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隨園詩話》裡,顧大美女的幸福生活

2021-01-21 恪勤在朝夕

袁枚《隨園詩話》記有顧氏女美而不嫁一事。

說顧東山之女,甚美,美若天仙下凡,「上界遭淪謫,人言萼綠華」。可她卻偏偏喜歡素衣素服,持念珠、作梵語。

世間之人,皆為愛死去活來。

要「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要「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連仙界織女也要「銀漢迢迢暗度」。連幽魂小倩也要「對月形單望相護」。

此女卻偏偏「十年貞不字」,喜歡「一室語無譁」。不論婚嫁,喜歡安靜,喜歡一個人呆著。

高興的時候,如何消遣呢?就學東晉才女謝道韞,吟吟詩,寫寫字,作作畫。

可春天來了,百花盛開,蜂蝶逐舞,也不動芳心嗎?不能!但可以不見啊。

時光荏苒,年已三十。父母知其信念不改,便為其築一庵,名曰「即是庵」,令其自處。

顧女自稱為「即是庵主人」。

「即是」,應該是「這樣做就對」的意思,是父母對她的尊重和肯定,也是她對自己行為的肯定。

沒有愛,就沒有恨。沒有「柔情似水」的歡愉,也就沒有「佳期如夢」的煎熬。

一個人從容淡定地生活,不也挺好嗎?當時,有許太夫人就很羨慕她的生活為,題詩其庵云:

上界遭淪謫,人言萼綠華。

十年貞不字,一室語無譁。

遣興惟吟絮,逢春欲避花。

結庵殊可羨,萱草傍蘭芽。

庵之周圍,盡植萱草和蘭花。

萱草的花語為愛的忘卻,蘭花的花語是淡泊和高雅。

相關焦點

  • 袁枚:千錘百鍊,一詩千改始心安
    眾所周知,《隨園詩話》是清朝詩人、文學家袁枚的重要著作。他主張的「性靈說」在本書中得到充分闡發。在當時這部詩話即產生了重大影響,時至今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喜愛。郭沫若和錢鍾書先生都對這部書給予極高評價,郭沫若還寫了《讀〈隨園詩話〉札記》一書。
  • 【古文探奇】一夜山風歇 僧掃門前花-隨園詩話
    未幾,以詩見投,長篇不能盡錄。記《竹枝》云:「送郎下揚州,留儂江上住。郎夢渡江來,依夢渡江去。」「若耶湖水似西泠,蓮葉波光一片青。郎唱吳歌儂唱越,大家花下並船聽。」又夢中得句云:「澗泉分石過,村樹接煙生。」皆妙。邵名帆,字無恙,山陰人。  作者簡介  《隨園詩話》,清代袁枚的詩歌美學和詩歌理論著作。是一部有為之作,有其很強的針對性。
  • 袁枚動靜結合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趣味濃厚,最後5個字逼真傳神
    很多表現兒童生活的作品,大家都耳熟能詳,比如「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還有「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陰西」等等,這些詩不僅語言淺顯易懂,而且具有獨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樸素的美感。下面要介紹的是清代詩人袁枚動靜結合的一首詩,短短20個字趣味濃厚,最後5個字逼真傳神。
  • 袁枚的兩首小詩,清新可喜,更表達了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生活中充滿各種煩惱,有時疾病纏身、有時前途未卜,時而愛情失意、時而財富縮水。但其實這些都不算什麼,最可悲的是你活在世上,根本就無人知曉;你的一舉一動,也從來不被人關注。俗話說,雁過留聲,人過留痕。能力有高低,地位有差別,但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尊重和認同,也不枉來此人世走過一遭。
  • 清詩人袁枚曬老友趣事引爭吵:好友夢到李香君薦卷
    200多年前,詩人袁枚就在他的《子不語》中「曬」了一位老友私下講述的一樁趣事——李香君夢中來薦卷,結果引發一場風波。  隨園相聚,  講述夢中奇遇「李香君」  話說乾隆三十五年(1770),當時還在四川邛州當太守的楊潮觀來到隨園。
  • 大觀園原型不是恭王府不是隨園,而是本畫冊,惜春是如意館冷枚
    袁枚也有說大觀園原型是隨園的,主張人有富察明義和袁枚。因隨園民間傳說為曹寅私園,貌似會跟《紅樓夢》有些關係的,但史料記載隨園主人只有三位:吳氏、隨赫德、袁枚,並沒有曹家。且雍正年間曹家被抄,舉家搬遷時,曹雪芹的年紀尚小,那麼大的園子怎麼可能記得那麼清晰?富察明義出生在乾隆年間,彼時隨園已經荒廢,他自己是不可能親證,不過是道聽途書之語罷了。
  • 白居易此詩有聲有色、有形有態,極富生活情趣,道出簡單的幸福
    我們總是拼盡全力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我們不斷地濟濟於富貴名利,疲於奔命地去爭名於朝、爭利於世,待到名利雙收時,卻發覺自己離快樂越來越遠。繁華過後,靜悟流年,我們想要的幸福不過是有家回,有人等,有飯吃。若還能有三五好友,烹茶煮酒,閒話風月,了悟人生,將更添愜意。幸福其實很簡單。它不在名利,不在奢華,不在身外,而在我們自己的內心。
  • [ 詩話 ] - 光宣詩壇點將錄
    中年以詩名,顧非甚工。至說詩,則居然廣大教主矣。朱武在山寨中,雖無十分本事,卻精通陣法,廣有謀略。 (陳衍,字叔伊,又字石遺,號匹園,侯官人。光緒壬午舉人,官學部主事。民國任福建通志局總裁。民國二十六年卒,年八十二。有《石遺室詩文集》、《石遺室詩話》、《近代詩鈔》、《元詩紀事》、《遼詩紀事》、《宋詩精華錄》等。)
  • 文壇最牛老驢友,竟為地上青苔寫了首詩,最後5個字令人回味無窮
    不過李、杜二人雖走遍了大江南北,卻仍比不上清代文壇這位最牛老驢友,他就是「乾嘉三大家」之一的袁枚。這位袁老當真是位風雅之人,當了個閒官,年輕時就愛喝喝茶,養養花,過了65歲退休了更是遊遍了名山大川。68歲時他登上了黃山,71歲登武夷山,77歲三登天台山,81歲還遊了吳江,82歲離世,這般矍鑠說他是文壇最牛老驢友一點都不過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