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秋情感苑
「現代社會車來車往,車的種類紛繁複雜,生活中已離不開車,車見證了時代的變遷和觀念的轉變,車代表了社會的發展。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題目自擬,體裁不限,詩歌除外。
考題分析:
1、這篇作文給的題,雖然說車的種類紛繁複雜,但與生活有關的,見證時代變遷的車,最讓人容易想到的還是小轎車的普及。所以從人們的代步工具的變化來寫,比較容易入手。
2、注意抓住「變遷」、「轉變」、「發展」,這三個題眼來寫,即可。
正 文
2017年江蘇高考作文下水文:小轎車的華麗轉身,證明日子越來越紅火
01國人的代步工具隨著時代發展一步步在改頭換面
衣食住行,「行」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雖位居第四,在生活中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人們解決溫飽後,對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
從前車馬慢,古代只有馬車,有船,那也是有錢人家才坐得起的,老百姓出門,主要還是靠兩隻腳。古人近京趕考,要提前幾個月上路。
到了近代,城裡出現了人力車。窮人拉富人的車。
解放後,自行車慢慢取代了人力車。自行車絕對是有錢人家才買得起的車。
70年代,自行車也還是稀罕物,那時誰家辦喜事娶媳婦,能借到自行車去迎娶新娘,也是相當有面兒的事了。
80年代中後期,買鳳凰、永久這樣的名牌自行車仍要用車券,那時誰家要是擁有一鳳凰牌的28自行車,左鄰右舍不知要有多羨慕嫉妒恨呢。
其時不論貧富,家有自行車的,不騎到車子其他都響只有車鈴不響的地步,是捨不得扔掉的。
90年代初期,買輛新自行車仍會當寶似的,那時我鄰居家的孩子剛分配了工作,買了輛新的二八自行車,那孩子一天要擦三次。
那時自行車儘管已開始普及,不過停在街頭巷尾,倘若不上鎖的話,一眨眼的功夫被順手牽羊的機率還是蠻大的。
這時,摩託車已開始進入萬元戶家庭。
小轎車還只能是單位大領導的坐騎。
90年代末期,普通人家也買得起了摩託車,然家有摩託車的人家也是幸福感滿滿的。
2000年到2010年期間,摩託車沒風摩多少年,電瓶車漸漸取代了摩託車。我家的摩託車停在公共車庫三年,2008年當廢品賣了300元。
2010年到2020年,這十年,是車輛更新換代的十年,也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
這十年,小轎車進入尋常百姓家,小轎車不再是單位領導的坐騎。摩託車開始淡出人們的生活。城內電瓶車,出城小轎車成了大多數市民出行的方式。
這時,盜車賊大都哭著下崗了。自行車隨便停在哪家超市前,即使不上鎖,也不會少。我們小區公共車庫裡的自行車大多不上鎖,都成了公用自行車,誰上街就近辦點事,都挑輛好點騎一騎,回來還停到原處。
02國人富裕後思想觀念改變,提高生活質量成主流
2000至2010年期間,開得起私家車的都還算有錢人,那私家車也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那時能開私家車上班的,也是同事們羨慕嫉妒恨的對象。
2010年以後,情形完全變了。普通人家也買上了私家車。
最近這四、五年,就有點看不懂了,無論是在單位,還是在小區,有時隨便從車上下來一位,都讓你挺意外的,這不是某某嗎,平時看著挺窩囊的,竟也開上車了,再一想,這小子是80後,雙獨家庭,雙方父母一湊,買輛十幾萬的車,就跟那時買輛摩託車差不多。
有時看到從車上下來一位大叔,近60歲,這人我認得,暗自納悶,2007年他家買9萬塊錢的房還買不起呢,想不到現在竟然也開小汽車上班了,再一想,最近他成拆遷戶了。這搖身一變,翻身了。
所以,現在能開上私家車的,不再是有錢人,而開不上車的,也不是窮人,而是40、50後不會開車的老人。
60後們趕上了學駕的末班車,磕磕碰碰的也成了老司機。
眼下的70、80後,成了擁有私家車的主力軍。
90後開的車,不少是60後父母給女兒買的嫁妝。
倘若以原生家庭為單位,那中國平均每一戶家庭都有一輛車,有的普通家庭甚至都二輛車了。
國人在解決完吃飯穿衣的溫飽問題後,在住與行上追求高質量了。
03私家車增多,車位成了香餑餑
自從小轎車普及後,世界的距離正在縮小。火車、飛機也成了老百姓首選的遠程交通工具。
從前車馬慢,1835年那會兒,曾國藩進京參加會試名落孫山,為了繼續參加第二年的恩科會試,曾國藩選擇暫住北京複習,等待來年再考,那時從北京到湖南往返需要一年的時間,在北京住一年的費用也比路上往返的盤纏划算。
如今從湖南省會長沙市飛到北京裡程1446公裡,時間3小時40分;坐火車距離是1593公裡,5小時38分到達;
這些年,中國的路越造越寬,橋越造越多,可路上依然還是很擁擠。車位更成了香餑餑。
我每天早上上班要提前去公司才能搶到好車位,晚上下班要及時回家才能搶到小區內的車位。
我們公司原先只有大樓前的空地和樓東的路上做車位,可以泊車30餘輛。最近這幾年車位緊張,大樓對面的路上也劃了停車位,下雨天,更是車滿為患,不用說挑地兒了,能找到一個地方停車就不錯了;
下班回晚了,不但小區內沒有車位,就是小區外的道路上也沒有車位了。
一個五線城市的車位都緊張成這樣,更不用說上海、南京這些大城市了。
上海一些大醫院附近因停車難,甚至滋生了代人找車位的職業,外地人開車去人生地不熟,不敢在大街上亂停車,這時就有人舉著「車位」的牌子,拉你到附近的小區、單位去停車,帶路費收15元。
南京市江蘇省人民醫院前的私家車若想開進醫院探望病人,需排一個多小時的隊,才能進入醫院的車庫。
人多,路多,車多,成了富裕後遺症。
一個二線城市高檔小區的地下庫車位,動輒十幾萬。五線城市的地下車庫最起碼也要兩萬。
車子越來越多,車位越來越貴。
私家車讓人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的同時,也引發了新的社會問題。
然而,有車,總比沒有車好;車多,總比車少好。
總而言之,車來車往,日子,自然是越過越紅火好。
我是@金秋情感苑,在人生的金秋時節,與你一起聊聊人生百態,說說人間情感。歡迎關注或點讚,讓我知道你來過。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