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傳,上古神話中有個吉神,名為泰逢。《山海經》中記載:「和山,吉神泰逢司之。其狀如人人而虎尾,是好居於泰山之陽,出入有光。泰逢神動天地氣也。」
與福,祿,壽等神不同,喜神非常神秘,無星宿之說,也無神形可辯,可以說形象是模糊的。但是,這並不妨礙敬俸喜神的人們描繪出心中喜神的形象。
查找年畫,我們就會發現,喜神有的像財神,有的像天官。年畫《雙喜臨門》就描繪著天官一手持朝笏,一手託「喜」字,後有童子持「雙喜臨門」旌幡的圖景。還有的年畫上畫著一個手持如意等物的神的形象。後來,你們也將先祖畫像或商紂王視為喜神進行俸祿。河北內丘人非常崇拜喜神。他們把喜神具體化為一個高鼻大眼,梳著髮鬢,懷抱琵琶,笑容可掬的女子,並將它封印在粉色和黃紙上,貼在院落和房屋的各個地方。喜神旁邊還安放著一個木盒,插著幾炷香,寄託人們趨吉避兇,喜事連連的希望。
不過,這些都不是最早的喜神的形象。
其實,民間流傳最早的喜神是一個蓄著長鬚的女神,她原本是一個敬拜北鬥星神的虔誠女子,修道成仙時,北鬥星君因虔誠顯形,詢問她有什麼所求得,該女子以手抿口,笑而不答。北鬥星君誤以為這個女子祈求鬍鬚,就賜了她長鬚。同時,北鬥星君觀其笑時呈喜相,就封她為喜神。喜神因為有長鬚,不想再讓凡人看到她的樣子,因此就不再露面。所以,喜神雖然專司喜慶,卻一直不顯神形。
各位讀者們你們心中喜神的形象是什麼樣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