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婚姻|戀愛|婚戀|單身_網易訂閱

2021-01-10 網易

  

  本文作者:海怪,原標題《日本準備推行AI婚配,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去年《奇葩說》裡,有一期的辯題是「伴侶有個Soulmate(靈魂伴侶),我該介意嗎?」

  

  介意不介意的暫且不提,我們可能要發自內心地問一問自己:「我們是如何把海誓山盟的戀人變成床邊不離不棄的兄弟的?」

  也可能我們從一開始談婚論嫁,也就是看著順眼不順眼,條件合適不合適,哪裡還考慮什麼是不是「Soulmate」這回事。這大概是很多中國夫妻的真實寫照。

  但我們的鄰居日本,人家可不這麼想。最近看到一則報導,日本政府決定從明年開始引進AI婚配系統,讓年輕人在相親時能夠匹配到更加符合心意的Soulmate。不過,政府出臺這一政策的目的,主要還是為了提高結婚生育率,應對日益嚴峻的「老齡少子化」趨勢。

  根據報導,日本埼玉縣在2018年就建起了這個「邂逅支援中心」,兩年時間裡撮合成功了69對情侶,其中33對是這個AI婚配系統選出來的,這一成功率堪比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了。

  好奇心驅使我們想進一步去一探究竟:這個AI婚配系統到底是如何選出的Soulmate?日本的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如果這套「愛情算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該如何使用呢?

  「愛情算法」,究竟靠譜嗎?

  日本政府決定斥資20億日元引進的這套AI婚配系統,有哪些獨特之處呢?

  我們都很清楚,傳統的婚姻,主要就是講究個門當戶對、郎才女貌。相親市場裡通常考察男方的是職業、收入、學歷、年齡、身高和長相,是否二婚帶孩子之類的,考察女方的是年齡、相貌、身高、生辰八字加學歷、收入這些條件。

  從這些標準裡,你大概就能看出我們這個追求實用主義的社會裡赤裸裸地將婚戀「物化」的傾向。如果上面這些條件匹配上了,兩個人交往的時候再稍微考驗下對方的三觀和興趣愛好,就大概率進入婚姻這一步了。

  這應該是人類社會最行之有效的「婚戀算法」了,中國社會大抵如此,日本社會的婚戀市場也同樣奉行這些標準。

  相比之下,AI婚配算法的優勢之處,就在於不完全重視配對者的這些硬性條件,而是將兩個年輕人在長期交往中才能體現出來的興趣、價值觀納入算法模型當中,優先進行考慮。人類算法優先考察的是兩人的物質基礎,而AI優先考慮的是兩人是否個性相合,能不能長久相處。日本政府,為了國民婚姻大事,這真是「為之計深遠」吶!

  

  據介紹,這一套AI婚配系統,為了找到能夠長久生活在一起的「完美」伴侶,設計了一個長達100多道題目的測試題庫,分為「你重視的價值觀」和「希望對方具有的價值觀」,題目小到個人衛生、家務分配,中到興趣愛好,大到人生選擇,通通都會問到。

  AI系統會以價值觀診斷報告作為基礎,挑選出與你三觀一致、性格相合,「可能對你產生好感」的有緣人,雙方的契合度會以一星、兩星、三星進行評價,當然前提是參加答題的人能夠很「真誠」地回答問題。

  因此,這套AI婚配系統是具備一定優點的,也就是它不會完全按照你的硬性條件(比如收入、學歷、身高)去匹配伴侶,而是可能找到讓你找到那個相處起來更融洽、性格更風趣的人,通常這種人在傳統相親市場上第一波就會被篩掉。

  不過,這套AI系統也是有BUG的,因為系統只是根據人們回答問題的答案進行婚戀對象的匹配,如果有足夠多的樣本,或者對答案進行分析,但凡花些心思的人也是可以知道如此作答是可以找到一個怎樣的伴侶的。

  因此,不怕系統找不到,就怕用得人想「自欺」和「欺人」,想的不是找合適自己的另一半,而是那個自己心心念念的理想型的「白月光」。據報導說,1997年出生,前乃木坂46成員、現役朝日主播的齋藤千春對這個AI婚配充滿興趣,想親自嘗試下。

  

  (圖中右一為齋藤千春)

  齋藤千春能不能通過AI找到匹配的伴侶尚未可知,但是估計會有眾多的男生會嘗試突破算法的禁錮,改變真實的答案去接近齋藤千春的價值觀模型吧?

  其實也有人設想,如果這套AI婚配系統放到國內,就有人開始摸透推薦算法,刷新完美人設,結識理想伴侶,最後可能徹底把這套算法給玩壞。因為只要面對一套可以評價的考試系統,一些人為自己刷完美人設、結識理想型伴侶的衝動就會出來作祟吧。

  不過,從目前成功匹配並結婚的兩對夫妻來看,他們對這個系統還是非常滿意的,一方面是相信日本政府已經做了篩選,至少能確保參與者身份的真實性,另一方面是能夠幫助他們篩選掉那些性格特別不合的人,相比線下相親會,則是大大提高了碰到心上人的效率。

  「愛情算法」很奏效,但是日本政府想要通過提高婚戀配對率的方式來提高結婚生育率的目標,到底能否實現呢?

  阻撓年輕人步入婚姻的,不止「愛情」,更可能是「現實」

  這套AI婚配系統的效果如何呢?根據報導,目前日本有埼玉、愛媛和秋田等十多個縣已經用上了這套系統,而且效果還不錯,比如開頭提到的埼玉縣在使用這套系統一年裡,也就是在2019年結婚的38對新人中,就有超過半數的新人是通過AI婚配而喜結良緣的;而據稱愛媛縣的結婚率也從13%提高到29%。

  如此來看,好像這套AI系統還是很有效的。不過要知道這套系統是埼玉縣花費1500萬日元(接近95萬人民幣)引進的,一年內促成的結婚的年輕人是19對,按這套系統可以用10年平均下來促成一對新人的成本也接近5千元。

  去年日本的新生兒數量降至86.5萬以下,再創歷史新低,早已低於日本的人口可更替水平以下,也就是說日本正遭遇「亡國滅種」的危險也不為過。而這才是日本政府想盡辦法促成年輕人找到合適伴侶,步入穩定婚姻,共築愛巢,為國生育的主要原因。

  那麼,通過AI婚配的價值觀匹配真的能解決人口出生率問題嗎?事實上,這可能也只是一種無可奈何的補救手段了。

  歸根結底,年輕男女不願意走入婚姻的原因還是在於雙方錯配的「擇偶觀」和令人望「婚」生畏的現實環境。

  根據日本媒體TBS對男性和女性擇偶觀的調查,日本女性已經從平成時代的「三高」(高學歷、高收入、高身材)降低到2008年後的「平凡男子」(收入平均、工作平穩、性格平穩)的標準,但仍然出於對婚後生活質量和育兒成本的考慮,會要求男性要達到一定的收入標準,但現實是只有少部分男性能夠達標。

  

  (日本男子眼中的理想伴侶:面容好、身材好,感情經歷簡單,精通料理)

  反過來看男性,他們的擇偶標準從平成時代到如今的令和時代則基本是「從一而終」,那就是:貌美膚白、溫柔賢惠、持家有方。但是越來越多的日本女性擁有了高等學歷,也有了體面的全職工作,但仍然被社會要求按照「相夫教子」的模式來支持家庭,所以難怪這些女性更加不願意步入婚姻了。

  對於現代女性來說,只有物質沒有愛情的婚姻固然是不幸的,但只有愛情沒有物質和平等地位的婚姻是萬萬不可能的。

  現在,通過AI婚配系統,也只是貌似找到了兩個「心靈相通」的人,但這不意味著兩個有趣的靈魂在一起就一定要步入婚姻,哪怕步入婚姻也不一定要生兒育女呢?兩個人愉快地玩耍,再養個貓貓狗狗,不也是可以的嗎?

  廣大單身人士,該如何使用這套AI婚配算法呢?

  曾經一度,「國家給分配對象」成為很多單身汪追捧的社交梗。這句話背後其實是對自己單身現狀的些許不滿,又有對進入戀愛、婚姻關係的深深擔心。

  戀愛是一件麻煩的事情、婚姻更是一件麻煩的事情,那麼這種事情如果不用自己費心費力就能實現,那豈不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

  正如日本漫畫《戀愛禁止的世界》所設定的世界觀當中,在未來社會,日本政府規定,一個年輕人只要年滿16歲,國家就會分配一個伴侶給他們,省去了他們自己談戀愛的麻煩。當然,為了不造成「強行拉郎配」的悲劇,政府在分配前會測試兩個人之間的契合度。

  魔幻照進現實,現在日本政府推出的AI婚配系統就已經在實現這一半的「願望」了,只不過還是留給年輕民眾可以選擇參加或拒絕的自由。

  不過,「戀愛禁止」的意思正是指向這樣一個矛盾——由算法匹配的結果還能算是戀愛嗎?

  如果通過AI系統的判斷就能量化出兩個人在未來戀愛婚姻上的契合度,那麼這個傳統的那些「三高」「三平」的相親標準又有什麼本質的不同呢?

  最終,AI婚配不過是給很多不願為戀愛、婚姻付出時間和精力的年輕人,多了一個可以「分擔責任」的參考意見,這個匹配結果可能成為很多人將就進入婚姻的藉口而已。就像英劇《黑鏡》第四季《Hang the DJ》當中,女主對那個完美結婚對象的懷疑一樣,這究竟是不是在被算法設定之後的一種妥協呢?

  

  根據物理定律,一切做功都是需要能量的,而一切獲得也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在戀愛、婚姻這件事情上,如果你不願真的投入時間和精力,大腦裡裝載了一個簡單婚戀算法,甚至只按照這套算法來規劃未來,那麼你大概率是要在婚戀這條路上吃大虧的。

  比如,現在我們經常看到一些針對大齡高知女性的「殺豬盤式」的婚戀騙局。騙子用到的算法其實非常簡單,「富有多金、成功人士」的傳統算法成功吸引你的注意力,「甜言蜜語、噓寒問暖」的情感算法攻克你的戀愛腦,最後「謀劃未來,投資理財」騙取你的終極信任,最後落得人財兩空、傷心傷神的地步。

  顯然,這一套人工設計的算法,比AI設計的算法簡陋很多,但它總能屢屢得手,根本原因還是那些渴望一段美滿婚戀關係的單身人士,卻懶得在這種決定未來幸福的重大關係中,付出真正的努力。

  

  回到「一個單身汪是否需要用到AI婚配系統」的問題上。如果有的話,用當然可以用,畢竟可以幫你節約大量溝通成本。但是信不信呢?還得由你自己花時間去驗證,畢竟你不知道AI選出的那個人是不是已經「套路」了算法,不知道是不是只想在你陷入狂熱的幾個月熱戀期捲走你的積蓄,讓你欠下累累債務。

  但話又說回來,過度的懷疑或過於完美的期待,又很難讓一個人真正走進一段深度關係當中。這世上哪裡有無比完美的Soulmate。按照概率論計算的結果,在你一生中可能遇到的十多個合適的伴侶當中,一般遇到第三、四個的時候,就果斷下手吧。

  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僅僅想靠AI就想找到完美伴侶的單身汪其實都是耍流氓。完美伴侶不是算出來的,而是長期相處磨合出來的。

  這一點AI實在是幫不上忙,我們只能好自為之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日本準備推行AI婚配,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
    日本的年輕人會為「愛情算法」買單嗎?如果這套「愛情算法」擺在我們面前,我們該如何使用呢?「愛情算法」,究竟靠譜嗎?日本政府決定斥資20億日元引進的這套AI婚配系統,有哪些獨特之處呢?我們都很清楚,傳統的婚姻,主要就是講究個門當戶對、郎才女貌。
  • 別提結婚了,年輕人窮得連戀愛都不想談
    各國政府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德國獨身人口達54%;日本30多歲男青年未婚率為47.1%;16歲以上美國人50.2%是單身;中國20到39歲適婚青年中也有48.6%沒脫單。「單身社會」已經成為全球化現象,相信婚姻、願意步入婚姻殿堂的年輕人越來越少。
  • 這是一個晚婚命,會晚到什麼時候?|婚姻|姻緣|結婚|桃花星_網易訂閱
    我的婚姻會幸福嗎?女1992年農曆3月13日酉時!麻煩老師了!    你的八字為坤造:壬申、甲辰、辛酉、丁酉。現在辛丑運中。  辛金的殺星代表姻緣,殺星在時幹出現,一般都是會晚婚,殺星這麼弱,姻緣不多,不好把握。  現在辛丑大運,幹支忌神很旺,對婚姻沒有好處,你八字雖然有傷官透出,但是傷官生扶財星,說明不算是太挑剔的人,只是日幹強旺,殺星來的晚又弱,所以不容易入婚。  今年都這個時候了,想結婚不大可能,也沒有結婚的運勢。
  • 當代年輕人為什麼會單身?
    來源: 星座販賣坊 舉報   光棍節剛過剁完手還真的得關注光棍兒,截至2018年,我國單身成年人口已經達到了
  • 長期單身的人其實是更適合的婚戀對象,只要你能開啟他愛人的能力
    文/多情的典獄長圖/網絡長期單身的人其實是更適合的婚戀對象,只要你能開啟他愛人的能力很多長期單身的人其實內心都非常渴望愛情,然而長期的獨處似乎漸漸剝奪了他們愛人的能力,不知道如何與喜歡的人相處,不會甜言蜜語,更不知道怎麼才能討對方的歡心,在所有人面前長期單身的人都不是「不食煙火」的奇葩。
  • 有緣網大眾婚戀報告出爐,後疫情時代年輕人首選線上婚戀
    年輕人嚮往婚姻,渴望但更慎重年輕人抗拒婚姻、結婚率低話題常見於媒體報導中,而在各口徑的統計數據中,適婚人群結婚率低、結婚率高也多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今年5月,有緣網發布的《「後浪」婚戀觀報告》顯示,年輕人從主觀上並不抗拒婚姻,且超過70%的受訪對象認為30歲時進入婚姻的最佳年齡。
  • 2020年國內新流行十大婚戀社交APP,你知道幾個呢
    而留給他們戀愛的時間不多,並且不是每個人的交友圈都非常廣,廣到能找DAO 合適的對象。 基於以上背景,婚戀網站及婚戀APP漸漸成為單身用戶認識朋友、尋求脫單機會的主要途徑。社交產品五花八門,其功能也參差不齊,對於生於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95後、00後,更加新鮮好玩的社交APP才能被他們選中。
  • 2019年結婚率6.6‰再創近十年新低 婚戀思想改變帶來新機會
    時代婚戀的變化目前的婚戀形勢,正如《圍城》所描述般,婚姻像被圍困的城堡,「在城裡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倘若上一代擔心平淡的生活會磨滅愛情的激情,而對結婚止步不前,那麼現在的年輕人更多是顧慮婚姻與個人價值的實現所存在矛盾衝突。客觀方面,工作競爭、物價上漲、房價高企的外部壓力,也是成為了人們婚戀的「絆腳石」。
  • 有緣網發布《後疫情時代大眾婚戀觀報告》,年輕人嚮往婚姻,渴望但...
    年輕人嚮往婚姻,渴望但更慎重近年來,年輕人抗拒婚姻、結婚率低話題常見於媒體報導中,而在各口徑的統計數據中,適婚人群結婚率低、結婚率高也多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事實中是這樣嗎?今年5月,有緣網發布的《「後浪」婚戀觀報告》顯示,年輕人從主觀上並不抗拒婚姻,且超過70%的受訪對象認為30歲時進入婚姻的最佳年齡。
  • 結婚這事,年輕人自己做主(中國青年觀察①)
    「我不想戀愛,只想賺錢」「不談戀愛就沒有煩惱」……對於戀愛,經常有年輕人在網上放出這樣的「狠話」。不少人因此發出「是什麼殺死了年輕人的愛情?」「現在的年輕人還會戀愛嗎?」等疑問,年輕人的婚戀觀受到社會廣泛關注。  社會轉型與經濟發展正在重塑青年人的婚戀觀和婚戀行為。比起上一輩,如今的青年對待婚戀的態度有哪些變化?擇偶時更看重精神契合還是物質條件?年輕人是否真的不再嚮往愛情了?
  • 調查稱香港60%年輕人接受不固定情人 婚戀觀惹爭議
    有婚姻及家庭輔導員擔心,這種快餐戀愛文化會導致年輕人對婚姻失去信心。 新鴻基地產旗艦商場APM於今年1月至2月初期間,以18至32歲的青年人為調查對象,進行一項「新世代戀愛婚姻觀念」問卷調查,共收集了530份問卷。結果顯示,逾50%受訪者保持單身狀況,即未婚,亦沒有拍拖,其中近70%表示不想受到束縛,選擇單身;亦有50%受訪者基於性格被動,生活圈子狹窄,不易結識異性,而處於單身狀態。
  • 2018年我國結婚率再創新低僅為7.2‰!為啥這屆年輕人不愛結婚?原因...
    有對象了嗎?啥時候結婚啊?生孩子了嗎?我想,這是每個80、90後都被「攻擊」過的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近日關於「結婚」的問題又被莫名的推上了熱搜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一話題究竟你是主動剩下還是被迫單身?
  • 珍愛網徵婚大數據告訴你:為何現在90後對婚戀如此佛性?
    珍愛網徵婚大數據告訴你為何現在90後對婚戀如此佛性最近珍愛網徵婚調研數據表明,越是發達的社會,年輕人越傾向晚婚,他們會在無意識當中延遲結婚的年齡,隨著我們國家的現代化,年輕人結婚的年齡也在延後。而這一代90後雖然已經漸漸地踏入了法定結婚年齡,不過大部分90後對婚戀很是佛性,對婚姻持不慌不忙的態度。在珍愛網徵婚調研當中,49.43%的90後表示,自己已經單身三年以上;10.34%的90後表示自己單身時間已經長達2~3年18%的年輕人表示自己單身已經長達兩年。
  • AI速配愛情,單身狗的福音還是有情人的噩夢?
    根據艾瑞監測報告顯示,2018q2中國網絡婚戀交友服務PC端覆蓋人數依次為938萬人、1018萬人和886萬人,而在移動端,用戶日均有效使用時長持續增長,Q2各月分別為6720萬分鐘、6847萬分鐘和7058萬分鐘,環比增長依次為-0.2%、1.9%和3.1%,網絡婚戀移動端用戶粘性持續提高。
  • 探探潘瀅:讓算法匹配連接真實社交
    據民政部數據顯示,中國成年單身人口已超2.4億,單身人群的婚戀狀況成為日益被關注的社會問題;在今年8月份探探聯合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2020獨居青年生活報告》中數據顯示,在超2萬份的有效樣本中,49.64%的被調研用戶表示「目前一個人居住」,是典型意義上的獨居青年,如何消解孤獨、建立更廣泛的社交關係成為他們中大多數人的情感訴求。
  • 錯失真愛,2020年註定單身的3大星座!最終還是會為遺憾買單
    愛情亦是如此,人們總是在錯過之後才懂得珍惜。你錯過真愛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看看,2020年容易錯過真愛,註定單身的3個星座吧!第三名:金牛座金牛座性格沉穩內斂,非常重視感情,但是現實中的他們卻對感情並不敏感,只是一味地追求金錢,從來不關注身邊的人,所以金牛座最容易錯過真愛。
  • 疫情時期的「愛情算法」:計算配對成功概率的約會 App
    病毒大流行的隔離驗證了婚姻愛情的圍城說約會過去是,而且大概永遠都是關於愚蠢數字的遊戲:在乎的永遠只有身高,體重,以及金錢。在這個更大的可能性範圍內,你會遇到特定的一群人。因此,如果想對這種不確定性進行對個人生活來說切實可行的約束的話,需要有一些技巧。」用數學表示愛情的NanayaAmini於是設計出了Nanaya ,為客戶提供一份有關其愛情機會的報告,對愛情的多重不確定性進行量化。
  • 「調查」這些年輕人為何不結婚?帶你傾聽90後婚戀觀
    90後單身原因分析 社交圈小排第一據2019年中國青年網聯合珍愛網發布的《90後青年婚戀新常態調研報告》顯示,90後單身的原因排行榜前三名為:社交圈子小、工作忙、對愛情幻想過於完美。就性別差異而言,除了圈子小之外,男性單身的主要原因為性格內向不擅交際、工作忙、經濟條件不理想;女性單身的主要原因則是對愛情幻想過於完美、工作忙、性格內向不擅交際。
  • 愛情攻略,影響婚戀幸福的三個因素,戀愛之初要考慮清楚
    在正確的時間與正確的人談戀愛是甜蜜的,而如果在錯誤的時間遇到了錯誤的人,那麼這場戀愛即便是沒有以分離而告終,也註定會為將來婚姻中的不幸而埋下伏筆。關於戀愛、結婚,我們要考慮的事情有很多,至少有三個方面的因素會左右著未來的婚姻幸福。
  • 唯一的愛情聖地日本是獻給「戀愛之神」,單身狗,去做張卡片吧
    說到旅遊業,很多人肯定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離我們更近的國家,比如韓國日本。尤其是深受日本動畫影響的年輕人,對這個國家充滿了好奇和嚮往。當然,不僅僅是這些,當地的特殊風俗和文化景觀也很好。例如日本的寺廟和神社文化似乎與中國的佛教和道教的感覺相同,但是日本人和我們不一樣。當地人非常相信這些事情,甚至在沒事的時候去參拜祈福。不管你祈禱什麼,日本都會有相應的神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