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分析心理學的基本理論

2021-01-15 社會心理學分析

說起心理學巨人,大家都會想到弗洛伊德,熟悉心理學的人都知道,弗洛伊德為心理學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潛意識理論和對夢的研究解析至今還深刻影響著心理學界。然而小編今天要介紹的並非弗洛伊德,而是另一位同樣的頂級心理學家——卡爾.古斯塔夫.榮格,弗洛伊德最有名的弟子,相信對很多人來說這個名字是神秘而陌生的,然而他的那些心理學理論和思想至今仍對心理學研究產生深遠影響,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他的分析心理學。

卡爾·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瑞士心理學家,精神病學家精神分析代表人物,生於瑞士凱斯威爾(Kesswil)。1907年與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正式在維也納見面,交談長達13小時,此後開始合作,發展及推廣精神分析學說長達6年之久,曾被弗洛伊德任命為第一屆國際精神分析學會主席,國際心理治療協會主席,之後與弗洛伊德理念不和,他更強調人的精神的崇高抱負,反對弗洛伊德的自然主義傾向,而且弗洛伊德如父親般的權威也讓榮格無法忍受,最後終於分道揚鑣,創立了榮格人格分析心理學理論,1961年6月6日逝於瑞士,享年86歲。

分析心理學誕生於20世紀早期,是一門探究人類心靈原始意象的深度心理學,卡爾·榮格是在以弗洛伊德對人類無意識的發現為基礎上,根據自己親身體驗及在對臨床病人的大量觀察和廣泛研究了各民族宗教神話之後,提出來的一套頗具說服力的人類心靈深層結構理論。這一理論勾畫出了人類心靈的原始面貌,為溝通過去與現代、東方與西方架起了一道心理學的橋梁。

在現代心理學中,分析心理學不但與精神分析學齊名,而且還被看作是弗洛伊德經典分析學說的超越,更被譽為後現代心理學的先鋒。

榮格把心靈看作人格的總體,劃分為三個層次:意識,個體潛意識和集體潛意識。

意識:是心裡中唯一可以被個體直接感知到的部分,意識的整個本質就是辨別、區分自我和非我,主體和客體,肯定和否定等等。事物分離成對立的雙方完全是由於意識的區分作用,只有意識才能認識到適當的東西,並使之與不適當的和無價值的東西區別開來,它的充分發展與分化導致個體意識自我的產生,為人格賦予一致性和連續性,人類個體化成長進程正是意識的發展。意識是人格結構的最頂層。

個體潛意識:人格結構的第二層,潛意識的表層部分,包含一切被遺忘的記憶,知覺和被壓抑的經驗,以及屬於個體性質的夢等;榮格還提出了屬於該範疇的情結概念,源自榮格1904年在伯格爾斯立精神病醫院的詞語聯想實驗,他發現情結具有自主性,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圖進行自我支配,無法控制,常常無法意識到他們,情結是夢和症狀的締造者,是通往潛意識的捷徑。如今的測謊儀就是根據這一實驗理論原理研究發明出來的,它是分析心理學在司法上的重大貢獻。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榮格的理論也和其差不多,都強調潛意識的重要性,但是兩者其實也有區別。弗洛伊德認為潛意識的內容包括人的原始衝動和各種本能(主要是性本能) 以及被壓抑的各種欲望, 而且被壓抑的內容更多是童年早期個體所受到的性挫折或與性相關的消極記憶。 榮格認為這樣的觀點太狹窄了。 從一定意義上說, 弗洛伊德的潛意識理論是個體潛意識論。

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說是傾向於針對欲望、 本能、 衝動等人的生物性的理論學說, 所以人們稱弗洛伊德的理論過於偏向生物性,缺乏社會性。 而榮格更強調社會因素,他認為個體潛意識其實依賴於更深的層次,他提出了集體潛意識的理論。

集體潛意識:人格結構中最底層的部分,是人類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沉澱物,包括人類的活動方式和人腦結構中的遺傳痕跡。它和個體潛意識不同,它從來沒有在意識出現過,都是遺傳得來的。它的主要內容是各種原型,即本原的模型,其中最有名的有四種:人格面具、阿尼瑪、阿妮姆斯、陰影。

人格面具:我們人類為了更好的生存,適應社會的發展,於是會對外塑造一種良好的有利於社交的形象,是理想化的自己,是人類生存發展的必須產物。

阿尼瑪:源自希臘文,意味著男性中的女性成分,意象。

阿尼姆斯:意味著女性中的男性成分和意象。

阿尼瑪和阿尼姆斯都有利於男性和女性更好得在社會生存。

陰影:指人內心深處那些被壓抑的陰暗的想法或不被接受的邪惡欲望,類似弗洛伊德的本我。

以上是榮格心理學中的關於人格整體論的學說大致內容。接下來小編在介紹一下其人格類型學說的內容。

我們平常形容一個人經常習慣用外向,內向這兩個詞語去描述這個人的性格特點,其實這來源於榮格心理學中的關於人格類型的理論。

榮格把人的態度分為內傾和外傾兩種類型。心理能量指向內部為內傾型,較為內向,易產生內心體驗和幻想,這種人遠離外部世界,對事物的本質和活動的結果感興趣,喜歡獨來獨往,沉浸在自己的世界。外傾型人的心理能量則指向外部,易傾向客觀事物,這種人喜歡社交、對外部世界的各種具體事物感興趣,擅長社交,人緣也較好。

另外,榮格還提出了四種功能類型:思維、情感、感覺和直覺。其中思維與情感對立互補,直覺與感覺對立互補。生活中我們經常啟用這四種功能類型,比如,當我們在看電影時,我們的感覺用感官,視覺和聽覺來觀看影片;情感是對事物的好惡傾向,它決定我們是否喜歡這影片;思維是對事物是什麼作出判斷和推理,在看電影時我們會猜想主角們一系列行為背後的原因,並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直覺是對事物的變化發展的預感,根據我們的直覺和對影片的觀看,我們直覺預料接下來會出現什麼劇情。

榮格上面把兩種態度和四種機能類型組合起來,構成了八種心理類型:外傾思維型、內傾思維型、 外傾情感型、內傾情感型、外傾感覺型、內傾感覺型、外傾直覺型、內傾直覺型。有名的MBTI人格測驗也是以此人格類型為基礎發展而來。

榮格較為有名的還有其對夢的解析。弗洛伊德也曾經發表過相關的理論,其著作《夢的解析》在1900年發布,提出了幾個看法:1.夢是—種精神活動;「其動機常常是一個尋求滿足的願望」。夢是因願望而起,它的內容是「願望的達成」。夢不僅使思想有表現的機會,而且借幻覺經驗的方式,以表示願望的滿足。2.夢是潛意識的自我表現,潛意識被壓在人的心靈的最深處,但它很活躍,於方百計要突破前意識的領域冒出來。當「自我」在既要休息又得不到完全體息,即自我」處於渾渾噩噩的狀態而放鬆了戒備的時候,潛意識使開始活動,於是出現了夢。3.弗洛伊德認為夢和精神病有相似之處,他認為「夢包含著簡要的神經質病的心理學」。

榮格對夢也有自己的看法,榮格認為,夢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提出人們沒有意識到或注意到的思想,夢的象徵作用主要是集體無意識的表現,只有經過「放大」後才能真正了解它們的含義和原型。夢提供了能幫助人們在生活中恢復平衡的信息,它的功能主要是一種補償性的,它通過製造夢的內容來重建整個精神的平衡和均勢。

在夢的解釋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是儘可能多地了解夢者,應該了解其性格參加的活動及其心情等。將夢者的夢的聯想與其清醒狀態時的生活相結合,以揭示夢以一種補償方式所指明的東西,這種能力與分析者的技能和知識有極大的關係。

榮格對夢的精神分析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除了對夢進行個別分析外,非常重視夢的系列分析。他認為,夢的個別分析意義不大,而夢者在一段時期內的夢的系列,則可以提供一個連貫的人格畫面,可以通過對某些反覆出現的主題的揭示,使夢者心靈的主要傾向得以顯露。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內容較多,除了這些,還有人格動力說,人格發展論,精神治療等,小編就介紹其中比較有名的理論,喜歡小編的文章可以點讚支持或轉發。榮格的心理學理論為心理學界做出巨大貢獻,他的許多觀點至今影響著許多心理學家,研究成果也對治療一些病情有著較大的幫助,大家如果有什麼想了解的可以在下方留言一起討論。喜歡小編的可以點擊上方關注小編。

相關焦點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心理學與自然學
    今天是關於榮格分析心理學的最後一期分享,我的一位老師曾在給我們講的課中單獨提到過心理學與自然學的關係,他說這個話題是人類科學史上最困難的話題之一。我個人對這一方面了解得並不很多,僅僅是在雜誌或文章中有些零星的了解。今天我就借「花」獻佛,在這個議題的基礎上,做一期榮格與量子物理學的關係分享吧!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與鍊金術
    榮格與弗洛伊德「相知相惜」的幾年裡,榮格也開始在他的著作裡引用弗洛伊德的觀念,並向精神醫學界介紹弗洛伊德的觀念,積極推廣精神分析。1910年3月底的大會上,「國際精神分析協會」成立,弗洛伊德推薦榮格任協會首席主 席。之後,榮格開始準備論文《無意識心理學研究》,其中闡述了他與弗洛伊德在心理學研究方面的差異,兩人之間的分歧日益加劇。
  • 以榮格心理學理論釋莊周夢蝶
    這個問題在20世紀之前或許無從回答,但如今卻可依託榮格的心理學理論對此進行探討。一、為什麼選擇榮格而不是弗洛伊德?「人們為什麼對榮格心理學和道家哲學同時萌發興趣呢,我認為正是由於他們觸及到了我們心靈的危機以及我們的意義」,這是心理分析學家戴維·羅森在論及榮格和道家關係時說的一句話。
  • 醫學史上的7月26日:現代心理學鼻祖,榮格大師出生
    1875年7月26日,瑞士心理學家、現代心理學的鼻祖之一卡爾·榮格出生。 卡爾·榮格(卡爾·古斯塔夫·榮格,Carl Gustav Jung ,1875.7.26—1961.6.6)出生於瑞士圖爾高州的凱斯威爾,父親是文學家和牧師,家中諸多長輩都從事神學工作。
  • 榮格分析心理學與 MBTI 人格模型:識人識己終身受用工具
    手把手教你心理學入門從小白到達人,帶你通過閱讀改變認知和人格,做自己的心理醫生。第一講、分析心理學與 MBTI 人格模型1、什麼是心理學?2、什麼是分析心理學?MBTI 氣質類型榮格的八種人格維度
  • 心理學為什麼和星座勢不兩立?給你全面分析下
    母親有抑鬱症,父親雖然在別人眼裡沒啥大毛病,但是據榮格的回憶說,父親的精神疾病比母親還要嚴重。(這一家子……)在這樣壓抑的家庭中成長,讓榮格從小就喜歡研究一些跟基督教沒啥關係的文化,什麼心理學、神秘學、玄學、鍊金術、道教(沒錯就是我國的道教)、佔星術,其中他最愛的就是心理學和佔星術。(後來榮格也說過,「佔星術是古代心理學的總和。」)
  • 描述心理學開啟人文科學心理學主體論邏輯
    描述心理學認為,人及其心理生活的本體論特徵,決定了心理學不宜採用自然科學的客觀實證研究模式,而宜採用以人自身為基本工具的現象學或解釋學的主觀經驗研究模式,通過內部知覺或意義理解去描述和揭示人的完整心理生活的本真面貌。內部知覺是一種純粹的不加分析的自我反省,是主體朝向自身的內部直觀和體驗。理解是把握人的心理生命意義的過程。
  • 《精神分析》系列淺淺聊-榮格分析心理學:面面俱到,不如陰陽調和
    陰影和面具這兩個原型總是相反的,面具驅動著現實,而陰影在個人無意識中和面具起著相反的功能,在某種意義上,陰影驅動著快樂原則,但是榮格所說的陰影要更為複雜,榮格從來不談快樂的原則,而是與人格的核心有關的更深層次的東西。 根據榮格的觀點,所有的生命物質,在他的行為中不僅有過程,而且還有終點,還有目標。
  • 人格心理學之人格特質理論
    現代心理學的人格分類現代心理學擁有多個人格分類體系。一部分人格理論家認為氣質是人格的整體傾向,具有強大的生物學基礎;另一些理論家認為人格具有多個維度,是多種特質的組合;還有一些科學家根據人格類別,而不是維度將人進行歸類。
  • 《悉達多的心理學》|佛教與心理學
    企圖打通心理學與佛教的努力並不遙遠,以馮特為標誌的科學心理學建立才100多年,最精於此道的心理學學派超個人心理學也是20世紀60年代才剛剛出現。論及先驅,應當是榮格。但榮格似乎受道教的影響多於佛教,道教給人感覺飄逸,更重自然的靈動而少理性思辨。令很多意外的是,佛教卻是極度理性的。
  • 《女神異聞錄》:一本潮到爆炸的分析心理學教材
    從《真女神轉生》的分支系列作品,到如今可以獨當一面的人氣大作,《女神異聞錄》以結合了心理學、都市傳奇、傳統回合制RPG和校園生活(P3之後)的特色搭配博得了大批青少年玩家的青睞,而其中,作為系列的核心理念,「分析心理學」的應用在遊戲中的體現可謂大有文章。那麼,趁著系列誕生20周年紀念新作的推出,就讓我們簡單聊一聊《女神異聞錄》和它的「分析心理學」。
  • 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心理學理論?
    心理學這個時候就有用了,它首先會給你緩解壓力。心理學讓你很快的作出分析,我哪裡出問題了,我的情緒為什麼這樣低迷,我該如何的對症下藥,我該如何的緩解壓力,我該如何的調整好我的心理狀態,我該如何判斷我的心理出問題了,要不要去看醫生?據統計,學習了心理學的人,一般收入更高,身體更健康,生活的更加輕鬆。
  • 破除心理學迷信,從了解阿德勒的個體心理學開始
    心理學是個很神奇的東西,它既有生物學的嚴謹的基礎,又有著社會學的模糊。一方面它的神經理論的基礎讓很多人都無從下手,而另一方面眾多的心理學理論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公共話語,諸如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這又形成了一幅無人不懂心理學的景象。
  • 心理學:精神分析之做夢及其功能理論
    今日主要分析做夢及其功能理論的主要流派,不分對錯,只為大家更好了解關於夢的文獻內容。佛洛伊德發現一切從某個角度對觀察查到的關於夢的特點找尋解釋,同時又對夢所處的地位從更廣闊的領域加以界定的闡釋都可以被叫做關於夢的理論。而這些理論文獻眾多紛雜,按照他們對夢中精神活動的數量與性質的基本假定把夢的理論大致分為三類。
  • 學習人格心理學究竟有什麼意義?
    人格心理學強調的是人心理的差異性,它提出了許多劃分、描述、解釋、預測各種心理差異的觀點與方法,而任何心理現象的研究者都要涉及心理差異這個問題,所以人格心理學為其它領域研究者提供了分析與解釋結果的依據。如弗洛依德的無意識理論就為認知心理學中內隱記憶的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
  • 應用心理學的就業前景
    它通過運用心理學的原則及理論來克服領域中實際的問題,例如:快速消費品購買心理分析、網站用戶點擊習慣分析、廣告客戶發展需求分析等。關鍵詞:心理分析 諮詢 行為 情緒  應用心理學就業前景  應用心理學專業就業前景主要在中小學、高校、各類企業、 醫院和診所從事心理教師、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輔導與諮詢、心理諮詢師、犯罪心理學家、職業評估、釋壓疏導、心理醫生等工作。
  • 教育心理學重點之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
    探討遷移發生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理論依據,從而有計劃、有意識地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促進學習的積極遷移,消除或儘量避免消極遷移,對幫助學生更為有效和高效地學習是必要的。關於學習遷移的基本理論相關知識點,也是考試中常考知識點,因此我們在考試備考過程中,應該著重注意:(1)早期的遷移理論①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認為心理官能只有通過訓練才得以發展。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②共同要素說桑代克等人發現,只有當兩種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時才能產生遷移。
  •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之早期遷移理論
    2018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心理學之早期遷移理論 2018甘肅教師招聘2群:635387258關注微信公眾號:gsoffcn 及時獲取甘肅教師資格考試資訊2018
  • 當心理學大師遇上漢學家:《金花的秘密》
    暢銷心理學著作《金花的秘密》全新修訂版重裝上市!1929年秋,《金花的秘密》德文版出版,本書翻譯自這一版本最權威的英譯本,譯者衛禮賢得到榮格本人的認可。同年5月,在慕尼黑為他舉行了悼念集會,榮格應邀作主要發言。在衛禮賢逝世一年多之後,這個英譯本得以出版問世,榮格紀念衛禮賢的發言也被收入這個英文版中。榮格的發言引起了很大反響,不僅僅因為他對衛禮賢的評述,更因為他對東方思想觀點的進一步闡釋。《金花的秘密》是分析心理學宗師榮格評論中國文化的著作。在榮格的理解中,金花的秘密也就是人類心靈的秘密,是人的真正內在生命的秘密。
  • 2016心理學考研大綱【官方版】
    其目的是科學、公平、有效地測試考生掌握心理學學科大學本科階段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評價的標準是高等學校心理學學科優秀本科畢業生所能達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利於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擇優選拔,確保碩士研究生的招生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