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內戰結束後的一段時間裡, 美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一次短暫的畜牧業浪潮, 伴隨而來的就是牧牛和牧羊兩個行業的興起, 也同時出現牧羊人和牧牛人的稱呼。但對於絕大部分人來講卻只聽過牧牛人,他們有一個響亮的稱呼「西部牛仔」, 直至今天牛仔形象仍然風靡全球, 但牧羊人卻備受歧視。 這種形象的差異與當時社會激烈的行業競爭密切相關。 此外, 牧羊人卑微的社會地位、白人的種族歧視與排外情緒、媒體宣傳諸因素也對這一現象的形成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西部牛仔與牧羊人的地位差距
內戰後, 隨著西部的迅速開發, 農業、採礦業和畜牧業的蓬勃興起 , 美國形成了龐大的「 牧牛王國」 和「 牧羊帝國」 。伴隨著牧牛業和牧羊業的發展, 牧牛人和牧羊人也開始為人們所熟知。 不過, 同樣作為美國西部拓荒的創業者, 牧牛人被稱之為牛仔, 成為人們心目中的「 民間英雄」和美利堅人民不屈的象徵 , 甚至至今仍有許多人忠貞不渝的崇拜牛仔精神, 視其為美國文化的標誌。 而牧羊人卻備受歧視, 被蔑稱為「 低等人」 。 直至今天, 人們在評價某些扮演西部牛仔的演員時還會說,「 他們不是真正的牛仔, 至多只算牧羊人。」
在美國西部史和牧業史的研究中, 牛仔成為長盛不衰的熱門課題。 牧羊人卻沒有得到美國學者的應有重視, 此領域內的著述少之又少, 而在為數不多的牧羊史著作中, 又大都側重於對牧羊場主的介紹, 牧羊人也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如此天壤之別的評價和待遇? 筆者認為, 這是多種因素綜合的結果。
資源競爭
牧牛業和牧羊業間的競爭造成了牧牛人對牧羊人的敵視。在理論上, 美國西部的公共牧區是向所有人開放的。 但這裡有一條不成文的先佔權, 即一個經營者先佔了一塊草地建立起牧場之後, 他有優先使用其牧場周圍土地和水源的權利。在大平原地區的一些州和領地, 牛群先於羊群到達, 牧牛場主控制了那裡的草地和水源。
作為先到者, 牧牛場主極力維護其先佔權, 反對後來的放牧者, 尤其是牧羊人。他們認為羊會毀掉草原, 因為羊吃草時愛扎堆, 且愛在一塊草地上停留很長時間。一群數量較多的羊長時間擠在一起啃一片青草, 會把地面上的草齊著地面吃光。在牧草稀疏的地段, 甚至把草根都吃掉。而且,羊對牧草地的適應能力比牛強, 選擇面廣。
牛群只適合在平原和較低的坡地上吃草,但羊能爬上有草的高山坡和山頂,甚至能在巖石邊覓食,牛卻不行。在大平原的牧牛業不斷擴展的同時,羊群也在不斷擴展,蠶食著放牧牛群的牧區。牛群卻無法到陡峭的山地牧區搶奪羊的地盤,只能呆在日益擁擠的牧區上吃著日益匱乏的牧草。在這樣的情況下,牧牛人自然會產生對牧羊人的強烈的敵視。
更低級的勞動
同時由於牧羊人比牧牛人工作更艱辛、報酬更低微, 人員構成更加複雜, 使得牧羊人的社會地位十分低下, 甚至同樣作為放牧人的牛仔也看不起牧羊這個工作。例如, 美國著名的短篇小說家歐·亨利年輕時曾在西部做牧牛人, 對於西部有切身體會。
在早期的農場裡, 牛仔通常夏天睡帳篷、窩棚, 冬天睡地穴;後來大部分農場主為他們準備了工棚, 80 年代以後趕牛隊裝備了炊事工具車, 可以儲存較充足的食物,而多數牧羊場主只為牧羊人提供一頂帳篷, 有的連帳篷都不提供, 他們就只能睡在洞穴裡。更艱苦的工作環境
在固定的放牧營地裡, 牛仔通常都是兩人一組「 巡邊」 , 牧羊人只是一個人放牧, 獨自一人面對各種困難。 長途驅趕時, 牛仔通常要組成一個包括看馬人 、車夫 、廚師在內的大約十一二人的趕牛隊, 牛隊進行時, 要由趕牛老闆統一指揮。
而牧羊人的隊伍人數遠遠少於趕牛隊;羊隊行進速度比牛隊慢得多, 相對來說, 更容易遭受來自野獸、盜賊、惡劣天氣的襲擊和傷害。牛道上的牛仔每天有數匹坐騎換乘, 趕羊小道上的牧羊人只能靠雙腳長途跋涉。行進途中, 牧羊人除了像牛仔一樣防備盜賊外, 還要應對牧牛場主派來的牛仔的刁難和阻攔。
即使工作更辛苦,但是牧羊人的工資卻也比牛仔的要低很多, 內戰以後, 美國西部牧區的墨裔牧羊人的工資為每月 15 美元, 夥食費平均為每月 4 .75 美元然而, 很多情況下是牧羊人辛苦勞作 後還欠牧羊主的錢, 一個牧羊主的一些牧羊人欠款最多時達0 .8 萬— — 1.2 萬美元
印第安人的身份
再來就是白人的種族歧視與排外情緒,眾所周知, 印度安人的生存史是一部血腥的被屠殺和反屠殺史。由於各種戰爭的影響印第安人在美國人心中就是「 殘酷」 和「 不開化」 的代名詞。 而同時牧羊人中又有著較多的印第安人, 已經對印第安人形成偏見的美國人, 連帶對印第安人從事較多的牧羊人也一起形成了偏見。
此外, 美國人的排斥移民情緒也造成了大眾對牧羊人的敵視,牧羊人的人員構成造成了牧牛人以外的美國人也輕視他們的工作, 忽略他們做出的貢獻,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被排斥的群體。從而也造成了牧羊人和西部牛仔的地位的懸殊差距。
結語:
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 形成人們所熟知的今天的表象,只知道西部牛仔而不知道原來曾經還有過牧羊人。 在畜牧業剛剛興起時, 由於種種歷史因素, 造成了包括牛仔在內的大眾對牧羊人的輕視。畜牧業衰落以後, 這種情況不但沒有好轉, 反而在一些媒體對牛仔的高度讚揚下日益嚴重, 甚至影響到歷史學家在研究中也沿襲了這種偏見。 這既是美國史學界的一大損失, 又是美國民主的反面例證。
參考文獻:
[ 1]美國西部牧羊帝國的崛起[ J] .世界歷史, 1999,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