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21-01-21 中國新聞網

端午五毒指5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
2015-06-17 15:18:14來源:羊城晚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唐云云

2015年06月17日 15:18 來源:羊城晚報 

參與互動

(

)

端午節「五毒圖」

  □古傲狂生

  端午節跟植物淵源很深,和動物關係也十分密切,那端午動物都有哪些呢?

  ●馬 端午又叫重午,指農曆五月五日,古人也稱其為午月午日。午乃十二地支第七位,跟它匹配的動物就是馬。

  ●龍 端午節兩個最主要的活動是吃粽子和競渡,都與龍相關。粽子投入水裡常被蛟龍所竊,而競渡則用的是龍舟。而且,端午起源中有古越民族圖騰說,這種圖騰就是龍。也許有人說了,龍是傳說中的動物,不應忝列其中。那如果硬聯繫的話,端午龍很可能指的是魚或鱷魚。

  ●虎 龍虎是對好搭檔,有端午龍,自然有端午虎。不過此虎非真虎,而是用艾草扎的艾虎。古人認為農曆五月是惡月,應該闢邪,艾虎很榮幸地成為了闢邪吉祥物之一。另外有的地區還用雄黃酒沫在小孩額上畫「王」字,使小孩帶有虎的印記,以用虎闢邪。

  ●五毒 五毒不是五種毒藥,而是五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端午節有項重要任務,那就是驅蟲。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風俗。蟾蜍俗稱癩蛤蟆,五毒中它和端午關係最為深厚。北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記載,亦是製藥用,不少地區保留了這種風俗。如江蘇於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製作中藥蟾酥;杭州人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五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製藥之俗,源於漢代「蟾蜍闢兵」之傳說。

  ●鳥雀 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端午有射箭之戲,至明代,是把鳥雀貯於葫蘆中射之。這是端午與鳥雀有關聯的另一佐證。

  ●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指黃瓜、黃鱔、黃魚、高郵的鴨蛋黃、雄黃酒。這五黃中有兩種動物黃鱔、黃魚。

  ●鯉魚 端午很早就走出國門,成為東亞、東南亞十分重要的民間節日。在日本,端午被視為男兒節,明治後改為公曆的五月五日,有男孩的家裡此日會掛出鯉魚幡。我們看動畫片《哆啦A夢》,就經常可以看見這種很特別的鯉魚旗。

相關焦點

  • 文玩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與蟾蜍
    
  • 五毒是五種動物: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
    不過中國人罵人還是很有水平的,在貶損人的時候,都會用動物名詞來做形容。但你要說哪種動物罵人最毒?那可就要屬咱們民間流傳千百年的「五毒」了......中國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蛇、蜈蚣、蠍子、蜘蛛和蟾蜍。看到這五種動物,可能大家的腦海中第一浮現的都會是比較負面的印象。
  • 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到五毒醒啥意思指的哪五毒 五毒之首又是什麼 端午作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它有千年的文化沉澱,寓意深遠獨特、習俗別具一格。端午又名端午、端陽、天中、重五等,從這些名稱就可以看出,端午絕非是吃粽子、賽龍舟那般簡單,它在五月初五的講究頗多。
  • 男子直播吃蜈蚣、壁虎送命!「五毒」真不是想吃就能吃
    有民間「五毒」之稱的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到底能不能吃呢?蜈蚣可以入藥,但不建議食用2018年,珠江的母子聽說吃蜈蚣能預防感冒,喝了杯生蜈蚣汁液,因腦膜炎緊急住院。2016年,哈爾濱一位患者迷信偏方,吃蜈蚣治痔瘡,導致肝腎衰竭的病人,結果搶救無效身亡。
  • 翡翠「五毒」竟然都是吉祥物?它們的寓意估計沒幾人知道……
    古時,五毒常在端午前後頻繁出沒,當地的百姓就在圖紙、牆壁、剪紙上畫上五毒,有的人在小孩子的手臂畫上「五毒」以闢邪。意思是請回五毒,這樣做就可以以毒攻毒,百毒不侵,闢邪保平安。於此日午前在屋角及各陰暗處灑石灰、噴雄黃酒、燃藥煙,以滅五毒,驅穢氣。與此同時,人們會將灰塵、垃圾掃於室外,以淨其室。
  • 蜈蚣貴為五毒之首,為什麼偏偏怕公雞?請你查一下公雞有多強
    蜈蚣是一種陸生節肢動物,因其身體由多節組成,且每一節上都有腳,又被稱作「百足蟲」。它與蛇、蠍子、壁虎、蟾蜍並稱為「五毒」。顧名思義,蜈蚣是有毒的,但是公雞吃了它卻沒有被毒死,這是什麼原因呢?民間有種說法說公雞吃了蜈蚣就會變得更加兇猛,但其實公雞不吃蜈蚣也非常兇猛。
  • 「端午節魔咒」凡端午節出生的人,一輩子得不到提拔重用
    西晉名臣周處的《風土記》中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這個周處就是年少時被民眾與南山猛虎、西氿(讀jiǔ )蛟龍合稱為陽羨「三害」、後來隻身除三害的那個周處。根據周處的說法,「端五」的意思其實就是「初五」。
  • 除了粽子,端午還有哪些「吃"的樂趣?
    內容簡介:五月五,端午到。茜茜祝大家端午安康!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粽子之外,端午那些關於吃食的趣事。五毒餅:吃印有蛇、蠍子、蜈蚣、壁虎、蛤蟆五毒圖案的五毒餅,是北京獨特的習俗。將五毒印在食物上,把它們吃掉,寓意以毒攻毒,祈求消病強身。
  • 六親不認的蠍子:小蠍子爬不到母親的背上,就會被母蠍吃掉!
    「蛇蠍心腸」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惡毒,所以傳說中蠍子生下小蠍子後必須爬到母親身上,要不然就會被母蠍子當成點心吃掉,這事真是這樣?五毒之一的蠍子,為什麼還能泡酒?蠍子名列五毒之一(蜈蚣、毒蛇、蠍子、壁虎、蟾蜍),看起來毛骨悚然的動物,首先那造型看上去就不是個善茬,特別是尾部那根猶如逗號一般毒刺,給它扎那麼一下,肯定是吃不了兜著走的!但其實各位可能有些誤解,全世界蠍子大約有13科共約1750種蠍子,而且所有蠍子尾部都有毒針,但絕大部分蠍子的毒液都不會對人類構成威脅,被蟄後也不需要任何處理!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還有哪些習俗你知道嗎?
    4,掛艾葉菖蒲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用菖蒲作劍,插於門榻, 有驅魔法鬼之神效。5,五色絲線是端午節吉祥飾物。端午習俗甚多,由陰陽五行術數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闢邪習俗。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極盛,藉助天地純陽正氣闢陰邪是端午習俗之一。
  • 家裡有壁虎怎麼辦?家裡有壁虎會影響住宅風水嗎?
    想必有很多朋友都會擔心這個問題,家裡有壁虎讓人睡覺都睡不安穩,首先我們要從科學常識的角度來認清壁虎,看看壁虎有哪些危害!
  •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賽龍舟、喝雄黃酒等,還有哪些傳統習俗
    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民間四大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端午節傳統民俗有吃粽子、龍舟競渡、喝雄黃酒等風俗,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雷峰塔坍塌的時候,專家挖出一個裝有蜈蚣的盒子,這是幹什麼的?
    一次是來自北宋的倭寇,他們放火燒塔,致使塔的木質結構受損;二次是蠶農受到蛇的困擾,誤信挖雷峰塔的土可以驅蛇保蠶。於是,眾多蠶農奔向雷峰塔,很多人甚至將雷峰塔的磚抽出。風中的雷峰塔搖搖欲墜,終於熬到1924年,不堪一擊的雷峰塔在塵土中轟然倒塌。文物專家立即進行搶救性挖掘。挖掘當天,考古隊在武警的保護下,對雷峰塔地宮進行開啟。
  • 端午節習俗背後,原來還有這些含義
    本文轉自【新華視點】;今天是端午節。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點雄黃、佩香囊……端午節很多傳統習俗,不僅富有文化傳承,還與衛生防疫和身體健康相關,因此有人說端午節是我國最早的「衛生防疫節」。在這個特殊的端午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習俗背後的含義吧!
  • 端午節5大傳統美食,順應時令,寓意平安健康!
    端午節又叫端陽節、龍舟節,是我國非常熱鬧的傳統民俗節日,端午節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多的是被當成傳統文化來弘揚,有著豐富多彩民間活動,如賽龍舟、掛艾草、佩香囊、驅五毒等,在吃、喝、穿、戴上也都十分有講究,甚至各地還有「專供」端午的一些傳統美食,明日就是端午,除了吃粽子,還有好幾種傳統美食,都是寄託了人們良好的祝願
  •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時間:2020-06-27 12:5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端午的來歷,端午節有什麼禁忌? 端午節,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 作為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毒不死大公雞呢?看完解開心頭疑惑
    作為五毒之一的蜈蚣,為什麼會害怕大公雞呢?大家都知道,蜈蚣是一種擁有劇毒的昆蟲,人類看見它都會感到害怕,如果不小被蜈蚣咬傷,被咬傷的部位會迅速紅腫且伴有陣痛感。並出現一圈紅線,如果沒有得到及時的治療,還會引發頭暈噁心等症狀。甚至是死亡!
  • 養盅日記——養蜈蚣你怕了嗎? | 肆養來稿
    蜈蚣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五毒,在爬寵中屬於毒性比較大並且對人類有一定威脅的那一種,飼養的時候需要謹慎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