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漢拳盤手功(速修掌指功夫)

2021-01-13 綠岑山人

佛漢拳盤手功是佛漢拳的高級功法,此功法主練手功,通過練功使內三合達到高度統一。功成,其手軟如棉、硬似鐵,指如鋼錐、如鐵鉗。此功法為佛漢拳不傳之密,非登堂入室者實難窺其奧妙。此功法為八式,可單人練,也可兩人練(一人輔助,一人練習),可盤單手,也可盤完一手,再盤另一手。現以盤右手為例,右半馬步站立,全身放鬆,心靜意守,意守神清,運氣調息,待氣血暢通無滯後,即可行功。功法如下:

第一式 滾把

運氣雙臂雙掌,片刻後,右臂抬起,掌心朝下,左掌搭按右臂上部,虎口向上,隨左掌慢慢向下按推,虎口漸漸變為朝前,至臂彎處,右臂彎曲,右小臂豎起,左手扣抓,隨右臂外滾前伸而左手也向手腕方抓扣擰旋,之後,右小臂內旋豎起,左手也隨著向手腕方抓扣擰旋。向外滾擰向內擰旋向外滾擰,如此者三,左手扣抓擰滾至右腕,右手五指內收,成半勾手狀,隨右手向外擰旋滾----向內擰旋----向外擰滾,左手也扣抓擰滾至手梢,左手五指扣抓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上端,虎口向上,掌心朝裡,右手虎口向右,掌心向外,左手裡扳,右手四指外蹬,兩手形成向裡向外的爭力,相持片刻,右手四指向外慢慢蹬出。

旋滾要配合呼吸,內旋吸氣,外滾呼氣。旋滾、扳蹬要用內勁。如此連續三次。

第二式 旋指蹬指

運氣至雙手,片刻後,左手五指緊緊抓握右手拇指,右手拇指向裡向外擰旋,隨擰旋,拇指慢慢外拔,至指梢,兩手形成裡外或上下的爭力,相持片刻,再將拇指慢慢蹬出。然後,將拇指向裡向外向上向下扳折。

左手五指緊緊抓握右手食指,右手食指隨著向裡向外的擰旋,而慢慢向外拔出,拔至梢節,兩手形成爭力,相持片刻,將右手食指慢慢蹬出。

依次是中指、無名指、小指,其要求與食指相同。按此要求連續做三次。

第三式 劈縫

運氣至雙手,片刻後,左手拇、食二指一上一下掐扣右手拇指的指根關節處,慢慢掐磨。之後,再掐磨食、中二指骨縫,如右手掌心朝下,左手拇指在上扣掐右手食中二指手背面骨縫,左手食指彎曲,在下扣掐右手食中二指手心內骨縫,左手食中二指指尖緊緊掐扣骨縫,來回慢慢掐磨。按此要求,依次掐磨食中指與無名指骨縫,無名指與小指骨縫。然後再把右手翻轉,使右手掌心向上,掌背在下,按以上要求,從小指與無名指骨縫-- --中指與食指骨縫,依次掐磨。最後,右手五指叉開,用左手掌外側依次劈砍右手各指縫。按此要求連續做三遍。

第四式 挺大勁

運氣雙臂雙掌,片刻後,右臂抬起,掌心朝下,左掌搭按於右臂上部,掌心朝下,虎口向右,左掌慢慢向下按推,至手指,左手五指緊緊扣抓住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掌心朝裡,右手四指朝上,掌心向外,左手用力裡扳,右手用力外推,且隨呼氣逐漸加力,相持至力盡,雙手分開,放鬆。之後,再運氣雙臂雙掌,片刻後,右臂抬起,掌心朝下,左掌搭按於右臂上部,虎口向右,掌心朝下,左掌慢慢向下按推至手指,右掌向外擰翻,使掌心向上,左手五指緊緊扣抓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左手掌心向裡,右手四指朝下,掌心向外,左手用力裡扳,右手用力外推,且隨呼氣,逐漸加力,相持至力盡,雙手分開,手臂放鬆。

第三個動作要領同前兩個動作,唯左手虎口向右,掌心向下,右手虎口向左,掌心朝下。

第四個動作要領同前三個動作,唯左手虎口向左,掌心朝下,右手虎口向外,掌心朝上。

第五式 折腕揉指

運氣雙臂雙掌,片刻後,右臂抬起,掌心朝下,左掌搭按於右臂上部,掌心朝下,虎口向右,慢慢向下按推至右腕,左手拇、食、中三指,緊扣右腕用力上折,左掌外側小魚際用力下壓。右手掌心向下,虎口朝左,右掌用力上抬,兩掌下壓、上抬形成爭力,此時右臂屈起。相爭三次後,左手拇食二指鬆開,其餘三指緊扣右掌外側小魚際,隨右小臂豎起,右掌外旋,左掌根從食指向小指擠壓右手四指根部關節,此時右手鬆握成拳,左手拇指根節擠壓上右手小指根節上,左手拇指則伸直按壓在右手無名指、中指、食指根部關節上,其餘四指緊扣右手背部,然後左手大魚際部從右拳小指根節依次向無名指根節、中指根節、食指根節擠壓。隨擠壓,左手慢慢外移,最後左手五指緊緊扣抓右拳除拇指外的四指,左手大魚際部緊緊擠壓右拳此四指。此時,兩手心相對,左手掌心朝右下,右手心朝左上,架下沉,兩手置於右膝上部,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右手四指緊緊內扣,左手用力向下擠揉,下擠上鉤形成爭力。右手內扣四指逐節鬆開,最後指梢鉤住左手大魚際和掌根,相持少許,力盡分開。

如此擠揉數次。

按以上要求,此式連續做三遍。

第六式 順把

運氣至雙臂雙手,片刻後,右臂抬起,掌心向下,左掌搭按於右臂上部,虎口向上,掌心朝下,慢慢向下按推,至手腕,左掌漸漸變為虎口朝下,抓握右手大拇指側。此時,左手拇指擠壓右掌背部,其餘四指扣抓右掌內部,慢慢向下按壓擠推,右手也慢慢用力回抽,至手梢,雙手用內勁分開。然後,右手慢慢外旋至手心向上,手背朝下。左手拇指在上,其餘四指在下扣抓右小臂慢慢向下按壓推擠,至右手掌,左手拇指在右手心內部,其餘四指在手背部,至手梢,左手五指緊緊扣抓右手除拇指外的四指梢節,雙手慢慢用內勁分開。下推上抽形成爭力。

按此要求,連續做三次。

第七式 接把

雙腳抓地,腳心凹起,沉腰坐胯,氣貫丹田,頭頂項直,胸含背撐,馬步站立,運氣至雙臂雙手,稍停,再深吸氣一口,使氣入下丹田。右臂慢慢抬起,掌心向下,掌心凹起,隨呼氣,右掌緩緩向前推出,雙腳用力蹬地,腰部用力,使內勁隨氣向前運行,至指尖,稍停片刻,隨吸氣,右手慢慢回摟,回摟時,右陰掌慢慢用內勁外旋,從小指無名指----中指食指,逐指逐節彎曲,至體前變為陽拳,拳心向上,拇指彎曲內扣,緊緊擠扣在食中二指的上端骨節處。

按此要求,兩手各回摟30次,可交替進行,也可一手摟完,另一手再摟。隨功力的增加,摟把次數也要逐漸增加。

第八式 甩把

雙腳抓地,腳心凹起,沉腰坐胯,胸含背撐,氣貫丹田,肩松肘沉。深吸氣一口如下丹田,片刻後,再運氣至雙肩雙臂-雙掌,隨呼氣,右陰掌按自由落體勢向下拍出或右陽掌隨呼氣向下彈出。

按此要求,右掌向前抖出或甩出,或向右甩出。

練習此式,要放鬆,切不可用僵勁、拙力,蓄髮要注意與呼吸相配合。

練功須知:

1.練此功要心靜意專。

2.練功時要用內勁,內勁蓄髮要與呼吸相配合。

3.練功期間忌房事,忌用麥糠水洗手。

4.練功後不可用涼水洗手。

5.要循序漸進,不可一曝十寒。

相關焦點

  • 武林鉤沉:《硃砂掌功》與《紅砂手》辨偽
    於是從1981年起,我便將祖傳的「硃砂掌功」進行認真整理,以文字形式見諸報刊,告白於天下,後又經過調整、吸納、充實,擴展,衍化為今日之「硃砂掌健身養生功」。將「硃砂掌功」奉獻於社會,原是我一番美好願望,沒成想此功發表後,出現了一些當初未曾料到的問題,令人心裡極為不快,不得不在此將有關問題予以澄清。
  • 硃砂掌功三部十五式-楊永(下)
    132、練硃砂掌功能否同時練鐵砂掌,如同練應注意什麼?硃砂掌功與鐵砂掌功之間有共性也有差異。硃砂掌功練氣、練力、練形,練的是暗勁、內勁。鐵砂掌久練也能調動內氣,但它練的是明勁、剛勁,練成後可開磚裂石,技擊時可使人骨斷筋折。這是它們的不相同處。相同的地方都是練的掌功,氣貫雙掌這一點是相同的。這兩套功一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但如這兩種功法同練,最好在不同時間裡練習。
  • 尹氏八卦掌功法含有哪些內容
    尹氏八卦掌功法內含(解佩啟)八卦掌功法,是董海川先師創造發明。八卦功夫練功之順序:一練精,二練氣,三練神,四練象,五練形,六練意,七練意念寂定有位,八練氣力勁法,九練有無形意,十練通暢導引吐納,十一練結丹內功,十二練十三太保硬功,十三練無中生有、有中化無,無有有無見景生情,相時相剋我在我不在之功。
  • 硃砂掌功三部十五式-楊永(終)
    224、練習硃砂掌功後,手臂發硬是否正常?這是練功初期一般不可避免的現象。我們在日常活動中,手、臂都處於鬆弛狀態,活動都是沒有規律的,幹點重活也是不斷地變換姿勢,所以不感覺過累過硬。3、兩掌用力,兩肩不要聳起,而且要有個度,不要用力過猛,甚至憋氣、努勁?4、有高血壓病患者,練虎部《築基圖》時,可不練或少練「虎掌託天」動作;練龍部《築基圖》時,下邊手的意念重些,重心在下。5、做好收功。針對自己的情況,做好以上諸點,頭暈現象定會消除。226、在練功時和練功後一段時間內,為什麼頭和頸部有沉重、強硬之感,該怎麼辦?
  • 氣脈手訣理法深,宇宙在手古聖言,陰陽化機一掌間!
    李定認為《周易》卦象從指掌來,他提出了「指掌易」的說法,並論證。我感覺,這是他自己的創造或創新,不過是藉助了古人的某些說法來找依據,而他的一些依據裡的「指掌」之說,其實是古人的比喻,不是實指。但「指掌易」也是存在的,很有價值。他研究指掌易,找古人的依據,因此,印證了很多古哲講「手」、「指」與道的內容,就與我講的「氣脈手訣」有關了。李定也關注道教手訣,他一些論述很深刻。
  • 功夫 鐵砂掌、腕子功…「90後」閱兵戰士的必修課什麼樣?
    有些時候有的同志手碰破了,之後就留下了心理陰影,總不敢使勁抓。  為了克服這種心理障礙,戰士們就想出了一種獨特的「鐵砂掌」訓練法:劈槍訓練前,官兵們模仿劈槍動作集體用雙手拍打地面,有時兩組隊員來個「鐵砂掌」小PK,訓練氣氛瞬間就會變得活躍起來。在逐漸加力後,慢慢地痛感也消失很多,於是,神功就這樣練成了。
  • 什麼是硃砂掌手相?擁有硃砂掌一生有財,可白手起家、富貴傲人!
    硃砂掌又名梅花掌、紅砂掌;然又有稱黑砂手則誤矣。蓋黑砂手有藥功內壯之助也。練習之法,先用一沙盤,滿盛細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數,力盡而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離沙盤尺許處,憑空搓摩,而盤中之細沙,亦能應手而動為度。至此則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謂精神貫注,斂神聚氣之意。如擊人以掌,稍著其身,外部不損毫髮,而內已受重創。
  • 有硃砂掌是白手起家的人嗎
    硃砂掌又名梅花掌、紅砂掌;然又有稱黑砂手則誤矣。蓋黑砂手有藥功內壯之助也。練習之法,先用一沙盤,滿盛細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數,力盡而止。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離沙盤尺許處,憑空搓摩,而盤中之細沙,亦能應手而動為度。至此則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謂精神貫注,斂神聚氣之意。如擊人以掌,稍著其身,外部不損毫髮,而內已受重創。如再繼續練習,易細沙為砂子,易砂子為鐵砂,而至於重四五兩之鐵球而後已,亦能手不著盤,鐵球亦能躍出後,則硃砂掌全功成矣。
  • 哪個星座手速最快,王俊凱回答引爭議,粉絲:手速快不如腳速快!
    本期話題:哪個星座手速最快,王俊凱回答引爭議,粉絲:手速快不如腳速快!(文/又亦)近日,王俊凱在活動見面會上,主持人問王俊凱覺得哪個星座手速最快,王俊凱回答道:「這個我覺得和人有關係,單身久的手速就會快一點。」。
  • 硃砂掌強腎壯陽有奇效
    長期堅持習練硃砂掌功,對於補腎強身壯陽,增強性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當年曾有一70餘歲的老大爺,之前習練過多種氣功,但都沒什麼效果,後來學練了硃砂掌功,堅持練功不到半年,不但治好了高血壓,風溼骨痛,前列腺肥大等多種老年病,而且意外的發現性功能也增強了許多,幾乎可以達到30多歲時的能力,感覺整個人精力充沛,走路有勁,上個高樓也不心慌喘氣了
  • 擁有硃砂掌一生有財,可白手起家、富貴傲人!
    硃砂掌又名梅花掌、紅砂掌;然又有稱黑砂手則誤矣。蓋黑砂手有藥功內壯之助也。練習之法,先用一沙盤,滿盛細沙,手入沙中,用力搓摩之,不限次數,力盡而止。 如是按日行之,至能以手在離沙盤尺許處,憑空搓摩,而盤中之細沙,亦能應手而動為度。至此則第一步功夫成,即所謂精神貫注,斂神聚氣之意。
  • 論紅砂手與硃砂掌之異同
    《淺析紅砂手》一文中提出:「紅砂手即為民間傳聞的硃砂掌」。我也有同感。而我師傅卻認為:紅砂手是南派武林的絕招,而硃砂掌是北派武林的絕技。掌式雖相差不遠,但在練習時卻有各自不同的要求。且練紅砂手用的是柔勁,練硃砂掌用的是暗勁,所產生的功效也不一樣。對此筆者初不以為然。
  • 刺激戰場:手速級別大測驗,S級手速輕鬆駕馭圖三,你是哪一級?
    在玩刺激戰場之中,玩家的手速可以直接性的影響和敵人在對槍時候的遊戲水準,那麼有的槍械雖然說平時性能不怎麼樣,但是如果玩家們的手速足以支配這些槍械的話,那將會發生不一樣的事情。有的玩家就根據槍械的使用難度,來對玩家的手速做了一個等級評測。
  • "男子掌如綿,女子掌如柴",天命在手,富貴不用求!
    情線受傷,感情上有波折,後期還有情傷    男子掌如綿,女子掌如柴,此為富貴相,手相最忌諱乾枯色差!  手掌中的紋線互相交錯,構成大的方形或者三角形,這些符號稱之為財庫,其代表著財富,不輪男女都會有不錯的財運,不用付出太多    手伸直掌寬指尖呈錐形
  • 硃砂掌 掌門人簡介
    硃砂掌創立者、掌門人楊永長子。家學淵緣,幼承父訓,自幼即發蒙習武,築基煉體。曾先後師從名家習練摔跤、七星活氣功、硃砂掌功及錦八手拳術等功法。性開朗,好文藝,擅運動。青少年時代,常參與田徑、籃球、帆船等多項運動。愛好繪畫及攝影。高中畢業後入伍。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54軍160師478團通信連。因有武術特長,對訓練和生活多有裨益。
  • 道家丹功和佛家禪定功,有哪些異同?
    道家丹功道教大概分為二派,一是天師道,在東漢末年興起,這一派在道教又稱正一教,又叫符篆派。元以後又興起全真道,也稱全真教,又叫丹鼎派,為王重陽所創始,繼承道家鍾呂金丹派的傳統,講究修煉內丹。一般來說,現在出家持戒煉功修道的屬全真教,散在民間火居打醛畫符念咒的屬天師教。
  • 手相掌型相法:手的外型相法絕學
    手相掌型相法相手絕招1.手大的人性格內向,手小的人性格外向。但還要配合面相而斷。
  • Faker極限手速秀,據說這個英雄可以檢測你的手速!
    所以現在的卡特非常考驗玩家的反應的手速,大神卡特玩家手速自然就很快了。最近Faker韓服也秀出了自己的卡特,大魔王手下卡特表現究竟如何呢?
  • 八卦掌秘傳訣譜九宮論述篇
    ,順勇直巧妙連狠急功九字也。功者,心一動由內發出也。 九宮明,則上乘法得矣。上法者以手足為奇,進法者以手足為妙,起手錄丹鳳朝陽,起步以搶步採打。總之,三節要明,四梢要齊,五行要備,六合要合,身法要活,手足要連隨其遠近一動而至也。
  • 農村俗話說:「男人手大掌官印,女人手大忙不停」,有道理嗎?
    農村老俗話說「男人手大掌官印,女人手大忙不停」是什麼意思?有道理嗎?農村老俗話一般都是經過長時間的觀察,或者是親身的體驗總結而形成的一種流行的言語。對於農村老話「男人手大掌官印,女人手大忙不停」究竟是什麼意思呢?其實這句話來說,也不能證明為百分之百的正確,男人好多手大的都是勞碌之命,女人好多手大的也可以成為官宦一族。很簡單的分析以下這句農村老話的寓意是否有一定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