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2021-01-10 七葉講堂

真正的學佛人都知道:

學佛,從不是為了修證佛果,不是為了往生極樂,不是為求現世安寧,不是為得來生富貴。學佛的根本目的,就是「解脫」二字。

得解脫者,如天王如來所說「身在地獄,亦如天堂」。未得解脫者,縱使你本已大富大貴,人人稱羨,卻感覺種種痛苦紛擾。看不開,悟不透,難心安!

可以說,「解脫」二字,才是佛法真實義!

那麼,如何得解脫呢?

達摩祖師在其《破相論》中回答弟子「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這一修行者最關注的問題時,說出了修佛的根本奧義:「心制三毒,即名解脫!」

在達摩祖師看來,「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

原因很簡單:「一切諸法唯心所生,一切善惡皆由自心。」所以,修佛的關鍵就在於修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可是,許多人一生或一時,連自己「為了什麼而活」都想不明白,整個人渾渾噩噩,處在一種「無明」的狀態,所以寄望佛菩薩指引。這種「無明之心」者,又如何制心修心求解脫呢?

達摩祖師認為:「無明之心,雖有八萬四千煩惱情慾,及恆河沙眾惡,皆因三毒,以為根本。」

眾生所有煩惱痛苦,皆因貪、嗔、痴三毒心。

在達摩祖師看來,宇宙萬物,種種因緣皆因三毒使然。

三毒呈現於個人自身形成「六賊」,也就是六識。正是因為三毒六賊之害,使人「禍亂身心,沉沒生死,輪迴六趣,受諸苦惱。」

三毒呈現於宇宙形成「三界」,貪為欲界,嗔為色界,痴為無色界。

由此三毒,造業輕重,受報不同,分歸六趣:天界、阿修羅界、人界(三善途),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三惡趣)。

因此,制三毒,得解脫者,即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解脫圓覺者,也就是佛!

為什麼解脫才是佛法真實義呢?

達摩祖師說:三世諸佛,為了消滅三毒,發下三大宏願。「誓斷一切惡」(滅貪)、「誓修一切善」(克嗔)、「誓度一切眾生」(祛痴)。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歸根究底就是「六波羅蜜」(又稱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

其實,六波羅蜜就是降服三毒六賊之法。

「能舍眼賊,離諸色境,名為布施。

能禁耳賊,於彼聲塵,不令縱逸,名為持戒。

能伏鼻賊,等諸香具,自在調柔,名為忍辱。

能制口賊,不貪諸味,贊詠講說,名為精進。

能降身賊,於諸觸欲,湛然不動,名為禪定。

能調意賊,不順無明,常修覺慧,名為智慧。」

達摩祖師認為:學佛就是為了淨心制三毒。心垢則眾生垢,心淨則眾生淨。欲得佛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即在佛國淨土世界。

想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就去修行、制心、求解脫吧。

——————

歡迎關注七葉君,更多有視角的另類佛經故事!

相關焦點

  • 孫悟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跳出了天、地、人三界嗎
    《西遊記》中孫悟空被地府鬼差將魂魄勾到地府時,曾說自己已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就是說他已經超脫了生死,不在受天地的束縛。而在這裡,很多人都自然而然地將三界理解為天、地、人界。我們都知道,在道教中,將天地分為三十六層。而這三十六層又被分為三界,這才是孫悟空所說的跳出三界,其實與天、地、人三界的分法也差不多,只不過是更細一些。何謂欲界、色界、無色界呢人有很多的情緒,而這些都修道之人所需要摒棄的,故而在道教中,將這一類歸於欲界;通過清修之後,逐漸的看淡世事之後可是居住在色界;最後的一界則是修道有成的生靈所居住的地方,既是無色界。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哪三界,哪五行?從佛家來簡析
    從凡俗的角度來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通常指不受世俗汙染,不受常識束縛,指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世態度。或指認知事物真相時,要置身事外,旁觀者清,以求客觀認識事物,指一種獨特的思維方式。上述三界,在境界上有很大的差別,但仍是迷妄有情,是未得到真正解脫者所處的空間。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三界迷苦,猶如大海,故又稱苦海。所以佛陀教化我們要跳出三界方得真正解脫。這裡的跳出三界外,即超出生死輪迴,進入另一個宇宙時空,獲得永恆的生命,與時空融為一體。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啥意思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資料圖) 佛教中講的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是名三界。出三界有出三界的條件,那麼如何才能出三界呢?
  • 仁清法師: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比方說咱們中醫,治病的那些東西不都是一些藥草嗎,他都有陰陽五行的屬性。如果你有心臟病的,用那種藥泡水喝就可以了,那都是陰陽五行的屬性,所以說人的身體本來都在五行中。  所謂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那是成就者已證空性了,他的心性已經不在五行中了,不受五行的幹擾。但是他的整個形象還是受五行的制約。除非你把身體也舍掉,靈識也走了,那是舍報身了,那是般若涅盤。那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了,不受五行的制約了,相當於不受事相的制約了。
  • 道家常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三界」分別指啥?
    道家常言「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三界」分別指啥?很多人喜歡稱佛門為淨土,的確,超脫於俗世之中的佛家比起人間的喧囂自然是淨土般的存在。而在道家看來,想要真正做到身處淨土,是要「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五行我們自然知道,他指代的是五元運行之意,這五元分別是金木水火土。不論佛道都是如此作解。那麼,三界又指的是啥呢?
  • 道家所說的「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您知道是哪「三界」嗎?
    在神話小說《西遊記》中,有一章節是地府使者奉命捉拿孫悟空,按照生死簿上的名單,孫悟空的三百四十二歲陽壽已盡。孫悟空說了一句話:「我老孫超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已不伏他管轄,怎麼朦朧,又敢來勾我?」孫悟空從菩提祖師學得長生不老之道法,已然壽與天齊,至於為何還會被寫入生死簿,暫且不表,本期主要跟大家聊一聊「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之中的「三界」是什麼。道教認為在「三界」和「五行」範圍之外可以超脫生死,達到逍遙自在、長生不老的境界。「五行」大家都比較熟悉,它們指的是道家代表著自然界萬物形成的一種物質觀和相互關係,由木、火、土、金、水五種元素構成。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第一本:最強齊天大聖內容簡介:星海漫遊,時空穿梭,機械科技,目標是未知的星辰大海!精彩內容:再者,贏嶽所展現的實力,也讓蔡天彪怦然心動,這樣一個能打的人,要是收入麾下,對他蔡天彪而言,可謂如虎添翼!當然,收服之前要好好敲打敲打,先把他打服了,打疼了,打怕了,才好下手。
  • 西遊記:唯一一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如來都要敬他!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唐僧師徒四人,在大部分人眼中,孫悟空算是一個厲害的角色,在遊戲《王者榮耀》裡面,他的經典臺詞中有一句是這麼說的「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其實這句話形容他還不算是恰當的,因為在這部作品中,唯一一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是另一個人,這個人連如來都要敬他三分,大家能猜出來是誰嗎?還是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吧,這位就是神秘的元始天尊。
  • 人能跳出三界內,不在五行中嗎?
    三界有兩種說法。一是指欲界,色界,無色界!欲界是最底層的,人就活在欲界中,受欲之樂也受欲之苦,在慾海中時樂時苦永無寧日。人有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和六欲眼、耳、鼻、舌、身、意!七情六慾就是欲界,六欲是欲之根本,七情由六欲而生。六欲是感知系統,七情是六欲的映像。
  • 孫悟空跳出三界外,真的能不在五行中嗎?
    ……………………在醫院排隊刷卡買藥,一個女的直接衝到了窗口處,把卡遞給了刷卡人員,刷卡拿藥走了,走了……留下眾人在風中凌亂:喂,這位上仙請留步,這裡有好多的人在排著長長的隊呢,你不用這麼目中無人吧?您老人家稍微俯瞰一下眾生,難道沒發現這宇宙中密密麻麻地存在著規則這一紅線?排隊,真是一件讓人談不上喜愛的事兒。
  • 西遊記中最牛的大佬,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如來佛祖都會怕他
    西遊記中唯一一個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神仙,連觀音都怕他三分眾所周知,《西遊記》是中國神魔小說歷史上的巔峰之作之一,因此很多人都對《西遊記》這部著作充滿了好奇,以至於古往今來那些文人士子都會「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的研究吳承恩老師的這部大作。
  • 佛法:學佛人,如何才能「跳出三界外,不在六道中」
    本師釋迦牟尼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祈求保佑,求取福報,只要不違背因果法則,也無可厚非。信佛人真心誠意禮拜佛菩薩,只要功夫到家,則可以與佛菩薩的慈悲願力感應道交,從而得到加持。但如果只是為了獲得保佑與福報而信佛,實際上不過僅僅停留在民間信仰的層次,與佛法真義還相去甚遠。佛教,不是神道設教,不是以消災賜福來吸引信眾的宗教,而是佛陀對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是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實現徹底覺悟解脫的正道。
  • 古人說的「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到底是哪三界,長見識了!
    道教有著自己的學說,其主張天人合一,修身養性,達到清靜無為的目的,如此才能參悟天地的大道,最後返璞歸真,看透事物的本質。眾所周知,我們經常聽過這樣一句話,那就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這句話可謂說出了人生修為所要達到的最高境界,頗有一種看破紅塵,羽化登仙的意蘊。不管是佛家和道家,都把這句話奉為金科玉律,很多人也把這句話當作人生的最終目標。
  •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
    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的是啥?佛教起源於古印度,由喬達摩悉達多所創,距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佛教傳入我國的確切年代至今還無定論,說法很多,最廣泛的一個說法是在東漢永平十年,漢明帝派遣使者到西域廣求佛像及經典,並在河南洛陽建立了第一座官辦寺廟——白馬寺。
  • 西遊記:他是唯一一個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的神仙,如來都怕他
    在西遊記這部電視劇中,每個角色都是被演繹的有血有肉,其中的孫悟空,豬八戒等人物形象,更是風靡祖國的大江南北,引得眾多年輕人爭相模仿。劇中,師徒四人一路歷盡艱難,靠著孫悟空的本領才得以安全取得真經,別的不說,就為這師徒四人的毅力,這種不畏艱險的精神,都值得我們現代人好好的思考。
  •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病毒到底是個什麼東西
    怎麼分呢,1886年,德國的生物學家海克爾提出了一個三界學說,把生物分成三界:植物界、動物界、原生生物界。隨著人類的認知不斷擴充,這樣的分類法逐漸不夠用了。到了1969年,生物學家魏特克提出了五界分類系統,把生物分為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植物和動物這五種。那麼,病毒是哪一界的呢?不管是三界還是五界,病毒都不在裡面。
  • 此人不在五行中,跳出三界外,如來害怕他,玉帝也敬讓他三分
    西遊記中的大神仙還真不少,網友們知道的隱藏神仙比如有菩提,鎮元子等人物。而在這些人物的後面,其實還有三界的一些大仙沒有出來。今天我們接著聊一位隱藏大仙,此人是三清之首,而且不在五行中,跳出了三界之外,他就是元始天尊。
  • 古人講「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哪「三界」?老祖宗的智慧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擁有灑脫的人生,但是大多數人都困在紅塵中,每天做著生活瑣事,只為了滿足自己的日常生活所需。我們每天為房子、事業奔波,慢慢迷失在物慾橫流的紅塵之中。希望大家能夠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隨波逐流。俗語「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說出了人生的最高境界,意思就是超脫人生、不入世俗。
  • 不在三界五行中的孫悟空,誰能殺死他?玉皇大帝也不能!
    孫悟空在一塊仙石中誕生以後,他拜菩提祖師為師,修煉各種各樣的法術,也會了筋鬥雲和七十二變,算是一個太乙金仙級別的神仙了。很多讀者就認為孫悟空這時候已經是一個不死不滅的神仙了,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對,因為菩提祖師已經說了孫悟空需要跳出三界五行之外,最終才能成為不死不滅的神仙。
  • 終於知道神仙為何追求「跳出三界五行」了!
    一直以來,無盡的生命與不老的軀體,都是人們極度渴望擁有的。例如古時的皇帝,在擁有的無上的權利與享不盡的榮華後,更是對「不老藥」有著執著的追求。只是,凡人之軀終究免不了生老病死,受六道輪迴之苦,似乎,只有得道而成仙,才是長生不死的唯一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