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學《易經》的人下場不好,這句話有其偏面的道理

2021-01-10 易經解一切

不知從何時起,民間有了學《易經》沒有好下場,給人算命會減壽折壽等等傳說。究竟是以訛傳訛,還是有真憑實據呢?對於任何一種理論,我們都需要辯證地看,既不能簡單地一棍子打死,也不能盲目輕信.因為廣泛而長久的傳說,必有其存在的道理,哪怕是歪理。我們不妨追根溯源一下。

傳說的起源

《列子.說符》當中有這樣的記載,「周諺有言」,周朝的諺語說:「察見淵魚者不祥,智料隱匿者有殃」。意思是說一個人連深淵裡有幾條魚都看得清清楚楚是不吉祥的,一個人的智慧能窺探到他人刻意隱藏的地方會有災殃。這應當是關於懂預測,智慧高的人最早的評語。那個時代具備這種能力的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易經》,因為《易經》在古時候畢竟是有佔筮功能的。所以學巜易經》沒有好下場的言論很可能來源於此。

傳說的辯證分析

首先要說的一點是,學什麼做什麼都有結局好的和結局不好的。這跟這門學問或者手藝沒什麼關係,是時勢和人的行為決定了結局。譬如學駕駛,有的人開車一輩子平平安安,有的卻在駕駛中出了事故,甚至失去了寶貴生命。諸如此類的例子數不勝數,你能由此斷定學駕駛或別的什麼沒好下場嗎?肯定不會。因為你能很清楚地知道這只是某些人的行為不當導致的結果,跟開車這門技術沒有關係,畢竟駕駛這門學問是教給你如何安全行駛的。 那麼為什麼就要說學《易經》沒有好下場呢?易經是教給人們趨吉避禍的,如何正確地做人處世的。但是人們往往會對神秘的或自己不了解的東西產生恐懼,《易經》就具有神秘的特性,大多數人根本弄不清楚它的原理。這時,有些人因為學《易經》,用《易經》做些不正當的事情而招致災禍。人們就認為學《易經》會倒黴,以訛傳訛,越傳越大,那麼就成了凡是學《易經》的都沒好下場了。這種理論跟開車沒有好下場,或者是某某地方沒好人等「地域黑」的理論一樣片面,一樣可笑。

學《易經》要注意的一點

學習任何一種學問或技能,都有它的弊端,易經也不例外。孔子說:易之失,賊也。《易經》之道極盡精微,容易使人墮入邪道,正則吉,邪則兇。不只拿來做壞事是邪,過了頭也有失正之兇。試想,如果一個人聰明到什麼都瞞不過他的眼睛,一來易招人忌恨,他人處處防範還是小事,怕就怕動了殺念。三國時的楊修之死,大家不會陌生,中學課本裡學過,前兩年吳秀波主演的《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裡也演過。楊修從一個雞肋的口令就推算出曹操退軍的意圖,曹操怒而殺之。其實,這只是一個藉口而已,他的聰明遭人忌恨,曹操早對他動了殺心。 再說一個故事,晉國時候國內強盜橫行。有一個叫郄雍的人,能從人的相貌分辨出誰是強盜。晉侯利用他的特長,讓他去抓強盜,結果是百發百中,無人能夠漏網。大家可能都認為,這個人會因此受重用,前途不可限量。但是強盜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之後,千方百計地殺掉了他。這就叫「智料隱匿者有殃」。

所以,我們學習《易經》的人,要的是明理而已,要持中守正,而不是事事明察秋毫,更不能用來做害人的事情,害人就是害己。比如最近的熱播劇《大江大河》裡的雷幹部——老猢猻,這個人過去是造反派,論勇氣,論智商,論識時務,那都算是"人精",可惜就是不走正道,不幹好事,這種人即便是一生能走下來,那他的人生也好不到哪去,到頭只能是兩手空空,還沒人待見。

相關焦點

  • 易經提示你:與人交談時,要少說自己這「兩件事」,是有道理的
    在《易經》中也提到了如何說話,並且告誡說話兩件事,為自己嘴下留德。在《易經》第十八卦中是蠱卦,代表是山下起大風,蠱這個字從字面意思看是器皿上的一隻蟲子,為什麼在器皿上會有蟲子呢,是因為這個器皿長時間不用,被廢棄造成的,這句話就告訴我們不要長時間的沉迷於享樂之中,如果我們想擺脫黴運,就需要從生活習慣做起,從而擺脫負能量。
  • 仙翁洩天機:為什麼越富有的人下場越慘?易經早已把道理講明白
    《易經序卦傳》有言:「得其所者必大,故受之以豐,窮大者必失其居,故受之以旅。」意思就是說,一個人在抓住了特定的成功機遇,或者達到了一定的位置和高度之後,他就可以很輕鬆的得到比較豐厚的回報。但是如果這個人貪得無厭,不知收斂,瘋狂的擴張自己的勢力和財富,越積越多,那他最終就一定會失去自己原來的所得,由豐卦變旅卦,由原來的富貴顯達的亨通,變為流離失所的落魄。當然,按照易經的卦序和推演,對於一般人來說,這種情況是必然會發生的,因為他不懂天道運行的規律,錯把運氣當實力,貪天功為己功,所以盛極而衰、家道中落,是在所難免的。
  • 為什麼說,人窮時要少待在家?《易經》給了答案,因為這四點
    不僅如此,就連很多成功的企業家,都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說《易經》是傳世之作,當初他們就是因為通讀了這本書,而使自己的人生茅塞頓開,從而取得了如此之大的成就。看過《易經》的人,都知道,這本書向我們傳達了一個至理名言,那就是「人窮的時候,一定要少待在家裡」,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它表面語言所傳達的意思,基本上人人都懂。為什麼人窮就要少待在家呢?
  • 《易經》:人的命運憑自己掌握,領悟這5個道理,讓人生越來越順
    《易經》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一部經典著作,它廣大精微,包含宇宙萬象的一切道理,被稱為「大道之源」 「群經之始」。《易經》曾被認為是關於一本算命的書,但是人們發現,這本書裡將人的修養修性,以及在人生不同階段怎麼處事都講到了極致,也成為中國哲學思想的源頭。
  • 易經識人術:「面善心狠之人」的人,身上都有這四個特徵,有道理
    在古代,《易經》是公認的「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所以魯迅先生才會說:「讀懂了《易經》,就是讀懂了中國人的根」。《易經》的確稱得上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之書」。我們學易,千萬不能迷信,更不要有「命是天註定的」這種消極的想法。其實《易經》是國學的精髓,是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大智慧寶藏。
  • 易經:人這一輩子,有3個錯誤不能犯,不然可能萬般辛苦碌碌無為
    這句話的意思是,德行淺薄而地位高貴,智能低下而心高志大,力量微弱而身負重任,這樣的人沒有幾個是不遭受禍害的。《周易》就是《易經》,《易經》忠告,人這一輩子這三個錯誤是絕對不能犯的,不然可能會萬般辛苦,碌碌無為。德薄而位尊我國有一句很有名的古訓叫厚德載物,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才可以擔當重任,處於上位的人,道德尤其重要。
  •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
    易經:為什麼真正讀懂的人那麼少?原因在這其實比起其他的四書五經,好像對於易經的爭議是最大的,仿佛從有了這本著作開始,質疑和支持就一直不斷的發生,那麼這是因為什麼呢?我們到底要不要學習易經呢?其實比起其他的書籍來說,小美覺得易經所涵蓋的層面更加的廣闊一些,從天文也好,人性也好,或者是家庭做人,你想學的,你想看到的,只要你打開易經,其實就能有所感悟,但是也因為這樣,每個人看它的想法都不同,所以就充滿了爭議和討論。
  • 易經說:一個人能賺多少錢,從來不是靠運氣,建議你讀讀這5句話
    當人們看到別人大富大貴,而自己的日子過得窮困潦倒時,總會抱怨自己的運氣不好,而別人為什麼可以這麼幸運。經常這樣抱怨對自己並不利,因為自己一心把財運和人生都寄託於運氣,往往因此失去奮鬥的激情。易經說:一個人能賺多少錢,從來不是靠運氣,建議你讀讀這5句話在古代,《易經》被稱為「群經之首」和「大道之源」魯迅先生也說:「讀懂《易經》才算讀懂中國人的根。」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每以個人都很看重「風水」。一個家庭有一個家的風水,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風水。閱盡人間萬卷書,不如讀懂一本《易經》!很多人認為這句話有點誇張。
  • 曾仕強:易經到底在講什麼?讀懂這5句話,你就掌握了易經的精髓
    學習易經,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易經講述的道理這麼深奧,但運用的實際生活中,卻總是感覺遙不可及呢?事實上,易經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高冷,有句話說易經是「百姓日用而不知」,意思就是說我們天天都在使用,但卻並不知道它就在我們身邊。
  • 易經為什麼能夠預測,其依據是什麼?
    易經是一門比較古老而複雜的文化,也是中國經典之首,它的覆蓋面非常廣,可以說覆蓋了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易經上有句話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我們天天都在用,只是不知到而已。舉幾個例子,首先就是風水方面,蓋房子,找人看看,各大古都,陝西,南京,北京等都是按風水建造,以前國家有個部門叫做欽天監,專門幹這個事情,預測大師,觀天象。我們老百姓用周易幹什麼呢?比如起名,需要看看八字,擇日,以前結婚,很麻煩啊,先看看八字合不合,然後再選日子,當然了擇日也是門學問。現在一般大樓動工都找人看看。軍事上,三十六計,孫子兵法,都有易經的影子。
  • 為什麼說通過《易經》學佔卜預測是外道之法!違背了易的本意!
    這個法是易經提供的,在哲學上,就叫做事物的發展規律,只不過易經對這個規律總結的非常之到位,因此能夠有預測的功能,但這不是《易經》真正要表達的內容。而如今很多朋友,本末倒置,學易理是為了更好地掌握易佔,這個就有點買櫝還珠的意思了。孔子在《易傳·文言傳·坤文言》中說道:「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這句話就很有意思了。
  • 《易經》中這3句話揭露了原因
    《易經》中這3句話揭露了原因說起《易經》,《易經》產生於中國理性文明發端的商周時代,被當代國學界稱之為「華夏文明智慧的源頭」。《易經》更是中國古代一部非常神秘的著作,更是被儒家尊為「群經之首」,蘊含著遠古先祖的睿智卓識。不管是儒家還是道家都深受其影響。已經為什麼為「群經之首」?
  • 為什麼說不能考驗人性?2000年前的《易經》早已告訴你答案
    為什麼會這樣?《易經》中的一個卦象可以完美解釋這種現象。不要去考驗人性,人性經不起考驗。01 一個組織是如何走向毀滅的?這就是《易經》中「否」卦的狀態。我們常說上下通泰,在天地就是天之陽氣要往下走,地上的陰氣要往上走,上下交泰人間就會一片生機。就像人體,心陽往下走,腎陰往上走,心腎相交,氣脈貫通,陰陽交合,人體就會健康。
  •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為什麼會這麼說?這句話有道理嗎
    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為什麼會這麼說?這句話有道理嗎今天小毅給大家介紹一句俗語:「女人顴骨高,殺夫不用刀」,那麼,為什麼會這麼說呢?為什麼顴骨高的女人就「殺夫不用刀」了?這句話有道理嗎?其實這跟中國古代「男耕女織」的家庭分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丈夫需在外耕種養家,妻子就得留在家中紡織、相夫教子。所以這樣的家庭結構中,男性是主要的收入來源,在一個家庭單位中佔主導地位,而女性佔從屬地位。封建社會是要求女人在家從夫、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面相學認為高顴骨的女性個性強,多半是強勢的人。
  • 為什麼要學習易經?易經入門基礎知識
    但是這一點點對我們每個人的一生都很重要。《周易》是智慧之海,《周易》的每一卦每一爻每一個字,可以說都是充滿智慧,只不過我們有沒有這個能力,能不能「悟」到的問題。周易學習如何入門說明周易重要性的第四句話,是「生命寶藏」。在歷史上,孔子對《易經》的評價是相當高的。 還有很多人對《易經》也有很高的評價,像醫聖孫思邈就說:「不知易,無以言太醫。」
  • 學易經如何趨吉避兇?天道為何無吉兇?吉兇又是什麼?
    很多人都知道易經,當然也聽過「天道無吉兇」這句話,也有很多大師去解讀這句話,當然小編也有自己的看法,既然天道無吉兇,那麼何為天道?何為吉?又何為兇?天道?在易經中小編理解為:道即是萬物變化的規律,萬物之根本,天道可以理解為萬物運作周而復始的規律,老子說「道法自然,道生萬物」!
  • 學易有這4種表現的人,都是精明人,真正學會了易經學問
    眾所周知,《易經》、《老子》、《莊子》作為中國古來的三玄之學,高深莫測,其中以易經最為爭議,是經典中的經典,孔子說:「易經彌綸天地之道,」就是說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易經傳承幾千年,有很多的易學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從來也沒有人能全學完的,全部解開易經,其實一個學易經的人,只要有這4種表現,就算是懂了易經學問。1、有立身和安心的準則,自律。
  • 易經有3句話,揭秘了佔卦的本質,可是很多人卻並不知道
    很多人一提到易經,第一想法總認為易經是佔卜的書籍,江湖上很多學藝不精的術士,也依靠替人算卦來謀取利益。其實歸根結底,佔卜無非是滿足人們強大的好奇心,還有一種人佔卜是希望可以改變自己的生存處境。其實易經中有3句話,揭秘了佔卦的本質和真實用途,最原始的易經佔卜,其實只不過是給我們提供一種可能發生的信息,我們依靠這些線索做出合理的調整,就會趨吉避兇。
  • 「人狂必有禍」,這4種人「聰明」卻不可深交,易經提醒:謹慎
    《易經》有言:天狂有雨,人狂有禍。這句話是很有道理的,在我們身邊,我們常常會看到有些人原是很有本事的人,但是卻因為自己過於狂妄,不知好歹,有意無意地觸犯了一些人,結果給自己帶來了禍患,甚至是滅頂之災。易經自古以來就被譽為「群經之首,大道之源」,是我們傳統文化的瑰寶。
  • 為什麼很多研究易經的人不建議佔卜?
    這就足以證明《周易》的原作者文王(文王作64卦卦辭)和周公(周公作64卦爻辭)不講佔卜明矣。註解原經文的彖辭、象辭為孔子所注,其中沒有一句講佔卜,更足矣證明《周易》不講佔卜。然而竟有人拿出」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佔」作為依據,說是孔子要人們佔卜,硬把佔卜這個大帽子扣在孔子頭上。孔子在天上如果有靈,會放過你們嗎?」玩其辭玩其佔」是原經文中文王周公說的原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