受所謂的公平。

這一切,都讓張桂梅堅定了決心——辦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解決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的惡性循環,讓所有的女孩,都可以上學。

02

我有一個夢想,在山裡辦所學校

在貧困山區裡辦一所學校,一所女子學校,一所全免費的女子學校,談何容易。

華坪縣本來就很窮,一眼望去,都是沒有盡頭的大山。沒有錢,怎麼辦?

「像一個乞丐一樣,一家一家地討要五元十元、兩元三元……」

能要來嗎?

「被當做騙子,被罵『有好手好腳的你不幹活,戴個眼鏡出來騙錢』。」

就這樣「四處化緣」,5年時間才籌集到1萬塊錢。在張桂梅快要放棄的時候,事情終於有了轉機。

2007年,張桂梅作為人大代表去北京開黨代會,身上一條破洞的褲子,引起了記者的注意。經過採訪,一篇《張桂梅,我有一個夢想》的專訪,引發社會各界關注,麗江市和華坪縣政府各撥款100萬興建學校。

2008年8月,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級中學在華坪建成。9月,迎來了第一批女高中生。

03

我的學生,可以上浙大、廈大、武漢大學 我們是用命換來的

學校終於建起來了,但是張桂梅的辦學之路並沒有自此一帆風順。

華坪女中成立之初,有100名學生,17名老師。由於工作環境不佳、收入低、付出多,學校的老師前前後後走了9個,只剩下8個老師教100多個孩子。

教學工作一度快進行不下去,張桂梅把剩餘教師中的黨員叫到了一起,跟他們說:

「如果在抗日戰爭年代,這個陣地上剩一個黨員,這個陣地都不會丟掉,我們剩6個黨員,我們把這塊扶貧陣地給黨丟掉?」

接著,因為沒有錢,他們在牆上畫了一面黨旗,對著黨旗宣誓,誓言講了一半,他們就全哭了。

這之後,老師們真的是用生命在教學。

有男老師結婚,儀式辦完後立馬回去上課;有女老師做完腫瘤手術,能穿衣服後就回學校了。

張桂梅更是拼了,每個月自己只留100元的生活費;兩年沒吃一頓肉;沒有自己的家,十幾年來一直住在學生宿舍;還患上了肺氣腫、肺纖維化、小腦萎縮等十餘種疾病......

就這樣,11年的時間,這所全國獨一無二的女子高中將1645名女孩送進了城市,送進了大學。學校的一本上線率,從2011年的4.26%,上升到2019年的40.67%,排名全市第一。

但張桂梅並沒有滿足於此,她說:「我想讓孩子們全部上一本,上清華北大,我想讓山裡的孩子,也能走進最好的學校。」

張桂梅的每一句話,溫柔、細膩又帶著堅如磐石的力量。

張桂梅沒有家,一直住在學生宿舍,靠近門口的床位。

她說:「有什麼事我能第一個跑出去,為學生們擋點什麼。」

當被問到:「這是專門給貧困山區女孩子上的高中對吧?」

她第一反應是,「我們沒有提貧困兩個字,我覺得貧困對女孩子來說也是一種隱私,我們就叫大山裡的女孩兒。」

有人問她,你這輩子為什麼而活?

張桂梅:「我這輩子的價值,不管怎麼樣,我救了一代人。不管是多還是少,畢竟她們後面走得比我好,比我幸福就足夠了」

在《面對面》的採訪中,有這樣一段對話。

董倩問女子高中的一名學生,準備報考哪裡的大學,學生回答說想考出去,想去東三省。「為什麼要到東北去?」「因為那裡比較遠。」

為什麼要受教育?因為要到遠方去,要到心嚮往之的遠方去。

幸得有人,點燃這份深山中的嚮往,讓一個個鮮活的「她」,擁有遠方。

▍主編:郭爽

▍編輯:王溪純

更多精彩

你的一個「分享」

讓她們的故事傳得更遠

相關焦點

  • 被央視點讚的女校長:63歲無兒無女,用12年改變1645名女孩的命運
    張桂梅說:「才十幾歲的姑娘就被嫁出去了,我絕不讓我教的班級的女孩子因為交不起學費而選擇輟學。我的學生可以考到廈大、川大、武漢大學!我們是用命換來的。」 命運的安排:把學生們視如己出1990年,張桂梅與丈夫在大理市喜洲一中喜結良緣,過上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然而好景不長,丈夫患上癌症,為了給丈夫治病,不僅花光了積蓄,而且深深體會到了借錢的困難。
  • 傳奇校長張桂梅和1804個女孩的故事
    2002年,作為一名普通的山區教師,孑然一身、無兒無女的她立下了這樣的誓言:「我想建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讓這些山裡的女孩們讀書,讓她們走出大山……」>在這整整12年的時間裡,1804個可能輟學的貧困女孩,因她走出了大山,走進了大學校門……
  • 靠唱紅歌和苦學,她讓1800名窮女孩上大學,張桂梅的神話能複製嗎?
    在衡中模式裡,「名校掐尖」是最關鍵的前置環節,而女高第一屆學生中,很多人中考分數很低,甚至沒有達到縣城分數線,這些學生在三年後卻幾乎全部考上本科,本科上線率達到100%。時任雲南省副省長李江感慨,這個成績非常了不起,因為女高的入口極低,來者不拒,沒有分數限制。從2008年成立至今,華坪女高在12年內先後將1804名女孩送出大山,一千多個家庭因此脫貧,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率百分之百。
  • 夫妻紮根鄉村支教13年: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夫妻紮根鄉村支教13年:為讓更多孩子走出大山 2021-01-08 17:29:47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葉攀 責任編輯:葉攀
  • 一個沒有家,沒有錢的女人,憑什麼改變了1645名女孩的命運?
    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公辦女子高中,招收的是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後,無法繼續求學的山區女生。張桂梅稱呼這些貧困山區的女生為「大山裡的女孩」。2008年建校至今,共有1645名大山裡的女孩兒,從華坪女高走進大學,綜合上線率100%。2019年有了更大飛躍,一本上線率達到40.67%,本科上線率82.37%,排名麗江市第一。對於這樣的傲人成績,主持人董倩問:「您滿意嗎?
  • 【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她,改變了上千名貧困...
    11年前,她經過不懈努力,成立了全國第一個女子免費高中——雲南麗江華坪縣女子高中,猶如她的手電筒,照亮了貧困山區1645名女孩邁向大學之路。  她還是136個孤兒的媽媽,19年來在她的呵護下,一個個孤兒健康成長,走進學堂。
  • 面對逆境不屈不撓,自信的她渴望早日走出大山
    這個夏天,吳小英最高興的事情,莫過於女兒毛淑玲考上了大學,而且是以超過普通類一段25分的好成績。 雖然條件很艱苦,但這個女孩卻很樂觀,交談中她始終透露出燦爛的微笑。「我知道,只有努力一點,再努力一點,我才能夠握緊改變命運的鑰匙。」毛淑玲說,只有好好念書,她才有希望走出大山,不辜負父母的期望。
  • 她是最牛女校長,改變1800多名女孩命運,患11種病堅持送考10年
    華坪女高的學生今年也參加了高考,參加高考的共有159人,其中有150人考上本科,本科上線率高達94.3%,至今為止,這所學校已經把1800多名貧困生送進了大學。張桂梅是這所學校的校長,17歲時她離開東北,跟著丈夫去大理一所中學任教,不幸的是,1996年丈夫因胃癌不幸去世,只留下張桂梅一人。
  • 華坪女中校長張桂梅:12年改寫1804名女孩命運,自認還能「吼兩嗓子」
    在張桂梅的催促下,操場上很快就站滿了穿著大紅校服的女孩,她們伴著"紅色娘子軍"的曲子做完了操,開始跳起了改造後的鬼步舞。 張桂梅用了12年,創辦了全國第一所免費的女子高中學校,幫助1804名女孩改變了一生的命運,教會她們用知識戰勝貧困。 當張桂梅作為全場最後一位宣講人結束髮言後,雲南省委書記主動站了起來,將張桂梅攙扶著坐上了主席臺的正中央。現場聽眾們也用經久不衰的掌聲,表達了對這位勵志教師的尊敬。
  • 考上985大學,努力大於天賦,是不是老師安慰你的「謊話」?
    有人總結:考上一般的本科或者一本,靠努力;考上211、985大學,尤其是985大學,靠的是天賦!  我們常常說」學霸「這個概念,那麼,到底什麼樣的學生,算是學霸呢?由於985大學的錄取率在2%左右,所以,真正的學霸,應該是能考上985大學或者頂尖的211大學的學生,這部分學生,最具有說服力。
  • ...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這位華理小哥哥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從班級墊底到名列前茅,從落後的大涼山到繁華的大上海,從沒接觸過電腦到保研人工智慧碩博連讀,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他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蛻變和成長,還一直致力於家鄉的「控輟保學」,用扶智助力扶貧。在「第十五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推選展示」活動中,他獲「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稱號,這也是華理學子近四年內第
  • 她是今年高考第一個出考場的女孩,長相清秀,說考上211沒問題!
    她是今年高考第一個出考場的女孩,長相清秀,說考上211沒問題!除了羨慕學霸們的成績,我們還羨慕學霸敢瀟瀟灑灑交卷,然後成為第一個走出考場的「狠人」。這不,南京就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小姐姐憑著自身學霸的氣勢在眾多家長的注視下自信滿滿地走出了高考考場。
  • 一場愛心接力 為15歲聾啞女孩用畫筆追夢!
    屏幕那頭,是遠在城口縣大山深處的15歲聾啞女孩萍萍(化名)。她筆下的世界,山林裡遍地開放鮮花,狐狸、小鹿在林間跳躍……一支畫筆,就是她與這個世界的聯繫。十天前,當張鳳琴和徐小嬌前往距離主城400多公裡的城口縣,看到了這個聾啞女孩如何靈氣的作畫後,一場特殊的「送教」就開始了,她們決定用畫筆,助飛大山裡的夢。
  • 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這位華理小哥哥獲得「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
    從班級墊底到名列前茅,從落後的大涼山到繁華的大上海,從沒接觸過電腦到保研人工智慧碩博連讀,從走出大山到回報大山。他不僅完成了自身的蛻變和成長,還一直致力於家鄉的「控輟保學」,用扶智助力扶貧。他就是華東理工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2019級碩博連讀研究生楊孟平。
  • 再來一波刷屏!
    山裡女孩子願意來讀,女高不會拒之門外。2008年第一撥學生,四成多是降分錄取,現在也差不多。但華坪女子高中連續9年高考綜合上線100%,綜合排名一直是麗江第一。12年過去,她把1645名山裡女孩送進大學,絕大多數是貧困生。 聽起來,一切有些不可思議!
  • 八字算命女孩能否考上博士
    在八字算命中,正印和偏印代表文化知識,一般來說天幹上的正印代表技術性的知識點,偏印代表文化修養多點,偏印還可以代表名聲、信譽等。一個人的八字命中有沒有文憑,文憑有多高,考試能不能通過,都有一定的規律。下面老闆風水顧問劉豐年老師介紹一個八字算命實例。 多年前,一位女孩說她準備參加博士研究生考試,問老師能不能考上。
  • 最美鄉村教師風採:大山深處的紅燭
    就這樣一種源自骨子裡的信仰使廖老師堅持了下來,夫妻倆過起了在公雞叫聲中掐算油鹽醬醋的日子,有時累得放學同路回家竟默默無語。而火天崗村小學一天天發生著深刻的變化,一批批學生從這裡走出大山實現了夢想。校長打趣他們夫妻倆:教學家庭雙豐收。廖老師自嘲:勞逸結合,雖然很苦,但苦中有樂,無怨無悔。
  • 讓1397名貴州苗族繡娘走出大山,「王的手創」成全國首批「高鐵明星...
    不僅如此,傾心於苗繡創作的她還因此開啟了自己與貴州千餘名繡娘的緣分。畢業後開始旅漂,開啟網線與針線的故事大學畢業後,王丹青並沒有就此開始創業,而是選擇了瀟灑的旅居生活,有時,她就躲在家裡埋頭做設計,有時則乾脆踏上旅途,開始在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的數百個手工藝鄉村中尋找傳統民間的手工藝刺繡技術,拜師學藝,體驗絢麗多彩的民族手藝之風。
  • 29位博士,54位碩士,300名本科生:大別山裡中國鄉村教育的「逆水...
    相較之下,該市還有一個以水為名的村子——逆水村,稱得上「神奇」:只有3500多人,1977年恢復高考之後,相繼走出29位博士,54位碩士,近300名本科生(均不重複計算)。外人將逆水村稱之為「博士村」。事實上,這一「封號」由來已久,多年前就有相關報導在網絡上四處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