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明明不會說粵語,卻愛聽粵語歌?

2021-01-10 手機鳳凰網

文 | 黃贇涵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南風窗」(ID:SouthReviews),原文首發於2019年10月19日,標題為《粵語歌裡唱盡了多少黃金歲月》,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在華語音樂世界裡,能讓年輕人心悅誠服地花錢和崇拜的歌手不多,上一輪掀起這麼一波回憶殺的是周杰倫,現在輪到了陳奕迅。

10月10日,這位粵語歌王連發九條微博,分別以「春夏秋冬」和「氣土水火」為題,串聯起他曾經膾炙人口的數句歌詞。十幾個字的內容尚未讀完,已經有很多歌迷在腦海裡循環播放了一整首歌曲。儘管發微博本身是為即將到來的演唱會預熱,但仍然不會有人不買帳。

有意思的是,陳奕迅的粉絲並不全然來自粵語地區,方言的差異沒有消退喜愛的純粹。甚至當《上海灘》、《倩女幽魂》等歌曲推出國語版本後,人們仍然沉醉在粵語版——即使那都是聽不懂的生字。

欣賞一種自己根本不熟悉的語言,並且甘之如飴,樂在其中,是一種多麼奇妙的文化現象。擁有這種感受的歌迷必定不少,他們或者早已經為人父母,或者遠居海外,有的尚處於青春的旋渦中。那麼,從許冠傑、羅文、黃霑到現在的樂壇新星,粵語歌是如何唱盡我們心中所想的?

1

一碗白飯白茫茫

這句不算詩卻包含無盡意蘊的民間文學表達,是70年代粵語歌誕生時期的寫照。

紀錄片《岸上漁歌》記錄著五六十年代的漁民唱起漁歌的黑白影像:

一碗白飯白茫茫,咬啖燈芯又咬啖糖;

灣人食飽都話行開坐,新人食飽又結成雙……

影片裡岸、船空間的對比,船上距離的狹隘帶來信任的親密,裡面暗自自豪的愛欲洋溢著的悲喜交集,讓「一碗白飯白茫茫」變得意味無窮。

「白茫茫」三字,就像《詩經》裡的詩句,蘊含了最日常的東西,又引發出很多對於無常的想像,配上生老病死,就會覺得這碗白飯包含了很多。

70年代初期,香港經歷了天災人禍後,頑強的港人迅速讓經濟恢復,一股自覺、自強、自立的「庶民精神」從普通市民階層的心中升騰起來,新一批香港本土音樂人崛起,真正開始了用粵語進行音樂創作。

「第一代歌神」許冠傑,在樂隊唱了八年英文歌之後,在1974年為其兄許冠文導演的電影配唱了粵語主題曲和插曲《鬼馬雙星》和《雙星情歌》,帶來了粵語流行樂史上開天闢地的轟動。

他用直白流暢、最自然純粹的方式,道出充溢著廣東俚語的日常,其中還夾雜著英語、日語以及不知是哪國的洋文。當時的本地人就這麼說話,這麼過活。這些市井生活類歌曲,在嬉笑怒罵間,對當時市民階層的苦悶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刻畫和描摹。

《半斤八兩》中唱道,「我哋呢班打工仔,一生一世為錢幣做奴隸。個種辛苦折墮講出嚇鬼(死俾你睇)」換來的卻是「最弊波士鬱啲發威 (癲過雞),一咪喺處系唔系就亂嚟吠」,語氣中充滿著打工一族自嘲自憐的無奈;《鬼馬雙星》中「人生如賭博,贏輸都無時定,贏咗得餐笑,輸光唔使興。做老千梗好搵過皇帝」,諷刺了白日做夢的年輕人,卻又迎合了當時人們對於明天的迷惘的心情。

香港電影《打工狂想曲》劇照

第一代音樂人大多出身草根,所寫的也都是日常生活經驗和樸素情感。有情有義,邊唱邊罵,自嘲自憐,隨遇而安。這種精神在歷來注重世俗生活的粵語地區,對民眾而言是金子一樣的存在。

自此,在「天造之才,皆有其用。振翅高飛,無需在夢中」的歌聲裡,一批又一批的音樂人來到獅子山下,創造出粵語歌的光輝歲月。

2

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義

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香港電影新浪潮改變了港產片的格局,為香港電影長達二十年的全盛時期打下了基礎。

其時港產武俠片和江湖片發展勢頭迅猛,即使是都市言情的戲碼,為了收視還不得不在影片結尾強加上一兩段火光四射的槍戰。80年代的粵語歌大多渲染著一種濃厚的江湖色彩,「有你有我有情,有生有死有義」,情義的偏執更是成為粵語歌創作的一個經典母題。

1980年版《上海灘》劇照

獲得香港作曲及作詞家協會終身成就的盧國沾,在TVB工作多年,為許多電視劇特別是武俠片創作主題曲。1981年為《大俠霍元甲》創作的主題曲。「萬裡長城永不倒,千裡黃河水滔滔;江山秀麗,疊彩峰嶺,問我國家哪像染病?」中氣十足的唱腔,陽剛威武的歌詞,激發了幾代人的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與顧家輝並稱「輝黃」的黃霑,他的影響力早已超出流行音樂,成為一個時代標籤。他創造的《男兒當自強》以廣東民間古曲《將軍令》為旋律,「傲氣傲笑萬重浪,熱血熱似紅日光」成為男性陽剛氣質的代言字句;「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還有《我的中國心》,1984年香港歌手張明敏在春晚上演唱了這首歌,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促進了兩地關係的破冰,引起了電視機前觀眾的強烈共鳴。

與此同時,達明一派創造出了一九八九年之前時代最深入骨髓的搖滾樂,那是一種在大都市中發育出來的深度悽迷體驗。華麗的假嗓,悽迷的筆觸,匯集陳少琪、周耀輝等詩才,堆疊出一幕幕深情又頹廢的夢境幻影。他們抓住了是時代的脈搏,他們的歌曲儼然是一幅當代史的生動畫卷。

達明一派的成立像一道閃電划過香港流行樂的上空

「共你悽風苦雨,共你披星戴月,共你蒼蒼千裡度一生。共你荒土飛縱,共你風中放逐,沙滾滾願彼此珍重過。」周耀輝的詞總流露著少年任俠之意,流露出一種時代所共同追逐的騷動。

生活南轅北轍,聽者從這些歌曲的異想世界中跌進正常的主流社會,在一意孤往的對抗中傷痕累累、少年老矣,日後聽到達明一派的《晚節不保》唏噓:「誰介意晚節會不保,笑一笑已蒼老。可是在聽到「有情有生有死有義」的時候,依舊會神採飛揚,在最頹廢和悲情的時候,都有一股少年心氣。

達明一派雖然於1991年解散,但其間5點左右共發行70多首單曲,基本都被大眾讚譽為佳作:《迷惘夜車》演唱會版本

這些歌之所以偉大,是故園風雪後的亢龍有悔。畢竟曾經是亢龍。

少年們聽著幾十多年來變化和不變的歌曲,就當照鏡子,時而從華麗中照出蒼涼,時而從醉意中回憶出狂傲。

3

每一拍,為這時代作證

馬來西亞歌手黃明志聯手盧巧音推出新歌《唱廣東歌》,串聯四十餘首粵語金曲,全景式回顧了九十年代——港樂的黃金年代。

「記得當年姨媽姑姐,最愛勁歌金曲。

入邊嘅人講嘅語言,聽講就叫做廣東。

郭富城陪我跳舞,張學友陪我失落。

華仔教我揸摩託載女,搵黎明揈下Disco。

班上最Chok 嗰四個就四大天王。

頭髮就整到浩南山雞,咁先夠威風。」

這時候,粵語歌的成熟帶來了狂歡式的繁榮,選材從傳統的情愛、俠義轉移到更為廣闊的空間;開始記錄時代,為社會發聲。

周禮茂寫於1900年的作品《神愛西人》,寫出主權移交前香港的社會現狀。粵語裡「西」和「世」同音,「神愛世人」一語雙關。「為何打工波士全是西人,而上班波士跟我要說英文?人在香港要講英文,去到西方也要講番文,我只有疑困!」於調侃中針砭時弊。

葉倩文的《珍重》同樣誕生於1990年,那是香港人開始大規模移民的時間點,歌中描述一位因為莫名原因要離開戀人遠赴他鄉的女子的心情。「在何地仍熱切關心你,無盡長夜為陪伴我懷念你。他方天氣漸涼,前途或有白雪飛。」這是個主人公對於遙遠未來的揣測。

相傳這是賈樟柯青年時代的深愛,實際這歌在一九九〇年席捲香港歌排行榜,成為全年播放率冠軍,它唱出了當時香港的典型場景,唱出了人心酸楚。那些藏在歌聲與沉默深處的故事,也算是被主流價值敘述遮蔽了的另一個中國華人的故事。

《珍重》是《山河故人》的插曲之一,賈樟柯在他的電影裡再次致敬了青年時代的深愛

Beyond的《情人》,以「盼望你沒有為我又再度暗中淌淚」開篇,是一幅惆悵模樣,從男主的口吻,將這份有淚、有罪、有付出,還有忍耐的感情娓娓道來。兩個因為時代的關係分隔的太久的香港男子和大陸女孩成為一對情侶,他們試著互相磨合、理解、包容,但時代造成的文化隔閡與語言差異讓這段感情充滿委屈與傷心。

「多少春秋風雨改,多少崎嶇不變愛,多少唏噓的你在人海。它所營造的情感氛圍已經跨越了那個時代,即使不去了解創作人最初的理由,聽眾們依然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解讀方式。濃情蜜意與悵然若失合為一體,讓歌曲中的情愫不再那麼清晰,抒發「時代圍牆」的感慨。

黃偉文創作的《達明一派對》以浮光掠影的方式敘寫90年代的變遷,最後發出感嘆「誰人話這史詩一揭就過,個個也記得它發生過。過去過了但至少也將火把交給他。」就算今天再去聽這首歌,依然能夠為當時的社會立下一個註解。

一個民族的悽惶凜冽,一個時代的光怪陸離,硬是靠這些聲音,挺了過去。大時代的聚光燈照不到每個人的身上去,大多數人也只是篇章下的一個註解,然而正是因為這些歌的存在,平凡人的悲歡哀怨能得到關注。

Beyond

俗套的劇情故事已無人再聽,但粵語歌記錄下來的事件,成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裡,一個微妙的小小見證。一代人從中重新審視自己,認識自己。

4

夕陽無限好

如今再問內地的聽眾,「粵語歌」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什麼?無外乎張國榮或是黃家駒,耳熟能詳的粵語歌也不過《上海灘》《紅日》這樣的作品。毫無疑問這些音樂人在推廣粵語歌上功不可沒。

但是新的問題也隨之出現:粵語歌,真的衰敗了嗎?

進入00年代以來,「四大天王」的風潮過後,唱片業的銷量比過去大幅下降。似乎再也沒有出現過「現象級」的粵語歌,或是劇集播出時萬人空巷的盛況。

唱片業,只是時代的一個小小縮影。所謂今不如昔,也不過是商業的數字計算而已。從內容上來說,歌迷的選擇性卻高過從前。黃金時代的遠去,隨之而來的卻是音樂類型的大放異彩。

我們在聽多了痴男怨女的感情糾葛之後,也能聽到 「為諾貝爾獎出發先算漂亮」(張敬軒《披星戴月》)的志氣;在聽慣了「別流淚心酸,更不應捨棄」(李克勤《紅日》)之餘,也聽得到「學會花圈蓋了後就獻上,有些仗全力亦打不上」(陳奕迅《完》)的消沉萎靡。

我們能欣賞 「你六歲當天,已是我偶像」(《時光倒流二十年》)這樣的純美戀情,也能看到「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打回原形》)的人獸戀;為同性戀發聲的《勞斯·萊斯》「能成為密友,大概總帶著愛」在勁歌金曲的頒獎禮上,贏得了主流社會的認可;「人值得命中減少幾秒,多買一隻表」《陀飛輪》讓人們意識到光陰可貴……

這些十多年前精心製作的歌曲,即使現在去聽,還是深受觸動。他們超越時光,獲得了一種普世意義上的認同。「一曲一世,忠心到底」的時代畢竟過去了,可是粵語歌壇迎來了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2006年為悼念梅豔芳創作的歌曲《夕陽無限好》中,最後的結尾也能印證當今粵語歌的發展狀況:

好風景多的是,夕陽平常事。

然而每天眼見的,永遠不相似。

粵語歌從民間口頭表達發展起來,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之下,取得了一種流行與經典之間的微妙平衡。無論何時何地聆聽,都讓人有「處境都變,情懷未變」的熟悉與共鳴。

這是因為粵語歌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的生活中,它可能藏在過路的貓眼裡、狗爪裡,在潛過滄海的一條白飯魚的懷裡。

相關焦點

  • 不懂粵語的粵語歌壇天后,演唱的粵語歌曲動人之至
    葉倩文,非常有個性的歌后,拍愛拍的戲,唱愛唱的歌,嫁真愛的人。她一開始的演繹方式飽含歐美風格,令其走紅的歌曲《晚風》和《祝福》卻都是臺灣味;後來還改編翻唱了很多外國歌,這可能與她在國外長大,受西方文化影響有關。
  • 深圳,一個不講粵語的城市
    深圳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現象:作為廣東城市,粵語卻幾乎消亡了面對其他廣東人拋來的一串粵語深圳人,只能尷尬地承認自己不會講越來越多人的說粵語,已經被深圳人拋棄了深圳,一個不需要曾幾何時,粵語也是深圳大街小巷的通用語言。去小賣部買完東西,都要說一聲「唔該」;坐中巴到站了,要說「有落」。而如今,在羅湖福田南山,這些原本說粵語的地區,都不太能聽見粵語了。取而代之的是普通話、潮汕話、湖南話......· | 不會粵語的「深二代」 | ·就算在深圳長大,但是不會說粵語的「深二代」比比皆是。
  • 那些隨著記憶流淌的粵語歌曲,你仍在聽嗎
    「鐘聲響起歸家的訊號在他生命裡仿佛帶點唏噓」——《光輝歲月》粵語歌似乎已經沒落沉寂了好多年了,說起粵語歌曲,腦海湧現的旋律仍然停留在上個世紀末。那時香港樂壇正是繁花錦簇,其光芒照進此岸的大陸,那些傳唱大江南北的流行歌曲陪伴了幾代人的成長。
  • 粵語歌友情推薦,聆聽粵語歌的魅力,看看你聽過多少勵志粵語歌
    許多人都有聽歌的習慣,動聽的「歌曲」可以排解我們內心的「不好情緒」。而且很多歌曲尤其是「粵語歌」不但好聽,而且有很多是比較「勵志的」。下面列舉幾個歌手唱的粵語歌,看看你聽過多少勵志粵語歌。說到「粵語歌」,很多人會想起「beyond樂隊和黃家駒」的歌。
  • 學粵語都應該去聽的粵語歌,每一首都是精選,你聽過幾首?
    第一首:陳奕迅 - 浮誇,《浮誇》的曲聽起來有點壓抑和詭秘,是因為作曲者c.Y.Kong本身是張國榮的好友,在得知哥哥的死訊之後,滿腹不解與驚訝,以此曲如實刻畫當時的情緒。不過在y文的筆下,成了一個十分容易跟聽眾發生共鳴的講述小人物的悲慘遭遇的故事。
  • 每個人的心裡,都住著只屬於自己的一首粵語歌
    遇上冷風雨休太認真自信滿心裡 休理會諷刺與質問笑罵由人,灑脫地做人少年行,灑脫地做人第二首:啼笑姻緣,歌者:徐小鳳說到徐小鳳,可能現在的小哥哥小姐姐們不是很熟悉,但是只要談到粵語歌,徐小鳳是繞不開的一位香港殿堂級歌手,可以說她是現代粵語流行歌曲的奠基者。
  • 粵語歌鼻祖—許冠傑
    譚詠麟曾說他是唯一的偶像,張學友表示在他面前沒有人敢稱是巨星,他就是粵語歌曲開山鼻祖—許冠傑!他一手開創了粵語歌流行的時代,也是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的歌手。更是成就了以後的香港樂壇,成就了無數的經典。而許冠傑也拍過很多電影,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在音樂上。在許冠傑之前,香港沒有粵語流行歌曲,在當時,大眾要麼聽英文歌,要麼聽國語歌。要說聽國語歌也是聽粵劇粵曲,而粵語歌在大眾心目中是不入流的,粗俗的,上不了臺面。如果想憑粵語歌在歌壇佔據一席之地,簡直就是痴人說夢。1967年,19歲的許冠傑組建了「蓮花樂隊」,後來發行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專輯《Just a little》,從此聲名鵲起。
  • 陳奕迅:過了這麼久,真正吸引我的他的粵語歌
    我想說他的歌曲當中,最精華的就是粵語歌曲,從病態三部曲《打回原形》《防不勝防》《十面埋伏》和玩物四部曲《葡萄成熟時》《人車志》《沙龍》《陀螺飛》陳奕迅總是用他的聲音「描繪著」這些故事,還有讚美女人的《裙下之臣》,寫給父親的《單車》,寫給朋友的《最佳損友》,出軌的《無人之境》,首首讓你聽到無法自拔,真正的將粵語歌曲發揮的淋淋盡致。
  • 港樂謝幕,誰還在聽粵語歌?
    很多人感慨,華仔真的老了。你可能不懂粵語,但一定有那麼幾首粵語歌,久久地躺在播放列表裡。「學友開口的一瞬,我終於知道為什麼那麼多通緝犯會落網了!」前兩天《新周刊》微博分享了1993年張學友與費玉清合唱《偏偏喜歡你》的現場視頻,神仙打架的名場面,讓評論區躁動不安。
  • 粵語歌詞到底好在哪?為啥這麼多人喜歡?
    雖然粵語歌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在內地,依舊有一群忠實的粉絲,深深的熱愛著粵語歌。在KTV的熱門排行榜上,《浮誇》《萬水千山總是情》《光輝歲月》《真的愛你》《千千厥歌》等這些經典的粵語歌長盛不衰,相反,許多粵語歌對應的國語歌就沒那麼經典,那麼粵語歌詞到底好在哪兒呢?
  • 為啥東北小曲兒裡要摻上散裝粵語?
    不得不說,粵語的國民好感度實在是太高了。粵語被廣東、廣西、香港、澳門、新加坡等全球多地的大量民眾廣泛使用,而深居內地的人提到粵語,第一個想到的必然是香港,是維多利亞港來去的遊船,是繁華商圈閃耀的霓虹燈招牌,是擁擠的中環街頭形色匆匆的人群。這樣的印象,大多來自於曾經輝煌的香港流行文化。對於80後和90後來說,香港文化在這兩代人的童年和青春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
  • 最值得推薦的十首動聽粵語歌
    粵語歌和國語歌哪個更好聽,這個問題應該是見仁見智的。不過個人還是更鍾意聽粵語歌。確實,粵語歌給人更有感覺,更有味道。下面就為大家推薦一下我個人感覺旋律最動聽的十首粵語歌曲。平心而論,張國榮的低音確實比他的高音更吸引人,《風繼續吹》作為張國榮的成名之作不僅旋律動聽,還催人淚下。三、譚詠麟《講不出再見》譚式情歌的代表作,哀而不傷。旋律也是極為動聽。四、王傑《誰明浪子心》王傑唱歌有個特點,那就是尾音拖得比較長,讓人感覺他的聲音一直留在耳朵裡,揮之不去。這首《誰明浪子心》就是典型的例子。
  • 學習粵語一定會學到的
    來到廣東的很多小夥伴都有想要學習一下廣東話。粵語其實真的不難學的,這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廣東人的真實感覺,因為從小大我都沒怎樣學習過粵語,也就是跟著大人說就學會了[狗頭]。學習粵語最好的方法那就是看粵語原聲電影,電視劇和聽粵語歌,因為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小時候也就只有粵語頻道和新聞聯播能看}不過在學習粵語的過程中你要注意一下有些詞語不能亂用的。
  • 衛蘭這首歌第一次聽覺得不好聽,聽第二次你就會驚為天人
    我聽說,喜鵲喝多了可樂會變成烏鴉,歡迎光臨說多了會變成謝謝惠顧,你的貓咪太愛你會變成兔子,啊還有,聽說人會因為太害羞把想說的話藏在句首衛蘭的這首《一場誤會》是當時你在地鐵上讓我一起跟你聽的教室裡你放給我聽的,我知道你是借這首歌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 今年最火粵語歌,《廣東愛情故事》強勢上榜,第1連帶著人翻紅!
    雖然粵語歌的輝煌已經一去不復返,但仍有一些粵語歌曲在流傳,轉眼2018年已經接近尾聲,那麼今年都有哪些粵語歌曲比較流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1.愛的故事上集《愛的故事上集》是由潘偉源填詞,唐奕聰編曲,孫耀威演唱的一首經典粵語歌曲,最早發行於1994年,是孫耀威知名度最高的一首粵語歌曲,發行之後在粵語區已經有很高的知名度,常聽粵語歌的朋友應該也不會陌生,該歌之前雖有一定知名度但不至於大火,今年由於某些短視頻平臺的大量使用,使這首歌曲在內地廣為流傳開來,各個翻唱版本層出不窮!該歌的原唱孫耀威也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並被更多人知道!
  • 致敬流行音樂30年 |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首粵語歌
    尖沙咀是九龍油尖旺區的一部份,與香港島的中環及灣仔隔著維多利亞港相望,是香港的心臟地帶;粵語歌很有特色的一點是:把很多地名唱進歌裡;而因為粵語在廣東省暢通無阻,加上當時對香港電視趨之若鶩,所以香港流行曲也就在整個廣東幾乎是和香港同步流行了。
  • 2018最近抖音很火的粵語歌曲有哪些 歌單曲目推薦
    粵語歌是大家喜歡聽的歌曲類型,抖音上也火了很多粵語歌,那麼抖音上很火的粵語歌曲都有哪些?》,很多快手主揺都有翻唱這首歌,原唱是在快手直播的廣東雨神。  每次聽這首歌都覺得很悲傷,都會想起好多回憶,笑著笑著就哭了,這個歌和陳奕迅的歌很像,那首富士山下。  聽到這苜歌莫名心酸,最近單曲循環好喜歡,有多少人聽著歌不是為了爰情,不喜歡誰可是我心痛,聽著歌也心痛,一直都很想去廣東看看,世界那麼大總是要去看看嘛,而且還特別喜歡粵語。
  • 抖音上很火的粵語歌曲都有哪些?
    抖音上很火的粵語歌曲都有哪些?抖音可以說是帶火了很多歌曲,很多歌都被翻了出來。對於喜歡聽粵語歌的朋友當然也不能錯過那些抖音上超火的粵語歌曲了。這首粵語歌在之前都是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態,它輕快的音樂節奏和充滿小粉紅的歌詞被很多抖友挖掘到了它的獨特之處。「你若中意我,我就鍾意你」也成了很火的歌詞。2.《廣東十年愛情故事》。這是一首粵語和普通話混雜的一首歌,從歌詞就可以知道它 要表達的歌的意思。
  • 為什麼每個人都說粵語好聽,到底好聽在哪裡?
    我們常說,粵語朗誦詩歌很好聽,其中一個原因在於粵語音節和音調的多變。之前粵語版的《慶餘年》在TVB上映,裡面那段「範閒朝堂鬥詩」讓很多網友都不自覺地鼓掌叫好。不是原版的演員臺詞不好,而是粵語與普通話天然發音的不同,粵語的九聲六調,讓鬥詩增添了豪情壯志。粵語發音的美吸引了很多人來學習,同樣也是因為這種音韻美讓人很是頭疼。
  • 許冠傑|開啟香港粵語歌時代的傳奇
    老四許冠傑也拍了很多電影,但是他最大的成就是在音樂上。許家合照粵語歌的春天在許冠傑之前,沒有粵語流行歌曲。許冠傑的少年時代,是貓王和披頭四樂隊的鼎盛時期,在他們的影響下,許冠傑喜歡上了搖滾樂,並於1964年開始玩樂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