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分「三界」的說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曾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超越天界、下界、幽冥界三界之外,而在《仙劍奇俠傳》中,又有著人神魔仙妖鬼六界的存在。其實,無論是天界、下界、幽冥界,還是人神魔仙妖鬼六界,它們都源於中國的一個古老的世界觀——「三界」。

「三界」的世界觀,主要存在於佛道兩家的思想中。雖然兩個宗教都有「三界」,其具體內容卻大不相同。

在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裡,三界劃分為天界、地界、人界三界。所謂天地人三界,天界指的就是神仙所在的天庭,人界就是人間,而地界則是陰間。

這種天地人三界的說法,早在上古時期就存在了,被稱為「三才」。在盤古開天的神話故事中,盤古親手將三界打開,世界從混沌化為今天的樣子;共工怒觸不周山之時,天柱和地維被撞斷,導致天地傾覆,這才有了天道在左、地道在右、人道居中的說法。

在我國古典哲學著作《易經》中,《說卦》一文這樣闡釋道:「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這裡的三才,被解釋為天地人三道。老子吸收其思想,用天地人構成了道家理論中組成命數的天幹(天機道)、地支(地脈道)、藏幹(人間道),進而提出了道家中的「三生萬物」的理論。

在道教中,三界指的天地人,而在佛教裡,「三界」卻有著別樣的意義。佛教的三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是眾生生死輪迴的世界。

欲界之所以叫欲界,是因為這裡的生物具有強烈的情慾、色慾、食慾、淫慾等慾念。欲界很雜,包括了佛教六道中的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和天道中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墮入地獄的是前世作惡多端的人,他們將在那裡遭受無窮無盡的折磨;墮入鬼道的,是前世犯貪瞋的人,他們將飽受饑渴之苦;而愚笨痴呆的人,則會在死後墮入畜生道,作為動物存在;有德行、尊戒律的人,則再生可遁入天道,作為未遠離樂欲的天人存在。

居住在色界的生物,則很厲害,都是遠離色慾和食慾的聖人,隸屬天人道,沒有男女性別之分。他們苦修禪定之力,根據自己的修為又可分為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四層。

無色界則十分玄乎,這裡活像科幻電影《黑客帝國》裡的Matrix世界,每個個體都都沒有實體,只有思想存在。和Matrix不同的是,這裡的個體無欲無求,,只剩下受、想、行、識四心。在這裡,個體也是作為天人道存在,依據修為的深淺被分為四層——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和非想非非想處,即四空天。

可以看出,佛道兩家對三界的定義是迥然不同的。道教是按照物種將世界分為天地人三道,三界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處的世界。而佛教則是按照修為的境界進行劃分,我們所在的世界僅僅是其中最底層的欲界,各族之間根據因果報應往復輪迴。

其實,三界的說法不僅僅存在於佛道兩家之中。除此之外,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各民族的傳統宗教薩滿教中,也有著三界。在蒙古薩滿教中,宇宙分為上界、中界和下界。上層世界即神靈世界,中層世界是人和動物的所居之地,中層世界與下層世界之間存在著一個未知世界——人死後之去處,下層世界則是充滿魔鬼的地獄。

一定時期的文化即是一定時期經濟政治的客觀折射和反映。無論是中國本土道教的三界,還是來自印度的佛教的三界,或是在烏拉爾一阿爾泰語系各族人民中流傳的薩滿教的三界,都是生活在中古時代的人類受制於落後的生產力和科技,對自然世界的一個看法,有著相似之處,也有著不同之處。

因此,關於三界說的起源,我們不能說是哪一家所出,而應該將其視為人類發展道路上對自然世界看法的一個裡程碑。

在當今的仙俠類文學或者影視作品中,大多數都是融合了佛道兩家的說法,按照道家將眾生劃分為天地人三界,同時又依據佛家的六道將三界分為多個族群。「三界」已經從一種世界觀變為了一種文化,正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流傳下去。(微信公眾號「袁史」)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三才」、「三界」、「三界六道」

相關焦點

  • 道教中的三界是哪三界?
    俗話說:「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呢?人們都是在三界之內生存的,有的人就像現實世界一樣,經歷生死輪迴,有的人注重修行,得道成仙,長生不老,但依舊存在於三界之內,只要存在三界之內,就要遵守三界的規矩 ,不是自由的。
  • 西遊的三界、五行
    心靜三界,佛教道教各有說法。佛教的三界比較複雜,指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是處於生死輪迴中的、迷妄有情的眾生生存場所,故三界又稱為苦海。由於在三界中還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槃之路,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以佛法教化三界眾生,教眾生做人做事,以圓滿智慧普渡眾生,以悟色悟空出世。道教的三界比較通俗,天地人三界。通俗理解為將天地人三界視為三個球體,分別置於三角形的銳角之上,形成三界之勢。魔妖精靈等族群處於聯線位置。
  • 何為三界六道,你怎麼理解三界?
    在看《西遊記》、《西遊記後傳》、《東遊記》等電視劇時,你也會發現,他們在應劫、被貶的時候都會提到三界六道之類的話語,特別是豬八戒就是在投胎的時候錯投了豬胎(畜生道)才會搞得那麼一副鬼臉,其實我很好奇,豬八戒命名法力高強,為什麼不把自己的容貌變回去!後來小編也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其實三界六道是一種籠統的說法,而且佛道兩家對三界六道的認定還不相同。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的確切年代至今還無定論,說法很多,最廣泛的一個說法是在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在河南洛陽建立了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
  • 道教中所說三界,並不是指天、地、人三界
    孫悟空在大鬧地府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初看沒有什麼感覺,三界不就是「天、地、人」嘛,誰不知道,可是在道教中,三界乃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不是我們常說的天、地、人三界。
  •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道教認為這五種元素的盛衰使得自然界的萬物產生循環變化,「不在五行中」意味著不再受到五行變化的制約。「三界」在道教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天、地、人三界;天、地、水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下面就對這三種說法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 在佛教中何謂「三界」?
    《法華經·譬喻品》:「三界無安,猶如火宅;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三界三界又稱三有,生死境界有因有果故名為有。指眾生所居之欲界、色界、無色界。此乃迷妄之有情,在生滅變化中流轉,依其境界所三個層次;又稱作三有生死,或單稱三有。
  • 佛教三界六道和大千世界的秘密
    以此類推,佛教的宇宙觀,其實就是佛教對空間與時間的認識。佛教的空間觀受到其他原始宗教的影響,同樣認為整個宇宙世界是以無數個地球為基礎點,太陽和月亮並存的「小世界」構成的「大世界」。位居小世界中央的乃是須彌山,此山與其他山不同,越往山頂越廣闊,因為越往山頂,所住的天王地位越高,法力越大。
  • 道教修到哪個層次,才能跳出三界、超脫輪迴?
    圖文:#嗣漢天師府#01在道教《早晚課》之中,我們每天都會誦讀元始天尊寶誥,開篇就是「三界之上,梵氣彌羅」這句話,許多人也對於這個道教的「三界」十分好奇,但不知道道教三界的體系具體是什麼樣子。道家所說的「三界」一般是指天、地、人三界,指的是整個大宇宙範圍或是超宇宙超時間範圍。
  •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
    佛教:何謂「三界」?如何超越三界?佛教中常說的三界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眾生是以三維陽性物質為身,有肉質之身。色界是四維眾生,以光的形象為身體。無色界是四至六維眾生,連光體也沒有,只有意識存在。前面在「修煉」中所謂的「四禪八定」修成後,也僅能突破色界天,還不能衝出三界。
  • 佛教「三界」和「二十八天」的關係
    三界,佛教指六道眾生輪迴所居住處。按照生命形式的不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這三界中的眾生不論形式如何,也不論壽命的長短,仍處於輪迴之中。所以我們經常會聽到「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類的俗語,來表示修行的終極目的。
  • 西遊中道教大還是佛教大?悟空說的這句話,如來沉默,玉帝竊喜!
    西遊世界是魔道仙多方勢力共生的結果,取經五眾均來自於不同的領域,然而其構成是很有意思的,不知是否是吳承恩的有意為之:悟空雖來自野派,但師出菩提祖師,所以算道家,被放出後加入佛家;八戒、沙僧和白龍馬原先都在天庭任職,自然屬於道家,被貶後皈依佛家;唐僧自始至終都是佛家。統而言之,就是一個佛家師父帶領四個原道家弟子西天求經!
  • 中秋說月:道教中有月宮女神太陰星君,佛教中的月光菩薩又指誰?
    中秋說月:道教中有月宮主神太陰星君,佛教中的月光菩薩又指誰?中秋佳節代表了團圓和喜慶,是一年中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農曆八月仲秋,人們都會在這一喜慶節日,選擇與家人團圓、一起賞月、拜月……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少不了重溫下「嫦娥奔月」。
  • 本命佛的起源其實是道教,本命佛的說法是迷信嗎?
    本命佛分別由佛和菩薩組成,主要是保佑十二生肖,其實本命佛是源自於道教的本命星君,我們今天就來理一下到底是個什麼情況,最早的開始只有十二生肖的說法,對應的是六十甲子太歲,而每一年對應的神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星君,熟悉玄學的都知道,古代的時候特別講究天人感應、天人合一的說法,所以為了對應天和人之間的感應,也就給每個人都搭配了一個星君;顧名思義,星君也就是指天上的星星代表的神仙,數量特別龐大,
  • 佛教中的三界指什麼?佛教的世界觀,修行之人都該看看!
    佛教術語中的三界指的就是三種無為解脫之道,三界可以指欲界、色界、無色界,除此之外,三界也可以指斷界、離界、滅界,或是指法界、心界、眾生界。佛教認為在欲界的眾生,都是有情慾的,欲界有六重天,包括四大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和他化自在天。從欲界六重天再往上去,就到了色界。色界共有十八層天,每高一層,福報就多一分。
  • 補財庫到底是佛教的還是道教的?全網第一通透的解答
    近期有福主問我——為什麼佛教也說可以做補財庫法事?補財庫到底是道教的還是佛教的呢?我不做過多評論,只說一些事實,歡迎探討交流。1、全套的補財庫法事包括還受生債、避禍門、開財門、補財庫等法事,而受生債人人皆有,不管你信奉的是哪個宗教,都無法改變你身背陰債的事實。
  • 道教神話中「三界」的主宰者是誰?除了玉皇大帝以外還有哪些?
    人們常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來形容那些不受世俗約束、超然世外的人。道教認為在「三界」之外可以讓人超脫生死,遠離輪迴,達到長生久視的境界。那麼什麼是「三界」呢?「三界」在道教有不同的說法,根據宇宙空間的劃分可分為天、地、人三界或天、地、水三界。
  • 佛教觀音菩薩和道教慈航真人是一回事嗎?
    本文摘自隨方設教公眾號,作者尚德Shand,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農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菩薩(慈航真人)的聖誕。觀音菩薩和慈航真人的信仰相似度極高,不論是佛教還是道教圈子都在宣傳觀音信仰。
  • 天地之間共有六界,玉皇大帝是三界之主,那另外三界呢?
    古代的神話傳說分為不同的體系和派別,其中不管是在佛教神話體系,還是道教神話體系中都有「六界」這一說法,那六界是哪六界?它們分別是神界、仙界、人界、妖界、魔界和冥界,這六界之間關係如何呢?下面就為你具體的介紹一下吧。人界之主到底是女媧還是伏羲:在這個問題上,一直有很大的爭議。
  • 三界九地之圖: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佛教三千大千世界圖、天人合一圖
    佛教認為世界是以須彌山為中心,圍繞須彌山設立三個生命層次此為三界。把三界細化之後稱為九地,地,這裡指的是區域或領地。佛教宇宙觀主張:宇宙是由無數個須彌世界所構成,一千個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