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戲劇家湯顯祖墓基本確認:「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現身

2021-01-11 澎湃新聞
江西省撫州市人民政府下屬的「撫州發布」今天發布消息稱,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成果首次公布,目前基本確定為湯顯祖墓。「澎湃新聞·古代藝術」獲悉,同時在墓園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在墓園發現刻有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結合墓園所葬湯氏家族成員排列規律,初步確定4號墓為湯顯祖與其傅氏夫人的雙室合葬墓,據左為尊的古制,湯顯祖位於4號墓左室。此前,撫州市人民公園曾有湯顯祖墓,不過據介紹是衣冠冢。

墓園分布圖

8月28日,江西省文化廳、撫州市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首次公布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成果,目前基本確定為湯顯祖墓。湯顯祖家族墓葬群的發現和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是關於湯顯祖及其家族歷史的重大考古發現,為研究湯顯祖及其家族在撫州繁衍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佐證和資料,對於海內外湯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向湯學專家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媒體記者,介紹了湯顯祖家族墓園的考古進展和成果。

湯顯祖像

湯顯祖(1550—1616),明代知名戲曲大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其書房名「玉茗堂」。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

新聞發布會現場

文昌裡改造過程中發現湯顯祖家族墓園

根據文獻記載,湯顯祖逝世後葬在撫州市文昌裡靈芝園內。但由於時代變遷,湯顯祖墓園漸漸湮沒,無跡可尋。目前,位於撫州市人民公園內的湯顯祖墓只是其衣冠冢。

位於人民公園內的湯顯祖墓

幸運的是,去年11月,撫州市在推進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改造、修復、建設過程中,拆除上世紀50年代建設的製冰廠時,陸續發現了被覆蓋的湯顯祖家族墓園,包括湯顯祖的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和湯顯祖及其兒子的墓葬在內的六代墓葬群,堪稱名人墓葬奇觀。

1903年江召棠所立湯墓碑

2017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下發了《關於江西撫州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2017年考古工作方案的批覆》(文物保函[2017]811號)。2017年5月,由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啟動了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與試掘工作。經過3個月的辛勤努力和科學發掘,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初步發掘的墓園照片

墓園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

據江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徐長青介紹,湯顯祖家族墓園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另外還發現明清時期的三處附屬建築遺蹟。墓葬大致可分為六排,布局基本清晰。6方墓志銘行文、體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譜關係、重要的家族活動以及人物評價等內容,通過研究墓志銘可以明確6座墓主人身份分別為湯顯祖高祖湯峻明(湯氏後人稱子高公)、湯顯祖高祖子高公夫人艾氏、湯顯祖祖父湯懋昭(號酉塘,湯氏後人稱喬一公)、湯顯祖祖母魏夫人、湯顯祖原配夫人吳夫人、湯顯祖大弟少海公與其夫人潘氏。

墓園現場

墓園現場

在墓園發現刻有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兩塊墓頂石蓋板和刻有「......義(羲?)仍湯公之墓」字樣的半截墓碑,結合墓園所葬湯氏家族成員排列規律,初步確定4號墓為湯顯祖與其傅氏夫人的雙室合葬墓,據左為尊的古制,湯顯祖位於4號墓左室。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壓棺石

「湯臨川玉茗先生墓」蓋棺石「玉茗公墓」壓棺石

「玉茗公墓」碑刻「義仍湯公之墓」殘缺墓碑

「義仍湯公之墓」碑刻

另據文獻記載,湯顯祖家族墓園自湯顯祖父親湯尚賢(號承塘公,湯氏後人稱銘四公)捐資買靈芝園葬伯清、子高諸公以來,靈芝園就成為湯顯祖家族主要成員的埋葬地。同治九年版《臨川縣誌》載:「進士湯顯祖墓在港東廂靈芝山」及光緒二十三年版《文昌湯氏宗譜》:「......又娶傅氏,子開遠、開先,公妣俱葬靈芝園」,明確記載了湯顯祖本人葬於此。

墓磚上刻寫的「湯」字

此次湯顯祖及家族墓園的考古發現,對於考古學、湯學和明史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在新聞發布會上,撫州市副市長徐國義,明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毛佩琦,撫州市人大原副主任、湯顯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吳鳳雛,撫州市文昌裡管委會主任艾志峰,分別就此項考古工作的重大意義,以及湯顯祖「三地一宗祠」和文昌裡歷史文化街區的建設情況,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成果在湯學研究方面的運用,湯顯祖家族墓園的保護、展示工作等方面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長短結合」推進墓園保護利用工作

撫州市委、市政府將按照「長短結合」的方式推進墓園的保護利用工作。

短期主要是圍繞9月份湯顯祖戲劇節暨國際戲劇交流月活動的要求,採取「考古進行時」的方式,對考古現場及周邊環境進行簡單整治,在四周鋪設可逆性的遊步道,設立祭臺,以滿足屆時國內外學者參觀湯墓、拜謁湯公的需要。

長遠考慮主要是在推進文昌裡改造項目建設的過程中,將把湯顯祖家族墓園作為核心要素,精心打造集出生地、成長創作地、安息地和湯氏宗祠為一體的湯公故裡片區,還原湯顯祖所在時期的生活情景,使遊客身臨其境,感受與湯公為鄰、到湯家做客、品湯公名曲的獨特韻味。

湯顯祖家族墓園

明史專家毛佩琦:湯家墓對研究明史意義重大

「湯顯祖家族墓園的發現,對明代歷史研究有重大的意義。」8月28日,前來參加這次湯顯祖家族墓園考古成果新聞發布會的明史專家、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毛佩琦,在接受撫州市全媒體中心記者採訪時說,墓園的發現不僅對進一步解讀湯顯祖,並且對研究明代社會狀況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物佐證。

今年5至8月,湯顯祖家族墓園遺址考古工作隊經過三個月的調查、勘探和試掘工作,共發現明清時期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了墓志銘6方。湯氏家族墓園核心區域內墓葬分布錯落有序,布局基本清晰,墓群整體基本沿原靈芝山東坡向下排列。所有墓葬大致可分為六排,總體看來所發現的墓葬雖在排列上小有錯落但總體仍不失有序。蓋棺石、殘墓碑、青花碗等遺物的出土,為弄清楚湯顯祖家族墓園的基本布局、墓葬的形制及家族成員的確切身份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

明史專家毛佩琦在考古現場

毛佩琦是中國人民大學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明清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明史學會副會長,長期從事中國明史、社會生活史、文化史研究,主要著作有《明成祖史論》、《明清行政管理制度》、《中國明代政治史》。

毛佩琦認為,墓園所出土的6方墓志銘,其行文、體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譜關係、重要的家族活動以及人物評價等內容,具有巨大的歷史考古價值。這些物證確認了墓主人的身份、名字、準確的生卒紀年及所屬家族分支的脈絡,為我們了解湯顯祖的生平和在家族譜系中所處位置提供了重要依據。銘文中所記生活中的許多細節,以及銘文中所蘊含的書法、美術、文學、文字等內容,都是分析當時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珍貴資料,有著重要的研究價值。

——————

連結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明萬曆十九年(1591)他目睹當時官僚腐敗憤而上《論輔臣科臣疏》,觸怒了皇帝而被貶為徐聞典史,後調任浙江遂昌縣知縣,一任五年,政績斐然,卻因壓制豪強,觸怒權貴而招致上司的非議和地方勢力的反對,終於萬曆二十六年(1598)憤而棄官歸裡。家居期間,一方面希望有「起報知遇」之日,一方面卻又指望「朝廷有威風之臣,郡邑無餓虎之吏,吟詠昇平,每年添一卷詩足矣」。後逐漸打消仕進之念,潛心於戲劇及詩詞創作。在湯顯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戲曲創作為最,其戲劇作品《還魂記》、《紫釵記》、《南柯記》和《邯鄲記》合稱「臨川四夢」,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這些劇作不但為中國人民所喜愛,而且已傳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國家,被視為世界戲劇藝術的珍品。湯氏的專著《宜黃縣戲神清源師廟記》也是中國戲曲史上論述戲劇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獻,對導演學起了拓荒開路的作用。湯顯祖還是一位傑出的詩人。其詩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紅泉逸草》一卷,《問棘郵草》二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湯顯祖和他的臨川四夢:妙筆寫盡變幻夢境,真情演繹紛繁人生
    湯顯祖是明代著名的戲曲家和文學家。他在戲曲創作方面取得了斐然突出的成績。其中《紫釵記》、《牡丹亭》《南柯記》和《邯鄲記》是他的代表作。由於湯顯祖祖籍江西臨川,所以他的這四部著名的戲曲作品被合稱為「臨川四夢」。一:曉窗圓夢的《紫釵記》。
  • 臨川--才子之鄉
    興於宋   臨川自東漢和旁永元八年(96)建縣,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由於歷史的機緣,大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詩人謝靈運,戴叔倫,詞人馮延已,文學家劉義慶,文學評論家鍾嶸,史學家杜佑等,都在這裡做過地方官,對臨川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產生過積極影響。  在戰爭頻繁的五代,北方王、李、曾、晏陳等世家大族相繼避難南來,卜居臨川。
  • 臨川文化的人文基礎
    臨川自東漢歷經兩晉、南北朝、隋、唐,由於歷史的機緣,大書法家王羲之、顏真卿,詩人謝靈運、戴叔倫,詞人馮延巳,文學家劉義慶,文學評論家鍾嶸,史學家杜佑等都在這裡做過地方官,對臨川文化的發展產生過積極影響。  戰爭頻繁的五代,北方王、李、吳、曾、晏、陳等世家大族相繼避難南來,卜居臨川。
  • 「光照臨川之筆」有座小城藏在文昌星裡
    文昌裡,坐落在臨川老城區外。交通便利,可以選擇自駕或者乘坐公交,從市區出發經過文昌橋就到了文昌裡。整個遊玩時間大概一兩個小時左右,周圍有一條文化街可以去逛逛,裡面有各個縣區的特色店,還有好幾個紀念館。聖若瑟天主教堂位於文昌橋東頭的靈芝山路,始建於清光緒三十四年。
  • 467年,家族守墓人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鄭嘉勵和考古隊在九峰山下發掘九峰禪院遺址,考察周邊遺蹟時,經過了這座墓。幾根粗壯的竹竿頂住了墓的身體,它已垂垂老矣,嚴重的駝背,幾乎呈45度的傾斜,被山坡擠壓得非常厲害,如果不是守墓人用杆子頂住,墓面早就倒了。墓前還留有一些石階,他推斷前面應該還有一個半圓形的風水池,在明代墓地很常見。
  • 「曹操墓」仍不宜定論
    因此,此墓應為王侯一級的,與魏武王曹操身份相符」。    灣漳大墓的發掘報告作者認為該墓的年代應在公元550至570年,推定為公元560年前後,或許不致有大的謬誤,「其墓主人有可能是高洋的陵墓」,卻從沒有肯定其為高洋的陵墓;其次,發掘簡報認為西高穴2號墓的年代是東漢晚期,而灣漳大墓的年代是北朝晚期,兩者相差三百多年,不屬於所謂「同期墓葬」,二者時代不同,墓葬制度不同,沒有可比性。
  • 孫悟空其實叫通天大聖,他哥才叫齊天大聖,二人合葬墓被發現!
    但是實際上,在福建省順昌縣西北部的寶山山狸洞內,考古專家真的發現了一座「孫悟空兄弟」的合葬墓,那麼,這個明明只存在於小說之中的人物,又怎麼會有墳墓,而且還是兄弟合葬墓呢?    十五年前,一直隱在寶山主峰上的孫悟空兄弟的合葬墓,被福建省的考古人員打破了平靜。山洞內,兩塊墓碑是「齊天大聖」在左、「通天大聖」居右,這與古代以左為尊的禮儀習俗相符。
  • 講講墓庫區分以及財星逢墓
    講講財星逢墓,八字裡辰戌醜未為四墓庫之地,五行中的金木水火的收藏地就是辰戌醜未,辰戌醜未四土,可以想像成四個大土坑,分別儲存金木水火的,為什麼又叫墓也叫庫,之前也說過,強旺者是庫,衰弱則為墓。 這就好像是,秋天收割的很多食物你把它放入了地窖裡,地窖是豐滿的這叫做庫。強旺者為庫。
  • 學者揭南京東吳大墓墓主身份 被稱已是突破
    因這座墓歷史上多次被盜,因此考古發掘中,並沒有找到與墓主身份直接相關的文字信息,專家學者只能通過從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出土瓦當等方面入手,考探墓主身份。  眾所周知,東吳歷時52年,共有孫權、孫亮、孫休、孫皓四位皇帝。有學者依據墓前、後室墓頂四隅券進式穹隆頂結構,判斷大墓屬孫吳晚期王或侯墓,還有學者從大墓被破壞的遺蹟和相關資料,推測其屬於孫吳中期孫亮在位時的權臣孫峻。
  • 墓葬研究工作坊︱秦漢墓葬的墓主判定;高句麗墓葬研究的反思
    指出,在根據出土遺物判斷墓葬年代、根據墓葬規格確定墓葬等級後,再結合出土文字資料、結合文獻等記載,完全可以如滿城漢墓一樣在即使沒有墓主印章的情況下進行明確的墓主判斷。這種墓主的判斷方法,經北大秦漢考古教材的總結和推廣,成為之後秦漢考古研究中的一個基本範式,長期傳承直至現在。
  • 上官婉兒、隋煬帝墓相繼被發現 印證諸多歷史記載
    就在不久前,唐代「巾幗宰相」上官婉兒墓也在陝西鹹陽被發現,這兩座墓葬的發現引發社會各界的關注。隨著兩座大墓墓主身份的確定以及考古工作的不斷進行,諸多歷史記載得到印證,公眾期待隨著考古研究的發展,能夠解開有關這兩位歷史人物更多的謎團。
  • 河南安陽「曹操墓」進入文物布展階段,曾被懷疑墓主另有其人
    他曾鎮壓黃巾起義,討伐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基本統一中國北方地區,先後官至東郡太守、兗州牧、丞相,爵至魏王。220年3月15日,曹操病逝於洛陽,終年六十六歲,諡號武,他臨死前留下《遺令》。 根據曹操的遺囑,他於二月廿一丁卯日(4月11日)被安葬於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和河南安陽市北郊一帶)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是為高陵。
  • 四墓庫,何為墓何為庫,入墓開庫細論
    1、辰戌醜未為四墓庫,也叫華蓋星,其中辰為大華蓋。   (1)、辰為水庫,又是春天的餘氣。跑出來的水,就是水庫;若跑出來的是木,就是木庫(沒有未時,才可代表木庫)。   辰為水庫,也為土庫,因它是大華蓋   辰土為大的廠礦,也代表水庫、池塘,還代表仙。   (2)、戌為火庫,又是秋天的餘氣。
  • 霞浦寅時葬卯時發之墓的傳說
    在福建霞浦三個非常特殊的墓,分別是「雙世墓」、「紅蛋墓」、「寅葬卯發墓」。
  • 導師說,李清泉《引魂升天,還是招魂入墓》
    一、圖像的邏輯與帛畫的性質有關馬王堆帛畫的研究,層面之廣、數量之巨,不勝枚舉,可以專門寫一部大的學術史[5]。而本文的討論,由於有著不同的立腳點,且關心的還是些有關帛畫性質、功能與基本圖像寓意方面的問題,所以只能圍繞於這類問題的代表性觀點和有助於達成本文新見的相關成果而展開。
  • 官印揭開墓主身份 龍遊三國大墓的主人是新安縣長
    熱詞:龍遊三國大墓  話說三國之中,東吳最懂生存之道,曹強則聯劉抗曹,劉強則聯曹拒劉,以守為主,但求一方平安。  當時,包括龍遊在內的衢州地區,都屬於東吳的勢力範圍。衢州有個縣長,生存之道獨特。孫權的愛將朱然,曾捉拿關羽父子,他的墓葬8.7米長,還比不上這個「衢州縣長」,墓穴長度超過14米。
  • 廣安發現南宋石室墓 四大神獸十二生肖"守墓"(圖)
    墓室內有武古造型石人俑,並雕刻有青龍、白虎、玄虎、朱雀以及「十二生肖」像,極為精美。當地文管所負責人認為,墓室如此精美,墓主身份應非富即貴。  屬南宋時期石室墓  該處墓葬位於鄰水縣經濟開發區的一處工地上。據介紹,在進行施工時,兩座高大的石室墓或隱或現露出地面,施工人員立即停止施工並向當地文管部門報告。
  • 六親入墓詳解,夫星入墓、妻星入墓、食神入墓、日幹主墓定有兇禍
    墓庫之年有禍災,最怕兇星一起來。六親十神誰入墓,皆主該親有悲哀。正印為母偏財父,正財為妻官是兒。女官為夫食兒女,日幹為己防禍災。註解:墓乃墳墓之墓,諸事入墓皆不吉之兆,如八字中出現兇災的信號,隨之某一直系親屬入墓,皆主災禍臨頭。
  • 兩顆牙齒確定隋煬帝墓 蕭皇后身高僅1.5米(圖)
    經過半年多反覆論證,16日上午,國家文物局和中國考古學會權威專家一致確認,揚州曹莊隋唐墓葬為隋煬帝墓,是隋煬帝楊廣與蕭後最後的埋葬之地。  專家稱,墓內兩顆牙齒鑑定為50歲左右的男性個體,結合文獻記載,隋煬帝楊廣生於公元569年,卒於公元618年,年齡和「牙齒年齡」吻合,確認一號墓主人是隋煬帝楊廣。二號墓內保存有部分人骨遺骸,經南京大學體質人類學專家鑑定為大於56歲、身高約1.5米的女性遺骸。二號墓雖無文字信息,但根據墓葬形制、墓內出土高等級隨葬品和對人骨遺骸的鑑定,結合文獻記載,判明墓主人正是隋煬帝蕭後。
  • 中華景觀攬勝: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
    大家好,今天小編給大家講一講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在乾縣縣城北3公裡處,位於西蘭公路右側。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女,是唐高宗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字稚輝,嫁與武則天娘家侄子武承嗣之子武延基。永泰公主死於武周則天大足元年(701年),終年只有17歲。生前封為永泰郡主,食邑一千戶。中宗李顯神龍元年(705年)復位,封李仙蕙為永泰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