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輪迴」是佛教的中心思想。再次基礎上衍生出各種細分流派。釋迦牟尼最初教化門徒的時候只提出「因果」理論,但但不能解決許多現實中的問題,比如很多壞蛋並沒有收到相應懲罰,許多善良的人卻日子過得不好。於是引入了「輪迴。
因果輪迴並不複雜與深奧。無論自己做了什麼,都要承擔責任,就是因果。種善因得福果,種惡因得苦果;怎樣的善得怎樣的福報,怎樣的惡得怎樣的苦報。你昨天早上起床之後洗臉、刷牙、吃早餐,今天還是要重複這些,明天還要繼續重複,這就叫輪迴,像輪子一樣周而復始的運動。
什麼叫前世、今生、來世?過去的那一秒鐘,就是前世;現在這一秒鐘就是今生;還沒到來的那一秒鐘就是來世。「輪迴到底存不存在?我會不會有下輩子?」生命最後一秒鐘的下一秒,就是你的來世。我們無法預知這個時間什麼時候到來,只能做好準備,活著的時候「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
人生的苦樂,世運的盛衰,都是業力所招感。所以佛說:自作自受,共作共受。《瑜伽師地論》卷三十八說:「已作不失,未作不得。」意思是「因」未得「果」之前,不會自行消失;反之,不造作業因,也不會得相應的結果。由此可知,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不虛棄,果無浪得。正如《涅槃經》矯陳品所說: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三世因果,循環不失。世間法是如此,出世間法也是如此。
因果規律並不是佛陀所規定或製造的,而是客觀存在的規律,佛陀只不過把它揭示出來罷了。印光法師說:「如來成正覺,眾生墮三途,皆不出因果之外。」可見連諸佛菩薩,尚不能超出因果之外。何況我們凡夫,不管你信與不信都要受因果規律的制約。
關注我,了解更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