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濠溪
很多人都有一個心願,學習心理學。為什麼人們對心理學都很感興趣,希望學習呢?
引用中山大學心理學系鄒智敏老師的話:
「很多人認為,心理學是一門神奇的學科。學會了心理學就相當於掌握了一項神術:洞察他人的心理。從此,你可以輕鬆地應對客戶工作上的各種為難;會跟上級或老闆親如兄弟姐妹;人際上的尷尬都能迎刃而解;生活上的難題也可以收放自如,那就宛如一位入世的出世高人,我可以影響他人,卻不受他人的幹擾。」
鄒老師的話道出了很多對對心理學產生興趣的原因:
我們都希望心理學能幫助我們掌握自己的心理,掌握自己的人生。
我們每天都在一定的心理狀態之下,活在陰晴不定的情緒中,但我們卻從來沒有辦法了解我們的情緒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很多時候我們突然對心理學產生興趣,很可能是在生活中突然遇到重大事件。當我們在生活上、工作上遇到各種問題,我們的心理系統被衝擊,變得紊亂時,我們都會想到心理學。學習心理學,是不是能幫我們解決我們的心理問題?讓我們過得更好一些?可惜的是,心理學還沒有到達很有效的應用水平,能像打針一樣快速解決心理問題。
鄒智敏老師接下來的話是這樣的:
「懷揣著這種夢想而來的求學的少年大多失落,因為當他們越來越了解心理學時,就會越來越清楚自己當初的幼稚和簡單。一門神奇的學科哪裡會用來解決這類瑣碎之事?」
這正是當前心理學的尷尬。對很多人類需要解決的問題,心理學還不能給出最好的答案。大腦的運轉仍然是一個黑匣子,即使認知心理學發展迅速,我們仍然沒有解開大腦之謎
人的思想和情緒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人與人生長在同樣的環境裡性格迥異?我們如何掌握自己的心理狀態?如何讓人生過得有意義?如何在艱澀的人生中找到幸福感?
我們都想在心理學裡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