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意媽媽談教育
學生可不可以帶手機上學,一直是一個老師和家長最為頭疼的問題。允許學生帶手機,又怕學生沒有自制力,不讓學生帶手機,又怕家長不能及時地聯繫到學生。
在現在人們的生活中,手機已經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管是在平時走路、逛街、休息的時候,經常能看到身邊有許多的「低頭族」。因為專注於看手機,導致自己不小心摔倒、跌下樓梯的等新聞更是不計其數。成年人尚且不能很好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間和場合,換到未成年人上,想讓學生們能抗住手機的誘惑,更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
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已經不是新鮮的事情了,一般老師會讓學生上課期間將手機收起來,等下課再拿出來使用。但是很多學生無法忍住玩手機的欲望,在上課期間仍然偷偷摸摸地在下面玩著手機,導致學習成績下滑等等。為了能讓學生專心學習,老師經常會沒收學生的手機,每每到這個時候,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係就變得劍拔弩張。
學生可以帶手機上學嗎?
學校不允許學生帶手機上學,這麼做合理嗎?——這是許多學生內心中的疑問。針對這個問題,我國教育界相關部門發出回應,具體如下:
現在的手機更新換代速度快,其手機的內容也早早不再是以前,只能打電話和發簡訊的時代了。現在的手機功能強大,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在手機之中,找到相應的APP。手機在方便了我們生活的同時,也讓我們開始逐漸依起來,變得手機不離手。
而在生活中,在學生放學的時候,經常能看到一直拿著手機玩的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的學生,在他們之中許多人,是無法合理控制玩手機的時間的。所以,這次教育界出臺了這項政策之後,不僅老師開心了,家長得知後也紛紛點頭表示配合。我個人覺得出發點是好的,雖然從某種意義上無法鍛鍊學生的自控能力,但是卻能給他們一個適應脫離手機的好習慣。
為什麼帶手機的學生越來越多?
原因一、羊群心理
自己身邊的同學都帶著手機上學,平時生活中想聽歌或者查資料都很方便,如果身邊的同學都有了,就自己沒有的話,就顯得自己與同學有了差距,內心自卑不說,還總覺得自己比這個同學第一等。其實這個就是人們常說的羊群效應,身邊的人都有了,自己也想同別人一樣。
原因二、及時聯絡
現在學生放學基本上是自己回家,如果學生回家晚了,家長會十分擔心。這個時候,如果學生有手機的話,就可以及時聯繫到學生,確保他在回家的途徑中,沒有出現意外等等。如果到了時間,學生不僅沒回家,還沒有手機的話,那麼家長估計連報警的心都有了。
原因三、手機遊戲
各類手機遊戲,大部分的客戶都是學生群體,雖然這些學生買手機並不是為了玩遊戲,但是一旦接觸遊戲之後,就很難再擺脫遊戲的控制了。如果身邊的同學都玩某一款遊戲,那麼這個學生也會為了有共同話題,而選擇去玩遊戲,不然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談論遊戲的時候自己跟不上不說,還容易被同學笑話。
原因四、不會丟錢
帶紙幣出門的人越來越少,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用手機支付,因為手機支付不僅方便,還少了來回找錢等煩惱。很多家長都怕學生將零花錢,大手大腳的花光,於是為了控制學生消費,就選擇直接用手機支付,畢竟手機對學生來說很重要,基本上是不會離開身體半徑一米,要丟的概率就很小了。
家長得知這項政策之後有何反應?
支持:現在自己家孩子的學校,會在學生上學後,統一管理學生的手機,等到學生放學之後,再將手機逐個歸還。這樣不僅在上學時候,學生能夠安心的學習,在放學之後,家長也不用因為聯繫不到孩子,而萬分焦急。
反對:手機並不是學生學習不好的替罪羊,曾經小說橫行,後來電視橫行,現在是手機橫行,哪一次不是有大批的孩子迷戀這些東西?難道家長在自己小的時候,就沒有迷戀過什麼嗎?所以,最好的辦法並不是沒收,而是更好的教育方法。
言歸正傳:
關於學生能不能帶手機上學,這並不是一個能完全肯定的問題,如果不帶手機那麼學生放學後的安全問題誰來負責,但是如果學生帶了手機,上課期間偷偷玩手機,耽誤學習又有誰能負責?所以,我覺得現在的教育並不僅僅只是手機的問題,如果要徹底解決外界幹擾的話,那麼還是需要一個更好的教育方法,比如自控力訓練等等,總是長路漫漫,任重道遠啊。
觀點搜集:你覺得禁止學生帶手機上學,是對是錯呢?#教育#
(圖片數據等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