閏月要為親人「送面」添壽表孝心,學問和意義在這裡
(一)
一年365天,是個約數,準確的數字應是365.2422日。
曆法中規定,每四年一閏,即能被4整除的年份為閏年。
但凡遇世紀年,必須能被400所整除才算閏年,其它的整百年不是閏年,就是「百年不閏」。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古人將一年分24個節、氣,每十五天一「節」,再十五天一「氣」 ,如果該月份有「節」無「氣」 ,便是閏月。
請注意,有「氣」無「節」非閏月。
比如2017年,閏的月份就是六月。
閏月中,閏五月是所有閏月當中最常見的,其次是閏四月和閏六月,也較為常見。
「閏月」與「閏年」雖說一字之差,所包含的意思卻相差很遠。
(二)
「豬腳面線」在臺灣地區,是常見的一道漢族小吃。
這道菜常用於祝賀、祝壽,尤其是在閏月時給長輩祝壽。
也有人用在災難過後去黴氣之用。
在傳統的文化中,老一輩的人相信閏月是不吉利的,必須煮豬腳面線給家裡的長輩吃,以延年益壽、趨吉避兇,度過這不吉利的一個月。
後來,豬腳面線延伸到只要遇到不好的事情,就要吃一碗以去黴運。
前幾天,臺灣中華海峽兩岸周易科學交流協會理事長、著名易經教授黃來鎰在向大家分享的一篇文章中,就談到了此情此景。
黃來鎰老說在文中說:黃曆記載,今年農曆閏六月,華人世界有許多地方,古老傳統的習俗,每逢有閏月的那一年,出嫁的女兒要以「豬腳面線」回娘家為父母親添福添壽。
(三)
添,增加的意思。
為何閏月要為父母親送豬腳面線,幫父母添福添壽?
「有這樣一種說法,人們認為閏月是多出來的月份,對長輩來說,閏月等於少活一個月,必須補回來,因此衍生嫁出去的女兒帶豬面線回娘家的溫馨習俗。」
黃來鎰先生向「源易緣」介紹說。
農業社會,經濟不富裕,豬腳既營養又是高貴的肉食,吃了可以長命百歲,豬腳面線逐漸成為祝賀生日的傳統最佳禮物。
事實上,閏月是因為一年有三百六十五點二四二二日,扣除農曆每個月二十九天(小月)或三十天(大月),剩下的日子慢慢累積又多了一個月而形成閏月,若該閏月在六月之後,就是閏六月;在三月之後就是閏三月。
黃來鎰先生指出:「如此算來,閏月並非減少壽命的象徵,只是古人較缺乏整體概念而已,不過,送豬腳面線既是「孝心」的表象,人們也就樂於傳承。」
吃豬腳面線是否能長命百歲,其實並不重要,可貴的是「孝心」,父母開心,當然健康。
現代人雖忙碌,但也請不要忘了關懷父母的身心健康,這才是閏月以豬腳面線孝敬父母的真正意義。
(原創聲明:未經許可,禁止進行刊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如需刊載,請通過本平臺留言獲得授權。歡轉發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