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三界」和「二十八天」的關係

2021-01-08 舒放的後花園

三界,佛教指六道眾生輪迴所居住處。按照生命形式的不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的眾生不論形式如何,也不論壽命的長短,仍處於輪迴之中。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類的俗語,來表示修行的終極目的。

三界的概念,建立在佛教的宇宙觀之上,在了解這個概念之前,先說一下佛教的宇宙觀。

佛教中的「世界」,世是時間,界是空間。世界就是時空的組合(界定)。佛教關於世界的最小單位為「小世界」。一個小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內含一日一月、四大洲(每一大洲率兩小洲),外圍以鐵圍山為界。

一千個這樣的小世界叫「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大千世界」。三界,就是一個完整大千世界的劃分。

眾生的六道輪迴從下往上是: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其中最上層的天,也就是天人,按果報的不同劃分為二十八個層次,這二十八個層次就是佛教的二十八天。二十八天雖然都是天道,但卻分屬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

欲界:欲界——顧名思義,指生活其間的眾生有著欲望。這裡的欲望正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言的「食色性也」中的食慾和色慾,欲界眾生的食慾和色慾是一種本性。

欲界共有包含地獄、餓鬼、人,以及天人道裡的六層。因為處在欲界,所以這六層天人所居稱為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最低一層的四天王天,居於須彌山半山。

色界:色界位於欲界之上。為已無食色之性,但尚有色身的有情眾生所居。色界眾生處於禪定之中,以禪悅為食。色界含十八層天,分為四禪。四禪之禪,是相對於欲界而言:欲界有紛雜欲望而沒有定心,所以要以禪定脫離色界進入色界乃至無色界。四禪的劃分依果位的不同。四禪中的「無煩惱天」之上,就是阿羅漢果,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羅漢。

初禪: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二禪: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三禪:少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四禪:福生天、福愛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惱天、無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

無色界:無色界在色界之上,此界眾生已經完全沒有任何物質形式(沒有身體),是一種純粹精神的存在,眾生以心識住於深妙的禪定之中。因為沒有色身之故,稱為無色界。

無色界四天為:空無邊處天、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非想非非想天。

從外部而言,無色界的眾生有著最大的福報,但是佛陀曾言,欲界中的人身,才是最好的福報。因為得人身夠能聽聞佛法,而不像無色界眾生——因為沒有身體且住在四空定中,無法聞、思、修,不能增長福德和智慧,只是極大地浪費時間。

不論是欲界還是色界和無色界,由於都還處在輪迴之中——儘管欲界六天的一晝夜就已經是人間五百年,遑論色界和無色界天人的壽命之長已經是天文數字,但天文數字對應天文尺度——不論多久,仍在輪中之中,所以佛陀說:三界無安,猶如火宅。

相關焦點

  • 佛教中「三界六道」和「解脫果」的關係
    在佛教中,「三界六道」是什麼呢?以現代的觀點來說,就相當於是我們的世界觀。佛教的世界觀認為,眾生皆是生活在三界六道之中的,無量劫以來,眾生皆在這裡面生死相續,不斷輪迴。圖片來源於網絡那麼,什麼是三界呢?三界既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之中,又分別對應相應的六道,地獄、餓鬼、畜生是三惡道;人、天阿修羅、欲界六天是三善道。
  • 漲知識:你我在佛教「三界」中的哪一界?
    跳出三界外佛教「三界」:第一界叫做「欲界」。「欲界」就是「六道」。心似蓮花第二界叫做「色界」。白蓮花三界二十八重天示意圖如下:三界二十八重天需要說明的是:1、我們常說三界眾生,這個三界都屬於迷界,系眾生生死輪迴之苦,故為聖者所厭棄。2、我們常講的生死苦海,在「欲界」,我們每個人都追求脫離苦海,所以至少要出離欲界。
  • 佛教中的三界指什麼?佛教的世界觀,修行之人都該看看!
    佛教術語中的三界指的就是三種無為解脫之道,三界可以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除此之外,三界也可以指斷界、離界、滅界,或是指法界、心界、眾生界。佛教認為在欲界的眾生,都是有情慾的,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從欲界六重天再往上去,就到了色界。色界共有十八層天,每高一層,福報就多一分。
  • 佛教三界六道和大千世界的秘密
    但一樣建立了一套完善,樸素的空間和時間體系。「上下四方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可見古人把空間看做宇,把時間看做宙。以此類推,佛教的宇宙觀,其實就是佛教對空間與時間的認識。佛教的空間觀受到其他原始宗教的影響,同樣認為整個宇宙世界是以無數個地球為基礎點,太陽和月亮並存的「小世界」構成的「大世界」。
  • 到底有多少重天?我們通常說的三界是指什麼?
    我們看一些書籍和一些神話傳說都提到了「九重天」。特別是道教的《太玄》說:「有九天,一為中天,二為羨天,三為從天,四為更天,五為晬天,六為廓天,七為鹹天,八為沈天,九為成天。」九重者是指一個概念意思是多層。《太玄》又說:「天以不見為玄。」《道德經》第一章就說:「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 在佛教中何謂「三界」?
    《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三界三界又稱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為有。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
  •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佛教中常說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為身,有肉質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前面在「修煉」中所謂的「四禪八定」修成後,也僅能突破色界天,還不能衝出三界。
  • 世界分「三界」的說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
    在道教中,三界指的天地人,而在佛教裡,「三界」卻有著別樣的意義。佛教的三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是眾生生死輪迴的世界。欲界很雜,包括了佛教六道中的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和天道中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 佛教: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層層不同,各有凡聖
    然而許多人只是知曉」三十三天「,可對於佛教中的二十八天一無所知,其實二十八天乃是由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和無色界四天共同組成,今天便為大家一一介紹:02欲界六天從大地水輪以下,到他化自在天,都叫做欲界,因為這裡的眾生還有情慾。自下至上,共有六天。一是四王天。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哪三界,哪五行?從佛家來簡析
    三界二十八天從佛教的角度來看: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 無色界天沒有任何色相,無物質、無身體、宮殿、國土,唯有心識住於深妙之禪定,此界眾生必須要了知心意識當體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離,見達自性,則當下即可出離無色界天。上述三界,在境界上有很大的差別,但仍是迷妄有情,是未得到真正解脫者所處的空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迷苦,猶如大海,故又稱苦海。所以佛陀教化我們要跳出三界方得真正解脫。
  • 佛教常識:佛教的「三界」是哪三界?學佛人一定要懂得!
    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6講請問大家,知道三界嗎?哪三界知道嗎?欲界、色界、無色界。我們想想我們觸摸的東西、呈現的世界這麼真切,觸摸的桌子這麼的真實,怎麼會有「無色界」這樣的一種世界呈現?大家想想三界內最高的一層叫做無色界,就是說身體(這個色身)的障礙已經完全沒有了。
  •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孫悟空說了一句話:「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
  • 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
    佛教認為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圍繞須彌山設立三個生命層次此為三界。把三界細化之後稱為九地,地,這裡指的是區域或領地。忉利天(三十三天) 和夜摩天、兜率天(睹史多天) 、化樂天(樂變化天) 、他化自在天。
  • 「天」在佛教裡面實際的含義是什麼?幾乎沒人真懂!
    昌樂法師講述《淨土探微》144彼佛國土常作天樂,天在印度傳統文化當中有二十八重天,大概是那個世界可以分二十八重,二十八重有二十八類不同的眾生。佛教講六道輪迴,六道輪迴就是地獄、餓鬼、畜生、人、阿修羅、天,這是六道輪迴。
  • 道教中的三界是哪三界?
    俗話說:「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呢?人們都是在三界之內生存的,有的人就像現實世界一樣,經歷生死輪迴,有的人注重修行,得道成仙,長生不老,但依舊存在於三界之內,只要存在三界之內,就要遵守三界的規矩 ,不是自由的。
  • 西遊的三界、五行
    心靜三界,佛教道教各有說法。佛教的三界比較複雜,指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是處於生死輪迴中的、迷妄有情的眾生生存場所,故三界又稱為苦海。由於在三界中還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槃之路,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以佛法教化三界眾生,教眾生做人做事,以圓滿智慧普渡眾生,以悟色悟空出世。道教的三界比較通俗,天地人三界。通俗理解為將天地人三界視為三個球體,分別置於三角形的銳角之上,形成三界之勢。魔妖精靈等族群處於聯線位置。
  • 三界九地之圖詳解(視頻)
    距今一千多年前的敦煌稀世國寶《三界九地之圖》是目前發現的,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界九地圖, 也是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
  • 科普:佛教中的「三界」指的都是什麼?可以在生滅變化中流轉!
    三界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因三界迷苦如大海之無邊際,故又稱苦界、苦海。在佛教術語中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道。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的確切年代至今還無定論,說法很多,最廣泛的一個說法是在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在河南洛陽建立了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
  • 何為三界六道,你怎麼理解三界?
    相信大家和小編一樣,在很多的電視劇、電影、小說中都有聽過一個詞語——三界六道!目前電影電視劇中,對神鬼怪的介紹越來越少,為了迎合觀眾口味,大部分導演會根據暢銷小說改編,而改編又很大程度的藝術化,造成一種扭曲怪現象呈現在大家的視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