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牧鞭、告別高原:新疆牧羊人的脫貧之路

2021-01-12 魯網

   

  新疆若羌縣定居牧民艾合麥提在逗弄家中飼養的鸚鵡。新華社記者 張鍾凱 攝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6日電(記者張曉龍、張鍾凱)老牧羊人艾合麥提·熱吉卜下山定居將滿10年。平原上的土地不像溫順的綿羊,但並不妨礙艾合麥提過上舒服的日子。

  初秋,新疆若羌縣塔什薩依村,葡萄、喇叭花的藤蔓爬滿窗欞。56歲的艾合麥提坐在棗紅色的木沙發上納涼,兩隻從籠中放出的綠毛鸚鵡,像牧區馴鷹一樣乖巧地立在他的肩頭。放了30多年羊的艾合麥提又回憶起高原上的生活。

  「那裡在青海與新疆的交界處,海拔有3000多米,人們每年騎著駱駝和馬轉場,夏天住在氈房,冬天鑽地窩子。我家沒有羊,都是替別人代牧。牧區的人生了病,最快能看到醫生的地方在青海。」艾合麥提的第一個孩子因牧區落後的醫療條件而夭折。

  中國政府的易地扶貧搬遷建設促使艾合麥提一家在2010年從450公裡外的高原搬入海拔數百米的平原農區。「我們幾乎兩手空空來到這裡,很快就分到20畝土地,花了1萬多元就住上一套60平方米的磚房,兒子也在鎮上入學了。」妻子麥熱古麗·塔石說。

  搬遷易,安心難。塔裡木盆地東南緣的若羌縣是新疆著名的紅棗之鄉,出產品質極佳的灰棗。剛分到地的牧民也學著山下的農民種植紅棗,「這裡的土地沙子太多,我的技術也不好,一連種了四五年總是賠錢……」艾合麥提的信心有些動搖:是不是下山的選擇錯了?

   

  新疆若羌縣定居牧民艾合麥提在查看家中飼養的鴿子。新華社記者 宿傳義 攝 

  2015年,已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的艾合麥提一家分到政府免費發放的牛羊,村裡鼓勵他們發揮養殖特長。地方政府還為這個由定居牧民組成的村子引進專業從事紅棗種植、牲畜養殖的龍頭企業新疆羌都林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業不僅給村裡帶來先進的農技,還每年無償為全村提供500噸飼草料。

  在嘗試過五六種家禽、家畜的飼養後,艾合麥提確定了牛、肉鴿和土雞的養殖組合。到2017年,它們已為艾合麥提帶來穩定收入,使三口之家跨過「貧困線」。次年,艾合麥提索性將所有紅棗地流轉給企業,自己專職飼養。

  艾合麥提一家下山後,草原生態得以恢復,政府因此每年向他家發放草原生態補助,這一補助在去年已達6萬多元。3年前,他又應聘綠化帶管護員,管理農村公路兩側的灌木和喬木。這樣一來,艾合麥提家今年的總收入預計將超過10萬元。

  艾合麥提仍然保持節儉,除了對妻子和兒子。他不捨得扔掉早已破洞的褲子,卻給妻子購買了擺滿兩層鞋櫃的各式女鞋。兒子在師範學校中專畢業後,他又鼓勵他接著念大專。

  截至2019年底,新疆累計實現292.32萬人脫貧。塔什薩依村也於2017年整體脫貧。據塔什薩依村統計,2009年至今,從牧區到此定居的243戶牧民中,只有極少數人把老人和孩子安頓在村裡後,重新返回高原放牧,絕大多數人留在了平原。

  在平原安家的第十年,艾合麥提家的磚房面積已擴大到100平方米。冷凍著整條羊腿的冰櫃、栽種著各式蔬果的小花園以及毫無異味的水衝式廁所……他常常踱步在這片佔地1畝多的院落內,欣賞著自己用勤勞和堅持創造出的作品——一個幸福的家。

相關焦點

  • 心安處,是吾鄉——從高原搬到平原的新疆牧羊人
    新華社烏魯木齊9月4日電 題:心安處,是吾鄉——從高原搬到平原的新疆牧羊人  新華社記者張曉龍、張鍾凱  初秋,新疆若羌縣塔什薩依村,葡萄、喇叭花的藤蔓爬滿窗欞。56歲的艾合麥提坐在棗紅色的木沙發上納涼,兩隻從籠中放出的綠毛鸚鵡,像牧區馴鷹一樣乖巧地立在他的肩頭,放了30多年羊的艾合麥提又回憶起高原上的生活。  「那裡在青海與新疆交界處,海拔有3000多米,人們每年騎著駱駝和馬轉場,夏天住在氈房,冬天鑽地窩子。我家沒有羊,都是替別人代牧。牧區的人生了病,最快能看到醫生的地方在青海。」艾合麥提的第一個孩子因牧區落後的醫療條件而夭折。
  • 養蜂女與牧羊人隔空對唱 背後有一群熱愛新疆的人
    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記者劉薇)近日,《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收到了《那拉提的養蜂女》的回信。「養蜂女」和「牧羊人」的隔空對唱,事實上是2020年冬天新疆最成功的旅遊營銷案例之一。 牧羊人和養蜂女這兩首歌背後有什麼樣的故事?
  • 戰「疫」丨高原上的牧羊人
    戰「疫」丨高原上的牧羊人 2020-04-08 16: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辭舊地、迎新業,新疆搬遷群眾日子變了
    至2019年底,新疆陸續將40146戶、16.94萬建檔立卡貧困農牧民搬出高原深山和沙漠腹地,住進國家和地方政府補貼的安全住房。隨著新疆明確以就業為導向、以南疆為重點,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扶貧產業,尤其加大對南疆四地州紡織服裝業帶動就業的支持力度,越來越多的工廠、車間開在了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門口,越來越多深山牧民、農民變身城鎮居民、工人。
  • 同為美國畜牧文化,牧牛人被稱西部牛仔,牧羊人地位為何懸殊?
    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卻只聽過牧牛人,他們有一個響亮的稱呼「西部牛仔」, 直至今天牛仔形象仍然風靡全球, 但牧羊人卻備受歧視。 這種形象的差異與當時社會激烈的行業競爭密切相關。 此外, 牧羊人卑微的社會地位、白人的種族歧視與排外情緒、媒體宣傳諸因素也對這一現象的形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 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長江經濟帶沿線行)雲貴高原的精準脫貧路:念好「山字經」 做好「水文章」  中新社雲南昭通7月30日電 (記者 萬淑豔)要在2020年全面脫貧,中國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近日,中新社記者跟隨「大江奔流——來自長江經濟帶的報導」主題採訪團,走進長江上遊地區的雲貴高原,探究曾經「中國最窮地區」的脫貧攻堅路。
  • 牧羊人之心平安符怎麼做 一起去看看攻略
    牧羊人之心平安符怎麼做 一起去看看攻略時間:2020-05-28 17:31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牧羊人之心平安符怎麼做 一起去看看攻略 在牧羊人之心遊戲中不少小夥伴們都還沒有獲得平安符,那麼牧羊人之心平安符怎麼獲得呢?
  • 植樹的牧羊人
    原來是一個牧羊人,他周圍有三十來只羊,懶懶地臥在滾燙的山地上。牧羊人讓我喝了水壺裡的水,又帶我去了他山上的小屋。他從一口深井裡給我打了一些水,井水甜絲絲的。井臺上,裝著簡單的吊繩。這個男人不太愛說話,獨自生活的人往往這樣。不過,他顯得自信、平和。在我眼裡,他就像這塊不毛之地上湧出的神秘泉水。
  • 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情侶檔《那拉提的養蜂女》爆紅
    前一段,網上盛傳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找不到心愛的「養蜂女」,近日,由水手作詞、瑞祺(原名虎衛東)譜曲編曲、新疆籍女歌手庫妮珂演唱、上海星外星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出品的流行歌曲《那拉提的養蜂女》在網易雲音樂獨家上線,《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收到」了《那拉提的養蜂女》的回信,「養蜂女」和「牧羊人」的隔空對唱,短時間內風靡網絡。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怎麼就在2020年火了
    這一首《可可託海的牧羊人》講的是一個關於牧羊人和養蜂女的故事。與牧羊人有關的歌曲不少,有的歌曲以牧羊人為主角,有的歌曲中提到牧羊人。不過,國內幾乎都是牧羊女。比如,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以及新疆民歌《牧羊姑娘》都是以牧羊女為主角,而且都講述了一個真實的愛情故事。《在那遙遠的地方》講的是王洛賓與牧羊姑娘卓瑪的那份純真感情,而《牧羊姑娘》是一對戀人的傾訴。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大火,那拉提距離可可託海有多遠?
    若問最近哪首歌最火,《可可託海的牧羊人》應該是其中一個。歌裡講述了一個牧羊人與養蜂女的故事,兩個漂泊的人在可可託海鮮花盛開的季節相遇,但四季會變化,有花開花謝和草枯草榮,從相遇來時,兩人就註定會在花謝草枯時各奔東西。最終養蜂女不辭而別,只留口信說在那拉提嫁人了,而牧羊人還在這裡等待她歸來。
  • 【「十三五」,我們這五年】新疆葉城:搬出大山天地寬
    原標題:【「十三五」,我們這五年】新疆葉城:搬出大山天地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位於新疆喀什地區的葉城縣是我國「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 部編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植樹的牧羊人》學習內容全解
    【學習目標】默讀課文,圈點勾畫出種樹前後高原的變化,並探尋變化的原因;(重點)研讀課文,說說對牧羊人的認識;(重點)賞讀課文,多角度探究文章的主題。(難點)了解作者及相關文學常識、梳理文章的敘事順序與情節結構。(重點)學習掌握文章抓住特點描寫人物的方法及敘議結合的表現手法。
  • 牧神科技:「智」造農機讓生產更輕鬆
    近日,在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駐區企業新疆新研牧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神科技」)的會議室裡,一場新產品技術研討暨老產品技術優化改進交流會正在熱烈進行。 牧神科技穀物收穫機項目組負責人張俊三告訴記者:「因為新疆種植辣椒品種較多,前中後期辣椒採收條件也是不一樣的。
  • 養蜂女與牧羊人的愛情竟然是「營銷」,真實動機是什麼?
    這是一個牧羊人與養蜂女的愛情故事,牧羊人喜歡上了已經離異並且帶著兩個孩子的「養蜂女」,但時間不會為了誰而停滯不前,美好也不會永駐,花謝草黃的季節,養蜂女不辭而別,悄無聲息地離開了。痴情的牧羊人一直原地等待養蜂女的歸來,但最後等來的卻是養蜂女已經在伊犁結婚的消息。
  • 《可可託海的牧羊人》風靡網絡,聽哭了誰的心?
    > 【可可託海的文藝情調】 可可託海是新疆阿勒泰地區的一個風景區 這是一個關於牧羊人和養蜂女的故事。一個是追逐草場的更替趕著羊群草場為家,一個是追隨著花開花落駝隊駝著蜂箱哪裡開花哪裡就是家。兩個同樣漂泊的人在草原野花盛開的季節相遇了,善良的牧羊人覺得女人不容易會經常送一些羊奶過來,而養蜂女也會把香甜的蜂蜜放到牧羊人的氈房門口,在這個花開草長的季節兩顆漂泊的心也漸漸互生了愛意!
  • 封面會客廳丨《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火遍網絡 神秘音樂人王琪:我在...
    封面新聞記者 杜恩湖【封面會客廳·人物簡介】一首原創歌曲《可可託海的牧羊人》火遍了大江南北,全網排名第一。 這首歌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新疆北疆的阿勒泰地區可可託海。可可託海是北疆富蘊縣一個特色小鎮,以礦產聞名於世。作曲、作詞王琪為80後音樂人,是遼寧岫巖人,他23歲去新疆生活,在那奮鬥了10年。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 · 易地搬遷見聞⑥】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
    新疆日報訊(記者韓沁言 約提克爾·尼加提攝影報導)6月20日,漫步在帕米爾高原東麓的塔什庫爾幹塔吉克自治縣塔提庫力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富民村、愛民村,錯落有致的民居,四通八達的柏油路,鬱鬱蔥蔥的小花園,歡聲笑語的小廣場……這裡是貧困群眾搬出大山後溫暖的家。  美好生活夢成真  「深山裡的日子真是窮怕了,苦怕了!」
  • 新疆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種好薰衣草 脫貧又致富
    盛夏,走進新疆霍城縣蘆草溝鎮四宮村,紫色花海一望無際。已脫貧的村民侯毛毛揮汗忙碌在花田中。「種一年薰衣草抵3年玉米的收入。以前靠種這種紫花花脫了貧,現在還要讓紫花花帶一家人過上小康生活。」說起眼前成片的薰衣草給自己生活帶來的變化,64歲的侯毛毛喜上眉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