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邋裡邋遢,可能是「本體覺」失調了,家長別因草率誤解了孩子

2021-01-13 草堂媽咪

文 | 草堂媽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在很多家長眼中,孩子經常把自己身上弄得髒兮兮的,每次孩子出去玩,回來都會被父母指責。實際上並不是孩子天生不愛乾淨,而是孩子們的「本體覺」出現了問題,家長不要隨意責怪孩子。

我每次帶孩子出去玩都會準備大量的溼巾、紙巾,就是給孩子擦手。但是即使萬事俱備,孩子依然弄得身上髒兮兮的。

而且孩子每次都喜歡蹲下來玩,離地面很近,所以身上很容易弄得非常髒。

不光是我家孩子,身邊很多朋友都有同樣的煩惱。所以想讓孩子自己玩得開心,又擔心孩子把身上弄髒,每次都不能兩全其美,真不知道如何是好。

後來我才了解到,孩子玩得身上髒兮兮的主要是因為孩子的本體覺出現了問題。

一、什麼是本體覺

其實本體覺就是我們對自己身體上的每一個部位,包括肌肉等感知能力,簡單來說就是我們的大腦能夠清晰地感應身體的每一個角落。

很多人認為,我們天生下來就有支配自己身體的能力,但實際上感知能力和本體覺概念完全不同,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感知能力其實會影響孩子的本體覺,但是並不能完全決定本體覺。並且,每個人的本體覺程度都和所受的教育以及生活方式密切相關。

因此有些人能夠靈活運用自己的手指、腳趾。孩子們在玩耍的過程中,就是本體覺在控制著自己的行為。

但是如果我們的本體覺處於一個失衡的狀態,大腦就難以對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進行一個清楚地認知,還會影響我們的手腳協調的能力。

二、本體覺影響著孩子的協調能力

當孩子們的本體覺不平衡,他們難以深度地感知自己的肢體,在玩耍的過程中就會容易變得笨拙起來。

因此很多孩子在行走的過程中會搖搖晃晃,走路經常不平穩就是由於本體覺失調的影響。在方位的認知上也有所欠缺。

每次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變得非常馬虎,所以在玩耍過程中弄得身上髒兮兮,並不是孩子們的本意,而是他們的協調能力有限,導致孩子們平衡感不夠,最後在玩耍過程中容易弄髒身體,甚至還會有非常多的外傷。

三、家長如何訓練孩子的「本體覺」?

1、多感知

如果孩子的本體覺失衡,隨之而來的感知能力也會下降,所以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們平時多摸一摸,感知外面的世界。

除了用手觸摸,還可以使用雙腳,平時鍛鍊孩子們跑步的能力,以此來增強孩子們的平衡性。

很多家長不願意讓孩子用手感知世界,總是認為這樣不安全,但如果不經過這個階段,孩子們就難以提高自己的本體覺。

2、鼓勵孩子改變

孩子們自身的行為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自信心,甚至在成長過程中,外界對自己的評價會被放大。

所以孩子們會非常容易受到負面行為的影響。本體覺失衡的孩子一時間難以改變,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總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異類,最後就會變得逐漸自卑。

家長們不僅要改變孩子們的行為,更重要的是改變孩子們的心態,要讓孩子們充滿自信地改變自己,不要從心底裡感到自卑,而是要鼓勵孩子們,讓孩子們對改變自己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

平時孩子們方向感不好,經常出錯時,家長們可以積極地引導孩子,而不是用指責的方式,反而降低孩子們的自我認同感。

3、減少保護

很多家長為了保護孩子,就不讓孩子做事,每次孩子拿東西,父母總是幫忙;孩子走路、上下樓梯,父母總是扶著。甚至會有一種想法,孩子只要乖乖地坐著不動就可以了,能夠保護孩子的安全最重要。

實際上這種想法非常錯誤,對於孩子來說,過度的保護就是一種程度上的傷害,家長如果不讓孩子行動,最後孩子的本體覺會越來越差。

所以家長們要學會減少保護,讓孩子們能夠更加獨立自主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孩子們身上總是髒兮兮,不是孩子不愛乾淨,而是孩子們沒有學會正確的方式改變自己。本體覺的失衡就是其原因之一,家長們要讓孩子們保持正常的本體覺,讓孩子們變得更優秀。

(圖片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這裡是草堂媽咪,在這裡你能發現最實用、最有意義的育兒知識想要了解更多育兒知識請關注我們,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讚、分享給更多的人!

相關焦點

  • 孩子邋裡邋遢,有可能是「本體覺失調」,父母要注意不要錯怪孩子
    一個小故事,帶你了解更多育兒常識,假如您喜歡這樣的故事,歡迎關注轉發點讚帶孩子做讓媽媽們頭疼的可能就是孩子的整潔問題了,每天光潔靚麗的出門,然後滿身汙跡斑駁的回家。相信很多寶媽也知道邋遢對孩子的影響,在這個愛美的時代,要知道孩子長期太邋遢,不注重衛生,就很容易導致孩子身上感染一些細菌,而且長期處於邋遢狀態的孩子,經常會受到同齡人排斥、取笑和欺辱,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孩子產生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情緒。但是這是因為孩子不愛乾淨引起的嗎?很顯然不是,霖霖媽的孩子說到自己是沒有注意,或者反應慢就碰了髒東西,其實這是因為孩子的「本體覺」失調了。
  • 感統失調孩子的一天:我很辛苦,可是你卻不知道……
    可是因為本體覺不佳,豆豆經常摔跤,或不小心磕到碰到。上課了,老師在給大家講故事,可豆豆因為前庭覺失調,注意力很難集中,任何風吹草動都會進入他的大腦,導致他交頭接耳、小動作多,打擾他人上課。下課時,老師給豆豆介紹了一位新來的小夥伴,但是因為豆豆觸覺比較敏感,怯於與人交往,所以豆豆依然是自己在角落裡玩。
  • 為啥孩子一出門就「求抱抱」,是累還是懶?家長別誤解了孩子!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養孩子的父母都有過這種經歷,孩子在家的時候上竄下跳皮的像只活猴子,結果一帶孩子出門,孩子就又慫又嬌氣,走不了幾步路就嫌累,非要家長抱抱。當父母的帶孩子出去本是為了讓孩子多活動活動,結果最後活動最多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家長回家難免累的腰酸背痛,抱怨自己生了個懶娃。寶媽帶娃出門玩,半小時不到孩子哭鬧求抱抱濤濤媽這天忙著收拾家,結果濤濤蹭蹭蹭跑過來抱著媽媽大腿要出去玩,濤濤媽禁不住兒子磨,就放下了手中活兒帶兒子去公園玩。
  • 家長注意:腦潛能開發訓練真的能給予孩子幫助嗎?
    很多孩子的問題,在學齡前家長一般會不以為然,不在乎,覺得不會對以後產生影響。可是一旦孩子上了小學,問題就來了。 我的孩子怎麼上課什麼都記不住,老師布置的作業都忘記了。 上課小動作太多了,放學回家寫作業拖拉。
  • 孩子從不滑滑梯或是感覺統合出問題
    同時,宏宏的前庭覺系統功能低下,所以總是喜歡跑動,以尋求前庭覺刺激。  「問題孩子」或是感統失調  「人體有五大感覺系統:觸覺、前庭覺、本體覺、視知覺和聽知覺。一個人的這些感覺系統過於敏感,或過於遲鈍,都會出問題。」
  • 孩子只經得起表揚?不能被批評?抗壓能力太差?這是怎麼回事?
    有一種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能聽表揚,聽不了一點批評,抗壓能力較差…… 大部分家長一碰到他們,就直接「玩完」。
  • 關係到大腦開發,建議為孩子抓住
    準確地說,這並不是一種嚴格意義上的心理學疾病,只是孩子發育過程中常見的認知障礙。可別看這只是孩子的一種認知障礙,實際上能夠對孩子產生不小的影響。 根據調查顯示,城市兒童的「感統綜合失調」的發生率在不斷攀升。「感統綜合失調」已經成為影響孩子成長發育的重要因素。
  • 家庭必備的感覺統合訓練常識,你了解前庭覺嗎?
    感覺統合訓練是通過遊戲或運動的形式,對人體的前庭覺、觸覺、本體覺、視知覺、聽知覺等基礎體系的鍛鍊,從而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及空間知覺能力等。避免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多動症、自閉症,減少由此帶來的學習障礙不與生活障礙。前庭覺前庭覺掌管身體的平衡系統,對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有重要影響。
  • 80%孩子感統失調?別再信了!這4大專注力「殺手」才最可怕!
    俗話說:「家長焦慮、騙子得意」!利用爸媽們的焦慮賺錢,是培訓機構最常見的套路。可還是有不少家長中招,白浪費了錢不說,孩子也不會從中受益!圖片來源:科學家庭育兒原創例如以下3大披著「專注力」外衣的培訓騙局,坑錢又坑娃!
  • 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可能抑鬱了!家長別不重視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同,喜歡的顏色也不一樣,但孩子兒童時期喜歡的顏色會伴隨他們的一生,心理學家表明:孩子偏愛這種顏色,可能抑鬱了!家長別不重視! 不過,喜歡紅色的孩子也有缺點,那就是脾氣特別火爆,一旦自己發脾氣就算是父母相勸都不管用,但是孩子這種性情的性格,在未來會交到很多的朋友,所以,家長們一定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耐心,讓他們做事情前要考慮清楚。
  • 孩子愛「擠眉弄眼」,家長千萬別忽視,可能是得了「妥瑞症」!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在坐地鐵或者公交的時候,常常看到有些小孩子會不停地擠弄眼睛、聳鼻子、聳肩膀,有些孩子還會甩脖子、或者還不停地清嗓子。這些動作讓旁邊的大人們感覺不舒服,會覺得這孩子怎麼這麼多壞毛病,家長該好好管管。
  • 孩子出門總是邋裡邋遢?三天幫你解決這個問題
    偶爾,聽到身邊的人在議論自己的孩子穿著不整齊,邋裡邋遢的。做家長的別提多丟人了。儘管孩子不覺得這有什麼可丟人的,因為對於孩子來講,愛玩多過愛其外表上給人帶來的好感。有的家長沒有搞清楚這一點,幻想著孩子在出門前能自覺整理儀容儀表,這真的是某些家長的誤區了。
  • 孩子愛眨眼睛,咬指甲,可能藏著父母不知的心理黑洞,家長別大意
    很多家長都苦惱於養一個孩子太難了,父母需要時刻關注著孩子的身體健康,學習成績,心理狀況,還得注意到一些不尋常的習慣。也許父母的一次粗心大意就會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就比如現在的一些孩子愛眨眼睛,或者咬手指。可能家長第一次見了不以為然,但若孩子經常出現這種行為,那麼父母需要引起注意了。小孩子經常咬指甲,愛眨眼睛,這些行為在公眾場合會顯得非常沒有禮貌。
  • 家有暴躁娃必看:孩子脾氣不好,可能是你踩了這些坑……
    孩子在哭鬧的時候家長為了儘快哄好孩子,就一味地滿足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不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導致孩子以為撒潑打滾就能讓家長屈服 一些觸覺遲鈍的孩子常顯得煩躁和衝動,不會迴避危險而經常受傷,容易一言不合就打人,根本就不聽解釋…… 而觸覺敏感的孩子,對同伴的觸碰、撫摸,物體的碰觸等反應過於敏感或者反應特別大。 例如特別怕疼或因同伴的不經意碰觸而生氣、打人等。
  • 別讓孩子的愛心變了色
    別讓孩子的愛心變了色  蘆山地震發生後,不少學校組織了捐款。但很多家長發現,愛心捐款「變了味兒」。為此,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呼籲:不要向學生募捐!募捐引來的攀比,「是培養孩子愛心還是汙染純潔心靈?」  河南商報記者 李肖肖  報導  地震募捐,老師要求「要紅的」  昨日,有媒體報導,北京某幼兒園號召孩子向災區捐款,有老師規定捐款最低限額,甚至說:「總數不能比別的班少!要捐紅色的錢!」復旦大學教授錢文忠在微博上呼籲:「不要向學生募捐,孩子本身沒錢,再認為捐得越多越好,那就只有一個結果:伸手向家長要。」
  • 【特別關注】家長注意!這些網紅玩具可能有害!千萬別給孩子買
    此前,福建一名女童玩桌球訓練器時不慎摔倒,桌球訓練器的塑料支撐杆戳進了孩子的左眼,並直插顱腦。經過醫生治療,孩子已脫離危險,但她的左眼視力有可能會受影響。
  • 為什麼孩子總是不自信?家長別著急,提升孩子自信心有方法
    表妹說,雖然是她要求毛豆做什麼事都要先詢問她,但沒想到,孩子現在變成這樣。一個男孩子,總是不自信,長大了也不會有什麼出息。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有不自信的表現,家長先別著急,試試這些提升孩子自信心的方法。夫妻感情好,家庭生活富足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十分重要,夫妻如果感情不好,經常吵架,鬧矛盾,甚至打架,這種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容易缺乏自信心。
  • 家長「邋裡邋遢」接放學,對孩子負面影響大!自卑都只是其一
    家長「邋裡邋遢」接放學,對孩子負面影響大!自卑都只是其一生下孩子後,看著孩子慢慢的長大,到了需要上學的年紀,每天還要去送孩子上學,然後再接孩子回家,上幼兒園之前,還要教會孩子穿衣服,讓自己的孩子有動手的能力,在我們中國接送孩子上學一般是媽媽的事,在國外也是媽媽們接孩子,但都是媽媽接孩子中間的區別是什麼呢,外國的媽媽去接孩子之前,會好好的打扮自己,給自己化好妝,讓自己漂漂亮亮的去接孩子,打扮的好看了去接孩子有這四個好處。
  • 孩子經常夢中大哭喊不醒?家長別大意,可能孩子已經受到傷害
    可是他的奶奶卻發現,孩子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幾乎每天都會大哭幾次,並且是很嚴重的大哭,怎麼勸都勸不住。奶奶以為孩子是做噩夢了,於是就守著孩子,一邊安慰孩子,等孩子哭停了,慢慢睡著了,然後她在慢慢的睡去。在張媽媽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奶奶把這件事說了說。張媽媽說孩子以前在家的時候,也出現過這種情況,但是她一直以為,孩子是做噩夢了,也就沒放在心上。
  • 孩子內向是性格缺陷?家長別再亂「貼標籤」,三點優勢助力成長
    然而,這裡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孩子內向就是性格缺陷嗎?難道內向的孩子就一定不如外向娃?家長別給內向孩子「貼標籤」,「真內向」or「假內向」必須搞清楚在心理學上,氣質沒有好壞之分,是與生俱來、不易改變的。其中,多血質和膽汁質的孩子性格偏外向,黏液質和抑鬱症的孩子性格偏內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