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冷知識|人類閱讀速度的極限,是無法突破的

2021-01-09 墨萱正評

文|墨萱薦書

圖書館中的閱讀

閱讀是人類每天都會進行的活動,我們把目光停留在一個詞上,此時,幾乎不用動腦就能提取它的意義和讀音,然後把這些詞連貫起來,就毫不費力地讀懂了一句話的意思。

但是這個毫不費力的閱讀過程,從進化的角度上看,還遠遠不是一套精細、完美的系統,相反,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反而受到很大的限制。一目十行這種事,現實生活中是少有人能做到的。更不可能在20分鐘之內讀完整部《戰爭與和平》。

由此可知,閱讀的速度是有極限的,所以我經常感慨「與書籍的體量相比,人的生命太短暫了」。

對於閱讀的極限,有兩個重要的影響:

第一,我們視覺系統的局限性;第二,人腦中的閱讀通路限制。

先來看視覺系統對閱讀的影響。閱讀開始於視覺感知,而我們的視網膜,並不是一個均衡的感受器。在視網膜中,有個叫作「中央凹」的區域,只有這個中央凹的中心地帶,才擁有視網膜中唯一密集的、高解析度的視覺細胞。視網膜其他區域的解析度要低很多,這意味著,中央凹是視網膜唯一真正可以用來閱讀的區域,這個區域是很窄的一部分。

「4」為視網膜的中央凹

我們閱讀時,需要把文字放在中央凹中才能夠加工。由於文字的排列是線性的,所以眼球在閱讀的時候要不斷地移動,用視覺中最敏感的區域來「掃描」文本。更不方便的是,我們的目光並不是勻速的運動,相反,它是從一處跳向另一處,有一個專門的術語來形容這個過程,叫作「眼跳」。

眼跳對閱讀的速度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限制。它會導致我們很難精準地把文字對準中央凹中最敏感的區域。如此,我們很難看清,或者說看到一段文字,更別說加工理解了。正因為如此,我們一次注視的信息,最多只有7~9個字母,對應到中文,也就是三個漢字左右。

當然,人可以通過訓練來優化眼跳的模式,但每分鐘讀四五百個詞,已經是我們的生理極限了。

休閒式閱讀

從視覺上來講,我們的生理局限性決定了閱讀的速度變慢。做個假設,如果我們的視網膜全部都是解析度很高的區域,那麼,當我們翻開書頁的時候,你所見到的正對著你的兩頁文字是全部可以被感知的,也就是說,我們的閱讀速度可以變成翻書的速度。

所以,只要我們還是通過注視的方式來閱讀,閱讀的速度就一定有一道不可跨越的壁壘。

接下來,還有更加重要的一項機制在影響我們對文字的信息加工,那就是我們的「閱讀通路」。

我們先來思考一個問題:在閱讀的時候,你是先將文字轉化為讀音,再理解它的意思?還是可以直接從文字直達語義,根本不需要讀音呢?

這兩個問題直接決定著我們頭腦中的閱讀通路,也就是加工文字信息的方式,到底是怎樣的。

思考式閱讀

需要在內心中先轉化為讀音再理解的,這種方式稱為「語音通路」,看到字就能提取字義的閱讀方式叫「詞彙通路」。對於人到底採用那種方式閱讀,相關的學術專家有過激勵的爭論,經過30年的大討論,研究者們基本達成共識:對於成人閱讀來說,兩條通路都存在,而且是同時進行的。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這樣的閱讀經歷:當你閱讀一些晦澀難懂的文字時,你就要在心理對文字形成讀音,有時甚至要讀出聲來,然後才能對每個文字加以理解;但是當你讀童話或者小說時,就不需要這麼麻煩,眼睛一掃而過,就知道這個情節講了什麼。

以上證明,語音通路和詞彙通路都存在於人腦的閱讀活動,根據文本的不同,他們能夠自由的切換。

古代詩文閱讀

當你在閱讀陌生的文本時,首先啟動的,就是「語音通路」。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你在讀古詩的時候都要先讀一遍,然後才能逐個字地理解詩句的含義。對晦澀的文字信息,人是需要通過讀音模式才能夠識別的。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認知心理學》

「詞彙通路」的閱讀方式,就是面對易懂文字時所需要的閱讀模式,所見即所懂。它所依憑的就是我們腦中的詞彙庫,認知心理學家稱為「心理辭典」。

心理辭典的詞彙量往往能達到數萬之多,我們每個人都能輕而易舉地從至少幾萬個候選詞中找到合適的意義,來匹配看到的文字,這個過程只需要花零點幾秒的時間,它所依賴的也只是視網膜上的幾道光而已。

閱讀在腦中兩種通路間來回切換,每一次切換都會造成閱讀速度的減弱,甚至產生閱讀疲勞感,因此,閱讀的長期有效性是不能得到保證的。

墨萱總結:

目前,突破人的閱讀速度是到無解的題目,無論是從視覺,還是腦活動,人的生理功能並沒有進化出與閱讀完全適配的能力。這是因為,人最初的生理功能是為採集、狩獵而準備的,在幾萬年的進化中,人的閱讀能力只是借用了這些生理功能而已,並不是真正擁有閱讀的能力。畢竟文字的產生只有5000年的歷史,對於人類從誕生至今的百萬年,顯得太新近了。

所以,當你聽說有哪家培訓機構聲稱能在短時間內將閱讀速度提高到某個可怕程度時,我建議你要三思而後行,那幾百萬年都沒有完成的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

相關焦點

  • 人類能否突破壽命極限?
    60年前,美國生物學家倫納德·海弗裡克提出的「海弗裡克極限」——人類壽命極限約124到144歲,一度成為科學的共識。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達,以及大腦信息數位化技術的發展,「海弗裡克極限」能否取得突破,成為越來越多科學愛好者追逐的目標。
  • 人類的壽命有極限嗎?我們能突破極限嗎?
    人類的生命雖然沒有這麼長久,但在我們不斷的努力下,人類的最長壽命也一直在延長。在2000年前,人的平均壽命不足20歲,到了18世紀,延長到了30歲左右,19世紀是40上下,到了20世紀後期,人的平均壽命到了60歲,發達國家平均壽命更是到了70以上。可見隨著發展,人的壽命一直在延長,而且科學家認為,只要我們能突破癌症,那麼人的壽命還能再次延長。
  • 突破馬拉松2小時人類極限!基普喬格是如何做到的?
    這次挑戰賽挑戰設定的突破時間為1小時59分50秒,從第5公裡開始,他一直領先於設定時間9-10秒鐘,最終他以1小時59分40秒的成績,成功破二。雖然國際田聯並不會承認這個成績,但正如他自己賽前所說:我不知道極限在哪,但我會一直朝他跑去。事實上,在男子百米突破十秒大關後,馬拉松能否跑進2小時,被視為人類競技體育的最後一道極限屏障。
  • 基普喬格突破了人類極限
    在挑戰人類耐力極限的過程中,肯亞選手基普喬格再次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北京時間10月12日,維也納的普拉特公園裡,在接近2萬名觀眾和工作人員吶喊中,身背奧運會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兩項頭銜的基普喬格完成了人類歷史極限的突破。
  • 學以致用,才是最好的讀書方法——《實用性閱讀指南》
    夏丏尊,我國著名文學家曾這麼說:「讀書並不是什麼風雅的勾當,而是改善生活、豐富生活的手段。書籍並不是茶餘飯後的消遣品,乃是培養生活上知識技能的工具。一個人該讀什麼書,該看什麼書,要按照他自己的生活來決定、來選擇。」讀書改變命運,因為讀書幫助你提升了生存能力。凡是不能對你的生活產生幫助的,不能解決你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這種讀書就是耍流氓。
  • 跑步是突破極限,但有一個極限,我們並不需要突破
    這個極限,就是我們的最大脈搏。最大脈搏是最大負荷條件下能夠達到的最大脈搏數。這個很好理解,對於跑步來說,就是當我們用很快的速度跑到強烈喘氣,感覺到了極限的時候的脈搏數,這時候心跳跟平時比是非常快的。最大脈搏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理解了這兩個特點,就更能理解為什麼這個極限是不需要突破的。第一個的特點是,最大脈搏由基因決定的。最大脈搏基本無法練習,而且跟遺傳有不小的關係,一些長跑成績特別好的選手,他們很多人在最大脈搏方面有優勢。第二個特點是,最大脈搏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下降,平均而言,每增加一歲就減少一次。
  • 如何突破極限?《無限可能》為我們開啟無限可能的人生
    如何喚醒我們的學習腦,實現自我突破呢?《無限可能》從思維模式、內在動力和方法方式三個角度,闡述了激發大腦潛力、創造人生的無限可能的方法論。一、我們能夠突破自己的極限嗎?想學習新的技能卻害怕學習能力跟不上,想扔掉鐵飯碗卻沒有底氣,想辭職創業卻擔心自己是否具有經商的天賦……人生的天花板仿佛就在眼前,觸手可及。我們能突破自己的極限嗎?
  • 【知識】眼睛的冷知識,你知道多少?
    今天這篇文章,小編就跟大家分享幾個關於眼睛的冷知識,帶你了解眼睛的冰山一角。 這個時候,人的肺部、口腔和鼻腔內的壓力都會增加,這種壓力使得噴出氣流的速度能達到177千米/小時,
  • 《伊洛納》極限突破怎麼玩 極限突破玩法攻略
    導 讀 《伊洛納》手遊中有很多的小夥伴們都比較好奇在什麼地方才能通過極限突破了,通過極限突破的玩法操作技巧又是怎麼樣的了,極限突破的玩法內容規則又是怎麼樣的了
  • 從這個9秒72開始,他開啟了突破人類極限之路
    用速度說話其實在博爾特成為全世界公認的「閃電」之前,幾乎所有教練都認為,他瘦長的身高根本無法在百米比賽中戰勝那些個子更矮、身體更壯的對手。因此,他選擇了200米和400米作為主攻項目。而在童年時期,博爾特根本就不喜歡跑步。他只會在食物的「誘惑」下,才會站上跑道。博爾特一直以來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板球運動員。
  • 突破極限,+出可能!
    「+」本身意味著更多,但到達終點時再+終點就=更遠,同理,速度+速度=更快、海拔+海拔=更高、極限+極限=更強。這便是+的灑脫、+的自在、+的無限可能。回到領克,TA的01、02、03的相繼推出與火爆,但終點後面還有終點,即便市場火爆,即便榮膺最佳國產品牌豪華車的稱號,領克依然沒有慢下腳步。
  • 小雀斑《熱氣球飛行家》帶來超震撼視覺盛宴 突破人類極限引網友...
    之前在紅毯合體時就引發網友回憶殺,本次在電影中兩人乘坐熱氣球突破人類極限,更是展現了絕佳的配合,網友感嘆兩人「二度合作默契感十足」「不是官配卻勝似官配」……加之電影中,兩位主演穿過高空雲層,看著觸手可及的藍色星空與隨風飄遊的黃色蝴蝶,這樣簡潔樸素又震撼的美又為這場驚心動魄的高空冒險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
  • 十個冷知識!一周為什麼是七天?
    十個冷知識,充實每一天!1.人類的感官可以在0.0015秒內檢測到味道,這比眨眼的速度更快。人的嘴是最先進的化學實驗室,可以分辨超過10億種口味。而到60歲時,大多數人的味蕾會減少一半。豆類的糖分主要是大量的低聚糖,可是這種糖無法被人類消化系統消化吸收,於是它完好無損地穿過小腸,到達大腸,經過細菌分解產生難聞的硫和甲烷,被當作廢氣排出。
  • 龍珠:撒旦先生未突破人類極限,論戰鬥力桃白白能把他碾壓成渣
    算一下這速度差不多是音速的7.5倍了,桃白白還能跳到空中的柱子上,顯然他的速度已經遠遠超越了人類的極限!反觀撒旦先生,上個擂臺都能被絆倒,這笨拙的身軀怎能和敏捷的桃白白相比?用舌頭殺死布魯將軍,洞洞波差點致孫悟空於死地布魯將軍是一位超能力者,當初小孫悟空都很難降服他!但在桃白白面前,布魯將軍就被碾壓了!
  • 人類極限壽命已經公布,平均極限年齡不過77歲,八旬仍是長壽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思考過,有的人認為這是違背世間常理,是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有人認為,科技就是把不可能變為可能,曾經的航天事業也是被人認為不可能,如今也實現了太空夢,飛上天空也不再是難事,科技的進步會把人類帶到什麼樣的社會,誰都不知道。
  • 真實存在的「大力士」,力量比常人多10倍,已突破人類極限!
    真實存在的「大力士」,力量比常人多10倍,已突破人類極限!隨著網絡越來越發達,我們可以用手機電腦查看全球各地的新鮮事,也因此關注到了很多和我們生活並沒有交集的人。
  • 光速極限不能突破,那能不能提高光速?
    光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物理量,這個物理量用c表示,有時候可以直接稱作光速。光速是物質運動速度的極限;在相對論中有光速不變原理,意思是在任何一個參考系中測量到的光速都是一樣的。光在其他介質中的傳播速度要小於真空中的光速c,例如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是真空中光速c的四分之三。選用不同的介質就可以得到不同的光速,用這種方法可以將光速降低到很小的速度,甚至是接近於零。光速可以降低,那能不能升高呢?如果將光速提升到很大的值,是不是就意味著星際航行不再有299792458米每秒的極限速度限制?人類可以不用考慮相對論效應就能輕鬆實現星際旅行?
  • 【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心靈提升如何突破人類極限
    讓我們一起每個星期一的早晨傾聽與善知識心靈對話     開啟智慧之窗,迎接第一縷晨光, 開始新的美好的一天!>長按識別二維碼    傳播善行以善養善⇙⇙ 查看往期【與善知識心靈對話】,可點閱讀原文 後臺回復「 醒 覺 」送你一句真如老師的法語甘露澈見 / 醒 覺
  • 42.195公裡馬拉松首次跑進兩個小時,這位突破人類極限的選手是誰
    為了獲得馬拉松冠軍,他在2018年創的馬拉松世界紀錄2小時0一分,三十九秒保持至今,到了2019年挑戰人類極限馬拉松,跑進兩小時一個又一個的成就。讓基普喬格聞名於世,但這並沒有改變他的苦行僧生活節奏。因為他知道如果想成功就永遠不要對自己說謊。
  • 人類的進化已經到了極限?人類的智商被限制,以後或越來越笨
    有一種觀點認為,人類的大腦開發,其實只有10%左右,如果人類未來可以將剩餘的90%大腦全部開發,人類的文明必將迎來質的飛躍,或許成為宇宙中最厲害的超級文明,也指日可待,真的是這樣嗎?人類誕生在地球上已經500多萬年的時間,這段漫長而又短暫的時間裡,我們的大腦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也正因如此,我們的社會發展才會進步。不過,一部分科學家卻表示,從最早的森林古猿到現代人類,人類的進化已經抵達了極限,無論是身體結構還是智力方面,我們都沒有辦法再繼續進化下去,特別是人類的智力,猶如被鎖上了枷鎖,再進化下去,或許只能越來越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