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迪士尼開園之際,上海圖書館(以下簡稱「上圖」)展出50多件「迪士尼與上海的淵源」館藏民國文獻。
早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上海就曾有過「迪士尼熱」:迪士尼卡通人物在滬上各類報紙、雜誌、圖書,廣告中頻頻出鏡頭;「華特·迪士尼」成為爭相報導的成功人士;上海各大電影院迎來迪士尼動畫熱潮;米老鼠、白雪公主紛紛成為滬上各大品牌的廣告代言人……
據悉,本次上圖展覽包括「米老鼠與上海本土明星的相遇」、「長篇漫畫:米老鼠兩遊上海灘」、「17歲的張愛玲:論卡通畫的前途」、「與迪士尼別苗頭:萬籟鳴創作卡通片」等專題。展覽從6月13日開始延續至7月11日。
現在我們不妨來一次80年的穿越,找尋民國文獻中的上海迪士尼。
迪士尼初登上海灘
上海在20世紀30年代正值電影行業的黃金時期。當時滬上媒體上出現的「華特·迪士尼」稱呼可謂五花八門:華納狄司耐、華德狄司耐、華脫迭斯耐、華爾脫狄士南、華爾狄斯裡等不一而足。
而那些我們今天耳熟能詳的卡通人物在當時也有別的名字,比如米老鼠曾被叫做「米鼠」,白雪公主喚作「雪姐兒」,唐老鴨則被稱為「唐鴨子」、「唐奴鴨」或「鴨子唐納」。
上圖方面表示,當時《良友》雜誌率先介紹了迪士尼和他的米老鼠。在1932年1月刊中,畫報用整版圖片介紹米老鼠是美國最受歡迎的明星,並藉機用「米老鼠和布魯託一起看《良友》」植入了自家雜誌封面。
《良友》,1932-01-01
再來看這一則刊載於1936年12月24日《大陸報》(The China Press)上的圖片新聞,介紹的是迪士尼先生和他創造的卡通形象問候聖誕節。這時米老鼠、唐老鴨、米妮等各式經典卡通形象都已紛紛登場。
《大陸報》,1936-12-24,A3版
而在圖書界,上海中華書局在1936年在滬出版發行了《米老鼠漂流記》一書。據上圖統計,1950年前滬上出版發行的迪士尼圖書著作至少有12種,包括卡通繪本譯著、根據電影內容再創作和自創的連環畫。
其中米老鼠作為卡通始祖,有關它的繪本和圖書也是最多的,目前能找到的有《米老鼠漂流記》(1936)、《米老鼠珍珠探案》(1939)、《米老鼠大鬧馬戲班》(1939)、《米老鼠開報館》(1947)等。
迪士尼圖書冊
「迪氏成功學」受媒體熱捧
據悉,米老鼠進入中國後,各類報紙雜誌對迪氏「成功秘笈」大為關注並爭相刊載。「著名的卡通畫家」、「偉大的製作家」、「電影界罕有的偉大的功臣」之類的稱謂屢見不鮮。
上圖統計三四十年代的滬上期刊雜誌中,關於華特·迪士尼成功秘訣的文章有數十篇之多。隨著米老鼠系列動畫在滬上電影院熱映,每逢新片獲得成功,報紙雜誌上就會有華特·迪士尼「成功學」的討論。甚至於他的人物生平、待人接物、職業素養以及個人愛好、迪士尼夫婦等都成為媒體分析報導的對象。
《申報》,1941-05-16,12版
《電聲》,1936年第5卷36期
《電影》, 1940年第76期
「白雪公主」成為廣告新寵
1937年12月21日,迪士尼第一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在美國上映。半年之後,也就是1938年6月2日,這部影片正式登陸大上海大戲院和南京大戲院。
據《申報》報導,當時麗都大戲院、大上海大戲院、平安大戲院、南京大戲院、辣斐大戲院分別以 5.2 萬餘人、3 萬餘人、3 萬餘人、2.5 萬餘人、2 萬餘人的賣座成績位居上海各大影戲院前5位。市民們百看不厭,《白雪公主》在上海創造了空前的票房。
在當時媒體報導中都會看到這樣的標題:「白雪公主獲利破最高紀錄,收入七百萬元」「白雪公主在中國、觀眾四十餘萬破紀錄」。據報載,《白雪公主》1938年創下上海當年的票房冠軍,票價一度從3元升至8元,而當時一個工人的平均月薪僅約為14元。
《電聲》1939年第8卷 第29期第1204頁
也是這年的聖誕節,《申報》登載了一幅倪長民的漫畫《白雪公主的八仙過海》。白雪公主手捧蓮花化身何仙姑,與她的七個小矮人一起「八仙過海」。上圖研究員分析,漫畫作者也許僅是一種插科打諢的幽默戲謔心理,但這幅漫畫中人物土洋結合,中西合璧的裝扮風格,恰恰表徵了當時上海地區中西雜糅的社會文化生態。
《白雪公主的八仙過海》, 《申報》,1938-12-25第 14 版
隨著白雪公主的形象深入人心,她也成為廣告主們心怡的對象:比如白雪公主被單、果盤、香菸、香料、絨線、水彩畫冊等等。
以白雪公主香粉為例。商家會把白雪公主「雪白」形象與婦女美白的隱喻意義結合在一起。廣告詞稱:「白雪公主香粉有偉大的效力,來修正你面部一切缺陷,搽了會使你像白雪公主一樣的受人歡迎」,「白雪公主香粉又施除去狐臭,常搽兩腋即覺幽香陣陣,時代女性不可不備焉,分雪白玫瑰肉色三種」。
白雪公主廣告,《申報》,1938-10-10,第46 版
此外,白雪公主這一「IP」在滬上取得巨大成功之後,中國的影片商便將中國版《白雪公主》的拍攝提上日程。《中國白雪公主與七矮人》由當時的國聯公司主持攝製。片方投入了大成本,邀請到當時家喻戶曉的童星陳娟娟擔任主演。1940年的上海《大美周報》上有這樣的記載:「國聯公司攝製十分新奇之新片——《中國白雪公主》,由陳娟娟主演白雪公主,韓蘭根、殷秀岑、洪警玲……分飾七矮人,導演為吳永剛,在新光大戲院開映。」
中國真人版影片《白雪公主》上映前夕,影戲院門口張貼出大幅海報,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的形象公布在大眾眼前,並打出「中國第一部童話故事影片」的字樣。
《中國白雪公主》劇照 《大美周報》,1940年第78期第6頁
爭報迪士尼電影花絮
上圖研究員發現,雖然迪士尼有些故事的原型為世界著名童話中的人物形象,但《申報》《文匯報》《新民晚報》等還是會根據迪士尼電影的內容來介紹他們。報導會提到作品新出現的角色、參演的演員、適合觀看的觀眾年齡等,為電影不久之後在上海公映進行預熱。
即便迪士尼的動畫作品未必會在上海正式放映,當時上海的主要媒體也仍舊會刊發很多有關這些作品的信息和幕後故事。如1941年《申報》上就曾刊登了一篇名為《<騎士降龍記>花絮錄》的文章:
「在本片中,華德狄斯耐親自『漏臉』表演,這還是破天荒第一次。
給制米老鼠,唐老鴨,博羅狗,鵝媽媽,茀丁牛,美人魚,……都有共通的相似點。他們都是《騎士降籠記》中參加演出的『劇中人』。
唐老鴨在走進技術室時,常常扮作馬,換句話說:那承乏唐老鴨發音的克勞倫斯乃許,他起初原本是來學馬嘶的呢。
華德狄斯耐作畫時,只用三個指頭和一個大姆指,據說這樣可以節省不少的時間,真可謂熟能生巧。
在片中,可以聽到最美妙的聲音的效果,在那餘音嫋嫋之際,忽又穿雲裂帛,響遏行雲,殊令人意想不到也。」
《申報》,1941-08-31,12 版
《申報》,1946-6-23,3版
電影衍生品深受喜愛
迪士尼電影在上海票房大賣,使得電影的衍生品也受到市民極大歡迎。比如《白雪公主》和《木偶奇遇記》的曲譜在市民當中抄閱學唱,人們在商場書店可以買到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的圖書和玩具、白雪公主果盤等物品。另外,米老鼠、唐老鴨卡通造型的燙印紙也成為商家的生產對象,市民們對於迪士尼動畫人物的描圖、填色等手工活動極為歡喜。
《白雪公主》曲譜
迪士尼卡通人物的描圖和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