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王堆出土的帛書《經脈》,珍貴!

2021-01-08 身體自我修復研究者

馬王堆8號漢墓出土的經絡著作,計有《經脈》古佚書兩種,古診斷學佚書兩種,今按不同特點分別定名為《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本)和《脈法》、《陰陽脈死候》。其中「經脈」佚文的共同點是:只有十一脈。主病及其治療均為灸法。故稱「十一脈灸法」。

1.足臂十一脈灸經

文中脈寫作「溫」。「溫」字從「目」,這個古老的名稱後來醫書中沒有流傳下來。因為經脈中出現了這個奇怪的「溫」字,所以也有人將它叫做《經溫經脈》篇的(圖11)。

十一個脈的循行部位,主治病病候及其治病等都與《黃帝內經·靈樞·經脈》所記十二經脈文字很有出入。總的說來,帛書內容較《靈樞》簡略,其中最大的差異是經脈循行的方法不同,如足三陽脈在帛書中其循行的方法均由足上行至頭部,而《靈樞》則由頭部下達足部,如帛書足泰陽溫(《靈樞》作足太陽膀胱脈)。其循行方位是:「起於外踝屢中,上貫髆出肺枝至目內毗」。而《靈樞》則說:「起目內毗,經下央脊至足……」。

在治法中,帛書提出了灸法治療,如足泰陽溫,其病,足大趾廢,胻內廉痛,股內痛·一諸病此者皆灸足(厥)陰溫」等。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經脈只有脈而無穴名,而且所有十一脈都沒有與五臟六腑聯繫起來,但《靈樞經》則不然,它一與臟腑的關係已經聯繫起來了,如「脾足太陽之脈」,「小腸手太陽之脈」……等等。說明上面《足臂十一脈灸經》較今本《黃帝內經》中十二經脈的記述顯得更為原始,一而且是一種時代較早的灸經抄本。

2.陰陽十一脈灸經

有甲、乙本,內容其本相同。但這兩卷灸經沒有「足」、

「臂」字樣,而只有「肩」、「耳」、「齒」、「脈」之稱。而且「溫」字也以「脈」字代替。但值得說明的是,關於脈的循行方向,在《足臂十一脈灸經》中完全是遵循四肢末梢(手部足部)起始,止於軀休中心部(胸腹部或頭部)的原則,即向心性方向。但在《陰陽十一脈灸經》中,這種循行方向的基本原則已不存在,而且開始出現個別的兩條脈,即肩脈(相當於手太陽脈)和足太陰脈在相反的循行方向上改變。其中肩脈改為由頭部起始,經上肢外側,止於手部,也就是均改為山軀休中心部向四肢末梢部的方向循行,即遠心性方向。到了《經脈篇》則有更大的調整。

此外,在《陰陽十一脈灸經》甲本的後面述抄錄了{(脈法》和《陰陽脈死侯》兩種論述脈法的診斷學著作。

脈法共12行,約400字左右。此文具體內容談到「貶法」等。

3.陰陽脈死候

一共只有4行,約100餘字,但內容卻情闢地論述了「五死」等各種候症,如:肉、骨、氣、血、筋等不同症狀。兩部灸經的成書年代,至少可上溯到春秋戰國之際,甚至更早。

相關焦點

  • 馬王堆漢墓帛書:大部分為失傳一兩千年古籍(圖)
    其實,馬王堆還有另一樣重要的東西——載有先人智慧的帛書。  今年是馬王堆漢墓完成考古發掘40周年。10月,7卷本繁體豎版《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由湖南省博物館、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和中華書局三方合作推出,這是我國首部完整的馬王堆帛書的釋文和注釋本,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
  • 1942年,「裘德考」盜走長沙戰國帛書,如今已是美國國寶
    如上古玉匣的原型就是漢代的金縷玉衣,秦嶺神樹就是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神樹,總而言之,很多文物、古墓都是取自現實,甚至其中的一個重要人物「裘德考」的原型也是來自民國時期一位來華販賣走私文物的美國人「考克斯」。此人在長沙盜走無數文物,其中一件名為「戰國帛書」的古老文物如今已是美國人的國寶,這對於中國人來說無疑是悲痛的。
  • 「馬王堆老太太」不叫「辛追」而叫「避」?古文字釋讀屢有爭議...
    「辛追」二字的由來這篇名為《馬王堆漢墓帛書,遲到的解讀和顛覆》的文章中寫道:「近日,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通過對更清晰的文物相片的研究發現,馬王堆漢墓一號墓墓主的名字並非辛追。文字學家通過對出土印章上字形的分析考證,認為一號墓墓主應該叫『避』,此前是因為發表的照片不清楚,被誤讀成了『辛追』。」
  • 結合帛書,來正確認識《易經》《易傳》《繫辭》之間的關係
    至於《周易》的版本,除了我們現在常用的《十三經註疏周易正義》等傳世版本之外,還有以下這些出土文獻。1973年底,從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的帛書中,有二萬多字關於《周易》的內容,其中有經文也有傳文,被稱之為帛書《周易》,也有稱之為帛書《易經》的。
  • 【研究】李凇丨依據疊印痕跡尋證馬王堆3號漢墓《「大一將行」圖》的原貌
    應該說,長沙馬王堆3座西漢墓裡的諸多帛畫自1972—1973年出土以來,其復原大多數是成功的。但是一些細節常常決定我們對作品的理解會否產生偏差,一處關鍵細節的處理不當會導致另外的「客觀事實」的出現。馬王堆3號墓出土的《「大一將行」圖》或許就是未被發現的一例(圖1)。圖1馬王堆出土漢代《大一將行圖》(展出狀態)
  • 為何中國古墓物品出土就氧化?
    4300年前的壁畫據報導,這座第五王朝時期的墓穴應屬於貴族Khuwy,是上個月在埃及首都開羅南方塞加拉附近出土的。1955年郭沫若不顧反對,執意挖來了明十三陵中的長陵,由於沒有保護意識和足夠的技術手段,考古人員眼睜睜的看著許多珍貴的字畫和絲綢製品在眼前化成了灰燼,導致了很大的損失。正因如此,後來國家出臺禁止了一切皇陵的考古挖掘。
  • 馬王堆一號古墓槨蓋,72塊槨板沒有一顆釘子,專家:鬼斧神工
    在中國,一說到古墓,可能人們心中出現的第一個名詞就是馬王堆。雖然說馬王堆只是一個丞相的家族墓,和皇帝墓是無法相比的,但是這個叫做利倉的丞相,可是漢代的出了名的有錢人,雖然說他的墓曾經被盜過,但是妻子辛追夫人陪葬的冥器,依然可以稱為十分豪華的。
  • 成都漢墓第一次出土完整的西漢織機模型(圖)
    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漢代蜀錦織機模型,填補了中國絲綢紡織技術的考古空白。而出土的九部醫書中的部分醫書,極有可能是失傳已久的中醫扁鵲學派經典書籍。另外,帶有「心」、「肺」等線刻小字的人體經絡髹漆人像的出土等一系列的發掘成果都創下國內首次考古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