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我的團》的魂:走出野人山三年後穆旦寫了這首詩

2021-01-08 騰訊網

金庸,原名查良鏞,他把名字裡的「鏞」拆成了「金庸」。

穆旦,原名查良錚,他把名字裡的「查」拆成了諧音的「穆旦」。

金庸和穆旦是同族的兄弟,有井水處即知武俠小說大師金庸之名,相比之下,詩人、翻譯家穆旦的知名度就低太多了。

1940年,穆旦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留校任助教。

1942年2月,24歲的穆旦投筆從戎,加入中國遠徵軍,以中校翻譯官的身份入緬。

遠徵軍在緬甸出師不利,會同作戰的英國佬幾萬軍隊撒丫子逃到了印度,留下中國遠徵軍掩護他們他們阻擊日軍。

英軍跑了,軍火物資能燒的燒了,還有大批落入日軍手中,中國遠徵軍陷入極為不利的作戰處境,最後數萬官兵只能選擇進入野人山的歸國之路。

無邊無際的原始森林,野獸成群,毒蟲肆虐。當時又正值雨季,數不清的螞蟥叮得官兵們個個兩條血腿,人倒下去,一兩個小時就被螞蟻吃得只剩一副骨架。

士兵們這才明白,為什麼一路上只見白骨不見死屍。

數萬官兵,活著出來的不到一半。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的炮灰們是後期填補上去的,所以龍文章說「你們還想再進一次野人山嗎?」

「煩啦」說他們回到禪達後很久,「還看見那些不人不鬼的倖存者從莽林裡出來。」

過一趟野人山如同過鬼門關,「野人山大撤退」的慘烈和恐怖,任何文學、藝術作品都不過展其皮毛,包括《團長》。

這段經歷,成了僥倖活下來的官兵們心中永遠的噩夢,老兵們大都不願談起。

1942年8月,親身經歷了大撤退,踏著堆堆白骨,九死一生僥倖逃出野人山撤到印度的穆旦,也一樣。

這是穆旦1942年10月攝於印度加爾各答的一張照片。

歸國後,每當被問及野人山的經歷,穆旦總是緘默不言,只跟老師吳宓及少數好友偶爾談及,吳宓日記言:「錚述從軍的見聞經歷之詳情,驚心動魄,可泣可歌。」

嘴上不言,卻日夜承受著巨大的痛苦,1945年9月,穆旦發表了震撼人心的《森林之魅--祭胡康河上的白骨》長詩。我們來看看《祭歌》一段:

1976年5月,穆旦去世前寫下的《冥想》——

「但如今,突然面對著墳墓, 我冷眼向過去稍稍回顧, 只見它曲折灌溉的悲喜,都消失在一片亙古的荒漠, 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不過完成了普通的生活。 」

《我的團長我的團》,隨處展現著穆旦這兩首詩的精髓,沒有豪言壯語,沒有慷慨激昂,炮灰們的玩命,也是為了自己和大家能過上普通的生活。

孟德斯鳩說「人在苦難中才更像一個人」,我們看到太多苦難中的英雄形象,需要補一點「人」的功課。

很多年來,人們已經習慣了那種高大上的東西,這是以弱化人性為代價的,是《團長》把它撿了回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角度告訴大家,人性的正常表達,不只是喊著口號往上衝,還有縮著脖子頂著腦袋上的不退縮。

從來沒有哪部劇,像《我的團長我的團》這樣,讓複雜無比的娛樂圈的演員們變得簡單,讓觀眾也變得簡單,陷得這麼深。

這樣的影視劇,至今,只有這麼一部。

《我的團長我的團》,秒殺任何好萊塢大片。那些說中國拍不出世界一流的影視的,也對,因為《團長》不是一流,是第一。

相關焦點

  • 穆旦:他是詩人,有著悲劇性的一生,卻擁有相濡以沫的白富美妻子
    作者:山佳上面這張照片,我特欣賞,風華正茂,英氣逼人,眉宇間更有一種責任與擔當,心中的男神哦,他就是今天的男主詩人穆旦。穆旦的人生經歷,特別豐富。穆旦追著,那就照一張吧。這下,與良生氣了,心想哥哥的同學我認識好幾位了,別人都沒朝我要過照片,你憑啥啊?其實,那時的與良,還是太幼稚,太單純,穆旦那是主動出出擊好麼。04隨著交往的加深,穆旦會對與良說起他從前的經歷。比如怎麼樣從緬甸野人山,九死一生到了印度 ,又怎麼回到了昆明。這讓單純的與良,匪夷所思。
  • 這首沒詩不及「山有木兮木有枝」有名,卻更添一種無奈
    好了,回到正題,我可是一個正經的分享古詩詞的小編,今天要分享的就是一首關於思念和離別的古詩詞。尤其是最後一句,和那句很有名的「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有些類似,但是沒有「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傳播廣,一起去看看吧。原詩附上:孟冬寒氣至兩漢:佚名孟冬寒氣至,北風何慘慄。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三五明月滿,四五蟾兔缺。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 《我的團長我的團》炮灰們是被龍文章逼著去打南天門之戰的嗎?
    這也是為什麼迷龍幾次三番有機會離開炮灰團也都沒走。然後他便瞧見了騎在牆上的迷龍,雷寶兒已經自迷龍手裡消失了,但迷龍仍看著死啦死啦發呆。「東北佬兒你長牆上了嗎?我是你們團長!我是你們團長!我都說煩啦!」迷龍被這樣一種小人得志都給看暈了。他迷迷糊糊想跳下這邊牆,掛在牆那邊的腳卻忘了盤過來,於是我們聽見空通一聲,迷龍消失在牆這邊的明溝裡。
  • 塞罕壩值林三年後,馮程怒吼:「我沒有瘋!」
    於是剛來沒有多久的他給場部領導申請上壩值林,壩上氣候環境更是惡劣他這一呆就是三年,然而卻連一顆樹都沒有種活。此時的馮程頭髮長了,鬍子啦擦看起來像個野人。馮程性格急躁,什麼事情都較真,中間多次和曲廠長發生衝突,性子直的他那時候被曲廠長認定瘋了,呆了三年沒有種活一棵樹,瘋了,馮程怒吼:「我沒有瘋!」
  •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人狠話不多的喪門星
    大家好我是老勒。《我的團長我的團》可以說是抗戰劇中為數不多的良心劇了,講述了以死啦死啦為首的炮灰團奮勇抗擊敵寇,浴血奮戰在南天門的熱血傳說。劇中的每個人的演技都令人讚嘆,小編今天要說的就是炮灰團裡的近戰高手——喪門星董刀。喪門星第一次出現在觀眾眼中是在從緬甸回國的路上。
  • 歌詠美女王昭君的詩那麼多,還是杜甫的這首寫得最好
    聽說王昭君是得知消息後自願報名的,結果在出發的時候,漢元帝看到她這麼漂亮就無比後悔,一氣之下就把畫師毛延壽給殺死了。歷來關於歌詠王昭君的詩詞太多了,據說有七百多首。王安石的《明妃曲二首》卻寫得有他的獨特之處。《明妃曲》(節選)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角垂。低回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幾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 大詩人爬山大徹大悟寫首詩,年少時曾拿來勵志,中年再讀卻釋然了
    但隨著歲月的消逝,在經歷過許多人生坎坷後再來讀,卻又會生出許多不一樣的體會。比如曾經小時候讀到柳宗元的江雪,覺得「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寫的不過就是一個靜謐雪天裡一個老人在垂釣,詩人不過是想表達自己心中的閒適。但長大後,了解了柳宗元一生的坎坷境遇,才發現這種寧靜下是孤傲和不屈。本期要和大家分享的也是一首人到中年才真的看懂了的詩,詩名《過上湖嶺望招賢江南北山》,作者楊萬裡。
  • 扎西整編後,紅一軍團下轄六個團,團長都是誰?55年授何軍銜?
    有的師實際兵力不到一個團,有的連隊才幾十個人,為了提高紅軍的機動作戰能力,中央決定對部隊進行整編。傷亡較大的紅八軍團被取消編制,紅三、五、九軍團則取消師一級編制,直接下轄團級單位。相比之下,紅一軍團情況好一些,只撤銷了15師,部隊下轄兩個師六個團。那麼紅一軍團這六個團,團長分別是誰?1955年被授予什麼軍銜?我們可以回顧一下。
  • 6首現代詩,都是不滿10歲的寶寶寫的,太可愛了,超級治癒!
    今天,我們讀一讀6首孩子寫的現代詩,感受一下孩子眼裡的世界。這些寫詩的孩子還都不滿10歲呢,孩子眼裡的世界是怎麼樣的?我猜,一定是比大人更加五彩斑斕吧!編者:看了這首詩,恐怕在看到自己可愛的孩子的時候,就能原諒他的頑皮和不懂事。因為他愛我們啊。雖然他有時候會頂嘴,可是睡著的時候多可愛啊,像一個小天使。
  • 迢迢牽牛星這首詩,只是在寫七夕、寫牛郎織女嗎
    恐怕把它們真正擬人化,並賦予這個故事愛情色彩的,可能是《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此詩誕生時間,可能是在東漢末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這個小選集裡的十九首古詩,選的都是當時文人的五言詩,由南朝的蕭統收錄進《文選》裡,才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遺憾的是,真實的作者已無法考證。當然也有可能是集體修改創作,不便署名。漢朝那個時候的詩歌基本上是樂府詩,它們是配樂而歌,所以詩中疊字較多,有民歌特色,讀起來朗朗上口,韻味悠長。
  • 7首小詩,帶你浪漫表達我愛你!
    這首詩比較直白,字面含義一目了然:我愛你,而你卻不知道。幾乎不需要解釋。適用對象:勇敢的姑娘,正在暗戀一個人,而對方木頭般茫然無知。這時候,姑娘需要借這首直白的詩,點醒那根木頭。2、越人歌,作者不詳: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 蒙曼老師盛讚這首詩表達了偉大的友誼,並貢獻了一個最美成語
    大約三年之後,李白趕往江東,杜甫奔赴長安。在長安,杜甫難以抑制對李白的思念,寫了多首懷念李白的詩,這首便是其中之一。這首詩抒發了對李白的讚譽和懷念之情。全詩感情真摯,文筆直率,懷念之情傾懷而出。詩中不但有「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這樣流傳千古的名句,而且有「春樹暮雲」這樣美麗的成語。
  • 李白最痴情的一首詩,句句令人心碎,一開篇就驚豔了世人
    世人心中的詩仙,是一位永遠白衣飄飄,身佩寶劍的俠士,可是哪怕是瀟灑如李白,寫起相思來,卻也令人肝腸寸斷。今天小編要分享的就是這首李白的經典名作,也是他最經典的相思詩,名叫《長相思》,這首詩作為李白被唐玄宗賜金返還山後,仕途失意下之作,一開篇就驚豔了世人。《長相思》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美人如花隔雲端。
  • 乾隆年均創作六七百首詩歌 上一次廁所寫四首詩
    院長單霽翔透露,清理文物時,工作人員在庫房裡發現了兩個箱子,上面寫著「乾隆詩稿」,有乾隆皇帝的2.8萬首詩的詩稿。而過去庫房裡有1.7萬多首乾隆的詩,加上這次共4萬多首,和此前學術界的定論:四萬三千六百三十首,基本吻合。  這2萬多首究竟寫了什麼風月和風景,得等專家整理後,才可知。但乾隆愛寫詩,人盡皆知,題個詩,蓋個戳,刷屏速度很快。
  • 李白寫明月的9首詩,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其中的唐代詩仙李白,絕對是寫明月詩最多也最好的詩人,為我們留下許多佳篇名句。一、《月下獨酌·其一》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月、酒、友是李白詩中最常見的元素,而且三者經常出現在一首詩中。
  • 七歲小孩寫了首詩,詩中的生活,令許多人無比嚮往
    曾有一個七歲的小孩,便寫了首詩,令人看後心有所悟。北宋時期,有一位詩人叫做黃庶,字亞夫,是宋仁宗時期的進士,也是當時有名的詩人,曾為矯西崑體之弊做出過一定的貢獻。有一日,黃庶邀請幾位好友在家中吃飯,一群人縱酒吟詩,興致盎然。其中有一位好友,聽說黃庶的兒子,天資聰穎,小有才名,便提議讓他也來寫一首詩。黃庶的兒子僅有七歲,面對眾位詩人的考較,並不怯場。
  •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趣話「扇子詩」
    這是一首著名的宮怨詩,詩人以團扇自喻,抒發失寵遭棄的悽苦命運。「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為點睛之筆,寓意雋永,耐人尋味。後來者常以班婕妤的這首詩相唱和,抒發心中塊壘。如晉王獻之妾桃葉的《答團扇歌》:七寶畫團扇,燦爛明月光。與郎卻耽暑,相憶莫相忘。與其交相輝映,惺惺相惜。南朝江淹寫有《和班婕妤詠扇詩》:紈扇如團月,出自機中素。
  • 君埋泉下泥銷骨,我寄人間雪滿頭!白居易這首悼亡詩是寫給誰的?
    唐代詩人朋友圈畫風總結在這些複雜的彎彎繞裡,有一個迷之關係格外引人注目,就是白居易和元稹,這兩個人之間沒有寫知音,也沒有寫朋友,而是用了個很現代的詞:好基友,附贈愛心一枚。為什麼要這樣形容這兩位的關係呢?古代詩人關係好的也不在少數,為什麼其他人之間是知音,到了白居易元稹這兒就升華到了社會主義兄弟情呢?
  • 令人拍案叫絕的千古奇詩,你知道幾首?
    ——皮日休《奉和魯望寒日古人名一絕》 這是一首姓名詩,裡面依次嵌入了顧歡、沈佺期、宋之問、徐陵、邊韶、江淹六個古人名。 4.復字詩 山人住深山,日與山為友。 山風吹我衣,山月落我手。
  • 唯美一字詩6首,一望家山一萬裡,一山更比一山高
    王士禎的詩追求靈性,不落俗套,不拘章法,當代好事者將其詩劃分為《漁洋絕句十二法》,有違作者本意,作繭自縛。王士禎的《題秋江獨釣圖》,以詩描畫,「一」字的反覆使用,恰到好處,增強了詩畫的靈性,毫無重複累贅之感。中華詩詞博大精深,現代有些人忌諱「詩的重字」,並說成是詩病,我看未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