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墓園擬禁燒紙錢等用品打造「無煙墓區」,引發市民爭議

2021-01-10 澎湃新聞

到墓園為逝去的親人掃墓,卻不能焚燒錫箔、紙錢,你能接受嗎?

近日,位於上海青浦的福壽園內一則《禁燃、禁放告知書》,引發社會爭議。這則《告知書》稱,為保障園區安全,杜絕火災隱患,還客戶一個綠色、安全、文明的祭掃環境,上海福壽園將全面推行綠色無煙祭掃,自2018年5月1日起,嚴禁在園內燃放煙花爆竹和燃燒錫箔、冥幣、紙錢、紙紮等用品。「我們希望能讓上海福壽園成為無煙墓區。」福壽園相關負責人表示。

掃墓竟然不能燒紙錢了?對於這一舉措,有市民表示可以接受,也有市民覺得難以認可。澎湃新聞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相對來說,年輕人更願意接受鮮花、心願卡、鞠躬行禮等一些更環保更新穎的掃墓方式,但作為掃墓主體的中老年人,更願意堅持傳統習俗,對完全禁燒錫箔、紙錢有些難以接受。

現象:上海墓園普遍存在焚燒錫箔、紙錢等祭掃方式

每到清明和冬至前夕,32歲的上海市民張先生都會和長輩一起,到位於奉賢的一家墓園,給早已去世的爺爺奶奶掃墓。在掃墓時,張先生一家不放鞭炮,但每次都會帶著鮮花,也會帶上準備好的錫箔、紙錢,在爺爺奶奶的墓前焚燒。

「剛開始直接在地上燒,後來墓園倡導用香灰桶,我們就花幾塊錢租一個桶,這樣不會損壞綠地,紙灰也不會到處飛。」 張先生告訴記者,這幾年,墓園裡的鞭炮聲已經基本不見,但焚燒紙錢的現象依然很普遍,特別是年紀大的長輩們,特別看重這個,每次都會提前幾天便準備好。

張先生一家的掃墓方式,正是目前上海大多數市民在墓園祭祖的普遍方式。清明節前的兩個周末,澎湃新聞記者走訪位於奉賢、浦東、青浦等區的多個墓園發現,焚燒錫箔、紙錢的行為普遍存在,大多數前來祭掃的市民,都會租一個香灰桶,將錫箔、紙錢等用品放在桶內,在墓前焚燒。

「其實,每次去墓園掃墓,我都想著掃完墓就快點離開。」剛大學畢業不久的任女士,每年都要和長輩們一起去掃墓。但墓園繚繞的煙霧和刺鼻的味道,讓她覺得有些受不了。「從我個人的角度,我希望大家都能夠文明祭掃,不要去焚燒那麼多紙錢,可以用鮮花等新方式取代。」她告訴記者,但長輩們並不這麼想,他們認為,燒紙錢是掃墓過程中最重要的一步。

「這是我們的傳統習俗,這麼多年以來,大家一直都這麼做,不可能說不燒就不燒了。」62歲的陳阿姨說,雖然這幾年鞭炮聲已經少了很多,但依然都在燒紙錢,如果突然說禁止燒了,自己有點難以接受。「這也是在清明、冬至這種祭奠先人的節日裡,很重要的儀式之一。」

福壽園:已宣傳兩年多,禁燒前會設三個統一焚燒點

與其它墓園相比,位於青浦區的上海福壽園內,焚燒現象確實要少了很多。4月3日,記者在福壽園內看到,雖然不是周末,但由於臨近清明,前來掃墓的市民依然不在少數。不過,有不少市民都只帶了鮮花,只有部分市民隨身帶著錫箔、紙錢等用品,主動向園方租借香灰桶後再去焚燒。

「前幾年我們也燒紙錢,後來墓園一直在宣傳文明祭掃,說要全園禁燒,又有提供免費換鮮花和心願卡的服務,從去年開始,我們就不再燒紙錢了。」正在掃墓的一位市民說,近兩年,在園內焚燒紙錢的現象確實越來越少,慢慢的,自己也能接受了。

但另外一位正在掃墓的市民,卻依然覺得難以接受。「我還是要燒的,如果連紙錢都不能燒的話,怎麼能叫掃墓呢?」對墓園入口處的《告知書》內容,她覺得有些不可理解,「在墓園裡都是掃墓的人,我燒點紙錢給先人,又沒有影響到誰。」

那麼,福壽園為什麼要出臺禁燃禁燒的舉措?「主要是從安全、環保、文明三個方面考慮的。」上海福壽園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一是為了保障園區安全、杜絕火災隱患;二是為了加強環境保護、減少空氣汙染;三是為了倡導樹文明新風,推進移風易俗。

據介紹,到目前為止,雖然墓園尚未發生過較大的意外事故,但是在清明、冬至等祭掃、落葬高峰時期,小火警時有發生。一般在高峰期間會發生十多起火警事件,嚴重的時候一天就發生3-5起。另外,在高峰期間,因燃放鞭炮、燃燒錫箔、紙錢引起周邊客戶投訴,客戶之間糾紛的事件也經常發生。

「我們認為,今天我們紀念先人可以用更多安全、環保、文明,甚至是高科技、個性化的方式,如鮮花、心願卡、黃絲帶、音樂、詩歌朗誦、家庭聚會、網絡等。」上述負責人表示,為此,上海福壽園已在2016年、2017年連續兩年時間,向來園市民積極宣傳「禁燃、禁放」的要求。據稱,從數據看,前來該墓園祭掃的客戶,約70%已不再焚燒紙錢等用品。

根據計劃,自5月1日起,上海福壽園將全面實施禁燃、禁放規定。在今年清明祭掃高峰期間,園區將「疏堵」結合,嚴控燃放煙花爆竹鞭炮行為,並勸阻焚燒紙錢、錫箔等行為。一方面,每個園區入口處設置「無煙服務點」和勸導服務志願者,主動向來園客戶提供「一捧花香」(鮮花)+「三支清香」的免費(錫箔、黃紙)換取服務。

另一方面,將在園區設置3個指定的統一焚燒點,園區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將引導客戶把帶來的錫箔、黃紙在相對安全的統一焚燒點(也就是非人員密集處、非綠化集中的墓區)內進行焚燒。「我們主要還是疏導、引導、勸導,對於實在不能接受禁燒的客戶,可以到集中焚燒點燒。」

專家:要尊重清明祭掃傳統習俗,年輕人更易接受新方式

在上海大學社會學教授顧駿看來,清明掃墓祭祖是中國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墓園應該在管好安全的前提下,尊重傳統習俗。「這幾年,清明節成為國家法定假日,就是尊重傳統文化的一種做法。」顧駿說,清明節蘊含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祭祖文化,有一套儀式,包括燒紙錢、供奉食物等,而這些儀式並沒有造成很大的害處。

因此,顧駿教授認為,各大墓園在對市民掃墓祭祖的管理過程中,最主要的就是安全管理問題,不要引發火災,而其他的,沒必要管得太多。「對於傳統文化習俗,是需要尊重的,不能隨意禁止。」

華東理工大學社會工作系主任、教授朱眉華則認為,如果墓園想要改變一些祭掃習俗,需要先做好宣傳,如果沒有做好前期宣傳和引導,就突然出臺一些禁止性的規定,很容易引起市民在心理上的反感和排斥。「需要一個宣傳、倡導、勸導、引導的過程,讓大家能夠在這個過程中,慢慢地自覺去接受。」

在朱眉華教授看來,鮮花、行禮、網絡等新的祭掃方式,可能年輕人更容易接受一些,而年紀較大的市民,更堅持焚燒紙錢等傳統習俗。「對於這些傳統習俗,我們應該尊重,不能武斷地認為,哪些新的祭掃方式才是文明的,其實傳統文化的傳承本身,就是一種文明。」

不過,她認為,從今後的發展趨勢來看,年輕一代可能是會向著更新的祭掃方式的方向去發展的。「現在很多年輕人,可能對以前傳統的東西也不是那麼懂,比老年人更容易接受新方式。」她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祭掃方式也會有一個逐步演變的過程。

她同時建議,墓園在具體執行禁燃禁燒規定的過程中,要儘量安排比較善於勸導的人,而不是只安排保安進行強行阻止,否則容易引發衝突。「幾千年傳承下來的傳統習俗,想要一下子改變是很難的,要理解那些不願意去改變的人。」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殯葬新方式:南京推出十二生肖墓區 不使用骨灰罈還獎勵3000元
    按照江蘇相關部署,在"十三五"末,全省節地生態葬安葬率將達到80%,對於那種選擇不留墓碑、不留骨灰,實行徹底生態葬的市民,民政部門還給予一定的經濟補貼,而各個墓園也在積極打造相應的配套項目。最近,南京隱龍山墓園就推出了十二生肖生態墓區。
  • 逾10萬市民昨赴福蔭園、市殯儀館拜祭先人
    市殯儀館內設有「無煙祭祀區」供市民拜祭。福蔭園公墓管理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下午5時,福蔭園祭祀總人數約76000人,比去年少了大約2000人,或與市民選擇錯峰祭祀有關。上午8時,前往福蔭園祭祀的人數開始多了起來,由於行車非常緩慢,許多市民不得不徒步兩三公裡匯入福蔭大道前往公墓祭祀。鮮花祭祀讓清明更「清明」。昨日上午,記者在火炬開發區小隱村福蔭園墓地看到,多數市民將一束束鮮花輕放在先人墓位上。
  • 帶上電腦和充電寶去「霸位」 廣州市民正清日祭掃很「拼」
    清晨還有些微涼,一到中午氣溫就飆升,加上廣州市火葬場和銀河公墓一大早就人頭湧湧,不少前來拜祭的街坊直呼「像到了盛夏」。新快報記者從廣東省民政廳了解到,昨天全省各祭掃場所共接待祭掃群眾約672.1萬人次,其中廣州各祭掃場所共接待祭掃群眾111.63 萬人次、車輛16.18萬輛。在廣州市火葬場等主要祭拜場所,拜祭臺很快被「搶光」。不少市民為了「霸位」,出動了電腦、充電寶等裝備。
  • 公墓祭祀鮮花被盜 以一束15元的價格在墓園外吆喝售賣
    近日有網友曝光,清明節期間很多人到墓園蹲點,等祭掃過後把鮮花偷走,再以一束15元的價格在墓園外吆喝售賣。一起來看看具體情況!祭掃人離開花束被拿走4月5日,清明節當天,德陵公墓迎來祭祀高峰。一大早,進園車輛就排起長龍。靠近公墓的道路上,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處祭祀品攤,擺著鮮花水果等祭品。
  • 「離婚冷靜期」落地後,上海擬提「結婚冷靜期」,你怎麼看?
    「離婚冷靜期」落地後,上海擬提「結婚冷靜期」,你怎麼看?▼話題#上海擬建設結婚冷靜期#14日衝上熱搜!2021年上海「兩會」召開在即,14日,市政協委員、上海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姍姍表示,今年上海「兩會」上擬遞交提案,建議保障婚前配偶知情權,大力倡導婚前醫學檢查,探索建立婚姻登記異議期,即婚姻登記生效前給予配偶獲取信息披露的知情權
  • 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墓基本確認:「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現身
    「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悉,同時在墓園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在墓園發現刻有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結合墓園所葬湯氏家族成員排列規律,初步確定4號墓為湯顯祖與其傅氏夫人的雙室合葬墓,據左為尊的古制,湯顯祖位於4號墓左室。此前,撫州市人民公園曾有湯顯祖墓,不過據介紹是衣冠冢。
  • 清明將至 惠州市殯儀館倡導錯峰掃墓無煙拜祭
    這周五就是清明節了,這個周末天氣晴好,清明拜祭迎來小高峰,市殯儀館工作人員就特別提醒,街坊們要記得綠色無煙拜祭 。上周六上午,豔陽高照,不少市民提前來到市殯儀館拜祭先人,在拜祭區,劉先生一家十多口人帶來鮮花和水果,擺放在先人的遺像前,大家輪候一一上前,三鞠躬後靜靜默哀數分鐘。
  • 上海上港擬更名上海海港!你的主隊改名了嗎?
    12日,記者從上海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相關人員處獲悉,上海上港集團足球俱樂部擬更名為上海海港足球俱樂部,新名字已提交足協,等待工商部門確認。
  • 築巢引鳳待君來 湘潭嶽塘經開區「內外兼修」打造千億園區
    自2013年成立以來,嶽塘經開區以打造「湖南商貿第一區」為發展方向,緊緊圍繞「千億園區、十億稅收、爭創國家級」的奮鬥目標,狠抓大項目、好項目,以商貿物流產業為主導,帶動了園區旅遊休閒、電子商務、現代倉儲、總部經濟等三產服務業的飛速發展,正著力打造中部地區以商貿物流為主導的產業集聚地和投資首選之地。
  • [擔保]美克家居:美克國際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控股股東擬辦理...
    [擔保]美克家居:美克國際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控股股東擬辦理解除可交換公司債券擔保及信託登記的提示性公告 時間:2021年01月06日 16:51:35&nbsp中財網 原標題:美克家居:美克國際家居用品股份有限公司關於控股股東擬辦理解除可交換公司債券擔保及信託登記的提示性公告
  • 王永慶墓大房合葬 風水師:挖動驚擾 不利子孫
    外傳王文洋周六將為大媽王月蘭與王永慶合葬破土,「中國地理風水研究協會」理事長張旭初昨日會勘二人墓地,張旭初表示,王永慶為土葬,下葬未滿六年,此時若破土挖墓驚動死者,明顯是傷害王永慶陰間福氣,也會影響後世子孫,「鬼月諸事不宜,陽宅及陰宅都不宜動工!」張旭初指出,若後代執意破土合葬,將不利王家及臺塑。
  • 上海市民驛站:從「服務超市」邁向有溫度的「中央廚房」
    :從「服務超市」邁向有溫度的「中央廚房」  中新社上海11月27日電 (王子濤 康玉湛)「點右上角的加號選添加朋友,再點面對面建群輸入4個一樣的數字……」在上海虹口區嘉興路市民驛站第一分站,青年講師陳漢正在教68歲的鄭月華如何使用微信面對面建群。
  • 市民掃墓留下的鮮花竟被人偷去兜售
    長沙晚報記者 聶映榮   「我去陵園給母親掃墓,放在墓前的一大束鮮花竟然被偷了。」3月31日,潘女士挑了一大束新鮮的百合花,來到湖南革命陵園長福苑為母親掃墓。4月2日早上,潘女士的父親前去掃墓,發現潘女士放的鮮花不翼而飛。潘女士等人詢問墓區外的管理人員,對方稱,這些鮮花可能被人偷了,還可能被人再次兜售。
  • 上海擬建議設結婚冷靜期,網友的反應一邊倒
    本文轉自【新聞晨報】;  「上海政協委員擬提議結婚冷靜期」  這則新聞引發網友熱議  據澎湃新聞報導,1月14日,上海市政協委員、上海中倫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徐姍姍表示,在今年上海「兩會」擬遞交提案——  建議保障婚前配偶知情權,大力倡導婚前醫學檢查,探索建立婚姻登記異議期,即婚姻登記生效前給予配偶獲取信息披露的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