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易經》、《老子》、《莊子》作為中國古來的三玄之學,高深莫測,其中以易經最為爭議,是經典中的經典,孔子說:「易經彌綸天地之道,」就是說易經講的就是天地之間的法則,是一門窮究天人之際遇的學問。
易經傳承幾千年,有很多的易學家,研究很深了,非常了不起,但是從來也沒有人能全學完的,全部解開易經,其實一個學易經的人,只要有這4種表現,就算是懂了易經學問。
1、有立身和安心的準則,自律。
點評:易經最開始只有8個卦,乾坤二卦定天地之位,老祖宗們又在8卦的基礎上發展出64卦,64卦都有他的卦序,卦和卦的排列都有一定的原理,乾坤定位,自然世間的萬物都有它的位;在家庭和人事上,長幼有序,各安其位,家庭才會和諧興旺。
聰明人體悟到這一點,掌握了易經64卦排序的那個真理,居於當下,心安理得,有自己的立身原則,心裡總有一個準則在那裡,不需要旁人監管,不管什麼時候,發生什麼事,都能夠自律,心安理得。
2、善於會背會解爻辭,玩爻辭。
點評:易經共有64卦,384爻就已經涵蓋了一切的道理,包含了一切的人生哲學、政治哲學、天文、物理、地理,每一個爻都蘊含著哲理,全靠學易經的自己悟,1000w個人學易,就會有1000w本易經,每個人心裡都有屬於自己的那本「易經」。
懂了易經爻辭的人,能夠運用到生活中,行事簡單,說話簡單,不會搞那麼複雜,因為他真正懂了。從多個角度,都能夠解釋易經的爻辭,讓人聽得很通透,所講述的也很簡單。生活不困擾,煩惱也少,也不會像一些人學易經學得很痛苦,這個沒搞懂,下次再研究,每悟透一個爻,一個新的哲理,都是人生境界的提升。
3、善於觀象,以象看「神」,以象預測,從象中看趨勢。
點評:易經分為四大部分,象數理佔,其中最難的是象,因為「象」是最難捕捉的。象有內象和表象,表象沒有固定的,大多數都只能看到表象,看到杯子碎了就是杯子碎了的象;看到鏡子碎了就是鏡子碎了的象,那善於觀象的人看都是一個象:「破的象、決斷的象」。
善於觀象的人,能看到一個象的「神」,萬事萬物一直在增加,古代沒有電子產品,沒有現代這麼多工業品,也沒有這麼多的事物,事物是一直在變化,可那個象始終沒有變化。64個卦就是64個象,再多的事物發展都不離64個象。易經高手可以以象預測,從象中看到事物變化的趨勢。
4、會卜卦,會運用,會解卦,從卦上看變化。
點評:孔子認為學習易經的人要會佔卜,要去玩佔,才能加強自己對易經每個卦講述的法則理解;千古以來,卜卦的方法分門別類,太多太多了,有的人說大六壬準,有的人說奇門遁甲準,各執一詞,其實術數都是一樣的,準不準取決於求卦人的誠心,解卦人的佔卜經驗和心態。當然求卦時的機鋒也是很重要的,一般人往往領略不到機鋒的含義。
所謂機鋒,就是佔卜時,身邊發生的人和事,從這個人和事上結合求的卦,從而解出一個卦,得到某些啟示,這就是機鋒。
古人認為佔卜是在求問鬼神,講究心誠,現代不講鬼神,鬼神是迷信的講法,不提倡,現代人講感應,講能量,佔卜可以理解為,把那個能量和這個宇宙的能量相呼應,得到某些啟示。不過要保持一個原則,佔卜是為了解決疑惑,斷事用的,沒有疑惑的時候是不需要也不能佔卜的。
總的來說,凡事能夠運用易經的人,都是懂易經了的人。孔子說,一個懂易經的人,身處靜地,平安的時候,平易生活的時候,就讀讀爻辭,體悟一下;每天看看象,看看什麼變化。有什麼變動的時候,就佔卜玩一玩,以果來決斷自己的行,是故自天佑之,吉無不利。
參考資料:《易經·繫辭》、《易經·繫辭別講》。
若喜歡本文,請收藏轉發出去吧,感謝支持,感謝關注!祝大家大吉大利,六事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