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憶內地流行樂壇是從二、三十年代開始興起,當時有李叔同、肖友梅、趙元任、黃自、賀綠汀、周小燕、喻宜萱等藝術家開創了具有中國民族風格的音樂創作表演事業,留有許多傳世之作,如《教我如何不想他》、《玫瑰三願》、《天涯歌女》等。到三、四十年代,則是我國流行音樂創立和發展的年代,黎錦暉、黎錦光、姚敏、陳歌辛、梁樂音、嚴工上等音樂家也為世人留下了不少優秀作品,如《香格裡拉》、《夜來香》、《秋水伊人》等。而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流行歌手,莫過於叱吒上海灘的四大歌后白光、周璇、吳鶯音和李香蘭,她們婉轉的歌聲至今讓人流連,她們的地位就如黑膠唱片一般,時間越久遠,越值得回味。
黑膠唱片記錄著一個音樂時代的輝煌,深深地影響了好幾代人,許多著名的歌唱家和流行歌手就是因為迷戀黑膠而愛上音樂,從而開展了他們的歌唱生涯的。在這眾多流行歌手中,因高音出名的多不勝數,而好的中音卻少之又少。中音能帶給人深入靈魂的安撫,讓人心平氣和,心曠神怡,而中音作為一種稀有的聲樂資源,無論國內還是國外都是比較珍貴的,好的女中音更加屈指可數。
從二十世紀70年代至二十一世紀初,細細觀察內地、香港、臺灣三地的流行樂壇,你會驚喜地發覺,郭燕、徐小鳳、蔡琴,真的可以堪稱是內港臺三地流行樂壇最純正女中音歌手,她們共有女中音的特殊音質和音色,音域寬廣,音色柔美純淨,深厚有力,並且具有同樣優雅大氣的格調和率真爽朗的性格,更讓人驚奇的是她們的祖籍均為湖北,她們也都愛黑膠唱片,她們擁有著共同的黑膠情懷。
內地的郭燕、香港的徐小鳳、臺灣的蔡琴,三位出自同一故鄉的三地歌手,同是難得的女中音,同是黑膠迷,卻又獨具魅力,各有千秋。
三大女中音之一:徐小鳳 生於1949年1月。香港樂壇標誌性人物,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被稱為殿堂級歌手,波點裙、大波浪、低沉磁性的豆沙嗓是她的標誌。徐小鳳在歌壇四十餘載,好歌無數,地位超然,她那獨特魅力的嗓音,徵服了整個華語樂壇。她的聲音不高亢不激越,平穩中帶極強的穿透力,不暗啞不滯重,渾厚中帶深沉古典,無論是歡快的《賣湯圓》,或是略帶傷感的《留下眼淚前》,還是詮釋人生、勵志的《順流逆流》,徐小鳳的歌曲都會成為家喻戶曉、茶餘飯後的經典佳作,不論老女老少,都會哼唱。她的歌聲慢慢的成了一種經典,是永遠珍藏的一份醇厚真情,即使在21世紀,她的歌曲依然無可替代,她更是女中音界永恆的輝煌。
徐小鳳的黑膠情懷源自一首《戀之火》,這是徐小鳳翻唱40年代歌星白光的作品,是她演唱會多年來的保留曲目。1966年,她正是憑藉這首歌參加「香港之鶯」歌唱比賽,擊敗了其他2000多名對手成為冠軍,也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命運竟隨一首老歌徹底改變,徐小鳳從此踏入歌壇。此後,徐小鳳又陸續翻唱了白光的《假正經》、《魂縈舊夢》等,令白光也深為佩服,連連稱讚「這小妮子學我真像」,彼時人稱「小白光」。徐小鳳的《明月千裡寄相思》和《心戀》也是翻唱吳鶯音和崔萍兩位歌后的作品,但她在日後的努力中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歌唱才華,成為眾多大牌歌手模仿或是翻唱的對象,張國榮、周華健、譚詠麟、甄妮、王傑、劉德華、張學友、黎明等人都翻唱過她的歌曲。在1978年的大碟《風雨同路》大受歡迎之後,徐小鳳開始成為香港樂壇獨當一面的歌手,隨後佳作無數,縱使她在擁有眾多個人金曲的時代,仍不介意翻唱大量別人的名曲。徐小鳳熱愛經典,尊重經典,這也是她的黑膠情懷。徐小鳳縱貫40年的歌唱生涯,從黑膠、磁帶時代,一直唱到CD、Internet時代,變的是聆聽的方式,不變的是打動心靈的歌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