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韋諾:香港變局下,反對派會一蹶不振嗎?

2020-12-01 網易新聞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梁韋諾】

  11月1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資格問題的決定》(下稱《決定》)。香港特區政府隨即宣布,根據《決定》,4名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即時喪失議員資格。其後,15名反對派議員集體總辭。

  現時,議會內只剩下2名「非建制派」議員,即熱血公民鄭松泰與醫學界議員陳沛然,以及41名建制派議員,建制派在議會佔了絕對優勢,徹底改變議會生態。

  《決定》充分體現中央對港的全面管治權,是中央撥亂反正的其中一招。除了立法會議員,公務員、區議員及特首選委等公職人員將會同樣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當然,張副主任在講話中特別提到的司法改革,相信亦會全面開展。

  那麼,在這個變局中,反對派、建制陣營和香港特區政府如何自處?他們面對什麼挑戰及困難?又會如何應對?

  反對派:退卻休整,靜待時機

  國安法及《決定》無疑對反對派的力量造成嚴重打擊,陷入被動局面,現在反對派進入了退卻休整的階段。民主黨主席胡志偉表明,反對派將「回到社區及不同工作崗位」。有的如郭榮鏗,表示自己不是「做區的人」(作者註:「做區」指社區基層工作,例如社區幹事/區議員。郭本身是律師,所以他說不懂(也不願)做社區工作),宣布退出政壇;有的如梁繼昌,開始「洗底」,表示自己從不贊成美國制裁香港,也不支持「攬炒」。

  雖然反對派不會像去年般囂張,行事也不會明目張胆,但他們絕對不會放棄參與議會(不論是立法會還是區議會),必定「堅守陣地、寸土必爭」。反對派「軍師」、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健民日前在《明報》文章中表示:

  

「假如我們在下一次選戰全體缺席,也等同於把選舉期間的話語權拱手相讓予建制派……更何況,反抗運動要生存,既要保存實力,也要保持經常性動員,令大家有奮鬥目標,心懷希望。參與選舉就是以戰養戰,為大家的熱情和能量提供一個出口,可以再堂堂正正向社會宣示自己的視野。」

  反對派區議員林兆彬亦認為:

  

「選舉是零和遊戲,存在本身就有意義,減少一個保皇黨議席,就可以減少藍絲陣營在地區上的影響力。再者,培訓議員助理和義工,是為未來的抗爭播下種子。……區議員……應多花精力在社區上,利用身位協助居民和手足解決各種生活問題,繼續組織街坊網絡,鞏固支持民主運動民意。」

  平心而論,即使他們之中有人想放棄,也輪不到他們選擇,而是外部勢力(主要是美國)決定的。尤其是拜登當選美國總統,肯定會重新採取歐巴馬時期的「重返亞太」戰略,在亞太地區加強布局,繼續利用香港遏制中國,因此反對派獲委派的任務及工作不會減少,得到的資源可能更多。我們可能再看不到類似美國國際媒體署(USAGM)凍結用於支援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民主」運動的資金的決定。

  面對風高浪急的政治形勢,反對派將會被逼加快「換血」,年輕的反對派人士將走上舞臺。例如,12月民主黨將選出新一任領導層,黨內不少人希望將黨主席一職交由非立法會議員的新生代黨員出任。有消息指黨副主席、南區區議會主席羅健熙有意角逐黨主席,觀塘區議員梁翊婷則為其中一名副主席人選。

  至於公民黨,雖然新一屆執委會架構上大致不變,梁家傑、賴仁彪分別連任黨主席、副主席(內務)位置,立法會前議員譚文豪則接任副主席(內務)一職,但執委當中有七位是新人,如大律師梁嘉善接任秘書長一職,沙田區議員黃文萱、東區區議員李予信則分別擔任黨務發展及政策倡議的執行委員。執委會成員平均年齡不超過四十歲,是歷來新低。

  假如下年如期舉行第七屆立法會換屆選舉,代表反對派參選的候選人將會更年輕,派出更多「無痛腳」的政治「素人」,預備更多「Plan B」,來應對DQ紅線。

  在現時的政治形勢之下,反對派將重拾過往熟練的「打擦邊球」,在不踩紅線的情況下繼續活動。反對派的智囊將加緊研究如何避開《港區國安法》及《決定》所列出的4種違反「擁護與效忠」的行為,以及參考《刑事罪行條例》第9(2)條「煽動意圖」所列明的豁免範圍,來制定日後的活動範圍及策略。

  不過,反對派必定不會轉型做「忠誠反對派」,因為成為「忠誠反對派」,意味著政治「自殺」:黃營支持者之所以投你一票,是希望你對抗中央及香港政府,而不是忠誠於中央及香港政府。只要政治土壤不變的話,反對派無可能轉型為「忠誠反對派」。

  在現在的政治土壤之下,黃藍政治力量沒有大變化,而中央每一次出手,雖然有助於緩和局勢,並為建制派在教育、司法等方面進行改革爭取空間,但同時也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甚至壯大)黃營的基本盤。因此反對派將會繼續利用各渠道傳播意識形態,儘可能對政府施政製造阻礙,削弱政府的公信力,竭力維持現今的政治土壤,積累力量,靜待時機。

  需要注意的是,反對派正積極滲透基層組織,壯大在社區的影響力。

  日前,鑽石山龍蟠苑業主立案法團進行改選,反對派組織「龍蟠友裡」14名候選人全部得票率逾七成勝選,得票超過25,000票(業權份數),大幅拋離現屆法團、屬於建制陣營的「東九龍居民委員會」成員所得的6,000多票,成功當選新一屆法團委員。

  事實上,不少反對派組織已在不同的屋苑成功當選業主法團委員,包括粉嶺榮福中心的「榮福業主權益關注組」、青衣長安邨的「長安後浪」、粉嶺欣盛苑的「欣盛同行」團隊。

  還有不少反對派組織正在或準備參選業主立案法團選舉。

  業主立案法團由業主組成,是除物業管理公司以外,唯一擁有「法人身份」(Legal entity)的組織,可以行使法定權利和義務。法團在法律上代表所有業主就大廈公共地方進行控制、管理及行政,照顧他們的利益和承擔責任,行使和執行有關的權利、權力、特權和職責,並有權任免物業管理公司職員及監督其工作。

  因此,反對派深入社區的動作值得我們高度警惕,絕不能只是基層組織就輕視。

  反對派會步上新加坡「社會主義陣線」的後塵?

  當反對派議員總辭後,有意見認為反對派會像新加坡的「社會主義陣線」(下稱「社陣」)一樣,退出議會後便會一蹶不振。這種看法未免過分樂觀。

  事實上,當初「社陣」之所以一蹶不振,是有其背景及條件的。

  首先,「社陣」自願放棄議會道路,轉而選擇「街頭抗爭」路線。1963年,雖然在選舉中敗給了人民行動黨,但「社陣」仍然有33%的得票率,是議會內第二大黨。然而,1965年,社會主義陣線的主席李紹祖宣布放棄議會道路,「社陣」議員接二連三地放棄國會議席,在補選中呼籲支持者投廢票,並打出「新加坡國會民主已經死亡」的標語,發動支持者走上街頭,導致大量示威者被捕,嚴重削弱了「社陣」的力量,自此人民行動黨鞏固了其執政地位。

  然後,「社陣」出現嚴重內部分裂。「社陣」國會議員、反對黨領袖林煥文不同意主席李紹祖的政策,結果被「社陣」開除出黨,其後兩名「社陣」議員也因反對李紹祖而宣布辭職,還有一名「社陣」議員因參加街頭遊行而被關押,然後聲明放棄共產主義及退出政界。

  更重要的是,李光耀領導的人民行動黨用盡所有手段,對「社陣」進行嚴厲打擊,決心不讓「社陣」有任何機會發展力量,導致他們幾乎無生存空間。

  早在1963年,英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便聯合發起了名為「冷藏行動」的大逮捕,以顛覆政府為名,將100多名社會主義陣線的領導和骨幹成員抓進監獄。然後,人民行動黨利用英國殖民者留下的《內部安全法》,動用國家機器定期拘捕「社陣」的主要領導人,並定期「掃蕩」其領導的媒體和基層組織,由「社陣」所領導的工會組織也淪為非法組織。在各級組織和機構領導人被關押的情況下,「社陣」原有的勢力範圍被人民行動黨逐一侵佔,「社陣」的影響力逐步減弱。

  回到香港的情況。雖然現在香港反對派議員總辭,但肯定不會自此放棄議會道路。

  其次,香港反對派並無出現如「社陣」般嚴重的內部分裂。

  第三,香港反對派有頗為明確的分工,合法的議會路線由所謂「泛民」政黨負責,街頭暴力行動由「港獨」組織負責,雖然有部分重疊,但沒有出現如「社陣」般整個組織由議會道路轉向街頭鬥爭的情況,亦沒有因而喪失群眾基礎。

  最為關鍵的是,中央現時並沒有意圖完全扼殺反對派的生存空間。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副主任張曉明在7月1日的國務院新聞發布會上強調,制定《港區國安法》絕對不是把香港的反對派陣營或者泛民主派陣營作為假想敵。張曉明指出,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政治上也是多元的,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體現了中央的政治包容,反對派陣營可以長期存在,有不同的政見,包括反對政府的主張。可見,在現時的政治環境下,香港反對派不會步上新加坡「社陣」一蹶不振的後塵。

  建制陣營:如何轉型?

  現時,建制陣營成為了立法會的最大政治力量,獲得前所未有的舞臺空間。不過,他們對於自己的角色及作用感到頗為焦慮及苦惱。立法會議員謝偉俊甚至提出,建制派要扮演反對派的角色。

  謝偉俊這類說法,多多少少反映出建制陣營對自身角色的迷惘,以及缺乏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問題(只能從舊有角色尋找模仿對象),畢竟過往對此並不重視。

  過去建制陣營的角色,是立場鮮明地與反對派作鬥爭,投票支持政府施政,抵禦反對派的進攻,為特區政府保駕護航。換言之,他們的作用是反對反對派:支持反對派反對的主張,反對反對派支持的主張。他們的角色是被動及保守的。

  問題是,現時議會的反對派幾乎絕跡,建制陣營失去了「敵人」,也失去了過去表現欠佳的「藉口」(難以將責任推諉給反對派),他們的角色自然會出現變化。

  建制陣營希望轉型成為「建設力量」,扮演促進者的角色,發揮進步作用。問題是,經過長年以來與反對派鬥爭所形成的政治文化,建制陣營能否及時提高議政能力?從《施政報告》答問大會來看,建制派議員的表現依舊值得商榷,基本只是在盛讚林鄭,說她「有勇有謀又打得」和「七百萬人支持緊你」,卻無人指出施政報告是否存在需要調整、改進的地方。

  筆者理解,即使建制陣營想轉型,但議政能力畢竟並非一時三刻就能培養出來。現時的議員是建基於以反對反對派為主要任務所選出來的,這意味著建制陣營要轉型,必須革新隊伍,發掘及提拔具議政能力的政治人才,以及積極培訓人才。建制陣營的政治人才不足,將會成為不得不正視的突出短板,而這個問題單靠中央的行政及法律手段是無法解決的。

  香港特區政府:能否克服見步行步的慣性?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決定》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被問及具爭議性議案是否會被快速通過時表示:「我們既然提出,當然希望議會通過,議會能夠儘快通過,我們就會更加興奮。」11月25日,林鄭月娥晚上出席電視論壇,回應新一份施政報告時表示,到立法會宣讀《施政報告》不受任何滋擾,令她得到應有的尊重。可見,中央出手後,林鄭月娥行事比以往輕鬆得多。

  雖然人大《決定》使議政效率有所提高,但不代表港府必然有好表現。一來,政治土壤沒有改變,黃藍陣營的政治實力沒有大變化,在相當多的民眾心中,政府依舊欠缺公信力,陷入塔西佗陷阱,反對派及其支持者會繼續拒絕配合政府,政策措施的成效往往大打折扣;二來,政府管治團隊沒有改變,依舊以政務官出身的官員為核心,而從過去的表現看,他們的決策能力及管治思維難以跟上時代。因此,如果對後續的施政抱有過高的期待,反而可能失望。

  最明顯的,莫過於疫情防控工作。筆者動筆之時,香港正處於新一波新冠肺炎疫情,通關遙遙無期,與新加坡的旅遊氣泡未開始就已爆破。

  

  圖片呈現正弦曲線。資料來源:香港01

  香港是國際城市,每日持續有不少外來人員到港。理大研究發現,由於潛伏期、病毒量低、檢測準確度偏差而出現「假陰性」,檢疫安排出現漏洞(無專門檢疫酒店,檢疫者可自選酒店、未能阻止檢疫者家屬到酒店探訪)等因素,還有進口急凍食品包裝帶有病毒的風險,輸入個案及病毒很容易進入社區。當港府放寬措施,市民聚會及接觸增加,自然增加傳染風險。輸入個案一旦流入社區,便會很容易導致疫情爆發。

  對此,政府宣稱採取「張弛有度」的防疫策略。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港府會放寬社交距離措施;疫情嚴重之時便會收緊措施,利用檢測、追蹤和隔離來控制疫情。從圖片所見,港府確實成功將3月和7月兩波疫情控制下來,但過一段時間又會再爆發。

  政府宣稱採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措施,但現在明顯是外防不到輸入,內也防不到反彈。繼續維持此等防疫策略,我擔心香港會反覆出現一波又一波疫情。可能等到疫苗出現,疫情才會完結。

  問題是,香港還能捱多少波疫情?公司倒閉潮及裁員潮、持續上升的失業率及就業不足率、超過三千億的財政赤字,疫情引發的經濟衰退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然而,直到目前,港府仍沒有改變防疫策略的意圖,應對衰退亦表現得一籌莫展。

  本來,外界對押後個多月發表的《施政報告》滿懷希望,內容卻無甚驚喜,如珠海學院一帶一路研究所所長陳文鴻博士批評:

  「在政治提綱和個別惠港政策以外,施政報告也一如殖民地時代的傳統,百樣雜陳,看不到方向和戰略重心,這便是典型政務官的思維作風。……政務官的慣例是把各個方面的措施炒雜成盤,不去考慮個別政策的影響、意義,與其他政策的關連,也即是利用公帑的具體效益比較。」

  《施政報告》的主題雖為「砥礪前行,重新出發」,用上藍色封面寓意「藍天」和「希望」,但從抗疫工作及《施政報告》內容來看,港府的管治思維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看來,香港要真正「重新出發」,可能留待一年後,才有契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受金錢美色誘惑讓反對派難堪 香港「勇武派」到底是啥貨色?
    據香港媒體透露,該被捕女子為綽號「佔旺女村長」的畢慧芬。之所以有此綽號,是因為畢慧芬曾在2016年正月初二的「旺角暴亂」中被控參與暴亂。2019年7月10日,畢慧芬到瑪嘉烈醫院索取醫生證明以參加絕食行動被拒,情緒激動下拳打女保安員臉頰,並拒絕向到場警察出示身份證,因此被控「普通襲擊罪」及「抗拒警務人員罪」。
  • 香港愛國愛港團體登獅子山揮舞國旗,涉險摘除反對派標語
    參加活動的黃女士在現場接受採訪時曾表示,自己主要是出於對反對派分裂行為的不滿,以及對特區政府和祖國的支持。對於香港如今的亂局,她感到非常擔心。視頻:香港愛國愛港團體登獅子山揮舞國旗,涉險摘除反對派標語,時長約26秒【環球網報導】繼此前兩日愛國愛港人士在香港的商場中揮舞國旗和香港區旗,高唱愛國歌曲後,中秋節第二天(9月14日),一批愛國愛港人士又將國旗和香港區旗舉上了香港的獅子山頭
  • 【圖】I.T會是下一個一蹶不振的Esprit嗎?
    原標題:【圖】I.T會是下一個一蹶不振的Esprit嗎?   在大中華地區,每一個號稱潮人的你,肯定有一件I.T的衫。可是你知道麼,這家香港時尚服飾零售商這個月又發布盈利預警,稱經濟和零售環境面臨調整,截止2014年2月28日的財年利潤將出現下滑。
  • 香港立法會前反對派議員涉擾亂會議秩序案明年2月再審
    新華社香港11月19日消息,涉嫌在立法會內潑臭水擾亂會議秩序的香港特區立法會前反對派議員許智峰、陳志全、朱凱廸,19日下午在西九龍裁判法院出庭受審。辯方將案件押後至明年2月11日再審的申請獲法庭接納,三人分別獲準以2000港元、1000港元及1000港元保釋。
  • 有理兒有面:香港第三波疫情下,又有人在攪混水
    特首林鄭月娥承認當局的抗疫工作並非盡善盡美,亦明白初期口罩供應令市民不滿,但她否認港府派發口罩太遲,並稱此前香港口罩不多,庫存緊張,要留給醫護人員使用,形容現時派發口罩,是「一個負責任的決定」。為什麼之前不發?因為之前沒有啊!全球都在口罩緊缺,這些人眼瞎嗎?看不到連川普女兒都要用舊衣服縫口罩(雖然作秀成份居多)嗎?
  • 反對派製造恐慌誠信破產 各界籲揪出幕後黑手
    各界批評民主黨等反對派過去數日不斷發表不負責任言論,製造恐慌,趁機攻擊高鐵「一地兩檢」,「屈得就屈」極之荒謬,現時水落石出又閃縮迴避,拒絕道歉,自揭唯恐天下不亂真面目。社會各界對反對派予以強烈譴責,要求立即就失實謬論公開道歉,同時要求警方徹查,揪出幕後黑手。
  • 香港24小時 | 香港8月19日發生了什麼?一文速覽
    18日反對派發起的流水式遊行集會,致港島中西區交通癱瘓。有遊客表示,此次來港十分擔心個人安全,整日提心弔膽,毫無旅遊體驗。  · 環球時報社評:香港首現「暴力退潮」,挑戰仍很嚴峻  連續多周暴力示威活動愈演愈烈之後香港首次出現示威中「暴力退潮」,這會是一個局勢的轉折點嗎?
  • 反對派議員公然掛出反「港版國安法」海報!市民:極其荒謬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區議會選舉條例》清楚列明,參選人必須示明會擁護基本法和保證效忠香港特別行政區。但有反對派議員公然在屋村範圍掛起反「港版國安法」海報,更疑獲房屋署批准縱容。據報導,香港《文匯報》昨日接獲讀者投訴指,近日發現東區區議員謝妙儀在柴灣興民村休憩處貼出反「港版國安法」的大型海報,內容極具反政府意識;該讀者就事件向屋村辦事處投訴,但職員回復稱有關海報獲得了房屋署批准並且有批核編號,不禁令人質疑房屋署縱容區議員「反對政府」。
  • 「向特首擲杯」反對派議員黃毓民被拘 港媒稱警惕香港政治泰國化
    「毓民飛杯,特首報警,重案調查」,這不是香港警匪片中的橋段,而是發生在7月3日特區立法會問答會現場的暴力一幕。當天,香港泛民獨立議員黃毓民當眾向特首梁振英飛擲玻璃杯,次日,這名有「癲狗」之稱的2011年「佔領中環」發起人之一被警方拘捕。4日,香港輿論罕見地齊聲譴責施暴者、「知法犯法」的議員黃毓民。
  • 港媒評選2018香港十大年度新聞,取締「香港民族黨」在列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自2010年動工至今問題不斷,造價工程由2008年預估的約395億,到其後的669億元,最終超過844億元,成為造價全球最貴的高速鐵路。高鐵香港段通車時間因反對派惡意阻撓等多重問題不斷延遲,最終距離最初的通車計劃,整整延期了三年。高通通車,標誌著香港終於衝破反對派的多方阻撓,使香港的快速軌道交通融入國家高鐵網絡,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香港保安局局長回應拘捕亂港分子:圖謀歹毒,若得逞將令香港萬劫不復
    (觀察者網訊)香港警務處國家安全處(港警國安處)1月6日再對亂港分子出手,以涉嫌「顛覆國家政權罪」拘捕逾50人。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當天表示,涉案人士圖謀以歹毒的計劃癱瘓香港特區政府,若其得逞將令香港陷入「萬劫不復」。
  • 林鄭月娥:香港民眾不要被香港反政府政客和外國政客謊言矇騙
    新華社香港7月5日電  香港特區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在7月3日召開會議期間,反對派議員不斷「拉布」,拒絕探討教科書議題,並有反對派議員向會議主持者潑水。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日晚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教育事務委員會要討論的是學校教科書和教材的問題,是近年很多家長關心的事情,也是要求教育局必須做好把關的一項工作。但如今在議會的正常討論也命途多舛,足見立法會理性討論施政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少。  林鄭月娥表示,那些批評中國從國家層面為國安立法的外國官員和議員,說什麼要經過香港立法會的程序,是有點痴人說夢。
  • 港臺腔:顛覆香港?別做夢了
    今年2月底3月初,時任美國駐港澳總領事公然指責香港特區政府修例和「一國兩制」;3月,美國副總統彭斯會見了赴美遊說的香港反對派人士;5月,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會見香港反對派人士,妄議香港修例事務;6月,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公開稱,香港的示威遊行是「美麗的風景線」;7月,彭斯、蓬佩奧等分別會見香港反對派人士;8月,「港獨」組織頭目黃之鋒、羅冠聰等人與美國駐港澳總領事館政治組主管會面;10月
  • 香港問題,還未在中美戰略博弈的棋眼上……
    從美國會集中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到涉jiang、涉zang、涉臺的一系列法案看,美國正在把「香港牌」與「新jiang牌」、「西zang牌」、「臺灣牌」一起打,企圖從東西南向心夾擊擾亂中國。香港反對派看到了這一點,迎合美國擾亂中國的戰略意圖,放手激化「修例風波」。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在打「香港牌」方面又有更深層的戰略考慮。
  • 俄外長說各方應確定敘境內恐怖組織及溫和反對派清單
    原標題:俄外長說各方應確定敘境內恐怖組織及溫和反對派清單  新華網莫斯科11月4日電(記者 周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4日在莫斯科表示,在就敘利亞問題舉行下一輪多邊會談前,各方應確定敘境內哪些組織是恐怖組織,哪些組織屬於溫和反對派。   拉夫羅夫當天與聯合國秘書長敘利亞問題特使德米斯圖拉在莫斯科舉行會談。
  • 香港立法會對「毒教材」出重拳
    3日,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通過立法會議員容海恩的建議,決定成立小組委員會研究香港幼兒園、中小學教材的編制和監管,審視校本政策對教科書編制和監管的影響。綜合香港「東網」「橙新聞」和《星島日報》等多家港媒報導,3日,香港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繼續討論立法會議員容海恩的建議,考慮是否成立小組委員會,以研究幼兒園、中小學教材的編制和監管。
  • 熱評2019丨香港,動蕩盡處,再上路!
    不僅如此,事後這些「黑衣人」在網絡上曝光他的宿舍,「人肉」他的兒女,還把照片PO到反對派常用的社交媒體「連登」上。8月13日晚,環球網記者付國豪在香港機場遭暴徒非法拘禁與毆打。遭暴徒圍毆時,付國豪手裡緊緊攥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身份證。他被暴徒綁住手腳的時候說,「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
  • 疫情下,焉與曱甴論人間冷暖
    現在的香港如同一個生病的城市,港毒、反對派組織、反對派議員就如同這個城市的惡性腫瘤,黑衣暴徒們就像一個個病原體,不斷地侵蝕著原本健康的城市,破壞社會秩序、阻滯經濟發展,令失業率不斷攀升,旅遊業、商界一片凋零。香港警察如同這個生病城市的免疫系統,早已成為這些病毒、腫瘤的眼中釘、肉中刺。
  • 香港保安局長李家超:今早被拘捕人士圖謀用「歹毒」計劃癱瘓政府...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 趙友平】據香港「橙新聞」1月6日消息,約50名曾參與去年所謂「35+初選」的反對派人士今(6日)早被警方上門拘捕,香港保安局局長李家超對此表示,涉案人士圖謀以「歹毒」的計劃企圖癱瘓特區政府,香港警方的行動是必要和必須的,政府絕不容忍顛覆國家政權的罪行。
  • 黎智英承認「街頭抗爭」困難,煽惑「轉戰」香港立法會
    香港國安法實施近1個月,據香港「東網」報導,「亂港頭目」、香港「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23日在社交平臺直播時,公開承認現時所謂的「街頭抗爭」很困難。「東網」在報導中以「縮沙(指臨陣退縮)」形容黎智英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