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是幼兒園新生入學的日子,不管是老師、學生還是家長,都是一個比較混亂的日子,孩子哭成一片,老師「手忙腳亂」,家長各種不放心。
執筆:安野風
編輯:安野風
定稿:歐陽比文
幼兒園開學第一天,正是年度「哭戲」上演的一天。「小豆丁」們第一天上幼兒園,面臨跟媽媽分離的焦慮,還有對新生活環境的不適,很容易「哇」聲一片。
幼兒園老師最頭疼的就是,本來哄好了,但一個孩子哭起來,「傳染」一群剛剛平復情緒的「小豆丁」,再次上演「哇」聲一片。
「慢半拍」寶寶,上幼兒園第一天不哭,第二天哭
朋友方玲的兒子從小就皮實,看起來沒心沒肺的,去年9月份的時候,送兒子去了幼兒園。
本來方玲還擔心兒子天天跟在自己身邊,突然上幼兒園會哭鬧一場,沒想到第一天出奇的順利,兒子還以為是刷卡進地鐵,進了幼兒園還跟她揮手告別。
很快就被老師領著進了教室,方玲長舒了一口氣,但突然將兒子送走,內心還有些空落落的,還有些怪兒子沒心沒肺。
沒想到,兒子很快就滿足了她的願望,第二天送到幼兒園的時候,哭著不肯撒手,說什麼都不去幼兒園,鬧這要跟著媽媽回家。
兒子突然這樣一鬧,方玲心裡還挺難受的,但孩子交代過孩子幾點來接,然後就頭也不回的轉身離開了。
哭了兩天也就適應了,再送去幼兒園,又是沒心沒肺的樣子,盼著跟小朋友一起玩,而且還嘴甜的會哄老師開心,幼兒園的小日子過的相當滋潤了。
「小豆丁」上幼兒園,不僅僅是對孩子的考驗,也是對家長的一種考驗。家長需要做好輔助,幫助孩子更好的適應生活,這樣才能讓寶寶更快的融入幼兒園。
想要讓寶寶更快適應幼兒園,家長需要注意哪些?
1)注意疏導分離焦慮
據統計,80%的寶寶在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出現分離焦慮問題。
寶寶們產生焦慮的問題通常有這幾個:
身邊沒有爸爸媽媽,寶寶沒有安全感;爸爸媽媽是不是不要我了;媽媽看起來不安,是不是情況不對;陌生環境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這些原因都會加劇寶寶的不安,剛進入幼兒園寶寶會哭鬧,通常是因為這幾個問題。
想要解決,就要給寶寶先吃好「定心丸」。讓寶寶不會為著幾個問題剛到焦慮。
想要讓孩子遠離這種焦慮,儘快適應,家長需要提前訓練,讓孩子不在自己的關注下,也可以自己玩耍。
可以給孩子準備玩具,讓他自己在房間玩,媽媽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偶爾關注一下寶寶是否安全,但不要打擾到寶寶。
不斷延長寶寶獨處,自己玩的時間,給寶寶的幼兒園生活打好「提前量」。
2)培養寶寶的四種基本能力
寶寶進入幼兒園,首先要適應集體生活,所以一些基本的能力需要寶媽提前做好訓練。
① 自我表達能力 一般家長會在3歲左右送寶寶去幼兒園,與家庭環境的一對一交流不同,幼兒園需要一個老師帶一群「小豆丁」,所以寶寶能夠表達自己的基本需求是必要的。
入園之前這幾句話一定要學會「我渴了」「我餓了」「我要上廁所」,這樣可以保障寶寶在幼兒園的基本生活沒有問題。
② 自理能力 想要保障寶寶的生活品質,自理能力是必要的,寶寶需要掌握吃飯、上廁所、自己睡覺的三項基本技能。
③ 自我保護能力寶寶在集體環境中,要學會自我保護,這樣把寶寶放到幼兒園,才能更放心。
④ 社交能力 寶寶跟小朋友們一起玩,也是需要一定的社交能力的,像是情商高的寶寶,還能跟幼兒園老師搞好關係,在幼兒園也可以混個「風生水起」,寶媽才能更放心。
3)提前帶寶寶熟悉環境
寶寶上幼兒園通常缺乏安全,所以適應環境的時候,家長最好能陪著寶寶一起熟悉環境,這樣寶寶才能更安心。
4)明確接寶寶放學的時間
寶寶上幼兒園大部分哭鬧的時間,都是跟父母分離的時候,家長在送孩子到幼兒園的時候,需要明確告訴寶寶,自己什麼時候來接他。
好讓寶寶知道,放學的時候爸爸媽媽會來接他的,並不是不要他,給寶寶更多的安全感。
糖果愛嘮叨
有的寶寶比較「沒心沒肺」,上幼兒園的時候,頭也不回的就跟小朋友去玩了,還讓寶媽覺得自己被「拋棄」,心裡很難受。家長也是需要時間適應的。
糖果互動:寶寶上幼兒園,你最擔心的是什麼?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為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