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遊記》中,孫悟空曾大言不慚地吹噓自己超越天界、下界、幽冥界三界之外,而在《仙劍奇俠傳》中,又有著人神魔仙妖鬼六界的存在。其實,無論是天界、下界、幽冥界,還是人神魔仙妖鬼六界,它們都源於中國的一個古老的世界觀——「三界」。
「三界」的世界觀,主要存在於佛道兩家的思想中。雖然兩個宗教都有「三界」,其具體內容卻大不相同。
在中國的本土宗教道教裡,三界劃分為天界、地界、人界三界。所謂天地人三界,天界指的就是神仙所在的天庭,人界就是人間,而地界則是陰間。
這種天地人三界的說法,早在上古時期就存在了,被稱為「三才」。在盤古開天的神話故事中,盤古親手將三界打開,世界從混沌化為今天的樣子;共工怒觸不周山之時,天柱和地維被撞斷,導致天地傾覆,這才有了天道在左、地道在右、人道居中的說法。
在我國古典哲學著作《易經》中,《說卦》一文這樣闡釋道:「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這裡的三才,被解釋為天地人三道。老子吸收其思想,用天地人構成了道家理論中組成命數的天幹(天機道)、地支(地脈道)、藏幹(人間道),進而提出了道家中的「三生萬物」的理論。
在道教中,三界指的天地人,而在佛教裡,「三界」卻有著別樣的意義。佛教的三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是眾生生死輪迴的世界。
欲界之所以叫欲界,是因為這裡的生物具有強烈的情慾、色慾、食慾、淫慾等慾念。欲界很雜,包括了佛教六道中的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和天道中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
墮入地獄的是前世作惡多端的人,他們將在那裡遭受無窮無盡的折磨;墮入鬼道的,是前世犯貪瞋的人,他們將飽受饑渴之苦;而愚笨痴呆的人,則會在死後墮入畜生道,作為動物存在;有德行、尊戒律的人,則再生可遁入天道,作為未遠離樂欲的天人存在。
居住在色界的生物,則很厲害,都是遠離色慾和食慾的聖人,隸屬天人道,沒有男女性別之分。他們苦修禪定之力,根據自己的修為又可分為初禪天、二禪天、三禪天、四禪天四層。
無色界則十分玄乎,這裡活像科幻電影《黑客帝國》裡的Matrix世界,每個個體都都沒有實體,只有思想存在。和Matrix不同的是,這裡的個體無欲無求,,只剩下受、想、行、識四心。在這裡,個體也是作為天人道存在,依據修為的深淺被分為四層——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和非想非非想處,即四空天。
可以看出,佛道兩家對三界的定義是迥然不同的。道教是按照物種將世界分為天地人三道,三界共同構成了我們所處的世界。而佛教則是按照修為的境界進行劃分,我們所在的世界僅僅是其中最底層的欲界,各族之間根據因果報應往復輪迴。
其實,三界的說法不僅僅存在於佛道兩家之中。除此之外,烏拉爾—阿爾泰語系的各民族的傳統宗教薩滿教中,也有著三界。在蒙古薩滿教中,宇宙分為上界、中界和下界。上層世界即神靈世界,中層世界是人和動物的所居之地,中層世界與下層世界之間存在著一個未知世界——人死後之去處,下層世界則是充滿魔鬼的地獄。
一定時期的文化即是一定時期經濟政治的客觀折射和反映。無論是中國本土道教的三界,還是來自印度的佛教的三界,或是在烏拉爾一阿爾泰語系各族人民中流傳的薩滿教的三界,都是生活在中古時代的人類受制於落後的生產力和科技,對自然世界的一個看法,有著相似之處,也有著不同之處。
因此,關於三界說的起源,我們不能說是哪一家所出,而應該將其視為人類發展道路上對自然世界看法的一個裡程碑。
在當今的仙俠類文學或者影視作品中,大多數都是融合了佛道兩家的說法,按照道家將眾生劃分為天地人三界,同時又依據佛家的六道將三界分為多個族群。「三界」已經從一種世界觀變為了一種文化,正作為中國的一個傳統文化流傳下去。(微信公眾號「袁史」)
參考資料:百科詞條「三才」、「三界」、「三界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