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位也許只知道《資治通鑑》,極少有人知道,後世也有一本「小《資治通鑑》」,就是明朝史學家馮夢龍著作的《智囊全集》,它被後世稱之為「六大傳世奇書」之一,紀錄了從先秦到明朝1238個關於智慧權謀的故事。之中有兩篇官場智慧故事,很有意思,全部都是關於怎麼巧妙收拾那些強悍不聽話且手持重兵的將軍的。
第1個故事,是關於張居正收拾沐朝弼的。沐朝弼是明太祖朱元璋養子沐英的第八代孫子,世襲黔國公。黔國公是個什麼爵位呢,就是掌管徵南將軍印,鎮守雲南的總兵官。
沐朝弼執政時,也立下過赫赫戰功。可是,他不僅有野心,還是個驕奢淫逸之人,因為自己的私慾,淨幹些傷天害理之事。
據馮夢龍《智囊全集》記載:事母嫂不如禮,奪兄田宅,匿罪人蔣旭等,用調兵火符遣人詗京師。
沐朝弼身為「封疆大吏」,卻毫無德行,對母親和嫂嫂無禮,霸佔親哥哥的田土和房產,還藏匿朝中重犯,最關鍵的是,他還用調兵火符派人去打探北京朝中的情報。
按照明朝的律法,沐朝弼的罪名,理應嚴懲,群臣都奏請朝中抓捕沐朝弼歸案。但難點在於,他手握重兵,如果朝中逼急了,很可能加速他反叛。因此朝中商議這事時,都覺得很為難。
首輔張居正決定來個先揚後抑之計,先提升沐朝弼的兒子,緊接著再派人前去雲南抓捕沐朝弼。他料定,那時沐府上下必然猜忌重重,那上萬名士兵一定不敢輕舉妄動。
這就是張居正的官場智慧,向一號人物捅刀子前,有的情況下還能夠嘗試跟給二號人物一顆糖。
類似的智慧,在明朝尚書劉大夏收拾魯麟時也成功了。那時甘肅副將魯麟因為沒有爭到甘肅總兵一職,對朝中有怨恨,便以兒女幼小為理由,休假回家了。
要收拾這類人也不容易。
第一,他手持重兵,搞不好也容易翻船;
第二,他有野心,但一言不和消極怠工,影響朝中威嚴;
第三,他又沒有實質性的罪名,抓他沒有理由。
怎麼辦呢?尚書劉大夏提出了一個妙招,建議朝中表彰魯麟的先輩,給他們家族扣一頂大帽,他背後的家族便不會隨意犯上作亂了,喪失家族支持的魯麟,自然而然也折騰不起來,緊接著冷落他,基本上也就廢了。果真,這一招下去,魯麟竟鬱悶而死。
這兩個故事,來源於馮夢龍的《智囊全集》,是官場政權智慧的典型代表,不僅精妙,並且非常有效。
這本書可算得上是「小《資治通鑑》」了,裡邊搜集了我國古代2000年1238個智慧謀略故事。四百年來,無論是當大官的、自己當老闆的,或者職場小白、普通百姓,比如說曾國藩、紀曉嵐,杜月笙、王健林,都把這部書當成寶貝。搞懂了它,就讀懂了官場職場;讀懂了它,就讀懂了社會人性。
看過這本書,無論是為人處世,或者競爭博弈,無論是溝通技巧,或者自保防身,都能從裡邊尋找到靈感和方法,只需參透當中十分之一二,你的智商情商都會有所提升,人生道路便會大不一樣。
一部《智囊》在手,人性一覽無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