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農民:從年收入50000元到60萬元,他是怎麼做到的

2021-01-09 關注三農故事

"三年前,我到浙江外出打工,每月工資在4500元左右,一年下來,年收入在50000多元。"安徽省亳州市古井鎮柳行村劉玉華介紹,自從打工回家之後,他流轉土地160畝,發展溫室大棚蔬菜種植。現如今,他種植蔬菜的年收入60萬元以上,村民們特別羨慕他。

從年收入50000元到60萬元!他是怎麼做到的?據劉玉華介紹,前幾年,他在外地從事蔬菜水果種植工作,多年的工作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農業種植和田間管理經驗。2018年,他毅然放棄年收入50000元的工作,回到家鄉一心發展蔬菜種植。

當年,他流轉土地160畝,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主要圍繞特色中藥材種植和反季節水果種植,投資資約350萬元新建高標準蔬菜大棚60座,用於特色瓜果蔬菜種植。

「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種植蔬菜的時候,他種植的溫室大棚蔬菜出現了一些挫折,虛心好學的他,邀請當地農業技術人員進行現場指導,解決了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在農技專家的指導下,我種植的蔬菜長勢喜人,獲得大豐收,當年收入60元以上。」劉玉華高興地說道,他家的西瓜、哈密瓜、火龍果等蔬菜和水果,不僅在本地很暢銷,阜陽、合肥以及外省市客商們前來收購,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

「今年,種植蔬菜的保守收入在60萬以上 ,讓我看到了蔬菜發展前景。」 劉玉華說,明年,他準備再擴展20棚,帶領村民們一起致富的道路。

相關焦點

  • 調研紀要|安徽省三四線城市(四十八):亳州篇
    以建投東方名府為例,同期周圍在售樓盤多達5個,預計年內還將有3個項目入市,且每個項目體量都很龐大,大多要分成三到四期開發,規劃戶數動輒三五千。 南部新區近十年來發展提速,2014年開始逐步成為亳州價值高地,目前項目均價在8000元/平方米左右,南湖板塊更是亳州居民改善首選區域,融創南湖大觀、綠地新裡玉暉公館、碧桂園江山賦等項目當前售價近9000元/平方米。
  • 專業合作社拓寬農民致富路
    阿克蘇市依幹其鄉良種託萬克喬格塔勒村火柳果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於2019年,主要從事紅棗、核桃的加工和銷售。從成立之初的5名成員發展到現在的50多名,生產經營人員95%以上以吸收本鄉困難家庭、殘疾人和有就業困難的村民為主,為每戶家庭增加年收入達15000元以上,在村「兩委」的幫助下逐步走上了正軌。
  • 農民獲140斤太歲 養9個月已賺60萬元
    農民獲140斤太歲,圖為村民王成德撈出「太歲」的一部分。  農民獲140斤太歲,如今已用其賺了60萬元。據12月28日消息,2014年,遼寧東港市長安鎮農民王成德在山上打理板慄樹的時候發現了一塊70多公斤重的不明物體,回家查閱後,王成德確定那塊不明物體就是太歲。今年3月份,王成德將其帶回家並養起來。
  • 農民養老金怎麼計算?60歲每月可領多少錢?
    農民養老金怎麼計算?60歲每月可領多少錢?為此,在2009年國家推出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也就是新農保,只要農民參保滿15年,到60歲後就可以領取一筆養老金,這樣可以多筆收入,讓農民養老有保障。那麼,對於養老金怎麼計算?60歲後每月可領多少錢?今天就一起來看看。
  • 5年前,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賣了300萬,他是怎麼花掉的?
    5年前,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賣了300萬,他是怎麼花掉的?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 「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 5年前,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賣了300萬,他怎麼花掉的?
    5年前,遼寧農民撿到140斤「太歲」,賣了300萬,他怎麼花掉的?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肉芝狀如肉。附於大石,頭尾具有,乃生物也。赤者如珊瑚,白者如脂肪,黑者如澤漆,青者如翠羽,黃者如紫金,皆光明洞徹如堅冰也。」
  • 農民跟風養殖,卻賺得盆滿缽滿,一斤最高賣到60元!
    市場上總會出現一些高價需求量大的農產品或者水產品,也就會有人去專研如何去種植或養殖,從中怎麼才能獲取最大的利潤,減少投資風險。一旦專研成功,不僅能賺個盆滿缽滿,還能把自己了解的技術賣出去,獲得相應的額外收入。如今養殖技術和種植技術漸漸透明化,很多人都會跟風去投入,但是要知道是,往往能嘗到甜頭的都是第一批投入的人,而後面跟風投入的人要麼只能維繫成本,要麼就賠錢。
  • 2020年農民養老金上漲5.7%,88元到93元?答案在這裡
    1.2億退休人員,迎來了16連漲,企事業退休的他們眉開眼笑,如今,終於盼來了農民朋友養老金的上漲,總算是心裡踏實了。 「之前漲了12元,這次怎麼也得漲10元吧!」 到底能漲多少?什麼時候補發到帳?下面【社保精算師】為你深度解析:
  • 農民意外獲得140斤太歲 以每斤一萬元出售「長生不老藥」
    農民意外獲得140斤太歲 以每斤一萬元出售「長生不老藥」時間:2015-12-30 14:22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農民獲140斤太歲 每斤賣1萬已賺60萬元來源:中國網 農民獲140斤太歲,如今已用其賺了60萬元。
  • 安徽亳州農民被錯判死緩 八年後真兇歸案
    安徽亳州農民被錯判死緩 八年後真兇歸案   趙新建說,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衣服是怎麼到了邢某某家的,不過,當天晚上除了邢某某家「進了賊」,自己家和其他家也都「進了賊」,衣服和拖鞋可能是賊殺了人後,慌忙中留下的。
  • 雨花三山社區農民分紅80多萬元
    按照1100元/股的標準,他家4畝地一共能拿到4400元,相比股改前增加了1.2倍。據悉,這是該社區成功試點農村土地股改後,雨花臺區城郊農戶首次拿到股權紅利。    近年來由於城市化發展,三山社區14個居民小組相繼遷入集中居住小區。不過土地承包權仍在農民手中,部分人口未通過徵地代勞進入城鎮居民社保系統,缺乏兜底保障,同時造成人地分離、部分土地閒置。
  • 中藥材成八井子農民「搖錢樹」
    在藥材經紀人李榮權的收購點,板藍根幹品每公斤至少5元,每四輪車大青葉100多元,這邊卸車過秤,那邊就點票子。八井子村農民高佔財今年種了5畝板藍根,畝產250公斤,畝純收入超過了1000元!  近年來,八井子鄉積極瞄準市場需求,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按照「典型帶、科技推、政策扶、基地保」的發展思路,把種植板藍根作為一項富鄉富民的產業來抓,走出了一條規模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之路。
  • 一隻羊賣1600,63隻羊年收入10萬?養羊農民:你算術真好
    我用手機算了算,說一年養63隻羊,就能年收入10萬啊。農村放羊大哥看著我說:你算術真好!今年天氣冷,吃羊肉暖身子的人多了,毛羊和羊肉價格都不錯,農村餵羊的農民應該能掙不少錢了。就在去年的12月份,我專門走訪了舞鋼附近村子裡的一位養羊的農民大哥。結果鬧出一個不小的笑話,真的是外行了,雖然我也是農民子弟,但對養羊來說還是十竅通了九竅,一竅不通。
  • 孫家潭 | 奇特的農民起義軍官印
    (圖2)元末,以韓林兒為首的農民起義軍官印「德義庫記」,為什麼說其奇特,主要是對其印面而言,作為官印,以八瓣蓮花形作印面,乃歷朝歷代所未見,於印學一系,可視為千古奇觀。  「德義庫記」。韓林兒,元末大宋紅巾軍領袖,河北欒城人。祖輩因從事白蓮教活動被徙永年(河北省永年縣),父韓山童仍以白蓮教組織群眾。至正十一年(1351)五月,韓山童與劉福通、杜遵道等在潁上(安徽潁上縣)發動起義,韓山童被捕犧牲,韓林兒隨母逃往武安,劉福通等攻克潁州(安徽阜陽)。至正十五年春,劉福通等迎韓林兒至亳州,立為帝,稱小明王。國號大宋,年號龍鳳,以亳州為都城。
  • 山東最高20萬元懸賞環境違法行為線索
    山東最高20萬元懸賞環境違法行為線索《山東省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暫行規定》(以下簡稱《暫行規定》)近日印發,鼓勵公眾參與環境管理,強化社會監督。與修訂前相比,此次印發的《暫行規定》有獎舉報獎勵金額大幅提升,由500-2000元三個檔次調整為100-50000元九個檔次,並增加了環境違法行為懸賞相關條款,實施最高20萬元的懸賞。
  • 農民每年交300元養老金,60歲後每年能領多少錢?
    農戶每年交養老金,這是每位農民最關注的問題。畢竟,每當步伐維艱牙不把風之時,喪失勞動能力,唯一的指望依靠子女和微薄養老金了。關於繳納養老金問題,各地交費標準也有所不同,數量和金額存在差異,主要根據地區經濟條件為準。
  • 交了新農保,60歲沒到就去世了,還退錢嗎?別糾結了,不會虧農民
    新農保今年的繳費檔次也有些許變化,之前很多是從100元到800元一共八個檔次,但是後來,繳費檔次可以由當地政府自行調整,因此各個地區的繳費檔次都不一樣,例如廣西的新農合的繳費檔次設了15個檔,分別為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500元、2000元、3000元、4000元、5000元、6000元。
  • 生產經營不合格山楂糕 天津市明珠食品有限公司被罰款50000元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8月14日,天津市薊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的關於天津市明珠食品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書顯示,天津市明珠食品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的山楂糕檢測出脫氫乙酸及其鈉鹽(以脫氫乙酸計)項目不符合GB 2760-2014《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要求,被罰款50000元。
  • 5旬農民種地1年賺500萬 他3次用計度過難關迅速發財 方法簡單易學
    當前農村土地棄耕已經是普遍現象,在許多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眼中,農村土地通過農業種植產出的價值簡直不堪一提,一年的收益抵不過打工一個月的工資,為了它而留在家鄉絕對是得不償失;然而一窮二白欠債纍纍的5旬農民宋喜卻通過在農村種地,3次使用巧計,度過難關迅速發財致富,最終發展到1年純賺500萬,他是怎樣辦到的呢
  • 2019年新農合出新政策,注意這四個新變化,農民看病有保障了
    總有一些人存在僥倖心理,自我感覺身體健康,為了能省下幾百元不交新農合。如果說這一年風調雨順,身體健康沒有生病,那咱們不交新農合就算賺到了。如果這一年生病住院了,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影響,無非就是看病時候醫藥費用全部自付,醫保不給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