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2020-11-24 道家文化漫談

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有一章節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孫悟空,按照生死簿上的名單,孫悟空的三百四十二歲陽壽已盡。孫悟空說了一句話:「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

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五行」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們指的是道家代表著自然界萬物形成的一種物質觀和相互關係,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道教認為這五種元素的盛衰使得自然界的萬物產生循環變化,「不在五行中」意味著不再受到五行變化的制約。

「三界」在道教有三種不同的說法,分別是:天、地、人三界;天、地、水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下面就對這三種說法做一下簡單的介紹。

道教的道祖老子在《道德經》有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一句也是道教思想的精華所在,更是揭示了道教順應自然,天人合一之道。道教是一個神仙崇拜的宗教,道教的天、地、人三界,簡單來說,天界就是先天尊神和後天仙真所生活的世界;地界則是鬼怪所居的幽冥界,像酆都大帝治下的酆都,東嶽大帝統治的泰山,都屬於地界;人界就是我們生活的世界,是自然界萬物的生存空間。

按照道教《三官經》的記載「……天地水官。三界四府眾聖曹官。考較司同諸仙眾講說經法。救拔眾生……」,道教最早關於三界的定義則是天、地、水。早在道教誕生之前,人們就認為生活離不開天、地、水,在此期間更是出現了比道教三清尊神還早的三位神仙,即天、地、水三官,分別為上元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俗稱三官大帝。道教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赫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赫罪、水官解厄。

最後來說的三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界。道教典籍《度人經》較為形象地解說了「三界」,即第一欲界、第二色界、第三無色界,並指出「此三界之上,飛空之中,魔王歌音,音參洞章」。欲界,是指舉心動念都是貪慾,完全以自己的私利為本位的眾生居住的地方;色界比欲界高一界,《度人經集注》說:「六欲總淨,超出欲界,上進一天,即登色界」;無色界,就是從有形有質上升到無形無質的境界。

關注過小編的朋友,會對往期的一篇文章有印象,小編曾經介紹過神仙的仙居之地。文章中,我們知道,道教將宇宙空間劃分為三十六重天,粗略分為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四梵天、三清天和大羅天,其中的二十八重天是屬於三界的。四梵天是修道有成就的修士所居住之地,三清天是道教最高神三清(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所居之地。

佛教也有關於三界的定義,它將三界分為欲界、色界和無色界,由於小編對佛學所學有限,就不具體解讀了。本期就簡單介紹到這裡,您對於「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的討論。

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刪

相關焦點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哪三界,哪五行?從佛家來簡析
    從凡俗的角度來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通常指不受世俗汙染,不受常識束縛,指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或指認知事物真相時,要置身事外,旁觀者清,以求客觀認識事物,指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上述三界,在境界上有很大的差別,但仍是迷妄有情,是未得到真正解脫者所處的空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迷苦,猶如大海,故又稱苦海。所以佛陀教化我們要跳出三界方得真正解脫。這裡的跳出三界外,即超出生死輪迴,進入另一個宇宙時空,獲得永恆的生命,與時空融為一體。
  • 孫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跳出了天、地、人三界嗎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地府鬼差將魂魄勾到地府時,曾說自己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就是說他已經超脫了生死,不在受天地的束縛。而在這裡,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將三界理解為天、地、人界。天、地、人是指天庭、人間與地府嗎按照神話小說的說法,天一般是指天庭,因為神仙都是居住在天庭中的,並且掌管著人間的四季與天地運行;而人界則為人類所居住的地方,為天庭所管轄;地府為人死之後,輪迴轉世的地方。照這樣的理解,孫悟空所說跳出三界,指天、地、人也不錯。其實孫悟空所說三界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三界,而是欲界、色界、無色界。
  • 道家常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三界」分別指啥?
    道家常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三界」分別指啥?很多人喜歡稱佛門為淨土,的確,超脫於俗世之中的佛家比起人間的喧囂自然是淨土般的存在。而在道家看來,想要真正做到身處淨土,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五行我們自然知道,他指代的是五元運行之意,這五元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不論佛道都是如此作解。那麼,三界又指的是啥呢?
  • 古人說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底是哪三界,長見識了!
    眾所周知,我們經常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可謂說出了人生修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頗有一種看破紅塵,羽化登仙的意蘊。不管是佛家和道家,都把這句話奉為金科玉律,很多人也把這句話當作人生的最終目標。那麼「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裡面的「三界」到底指的是哪三界,五行又是哪五行呢?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啥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資料圖) 佛教中講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名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出三界呢?
  • 仁清法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比方說咱們中醫,治病的那些東西不都是一些藥草嗎,他都有陰陽五行的屬性。如果你有心臟病的,用那種藥泡水喝就可以了,那都是陰陽五行的屬性,所以說人的身體本來都在五行中。  所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是成就者已證空性了,他的心性已經不在五行中了,不受五行的幹擾。但是他的整個形象還是受五行的制約。除非你把身體也舍掉,靈識也走了,那是舍報身了,那是般若涅盤。那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不受五行的制約了,相當於不受事相的制約了。
  • 怎樣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真正的學佛人都知道:學佛,從不是為了修證佛果,不是為了往生極樂,不是為求現世安寧,不是為得來生富貴。學佛的根本目的,就是「解脫」二字。得解脫者,如天王如來所說「身在地獄,亦如天堂」。未得解脫者,縱使你本已大富大貴,人人稱羨,卻感覺種種痛苦紛擾。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的確切年代至今還無定論,說法很多,最廣泛的一個說法是在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在河南洛陽建立了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
  • 人能跳出三界內,不在五行中嗎?
    三界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最底層的,人就活在欲界中,受欲之樂也受欲之苦,在慾海中時樂時苦永無寧日。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七情六慾就是欲界,六欲是欲之根本,七情由六欲而生。六欲是感知系統,七情是六欲的映像。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本期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是:三本玄幻奇幻文,看看哪一本才是你的菜:玄幻奇幻文:十方無影像,六道絕形蹤。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一本:最強齊天大聖內容簡介:星海漫遊,時空穿梭,機械科技,目標是未知的星辰大海!精彩內容:再者,贏嶽所展現的實力,也讓蔡天彪怦然心動,這樣一個能打的人,要是收入麾下,對他蔡天彪而言,可謂如虎添翼!
  • 你知道我們經常說的三界,是指哪三界嗎?又有什麼講究
    在宗教信仰或玄幻小說裡,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三界」這個詞,比如「三界六道」,比如「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麼這三界到底是哪三界呢?其實,在不同的地方這是有不同說法的,比如佛說三界六道眾生,這個三界講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或指斷界、離界、滅界等三種無為解脫之道。
  • 古人講「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哪「三界」?老祖宗的智慧
    這裡邊的「三界」是佛教中的寓意,所謂的三界指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泛指世人所追求的物質生活。試問有誰能逃離這「三界」呢?「不在五行中」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各自有其特徵,相互生成又相輔相成,五行構成了世間萬物的變化。所謂「不在五行中」,指的就是超出了凡人的思想境界,並且不受世俗的約束。
  • 道教中的三界是哪三界?
    俗話說:「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為什麼要跳出三界呢?人們都是在三界之內生存的,有的人就像現實世界一樣,經歷生死輪迴,有的人注重修行,得道成仙,長生不老,但依舊存在於三界之內,只要存在三界之內,就要遵守三界的規矩 ,不是自由的。
  • 西遊記:唯一一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如來都要敬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在大部分人眼中,孫悟空算是一個厲害的角色,在遊戲《王者榮耀》裡面,他的經典臺詞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其實這句話形容他還不算是恰當的,因為在這部作品中,唯一一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是另一個人,這個人連如來都要敬他三分,大家能猜出來是誰嗎?還是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這位就是神秘的元始天尊。
  • 道教中所說三界,並不是指天、地、人三界
    孫悟空在大鬧地府時,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已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初看沒有什麼感覺,三界不就是「天、地、人」嘛,誰不知道,可是在道教中,三界乃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而不是我們常說的天、地、人三界。
  • 終於知道神仙為何追求「跳出三界五行」了!
    一直以來,無盡的生命與不老的軀體,都是人們極度渴望擁有的。例如古時的皇帝,在擁有的無上的權利與享不盡的榮華後,更是對「不老藥」有著執著的追求。只是,凡人之軀終究免不了生老病死,受六道輪迴之苦,似乎,只有得道而成仙,才是長生不死的唯一途徑。
  • 神話傳說中的三界和六道,分別是哪三界,哪六道
    在《西遊記》中,經常提到一個詞,叫「三界」,玉帝是三界之主,但是關於具體是哪三界,很多夥伴還不是很熟悉,甚至還有的夥伴將神話傳說聯繫起來,說《西遊記》中有六界。玉帝只是三界之主,另外三界並不歸玉帝管轄。
  • 不在三界五行中的孫悟空,誰能殺死他?玉皇大帝也不能!
    孫悟空在一塊仙石中誕生以後,他拜菩提祖師為師,修煉各種各樣的法術,也會了筋鬥雲和七十二變,算是一個太乙金仙級別的神仙了。很多讀者就認為孫悟空這時候已經是一個不死不滅的神仙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對,因為菩提祖師已經說了孫悟空需要跳出三界五行之外,最終才能成為不死不滅的神仙。
  • 一文讀懂:「跳出三界外」是要跳出哪三界
    三界,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是生死亡來的世界的總稱。一、欲界。包括淫慾和食慾二種,這是有情者的住所。上自六欲天(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中自人間四大洲(南贍部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北瞿盧洲),下至無間地獄。二、色界。
  • 西遊的三界、五行
    西遊裡悟空最喜歡顯擺的一句話是,我老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管不到我。五行,比較統一,就是金木水火土,泛指各類物質。心靜三界,佛教道教各有說法。佛教的三界比較複雜,指的是欲界、色界和無色界。三界是處於生死輪迴中的、迷妄有情的眾生生存場所,故三界又稱為苦海。由於在三界中還有生死,所以只有跳出三界外,才能通向涅槃之路,佛教修行的目的就是超越三界,以佛法教化三界眾生,教眾生做人做事,以圓滿智慧普渡眾生,以悟色悟空出世。道教的三界比較通俗,天地人三界。通俗理解為將天地人三界視為三個球體,分別置於三角形的銳角之上,形成三界之勢。魔妖精靈等族群處於聯線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