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界六道和大千世界的秘密

2021-01-08 酒歌說文

古人雖然沒有高倍數的天文望遠鏡,也沒有宇宙飛船。但一樣建立了一套完善,樸素的空間和時間體系。

「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可見古人把空間看做宇,把時間看做宙。

以此類推,佛教的宇宙觀,其實就是佛教對空間與時間的認識。

佛教的空間觀受到其他原始宗教的影響,同樣認為整個宇宙世界是以無數個地球為基礎點,太陽和月亮並存的「小世界」構成的「大世界」。

位居小世界中央的乃是須彌山,此山與其他山不同,越往山頂越廣闊,因為越往山頂,所住的天王地位越高,法力越大。

山頂上有忉利天宮,裡面居住著帝釋天,以及乾達婆、緊那羅等佛教護法。

須彌山的山腰居住著著名的四大天王,駐守四方天界。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提多羅吒,懷抱琵琶;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手持寶劍;西方廣目天王毗留博叉,手持寶蛇;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手持寶傘。

一千個小世界構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構成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構成一個「大千世界」。三千個「大千世界」構成一個「佛土」。也稱為「佛剎」。

這是一個完全佛教化的世界。看上去很生澀,但通俗的理解,可以認為佛土相當於某個星系。無數個佛土構成了完整的宇宙,無窮無盡,無邊無際。

在每個小世界的最中心是須彌山。周圍是香水海環繞,香氣繚繞。七金山環繞在外圍,七金山也叫「七輪圍山」,意思是這七座金山都像圍牆一樣將須彌山圍在中間,七輪圍山之間是七重香水海環繞,所以香水海的海水不會外溢。

第七重輪圍山外面就是大鹹水海。在大海的南方有一塊大陸稱為「南瞻部洲」,三角形,北廣南狹。

在大海的東部有大陸名為「東勝神洲」,形如彎月,東部窄西部遼闊,這是《西遊記》中孫悟空的老家。

在大海的西部有大陸名「西牛賀洲」,形如滿月。

在大海的北部有大陸名為「北俱蘆洲」,呈方形。

在大海的外圍則有鐵圍山環繞,所以海水不外溢。整個世界由風輪催動,在虛空中遊動。

小世界內部也有高下不等的類別。即所謂的「三界」。「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欲界」是食色眾生所居的世界,有貪、嗔、痴的欲望。

色界的「色」指的是物質,在這裡的眾生粗俗的欲望已經不存在,故而身色輕盈,沒有重量;沒有男女欲望,故也不分男女。色界分為四禪天。即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

小世界為初禪天所攝,兩者面積一樣。小千世界為二禪天所攝,兩者等同。中千世界為三禪天所攝,兩者面積相等。大千世界為四禪天所攝,兩者相等。

無色界是既無欲望也無形體者所住的地方,沒有房屋,也沒有物質性的東西存在,故稱「無色界」,無色界也分四個層次,前三個層次的居住者還有心識,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則連心識都空了。

欲界共分為六道。從上到下分別是天道、阿修羅道、人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天道又分六重,最低的為四天王天,率領天龍八部,守衛天宮。

阿修羅道:住在輪圍山內和須彌山腳。特點是能量大,但野心大,善嫉妒,好鬥,不滿足,經常上山挑戰天道神靈,被打的殘肢隕體。

人道:貪、嗔、痴,欲望強。

畜生道:住在地面上。

餓鬼道:有的住在地下,有的住在墳地、山洞裡。

地獄道:包括孤獨地獄、近邊地獄、八寒地獄、八熱地獄等,分別有十殿閻羅王所管轄。

佛教認為,色界眾生雖然沒有了男女欲望等粗俗欲望,但還有其他一些欲望,仍然有煩惱困擾仍然有壽命限度,還會在三界內輪迴,故不是解脫道。

所以,佛教認為超脫生死輪迴唯有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這就是佛教的空間觀,下一章節講其時間觀。

原創不容易,更多資訊請關注「酒歌說文」,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人文知識以及傳統文化。反正不要錢,多少學一點。

相關焦點

  • 佛教中「三界六道」和「解脫果」的關係
    在佛教中,「三界六道」是什麼呢?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就相當於是我們的世界觀。佛教的世界觀認為,眾生皆是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無量劫以來,眾生皆在這裡面生死相續,不斷輪迴。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什麼是三界呢?三界既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之中,又分別對應相應的六道,地獄、餓鬼、畜生是三惡道;人、天阿修羅、欲界六天是三善道。
  • 佛教「三界」和「二十八天」的關係
    三界,佛教指六道眾生輪迴所居住處。按照生命形式的不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的眾生不論形式如何,也不論壽命的長短,仍處於輪迴之中。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類的俗語,來表示修行的終極目的。
  • 三界是指天地人,那麼六道又是哪六道呢?
    在我國古老的神話傳說中,三界六道這個詞語經常被人提及,比如西遊記裡面的玉帝就是三界之主,鎮元子就屬於三界之中的地仙之祖,因此大家對於三界這個詞語應該沒什麼疑問,但是對於六道可能很多朋友就有疑惑了吧!那麼問題來了,我們都知道三界是指天地人三界,那麼六道又是哪六道呢?
  • 何為三界六道,你怎麼理解三界?
    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在很多的電視劇、電影、小說中都有聽過一個詞語——三界六道!目前電影電視劇中,對神鬼怪的介紹越來越少,為了迎合觀眾口味,大部分導演會根據暢銷小說改編,而改編又很大程度的藝術化,造成一種扭曲怪現象呈現在大家的視線中。
  • 神話傳說中的三界和六道,分別是哪三界,哪六道
    在《西遊記》中,經常提到一個詞,叫「三界」,玉帝是三界之主,但是關於具體是哪三界,很多夥伴還不是很熟悉,甚至還有的夥伴將神話傳說聯繫起來,說《西遊記》中有六界。玉帝只是三界之主,另外三界並不歸玉帝管轄。
  • 佛教的大千世界:有情世間及其社會結構
    由社會層次的高低形成一個立體結構,它是佛教世界更深刻的內容,是內部結構。  表現佛教社會結構的主要概念有「三界」、「六道」、 「十界」、「淨土」等。  第一節 三界概說  「三界」是佛教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指凡夫生死往來之世界,基本劃分為三個層次。三界雖主要指眾生的社會層次,但比之其他有關概念,它與空間層次的關係最為密切。
  • 佛法:學佛人,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六道中」
    每個人信佛的因緣和目的都各不相同,因而對於這一問題的回答也自然千差萬別。但想必有不少人信佛是為了求得佛菩薩的保佑,從而獲得現世的福報。大願地藏王菩薩眾生由於無始以來所造下的無盡業力而在三界六道中生死流轉。如果想要了脫生死、不再輪迴,就得跳出三界、脫離六道。
  • 獵妖手遊三界六道由來全揭秘
    導 讀 今天給玩家們帶來了遊戲中的三界六道的由來解讀,相信很多玩家都迫不及待了,接下來和九遊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 世界分「三界」的說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
    在道教中,三界指的天地人,而在佛教裡,「三界」卻有著別樣的意義。佛教的三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是眾生生死輪迴的世界。欲界很雜,包括了佛教六道中的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和天道中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哪三界,哪五行?從佛家來簡析
    三界六道說實話,解釋三界五行的概念,非常費力,因其深奧繁瑣,而且很多知識與道理超越了目前科學的維度三界二十八天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大千世界上述的三界二十八天,各有殊勝特點,非三言兩語可錄。三界諸天,只不過是一個小世界而已,這個小世界,即我們所在的太陽系。
  • 佛教六道輪迴講的是什麼呢?詳解佛教所說「六道」!
    後來佛教將眾生世間的生滅流轉變化,按其慾念和色慾存在的程度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統稱為三界。欲界又稱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眾生,從下往上,又可分為「六道」。佛教認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業力牽引至六道中(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接受下一世的界報,如此輾轉受報,輪迴不停。
  • 六道輪迴指的是哪六道?到底如何才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
    怎樣才能跳出三界,不受輪迴呢?今天咱們來一一講述:一、何為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原為印度婆羅門教的世界觀,後佛教引用。佛法認為天地之間有輪迴,而輪迴當中又有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別會苦、所求不得苦、五陰盛苦。如此,六道輪迴可以說苦多於樂,所以人生是苦誨也。古人所謂的六道,即天道、阿修羅道、人道與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
  •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有著近兩千年佛教思想文化的中國,在宗教界裡,佛陀的思想可謂是包含了千千萬萬的宇宙智慧。不管從哲學角度,還是物理學角度,近年來,都受到了學術界的關注。也因此佛學大師聖嚴法師在《真信的佛教》中,詳細了描述了關於佛教是否相信「輪迴」做了回答,本文大茶經就通過佛家大德一書中來探討佛教的「輪迴」問題做一個闡述。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有哪六道呢?關於佛教的「輪迴」並不簡單的一句人的生與死的輪迴,佛教有著自己的觀點。佛學大師有云:「所謂的輪迴,實際上是上下浮沉的生死流轉,並不真的像輪子一般的迴環。」
  • 漲知識:你我在佛教「三界」中的哪一界?
    跳出三界外佛教「三界」:第一界叫做「欲界」。「欲界」就是「六道」。修與行第三界叫做「無色界」。只有受、想、行、識四心。此界沒有色,離開了物質但還有一些精神的東西在此界有「四重天」。白蓮花三界二十八重天示意圖如下:
  • 虛雲禪師:三界輪迴以淫為本 六道往返以愛為基
    三界無安猶如火宅,努力修行出離輪迴。(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凡在三界之內,都要六道輪迴,六道之中,分三善道,三惡道。天、人、阿修羅,是三善道;畜生、餓鬼、地獄,是三惡道。 六道之中,每一道都有千品萬類,貴賤尊卑各各不同。故經云:「譬如諸天,共器飲食,隨其福德,飯色有異,上者見白,中者見黃,下者見赤。」 欲界諸天有淫慾,四天王天與人間同,忉利天淫事與人間略異,只過風不流穢,夜摩天則執手成淫,兜率天但對笑為淫,化樂天以相視為淫,他化天以暫視為淫。《楞嚴經》說:「如是六天,形雖出動,心跡尚交,自此已還,名為欲界。」
  • 詳解佛教所說「六道」
    然而,佛教對人生後亦有獨特的看法。佛教認為人死是依身前所造業力(引業)牽引至六道中(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接受下一世的界報,如此輾轉受報,輪迴不停。佛陀依聖人的智慧觀見,概括世間一切有情眾生為六大種類——天、人、阿修羅、餓鬼、畜生、地獄,前三者屬三善道,後三者屬三惡道。但因凡夫智慧不及佛陀,唯得親見人畜二道;佛陀智慧圓滿,得以天眼親見其餘四道眾生。
  • 《三界九地之圖》—— 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佛教天人合一圖。佛教認為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圍繞須彌山設立三個生命層次此為三界。把三界細化之後稱為九地,地,這裡指的是區域或領地。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須彌世界所構成,一千個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2、須彌山腰---日宮、月宮、堅守天、持鬘天、恆憍天、四天王天
  • 他和精靈美女結下契約,縱意三界六道,成就邪皇大位,都市修仙文
    他和精靈美女結下契約,縱意三界六道,成就邪皇大位,都市修仙文很感謝你發現了小編的存在,既然有緣相見那就點個關注吧!小編很幸運能為大家推薦都市修真小說,小編會節選一些精彩內容給大家,喜歡的話一定不要忘了評論,小說精彩內容下面有連結,免費章節可以放心閱讀!本期:男主精靈美女結下契約,從此一飛沖天。修煉神訣天衍不滅訣,縱意三界六道,成就一代邪皇大位。
  •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佛教中常說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為身,有肉質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前面在「修煉」中所謂的「四禪八定」修成後,也僅能突破色界天,還不能衝出三界。
  • 在佛教中何謂「三界」?
    《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三界三界又稱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為有。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