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而且是唯一一個沒有斷絕文化傳承的古國,古人幾千年的智慧都完整的傳承了下來,而這些歷史文化的傳承基本都是靠史書記載傳承,但是古代的慣例是當朝修前朝的史,這樣能彰顯皇帝的功績,而史官修史的時候一般都是要以皇帝的意志為主,所以真實性方面還是有待考證的,但是仔細研究中國歷史,你會發現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千多年的空白,即便是到了今天我們也無法弄明白是怎麼回事。
我們現在都習慣性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這裡的炎黃自然指的是炎帝和黃帝,還有另外一個稱呼叫華夏子民,這個裡的華夏是從夏朝才開始出現,但是夏朝卻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王朝,夏朝以前中國的歷史基本是神話為主,很難作為史料考證,到夏朝之後才有了切實可行的文字記載的歷史。
現代的考古技術已經很發達,對於確定一個文明是否存在我們有一套確定大標準,首先是看這個文明相關的歷史典籍的記載,其次是現代有沒有能出土相關的文物,遺址等等,縱觀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夏朝以前的歷史都充滿為了神話色彩,比如黃帝和蚩尤的大戰,大禹治水等等,夏朝開始,中國歷史算是進入了半真實狀態,這裡我們叫半信使時代,根據相關資料分析,上古時期到夏朝這段時間差不多是1500年,這漫長的歲月裡有「女媧造人」「盤古開天」的神話故事。
夏朝對中華文化有劃時代的意義,因為從夏之後華夏文明有了切實的史料可以查詢,之前靠口頭傳承的神話故事和那些神奇的歷史事件也慢慢回歸真實,夏朝之後是商朝然後是周朝,這個朝代讓中華從夏開始正式步入了半信使時代,夏之後是商,商之後是周。但是仔細研究會發現,夏商周的過度傳承期間出現了1000多年的空白,這讓後人非常好奇,究竟發生了什麼?具體的就是夏過度到商的時候空白了500多年,而商朝過度到周朝同樣又出現了600多年空白。
我們先來分析下夏朝的歷史,夏朝是我們的治水英雄大禹將帝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啟之後建立的,啟建立夏朝之後中國正式進入半信使時代,我們知道大禹之前的天下不是完全統一的國家,而是部落聯盟推舉一個共主的形式實現的一統,所以夏朝也不是完全統一的王朝,這個時候這些小部落變成了小國家,從這點來說也可以把夏朝當作是一個部落大聯盟,夏朝衰落之後商在湯的領導下開始興盛並日益強大,因為夏桀殘暴不仁,因此湯名正言順的取代了夏桀的地位成立了商朝,但是夏朝到周朝過度期間卻出現了500多年的空白,這讓史學家們也沒搞明白。
而對於商朝,歷史的相關記載十分的少,只有文獻說湯的孫子太甲繼承了皇位,統治了商朝,之後就在沒有之後了,在之後長達600年的時間裡,基本找不到一點商朝發展動向的記載,根據古代歷史規律,600年已經足夠一個王朝興衰更替,一直到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出現了準確歷史紀年,對一些時間的記載不在模糊,而是有了準確的年份,最大的事件應該就是公元前841年的共和新政。
這也就是說我國準確的紀年是從公元前841年開始,到今天,中國歷史只有3000多年,但是這並不是說以前的歷史就沒有了,只是無法確定準確年份,太史公司馬遷就曾表示,本著歷史學家的嚴謹性,他沒能理清公元前841年之前的歷史事件發生的具體年代,所以他只能以公元前841年為開端編訂紀年。所以說之前的歷史是真實存在,只不過如今的我們已經無法考證具體年份,也沒法進行記載,或許隨著考古的不斷發展和深入,這些遠古的歷史會慢慢呈現在人們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