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境與現實,假我與真我,哪個才是重點?

2021-01-16 獨視角

有一次,莊子夢見自己變成一隻蝴蝶,活脫脫就是一隻真正的蝴蝶。他覺得這一切就是自己本然的樣子,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莊子這個人的存在。突然醒過來,嚇了一跳,才發現自己原來不是蝴蝶,而是莊子。不知道究竟是莊子夢見自己變成蝴蝶,還是蝴蝶夢見自己變成莊子?(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莊子與蝴蝶,必然有所不同,這就是物質上的變化。

人的自我認同,很可能只是一場夢

「夢」是一個比喻,表示一個人活在假象之中,不知究竟真實為何。如果一個人一生都活在夢中,以為自己真的可以擁有夢中的聰明才智、美貌、財富,在夢中跟別人鬥得死去活來,不知道真正的自己究竟是誰,最後才發現一切只是一場空,那是很可悲的。

蝴蝶就是這個情況——它在園中飛來飛去,到處採蜜,多麼快樂啊!它以為自己真的就是只蝴蝶,根本不知道世界上有莊子這個人。直到他醒來,才發現自己原來是莊子,根本不是什麼蝴蝶。

有些解釋《莊子》的文章會這樣告訴人們:莊子要我們不能沉溺於假象之中,要趕快清醒過來,了悟宇宙真相,達到真正的開悟。不過,真的是如此嗎?如果真是這樣,那故事應該到「莊子醒過來,發現自己不是蝴蝶」就結束了。

問題就出在這裡:醒過來之後,莊子反而更糊塗了,他覺得自己可能沒有「真正醒過來」——有沒有可能這是另一場夢呢?剛剛他一心以為自己是蝴蝶,而現在情況相同,他一心以為自己是莊周,但會不會連這也是一場夢?

天啊!我究竟是誰?我究竟是莊子,還是蝴蝶,還是其他的什麼東西?故事發展到這裡,那然後呢?莊子應該去追求覺悟嗎?他應該去追求真正的自己究竟是誰嗎?

可惜的是,故事結束了。

原來,對莊子而言,沒有真正的覺醒,只有無限的夢境。人類只能活在夢境之中,不斷自我懷疑,自我追尋,永遠不可能確知「真相」為何,也不可能完全脫離夢境,進入涅槃世界中——因為就連涅槃世界也是假的。不管你是莊子還是蝴蝶,通通都是「假我」,毫無真實性。

當代學者章太炎曾經評價,莊子認為宇宙沒有一個終極的「真相」可以追求,這正是莊子思想最高明之處,甚至可能超越佛家思想。章太炎在《齊物論釋定本》寫到:「餘昔日作〈明見篇〉,猶以任運流轉,不求無上正覺為莊生所短;由今觀之,是誠斥鴳之笑大鵬矣。」莊子在《齊物論》一篇中多次出現「道樞」、「環中」的隱喻,就是為了形容這個「沒有定點」、「遊於物外」的主體狀態。

你是個「假我」沒錯,但除了「假我」之外,並沒有「真我」——重點不在「真與假」,而是你必須斷除對於「假我」的認同;一旦你以為有另外一個「真我」,並緊緊抓住它不放的話,那你馬上又陷入另一個夢境之中,萬劫不復了。

就好像莊子懷疑自己有可能是莊子,也有可能是蝴蝶,但也可能都不是。他會一直處在這樣「自我反思」、「自我懷疑」的情況之中,找不到一個確定的位置。他抽離這一切,不再把自己視為「就只是莊子」或者「就只是蝴蝶」,而保留了更多的可能性,隨時準備好下一次的變化。有可能下一秒,鬧鐘響起,莊子就發現自己原來活在2000多年後……

齊物:萬物沒有真正的差異

我們來看這個故事的結論:「周與蝴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莊子與蝴蝶,肯定是兩個不一樣的東西。就好像那群無腦的大人,他們會根據一種本質論的觀點,堅持說「男人就是男人,女人就是女人,毫無模糊的空間」;於是他們會說,莊子不可能是蝴蝶,蝴蝶也不可能是莊子,如果莊子變成蝴蝶,根本就是道德敗壞,讀了《莊子》是不是大家都想變蝴蝶了?

但這個結論其實帶有一種戲謔的口吻——「莊子」與「蝴蝶」固然不同,但無論是莊子,還是蝴蝶,都只是個「物理性的存在」而已;縱使莊子會思考,蝴蝶不會思考,但這也只是大腦構造的差異,兩者只是物理狀態不同,並不表示莊子不能變蝴蝶、蝴蝶不能變莊子。

站在一個更高的高度看,莊子與蝴蝶,其實沒有真正的差異。你覺得當莊子會比當一隻蝴蝶更好嗎?如果當人就是必須活在社會之中,受人奴役,互相折磨,互相傷害,那我還寧願當一隻蝴蝶,沒有任何知覺,若採不到蜜,餓死也就算了。

「莊子」與「蝴蝶」之間,只是一種物質上的差異,隨時可能發生變化,這就叫做「物化」。你的形體會隨時變化,有可能下一秒你的臉頰就長了一顆大爛痘,有可能下一秒發生火災,你全身灼傷,使得原本的美貌毀於一旦——如果你太把這些變化當真,你就會痛苦不已。無論如何,你要知道這荒謬的一切雖然如此逼真,但畢竟不是真。關鍵在於,一個人要砍斷自己對於這個肉身假我的認同,才能接受隨時可能發生的變化。

無論一個人身為莊子還是蝴蝶,都無所謂,反正就好像角色扮演一樣,大家一起來舞臺上演一齣戲。可怕的是你把這件事當真,一直到散戲之後,還沒辦法出戲,一心以為自己就是戲中的角色,忘記自己究竟是誰,那就真的萬劫不復了。

何謂自然:對「本質主義」的否定

這個故事中,最值得注意的是,蝴蝶沒有思考能力,只有人類有思考能力,所以「我究竟是誰?」這個疑問只能發生在「莊子」身上,不能發生在「蝴蝶」身上。如果他從頭到尾就只是一隻蝴蝶,那事情就好辦了,他乖乖當一隻蝴蝶就好,任何疑問也不會有。

但悲劇就是這樣發生了,他現在不是蝴蝶,而是莊子——他是一個人!這是多麼悲慘的一件事!只有人類會懷疑自己不是自己,只有人類會思考自己究竟是誰,只有人類會在乎真相與假象,只有人類會在乎這一切到底有沒有意義!但也正因為人類有思考能力,所以他能跳脫框架,活出自己的生命,不會被既定的價值規範所束縛。

法國哲學家薩特說:「存在先於本質」,人類正是這樣一種存在,他不是預先被決定好的,而是自己決定自己要成為什麼樣的一種存在。所以莊子才會苦思自己究竟是誰。(如果一切已經預先決定好,那也就不必苦思了。)

那些懶得思考的大人,最喜歡拿「自然」來說嘴。他們只會用最簡單的「本質主義」觀點,認為男人就是該有男人的樣子,女人就是該有女人的樣子,說這就是天經地義的「自然」;殊不知他們以為的自然都不是自然,而是真正的「人為構作」,是被社會浸染過後的「自然」。

道家是主張「自然」沒錯,但這個詞就是特別容易被誤解。老莊絕對不贊同任何「本質主義」,因為所有被人類認為是「本質」的東西,其實都是用概念建構出來的。像「內向外向」這一個性格分類,完全就是人類自己搞出來的概念,它背後雜糅了太多世俗的價值認定,早就扭曲了事物的真相,變得「不自然」了,人類竟還以為這是本質?所謂的「自然」,就是要把這些強加上去的東西都拿掉,讓事物順著自己的本性發展變化,不要隨意幹預。

一個人以為自己就只能是蝴蝶或莊周,不能是其他的什麼嗎?他以為自己就只能是非此即彼,而沒有其他任何的可能性嗎?實際上,他什麼都不是,他尚未被決定——無論他擁有的是什麼,它就只是一個物理性的存在,不能用任何概念來限制它的發展變化。一個人該做的,就是放下對於世俗概念的虛假認同,完全順任自己內在的自然趨勢,並發展它。

往期相關文章:

當你迷惘時,哲學家莊子的8則寓言,或許可以得到答案

在哲學的終極問題上,佛陀、康德與莊子,都一致反對

莊子的哲學可以讓人放下對死亡的恐懼感

相關焦點

  • 真我假我,誰主沉浮
    真假我的控制早上起得早,到中午有時會有困感,這時真假我怎麼使用控制權呢?真我——我困了就去睡,睡個10分鐘左右醒來,有一種滿足感,腦袋很清爽,馬上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了。假我——我困了就想:「不能睡不能睡,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喝點濃茶提提神就好了。」
  • 什麼是「真我」身體是「假我」你是怎麼理解的?
    生命是相續存在的、這個不生不滅的能量體就是真我。真我的特性是自己能做主,沒有生、老、病、死、等八苦。具有無量智慧和德能。無為而無所不為。有人說身體是真我,如果身體是真我,為什麼你不能自己做主呢?生、老、病、死你做不了主,周圍環境你做不了主。壽命你不能做主。壽命不過三萬天,三萬天後你的身體就不存在了。都不存在了,你的身體怎麼會做主呢? 不能永遠存在、不能做主,就是「假我」。
  •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
    心理諮詢師:如何區分本我、自我、超我與真我、假我弗洛伊德的本我、自我、超我與中國哲學的真我、假我從古至今,對於「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真我」是真實自在的「我」,以真心凝聚而成,都是從先天存在的良知中引出的實際存在。而遮蔽物所形成的「假心」凝聚成了「假我」,虛構而成,並預設了別人眼中的自己、功名利祿的自己等幻像。當「假我」會遮擋住「真我」,會讓人迷失自己,無法成為「接通天地、與天地參」的有根之人。
  • 如何活出「真我」除去「假我」面具?
    人想要幸福,就得活出真我,當人不能放心大膽地活出自己時,內心會有不安和痛苦。為何人要隱藏真正的自己?如何活出「真我」,去除「假我」面具?這些問題實在值得反思。仔細觀察整個社會,假的東西實在太多,以致於「真」的東西尤其寶貴。常常看新聞報導哪裡又查出假產品,需要下架,甚至有網友列出不下50種有毒食品,嚇得人們都不敢再去外面吃東西。
  • 真我構思創造 假我體驗感受
    真我構思創造假我體驗感受02:56來自心想生聖人之學01一切疾苦來自於自作孽的小我「三位一體」自性運作你才能活出你的本自具足。自作孽的小我就是假我呀,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幹你的本職工作。02你的本職工作只是體驗和感受我們地球上99%的人,他不幹自己的本職工作你明白嗎?他不幹自己的本職工作是什麼意思?他不去做「體驗和感受」,他非要去「構思和創造」,他非要去「構思和創造」啊!
  • 真情,你真我亦真;假意,你假我也假
    真情假意你真我亦真,你假我也假文丨午言 圖丨網絡綜合人心是相互的: 你若為我拔刀相助,我必為你拿命袒護。你若對我全然不顧,我又何必百般在乎。 -朋友要看清面目,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你對我孬,我必不與你深交。感情是相對的:你對我的真心天地可鑑,我必傾盡全力點滴償還;你對我的虛假演的好贊,即使我不說也早已看穿。
  • 己亥年乙亥月立冬—從命理中看「假我」如何運作
    因此我們對於「我」要開始一些兩個屬性的分離,由於感官的慣性矢然,兩個屬性是粘連的。為了清晰表達,就有了很多修煉體系將去區分開來稱之為「真我」,「假我」,這樣一分,名詞名相上是言簡意賅了,但會造成極大的誤解,想起《紅樓夢》中一句話:假作真來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我,假我本質是是連做體系,是能量運行的兩個彼此咬合的部分,彼此依存,是一對陰陽。
  • 淨空法師: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就是把真我找回來,把假我放下
    不可得,知道這一切現象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包括自己身體,這「身見」,五種見惑破掉了。第一個「身見」,知道身是假的,身是剎那生滅,一切萬法統統是剎那生滅,我們六識,或者說八識,所能緣到的境界,都不是真實的,統統是生滅的,這個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你永遠在迷,你以為真有。真有怎麼樣?你就造業,你要知道是假的,你才會放下。放下呢?
  • 夢境和現實是相反的嗎?
    也有人發現,當自己做了一些不好的夢境的時候,現實其實會朝相反的方向發展,也就印證了夢是相反的一個說法。那麼,為何又有人說,夢好真,夢見什麼發生什麼呢?這個時候,夢又成正的了,到底夢是正是反呢?好的,居士來給大家說說夢裡的道理。首先,我們要了解夢境的構成,夢不會是無緣無故的產生,夢不會是憑空而來,每個夢,都有著它最重要的信息。
  • 你真我更真,你假我轉身(看醒了很多人)
    我的閨蜜就是妻子和兩個女兒,而且我所有的女性朋友,孫莉都認識。我的女性朋友就是我們家庭的朋友,而且也是我老婆的朋友。」別不相信,男人的幸福來自於控制自己的欲望。男友氣極,這才一聲不響地拉黑了他。沒曾想他竟還跑來興師問罪:「開個玩笑而已,你還當真了?」
  • 論莊周夢蝶中的現實與夢境,哪一個才是真實?
    一時間,莊子竟跌入了夢境的迷霧中,無法自醒。現實與夢境,究竟相差幾何?當我們置身於夢中情景,或者深陷夢中時間的時候,我們也曾忘記過現實的存在,一如莊周化作蝴蝶忘卻了自己。盧生在夢中享盡榮華富貴一生,醒來的時候,主人蒸的黃粱還沒有熟。榮華富貴,子孫滿堂,竟然只是一場夢幻。假如盧生就這樣永遠活在他的美夢裡,那麼現在的這個書生豈不是變成了一場夢,榮華富貴豈不是成了他的現實?
  • 夢境或不是假的,科學家說出實情,或是進入平行宇宙的通道!
    相信很多人在夜晚睡覺的時候都有過做夢的現象,而我們夢裡發生的事情都是沒有經歷過的特別陌生,這讓人覺得非常奇怪,為什麼我們在睡覺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夢境,甚至在夢境中會出現奇奇怪怪的生物,所以導致很多人猜測會不會在夢境中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通道呢?夢境或許不是假的。
  • 夢境時間 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有一個問題一直在那裡,卻很少被人提起:夢裡的時間和現實中的一樣快嗎?    現實五分鐘,夢境一小時  夢境中的時間,遠比現實時間流逝得更慢。這是我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的第一感覺。很多時候午後小憩半個小時,就能經歷一段很長的夢境。有時在夢中「感受」了幾十年的歲月蹉跎,忽然醒來看見熟悉的天花板,才茫然若失地意識到只是一場夢。
  • 迪奧真我系列鑑別(五)奇葩類假貨盤點
    上幾期盤點完了整個真我家族所有系列種類,這期開始就來教大家辨別真假。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本期先過濾一批奇葩:首先,如看到這些印有海報套盒出現,繞道就好;我們通常叫它海報香,也就是假香代稱——套盒圖案都複製於各種海報宣傳畫:主要以代言人塞隆為主此類假套盒出現在原版 EDP 和金粉限量這倆版本的頻率最高。
  • 馬雲發明仿真機器人,考試考驗人性,這倆亦真亦假的夢境有何暗示
    十幾年前馬雲曾跟我半開玩笑地說要送給我一個小孩,說是他用人類粉製造出來的,跟真人一樣。我不相信他能有這本事,沒當一回事。直到前幾天他又跟我提起,我才有些動心了。他說他有十幾個,老人小孩都有,他自己偷偷養在家裡。我去看了一位五十多歲的婦女,媽呀,真的跟現實中的婦女一模一樣,說話動作神態都跟真人一樣一樣的,我真分不清哪個是真正的人類哪個是機器人。
  • 《夢境救援》:說來慚愧,我做夢拯救了病毒肆虐的世界
    作者:Jay校對:litcave 工作室配圖:Online測評書目:《夢境救援》作者:[日]伊坂幸太郎 《夢境救援》有個很好的噱頭——伊坂幸太郎以漫畫+小說的形式,進行了一次極具實驗性的創作。先來談談《夢境救援》的架構。我們發現,它的設定並不陌生——主人公睡覺時進入夢境戰鬥,打怪獸,每次戰勝了,那麼在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困境就能迎刃而解。到最後,小說中的人物感到疑惑:究竟夢中的我和現實的我,哪個才是自己生存的本體?概念上,有點接近「莊周夢蝶」。「夢境戰鬥」將三個素不相識的人的命運聯繫起來,他們化身勇士,對抗怪獸。
  • 《全面回憶》:夢境與現實的交相輝映
    串聯整部電影的線索是男主角的「夢境」,在影片伊始,影片變交代男主奎德反覆出現的夢境:化身特工,與現實中不相識的美女特工梅琳娜一起被追捕,面對無路可退的絕境,奎德犧牲自己拯救了梅琳娜。夢境裡他英勇善戰、身手矯健、英雄救美、無所不能,而當夢醒,他再次回歸現實。
  • 利用夢境解析迷案的《潛夢追兇》,另類盜夢空間,夢境裡面套夢境
    這部劇,說實話,題材和前段時間播出的《心宅獵人》有些相似,只不過一個是通過催眠破案,一個是通過夢境破案,但卻比《心宅獵人》更瘮人,懸疑點布置得也更好。從電視劇的名字就能知道,潛夢追兇,顧名思義就是潛進他人夢境,見人所見,從而得到線索,解析案件。不禁讓我想起《盜夢空間》,雖然不能與之相比,卻也有自己的味道,就像一出低配版的盜夢戲碼。
  • 夢境與現實——有時候我們做的夢,會不會是在對我們進行暗示?
    在下面的高贊回答中,很多人分享了發生在自己人生中,夢境與現實高度印證的真實例子。但是我看了那些案例之後,覺得都很勉強。我認為夢境並不會給人暗示。我自己也有過現實中發生的與夢境非常相似的場景,但是我依然堅持認為,所有的夢與現實的相似之處,都只是巧合。將「夢境」與「現實」的巧合,理解為夢對現實的主觀影響「暗示」,這屬於文學創作,和科學精神背道而馳。
  • 《盜夢空間》五層夢境六種現實 術語全解析(圖)
    事實上這一層不算嚴格的夢境,只是柯布的潛意識而已。我們會發現諾蘭的設計與已知的夢境概念很不一樣:一般人都認為夢境是非理性的,混亂無序的,超現實的,就好像《入侵腦細胞》裡的畫面一樣。但在諾蘭的設定中,夢境都是理性、明確、條理、現實的,而種種非現實的混亂的東西都隱藏在潛意識層或者叫閾下意識層(subliminal conscious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