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873字,閱讀時間約等於做完三份調查問卷
"你不填,我不填,畢業還得延幾年,
你一份,我一份,明天就能五百份。"
兩句歡樂的歌謠,背後是多少人的心中酸楚?
問卷調查法,作為論文作業中重要的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也是我們大多數人都非跨不可的一道坎。
每當發出一份問卷之後,總免不了一番四處奔走、求爺爺告奶奶;而望著問卷後臺停滯不前的填寫人數的我們,就像老母親般操碎了心,"救救孩子"四個字此時順勢榮登微信群高頻詞榜首。
No.1
那些年,我們做過的問卷
隨著小組作業、各種論文報告進程的推進,問卷調查、數據收集漸漸被提上了廣院學子的日程。然而……
Q1:面對奇葩選題,怎麼設計問題?
"戀愛關係?"
心理課小組被分到設計推廣調查問卷的小G感覺很是崩潰。作為一個從來沒談過戀愛的鋼鐵直男,臉紅心跳先不說,面對著隱隱泛著粉紅色氣泡的問卷設計界面,小G抓耳撓腮,手足無措。
"我該問點啥呢?"
Q2:問卷傳播範圍有限,結果不具備普遍性怎麼辦?
假期參加了社會實踐的小H表示,與實地問卷相比,網絡問卷存在一定缺陷。
相較於實地問卷而言,問卷星等網絡問卷主要依託於我們的網絡交際圈,而對大學生來說,交際圈中無外乎是同學、老師、家人,其中同學年齡相仿,學習、生活也都是在學校中度過,對有些事物的看法難免有相似之處,因此得到的數據相對單一,最後分析所得的結論難免會受到一定影響,缺少普遍性。
No.2
靈魂拷問:你的問卷做完了嗎?
"大家幫忙填一下這個問卷吧,謝謝大家了!"
"救救孩子,麻煩填下問卷吧!"
同學群裡"OK""好的""已填"回應絡繹不絕,朋友圈中點讚源源不斷,讓剛剛求爺爺告奶奶、打完一整套表情包組合拳的小C心花怒放:
"看來這次終於能基本全部回收問卷了呢!"
可打開問卷星後臺,未見上漲多少的答卷數量簡直讓小C有怒摔手機的衝動。
"救救孩子吧,樣本容量真的不夠啊!"
不只小C,很多人都陷入了這樣的窘境。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的問卷回收情況都不盡如人意,更有一小部分同學只得到了很少的回應,只有近三分之一的同學基本全部回收問卷,回收問卷革命任務的完成看起來總是遙遙無期。
No.3
孩子樣本量老不夠怎麼辦?
卑微乞求
小J,男,國內某科技大學光電專業學生。
由於本校男女比例失調、男生實在太多,苦於自己問卷缺少足夠女生樣本的小J,情急之下只好央求在中傳的同學幫忙在中傳校內轉發問卷,以此提高女生樣本量。
而就在另一邊的中傳,萬年不發朋友圈的高冷小Z選擇拋下人設包袱,帶上自己的問卷二維碼連同著套路賣萌表情包在朋友圈與同學群之間輾轉乞求。
然而比起朋友圈界面上源源不斷的點讚,XX星的後臺卻顯得格外冷清。
誒誒誒不要光點讚啊!!說好人與人之間的愛與信任呢?
紅包萬歲
"快去推廣下這個問卷。"
"說吧,要發多少紅包?"
發紅包是"問卷界"的潛規則。
在與朋友小孫的一次閒聊中,我們了解到小孫為了完成這一次心理課小組作業,在各大微信群發放了總額約20元的「巨額紅包」以獲取更多樣本量,而這差不多等同於她在中藍食堂的三餐費用。
問及發紅包的原因,無非是"大家都發了",「這樣讓別人幫忙填問卷也比較好開口」。
的確,單份金額普遍少於一毛錢的紅包誘惑力實在有限,因此除了作為懸賞,它在更多時間內充當一種符號、代表著問卷製作者對伸出援手的大家的誠意,即不把他人的幫助視為理所當然。
可現實是,在群內小夥伴們一個個發出「已填」或者「OK」表情包讓哪怕破財的她也感激涕零的同時,亦不乏搶完紅包扭頭就走的吃白食者,"顯示的紅包領取人數經常大於問卷後臺即時增加的填寫人數。"小孫無奈道。
比起用愛發電,一定數量的金額固然是更有效的激勵形式,不過也時常受到冷冷冰雨的無情衝淋,這也是發紅包需要廣撒網的重要原因。
問卷互助群
後排有人弱弱舉起了手:可以對(連紅包都發不起的)窮人友好一點嗎?
行!
比起紅包出沒的大群,問卷互助群像一個不受世俗紛擾的世外桃源,充滿著和諧友愛的氣氛。在這裡,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在群內分享問卷二維碼,然後沒事噹噹好心人,順手幫群裡的小夥伴也填填問卷。
隨著各種期末ddl的逼近,問卷調查需求呈井噴式增長,問卷互助群的規模逐漸擴大,群成員活躍程度也逐漸提升。為此我們聯繫到「問卷互助群」的群主,來自廣告學院19級公關專業的某位帥氣男生。
受訪者:
問卷互助群群主、19級公關某位帥氣的男生
Q1:為什麼想到建立問卷互助群?
A1:我是廣告學院的,需要很多消費者數據,出於自己今後的需要,建了這個群。
Q2:你認為維繫著問卷互助群的是什麼?
A2:維繫問卷互助群的核心肯定是活躍的群員,大家互幫互助嘛。
Q3:作為群主,你對問卷互助群採取了什麼樣的方式進行管理?
A3:現在還沒什麼管理方式,有個打算是採用抽查問卷的方式,比如我或者我請人發個問卷,發到群裡,連著三次不填的......[陰險][陰險][陰險],這一切基本上都是要服務於一群活躍的群成員。
Q4:你認為問卷互助群有沒有一些局限性?
A4:局限性的話,更多是線上問卷本身的局限性吧,樣本可能不夠真實,填寫不認真。
正如群主坦言建立互助群是「出於今後自己的需要」,維繫著互助群的自然不是無私奉獻的人間大愛,而是群內對互相幫助、"今日滴水之恩,明日湧泉相報"的共同道德認同。
拋開目的不談,雖然存在填寫人群受限、問卷填寫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互助群仍不啻為學生內部互助的一個有效且可維持的方式——在我們回收到的主要面向互助群成員的關於問卷調查的調查問卷中,認為問卷互助群是最有效推廣方式的成員佔到56%。
懶到極致是智慧(因人而異,量力而行)
網上衝浪時我們發現,民間有不少鬼才在現實的逼迫下使用Python自動填寫問卷,正所謂"懶到極致是智慧",這可能是對待一些典型無用問卷的最省力方式。
不過由於答題結果過於隨機,且以防有以不欺售欺之嫌,我們還是建議您在正式場合拋棄這種製造噪音、給自己作業添堵的填寫方式,切記以誠信為重。
溫馨提示:以上方式僅供參考,由於問卷內容不同,不同發起人對問卷目標人群與問卷樣本量的追求也存在差異,請您酌情使用。
No.4
那麼……
較高的問卷質量,是增加問卷數據有效性、吸引更多填寫者的重要因素。
比起巨大的樣本量,有時候小範圍內回收到數據的代表性在一份問卷中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
那麼該如何製作一份有效、有吸引力的問卷?以下幾個小技巧或許可供你參考。
TIPS
· 確認問卷目的
· 導語簡潔鮮明
· 問卷內容儘量精簡
· 問題設置有梯度,先從簡單有趣問題問起
· 多封閉式問題,少開放式問題
· 選項明確
誰經歷過等待問卷結果的焦慮,誰也就多少在後臺瞥見過令人會心一笑的抖機靈答案,體驗過第一次製作問卷的新鮮與好奇,感受過意料之外結果帶來的心潮起落。
問卷,這個令人又愛又恨的調查工具,在不時帶給我們焦灼感的同時,也代表著大學階段的學習與研究更趨於精進、更加關注現實,在不斷地尋求探索我們置身於環境的過程中,更加了解這個世界,也更加了解我們自己。
最後,為在看的你送上一聲美好的祝福:祝你永遠不用為樣本量發愁。
記者:周智奕 黃睿思
責編:袁偉騰
本期編輯:周智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