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770年開始的300年春秋

2021-01-13 小木很知心

上篇說到西周結束,周平王遷都洛陽,這篇來聊聊遷都以後的春秋時代。

春秋時期,一般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這近300年的時間,

因孔子編訂的編年體史書《春秋》而得名。

西周末年,

周幽王廢除申後及宜臼的繼承者身份,

立寵妾褒姒為後,褒姒的兒子伯服為繼承人。

公元前771年,

宜臼逃至申國的舅舅申侯家,

申侯聯合繒國和戎族伐周,

在驪山下殺了幽王、伯服,

西周覆滅。

申侯、魯侯、許文公等諸侯擁立宜臼為王,

即周平王。

公元前770年,

為躲避戎難等原因,

周平王得晉、鄭、秦和其他諸侯之助,

遷都於洛邑(今洛陽),

重建周王朝,

為東周之始。

群雄爭霸

周平王東遷後,

周天子無力自保和抗拒外族入侵,

需要依賴諸侯國保護,

周天子地位不斷衰落,

諸侯勢力不斷坐大,

各自為政,

也不定期向天子納貢。

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

而是設置郡、縣,委派官員管理,

職位也不世襲,

由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這樣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最終形成春秋時期群雄爭霸的局面。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

他採納管仲的建議,

改革內政,發展生產,訓練軍隊,

使齊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大為提高。

齊桓公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

號令諸侯,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等先後稱霸中原,號令諸侯。

春秋末期,長江下遊的吳國和越國先後北上爭霸。

臥薪嘗膽

春秋時期,吳越兩國相鄰,經常打仗,

一次越國被吳國打敗,

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俘虜。

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

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

勾踐在坐臥的地方吊了個苦膽,

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

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就這樣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

又經過十年練兵,

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這也是「臥薪嘗膽」的來歷。

民族交融

在動蕩的春秋時期,

中原的華夏族同周邊的西戎 、北狄、南蠻、東夷等族長期交往和鬥爭,

出現了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

湖南、河南、江蘇等地的春秋墓葬中,

發掘出一批鐵農具,

證明春秋時期人民已經用鐵農具來耕種土地。

此外,最晚在春秋末年,人民已使用牛來耕地。

文化發展

春秋後期的老子,姓李名耳,

做過周朝的史官,

管理王室的藏書。

政治主張「無為而治」。

他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學說集中在《道德經》一書。

孔子是春秋後期魯國人,

出身下層貴族。

從小學習禮樂,

年輕時做過小吏,後收徒辦學,成為知名學者。

中年曾在魯國從政,

但時間不長,以後周遊列國,

宣揚自己的政治主張,但不為各國採納。

晚年回到家鄉,主要從事教育,整理編訂文化典籍。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他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他的思想後來由其弟子整理成《論語》一書。

春秋末期的孫武是兵家的創始人,

傳有《孫子兵法》一書,

奠定了我國古代軍事理論的基礎。

下篇聊聊春秋之後的戰國。

相關焦點

  • 公元前476年緣何成為春秋和戰國的分界線
    春秋是因為孔子所作的一部叫《春秋》的魯國的編年史而得名的。戰國是因為諸侯連年混戰而得名的。 司馬遷在《史記》中提出了春秋和戰國的明確分解年:春秋為前770——前476,戰國為前475——前221年,並被普遍認同。
  • 《左傳》為什麼要以公元前722年為春秋時代的開端?
    平王四十九年,魯隱公即位,《春秋》紀年開始,《左傳》也始於這一年,這年是公曆的公元前722年,距平王東遷已經過了半個世紀。平王東遷半個世紀後《春秋》才開始《史記》對漢朝之前各時代的分期周幽王於前771年被殺,平王東遷在前770年,人們一般把前770年視為西周與東周的分界。但對於春秋的開端卻引發過很多爭議。
  • 何為「春秋」「戰國」?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又是誰?
    春秋戰國 從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222年,歷史上稱為春秋時代。其中又以公元前475年為界線,前段為春秋,因孔子曾編訂《春秋》一名而得;後段為戰國戰國,因為當時七個較強大的諸侯國互相混戰而得名。 春秋時,王室衰微,諸侯勢力崛起,同時中原諸侯又受到周邊少數民族威脅,於是各大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爭當霸主。
  • 春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是誰?答案有兩個!
    眾所周知,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在戰國時期,秦昭襄王可以說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
  • 公元前721年,天下開始大亂,父母之邦有錯宜隱藏
    上一篇:孔子的春秋大夢,天下一統,王者無外公元前721年,周平王五十年,魯隱公二年在魯隱公登位的第二年春天,隱公在潛地和戎國會盟。戎是一個小國家,大概在今天山東曹縣東南一帶,後期被衛國吞併。三個國家相會稱為會。隱公和戎國會盟,是為了重修過去兩個國家的友好關係,也是應他方主動要求的。
  • 正經讀歷史,《左傳》為什麼從隱公元年開始?
    《春秋》和《左傳》一直都是兩本書,直到杜預作《春秋左氏經傳集解》,才把經和傳整合在一起,他的做法把左傳按年劃分,比如三年春,前邊就是二年,後邊就是三年,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左傳有一些事情是跨年的。比如隱公元年第一句,其實並不是講隱公元年發生的事,而是講之前為什麼不書即位的時代背景,講了之前很多事,但是前面沒有經了,所以劃到元年。
  • 漢武大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
    漢武大帝-劉徹(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劉徹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生於漢景帝前元元年(公元前156年),生母為王太后,公元前140年即位,年僅16歲(少年天子),為漢武帝,公元前87年病死於五柞宮,在位54年,終年70歲。
  • 春秋和戰國有什麼區別呢?同樣是東周的歷史為什麼要分成兩段?
    春秋五霸,戰國七雄,這是一段璀璨宛若星河的歷史。但是如果我們單純從春秋和戰國的史實來看,會覺得這是東周統治崩盤後,群雄並起的一個動蕩年代,兩者之間似乎並無本質的區別。但是,為什麼要把兩者分開,以「春秋」和「戰國」加以區別呢? 今天我們就來深入的盤點一下!
  • 秦始皇是公元前200年,中華5000年,現在是公元2018年,那3000年去...
    對傳統文化有興趣的朋友經常會聽到中華歷史5000年的說法,並因為中華民族擁有悠遠的歷史而產生一種自豪感。但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史冊上真正記錄的時間跨度好像並沒有5000年那麼長。而以我們現在使用的公元紀年法來看,直到2018年(切合題目,現在已經2019年),也就是說公元後只有2000多年歷史。
  • 申賦漁講述春秋風度:霸主的時代 君子的時代
    鄭莊公:他不為已甚,從容自如,用一種高明的手腕,挑戰了原本天經地義的道德與秩序;齊桓公:仁義是一種力量,遠國民眾仰望他如父母,近國民眾跟從他如流水;宋襄公:他迂闊而悲涼地堅守著崩潰中的禮義,至死而不悔;晉文公:流亡19年,嘗盡人間冷暖,然後又用9年,以直報怨,以德報德……這也概括了什麼叫春秋風度。
  • 把中國近4000年王朝歷史濃縮為一天,現在的你處於什麼朝代?
    如果從夏朝開始算,有著近4100年的歷史。 如果我們試著把中國的王朝歷史濃縮成一天,那麼,現在你看到這篇文章的時間,正處於哪個朝代呢?歡迎在評論區告知! 02:50 商朝 約公元前1600年,商湯最終在鳴條之戰覆滅夏朝,建立商朝,延續了554年的王朝歷史。 06:10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伐紂,打敗商紂王,建立周朝。
  • 一代平民皇帝-漢高祖劉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95年)
    漢王朝的開國之君劉邦,因在家排行老三,上面有兩個哥哥,也叫劉季或者劉三,生於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02年稱帝,公元前195年去世,在位8年,僅僅比秦始皇小三歲。公元前209年從秦末芒碭山斬白蛇起義始,到公元前202年稱帝前後人生跌宕起伏7年,戎馬倥傯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書寫了不朽的人生奇蹟。
  • 大秦賦:「天作孽,尤可存;自作孽,不可活」,八百年的周朝滅亡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發滅商後建立中國第三個王朝,分封王族公卿於諸國,拱衛周天子,希望國祚綿延萬世。家門不幸,出了個「烽火戲諸侯」只為美人一笑的周幽王,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鎬京,幽王被殺,西周滅亡。
  • 700年的間隔循環中華民族即將迎來一個盛世
    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開始了封建帝制後後來的帝王都信這一套,比如秦朝是「水德」因而龍袍為黑色,到了明朝是「火德」龍袍為紅色的清朝估計是「土德」因此是黃色,不管是不是巧合吧,反正我中華民族自秦皇開始每隔七百多年就會迎來一個盛世。
  • 300萬人滿懷期待迎接一位80歲老人回國,老人卻讓國家倒退幾十年
    因此,伊朗的文明史雖然出現斷代,但追溯起來也要到公元前兩千多年,也是個歷史極其悠久的國家了。從伊朗開始建立國家政權之後,就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因此國內伊斯蘭教的領袖在國內就作為伊朗精神領袖享有莫大的權力。 而1902年出生的霍梅尼經過幾十年的耕耘後,就成為了伊斯蘭教的領袖人物,在國內頗受人民愛戴。1925年時,伊朗建立了巴列維王朝,但在巴列維王朝治下的伊朗並不太平,國家主權也不完整,生活並不幸福的人們便開始進行各種遊行示威活動。
  • 春秋無義戰(1)龍戰於野:二王相爭,虢國與周王室間的淵源
    坤卦上六:龍戰於野,其血玄黃春秋戰國時期,周王室衰微,似乎也印證了這種卦象,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古代王朝東周的一個特殊的演變時期,雖然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各自都有不同的劃分,但在這樣一個大爭之世來臨的時候,各個諸侯紛紛獲得了較為獨立的地位,並為了各自的生存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 第三章 公元前1700~前500年中東的世界主義
    公元前1700年之後大約300年裡,文明世界被蠻族徵服者所蹂躪。居住在美索不達米亞北部和東部的山區民族,來自敘利亞、巴勒斯坦以及阿拉伯半島北部沙漠邊緣的遊牧民族,加上起源於北部草原的各種好戰部落聯盟,相互摻雜,入侵了各個已有的文明生活中心。這些蠻族徵服範圍再也無人能夠企及。
  • 公元前我國是從多少年開始的?
    其實小雪也想過這個問題,如果我是秦始皇嬴政,我會以為統一天下的時間為公元前221年嗎?答案是否定的,在我國古代到解放前,一直用的年號紀年法,也就是說,公元的概念,是1949年才開始使用的。所以,我們說公元某某年,其實是為了統一說法,逆推計算出來的。 1949年開始使用國際慣例中的「公元紀年法」,我們逆推得知,公元元年,是我國的西漢時期,公元前當然是從夏朝開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