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就是把真我找回來,把假我放下

2021-01-09 念佛清齋

請看《大經科注》第五百二十頁倒數第五行。【解】「一二三忍」。忍者,安忍也。從這個地方看起。這是「聞名得忍」。極樂世界真正是殊勝到極處,往生到極樂世界的大眾,無論是哪一個品位,三輩九品,從上上品到下下品,沒有例外的,聽到阿彌陀佛的名號,就得這一二三忍。  

「忍」就是定,忍有同意、有認可、有肯定,有很多意思在裡頭。對於佛所說的一切法,沒有絲毫懷疑,這叫「忍」。真正相信,這個很難。特別是淨土,難信易修,修學很容易,可是信心太難了,真的!有許許多多,可以說千千萬萬人學了一輩子還是不相信、還是有懷疑,這個懷疑障礙你往生。  

六十多年前,我跟李老師學佛,那個時候老師告訴我,他說你看我們蓮社,臺中蓮社,他老人家創辦的,我在的時候蓮友有二十萬人,佛教團體,論信徒之多的,大概臺中蓮社是第一,這是李老師的德教。我離開臺中,我在臺中跟老師學十年,離開臺中的時候,臺中蓮友五十萬,十年當中增長到五十萬。老師說,一萬個念佛人當中,難得有三五個往生的。換句話說,臺中蓮社的蓮友真正能往生的,一萬個人當中是萬分之五、萬分之三,這不就是難信嗎?!  

為什麼不能往生?老師天天講經、天天在學習,甚至於很多人也發心出來講經的,最後往生沒份,可見得難,真難信!大多數人都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他相信這個,不相信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不相信,對老師的教導也都存疑,不能完全接受,造成最後不能往生,繼續搞輪迴的結果,這個損失太大了。忍是安忍,一二三忍。  

【解】《魏譯》云:「第一,第二,第三法忍。」「法忍」者,法為所證之理,心安於法為忍。這是原文。法忍,什麼叫法忍?「法為所證之理,心安於法為忍」,對於這個理不懷疑了,完全肯定承認。「法」是所證之理,「法」指的什麼?一切萬法,法有事有理,事是事相,世間法,出世間法,把一切法都包括盡了。

這一切法到底是一回什麼事?佛法要問的是法的真相,真相就是理,一切法的真相是什麼?《金剛經》上講得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是佛在經上的一首偈子。  

什麼叫「有為法」?有生有滅。諸位想想,一切法裡頭哪一法沒有生滅?一般人能找到的只有一個——虛空,虛空沒有生滅,除虛空之外都有生滅。這正不正確?不正確。為什麼?虛空也有生滅,只是時間很長,你的壽命短,你沒有看到。可見得「有為法」沒有一法是沒有生滅的。  

佛說法,把一切法,這是彌勒菩薩造《瑜伽師地論》,將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法,天親菩薩認為六百六十法還太多了,初學的人很難,不容易接受,再將六百六十法歸納成為一百法,叫「百法」,《百法明門論》,天親菩薩造的,根據《瑜伽師地論》造的,將六百六十歸納為一百法。這一百法末後有六種「無為」法,這六種「無為法」裡面就有虛空。

實際上六種「無為法」,只有最後一種是真正的「無為法」——真如無為;前面那個五種,是相似的「無為法」,相似的,凡夫看不出來,菩薩看得出來。凡夫以為是不生不滅,菩薩知道,它還是生滅。譬如說實報土,實報土裡頭,確實沒有生滅的現象,人無量壽,花草樹木無量壽,沒有看到它生滅,八地以上的菩薩知道,它還是有生滅。到什麼時候生滅?三大阿僧祗劫。為什麼?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造成的。

無始無明的習氣要多長的時候才能斷掉?三個阿僧祗劫。換句話說,三個阿僧祗劫到了,最後一品生相無明習氣也斷了,實報土不見了,什麼東西出現了?常寂光出現了,這個時候他融入常寂光了,實報土沒有了。能不能現實報土?能,惠能大師講得一點不錯,「何期自性,能生萬法」,這「萬法」裡面包括實報莊嚴土,也是自性變的。有緣它能現相,沒有緣它沒有相,真的是「無為」。這所證之理,一切萬事萬物的理是一個。

佛學的名詞很多,我們常講的叫「實相」,「實相」就是真實相,一切法的真實相。真實相不可得,「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不難懂。所以小乘把見思煩惱放下了,為什麼?不可得,知道這一切現象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包括自己身體,這「身見」,五種見惑破掉了。

第一個「身見」,知道身是假的,身是剎那生滅,一切萬法統統是剎那生滅,我們六識,或者說八識,所能緣到的境界,都不是真實的,統統是生滅的,這個不能不知道。為什麼?不知道你永遠在迷,你以為真有。真有怎麼樣?你就造業,你要知道是假的,你才會放下。放下呢?放下不造業了,人不造六道輪迴的業,就脫離六道輪迴。  

輪迴的業是什麼?染汙,染著。「著」是著相,「染」是受外面境界的感染。你把它放在心上,錯了!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五種見惑,你看錯了,完全看錯了。第一個身體,身體不是「我」,那是什麼?我所有的,像衣服,這個衣服是我所有的,我不承認衣服是我。  

同樣一個道理,身體是「我」所有的,不是「我」,為什麼?「我」不生不滅,身體有生滅。「我」是不生不滅,身體死了不等於「我」死了,「我」沒死,這個道理要懂。中國民間叫「靈魂」,西藏也叫「靈魂」。人身體死了靈魂在,靈魂還有變化,所以靈魂也不是真的,真的「我」是什麼?真正的「我」,靈性是真「我」,靈性不生不滅,那真的靈。靈魂不靈,靈魂迷惑顛倒,它要靈它怎麼到六道去投胎!它不會。尤其是六道裡面的三惡道,決定不會去的,迷惑顛倒才去的。  

所以「魂」應該叫「迷魂」,它不迷,靈了就好了。靈,自己就能做得了主,所以叫「靈性」。靈性自己做主,這個性明心見性,這是真正的「我」。有四德,「常樂我淨」,靈性有四德:「常」,不生不滅。「樂」,永遠沒有苦,離究竟苦,得究竟樂。「我」,我是做主宰,自己能做得了主,我們身自己做不了主,我們念頭也做不了主,念頭是妄心,不是真心,所以自己能做主。  

末後一個字「淨」,清淨。惠能大師開悟的時候說,何期自性?本自清淨,沒有染汙,這是真我。學佛,學佛的目的在哪裡?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就是把真我找回來,把假我放下,這真學佛。  

由此可知,學佛的人很多,真學佛的人不多,為什麼?他還是執著有個我,把假我當作真我,這不是學佛。不是學佛叫什麼?李老師有一句話說,叫消遣,沒事幹,拿著佛法來消遣,這李老師說的。消遣佛法固然是有過失,也有好處,為什麼?阿賴耶裡頭落下佛的種子,這是個好種子。這個種子,將來幫助你修行證果。  

所以佛氏門中,真的是太偉大了、太稀有了,能令一切眾生得無比殊勝的利益。甚至於你謗佛,你謗佛當然有罪,墮落在三惡道,可是那個佛,你謗佛的那個佛字,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你的罪業報完之後,這個佛字它現前了,它能幫助你做因緣,你有緣分接觸到佛法,有緣分信佛、解經義,依教修行,將來證果,這些事我們都要知道,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  

所以《魏譯》本裡面這三個說法,第三個,「法忍」,「法忍」,「法」是所證之理;心安於法這叫「忍」。特別是我們念佛人,念佛人心要安於阿彌陀佛,學海賢老和尚。這個老和尚現在我們曉得,阿彌陀佛再來的,阿彌陀佛化身,給我們表法,給我們做一個好榜樣。二十歲,師父教他一句佛號,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聽話、老實、真幹,就一句佛號念到底,一百一十二歲往生,這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這叫「忍,」心安於法,他成就了。我們在視頻上看到、在《永思集》裡面讀到,這個老人確實為我們表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是什麼地位?無生法忍。  

【解】《大乘義章九》云:「慧心安法,名之為忍。」這是智慧。沒有智慧你就懷疑,有智慧承認了,不會為外境動搖。【解】此上法忍,諸家之說不一,有深淺之別。例如《仁王經》明五忍:(一)伏忍,(二)信忍,(三)順忍,(四)無生法忍,(五)寂滅忍。 

「此上」,上面舉的這些例子,「法忍,諸家之說不一,有深淺之別」。下面舉例告訴我們,譬如《仁王經》說,這五種忍都是菩薩。第一種忍叫「伏忍」,「伏」就是我們說伏煩惱。我們有疑惑,把這個疑惑伏住了,我相信,可是疑根未斷,只是伏住而已。《仁王經》上說,地前三賢菩薩但能伏忍,也不錯了,這種人數很多,沒有登地之前(「登地」是大徹大悟,這就是沒有明心見性),沒有大徹大悟之前,他的功夫只能到「伏」,伏住,在我們看很不容易,很不錯了,「伏忍」。  

【解】《仁王經私記》云:「初地、二地、三地得無漏信,名信忍。第二個「信忍」,比前面意思要深。「信」是什麼?「初地、二地、三地得無漏信」,稱為「信忍」。「無漏信」是什麼?貪嗔痴慢疑斷掉了。阿羅漢就斷掉了,這是思惑。貪嗔痴慢疑,四果羅漢就斷掉了,他的信叫「無漏信」。對佛法「無漏信」,對淨土他還是有疑惑,諸位要看清楚,初地、二地、三地,初地菩薩就明心見性了,但是雖然破無明,無明的習氣還很重,所以再往上提升。  

【解】四、五、六地趣向無生,名順忍。第三「順忍」是四地、五地、六地,能相信佛說的大乘法,能順佛所教誨,修菩提道。這不但超越六道輪迴,他超越十法界了,初地就超越十法界了,這個是四、五、六地。【解】七、八、九地,諸念不生,名無生忍。我們這部經上明明講到「法忍」,「法忍」是「無生法忍」。「無生法忍」是七地、八地、九地。真正明了「一切法不生」,遍法界虛空界一切法不生,所以叫「無生忍」。

怎麼不生?生滅幾乎是同時,你說它生,它滅了;你說它滅,它又生了。這就是現代量子力學家所發現的,一切法是在念頭高頻率波動下面產生的幻相,根本就不存在。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說的,他看到這個真相,頻率多高?我們用佛經上所說的,彌勒菩薩講的,一彈指三十二億百千念,這一彈指,一秒鐘能彈幾次?有人告訴我彈七次,三十二億百千念,百千是十萬,三十二億乘十萬,等於三百二十兆。這一彈指,多少次的生滅?三百二十兆。

如果一秒鐘彈七次,那就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個生滅,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它是生它是滅?七地菩薩看到了,八地菩薩看得更清楚,他看清楚是什麼?了法不生,連念頭也沒有,念頭的速度就更快了,所以這是「無生法忍」。

最後一個「寂滅忍」,【解】七、八、九地諸念不生,名「無生忍」。寂滅是十地、等覺、妙覺。這五種忍都是諸法實相,到第四無生法忍,寂滅忍,完全徹底明了,相非相,不可得;念非念,也不可得;能生現象的是念頭,所以佛經上常說一切法從心想生,就是說這個道理。  

我們再往下看,「七、八、九地諸念不生」,這叫無生忍。真正看到了,明白了,不再疑惑了,一切法不生,一切法不滅,不生哪來的滅?【解】十地、妙覺得菩提果,名「寂滅忍」。清淨寂滅,天台家講的,「惑」斷盡了。這個「惑」是指什麼?無始無明的習氣。

四十一品習氣完全斷乾淨了,實報土也沒有了,實報土是無始無明習氣形成的,習氣沒有了,實報土就不見了,習氣不是真的,所以實報土我們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是因為它沒有生滅,稱它為「一真」。

實際上無明習氣斷乾淨,這個相就不見了,它存在的時間是三個阿僧祇劫,我們也稱它做「無量壽」,三大阿僧祇劫,這時間很長,稱「無量壽」,「有量的無量」。三大阿僧祇劫滿了,這個現象沒有了、不見了,常寂光現前了,這叫得菩提果。得菩提果就是他證得常寂光,融入常寂光。常寂光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本來面目,就是自性。  

「常寂光」三個字都是形容自性,「常」是不生不滅,「寂」是不動,從來沒有動搖過,就是自性本定,「光」是光明遍照,是說的智慧,無量無邊智慧,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所以能現萬法,這叫「妙覺」。

相關焦點

  • 淨空法師:夢中見阿彌陀佛不一定你就往生!
    答:我想夢中見阿彌陀佛、見觀音菩薩的人一定有,縱然不是很多,肯定是有。夢中見阿彌陀佛不一定你就往生,你夢到阿彌陀佛你就跟他走了嗎?所以夢境畢竟是個夢境。為什麼會有這種夢境?這有兩個原因,一個是感應,大概是初學佛的時候,過去生中跟佛有緣,這一生剛剛接觸。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經雲「宿有福田得逢佛法」,所以如果一個人過去沒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人遇到佛法是件非常殊勝的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發心學佛,說明你有這個福田,才有機緣遇到佛法,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錯失佛法,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佛,要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 淨空法師答問:姻緣真的是前生註定的嗎?
    面對這個問題我想到了淨空法師是這樣回答的。淨空法師答:是!婚姻是前生註定的。觀世音菩薩有求必應,可以去祈求。但是有的時候求不應,為什麼?非禮,不如法,觀音菩薩不管你。如果你真正,你是個男生,希望娶到一個好太太,能像文王的夫人太姒一樣,將來能夠生出聖賢人。不但是榮宗耀祖,而且能夠幫助社會安定,幫助世界和平,那觀音菩薩就會幫你忙。
  •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佛門耆宿一代高僧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十)16時30分在文殊菩薩聖地五臺山真容寺安詳圓寂。世壽達到一百零三歲高齡,僧臘八十七。
  • 我看中國是一片光明,我從哪裡看?(淨空老法師)
    我看中國是一片光明,我從哪裡看?
  • 請問法師:我學佛多年,卻還是事事不順,是因為什麼原因?
    很多人學佛,並不是因為尋求最終得了生脫死,成就道業,而是想尋求世間福德,增長世間的財富、事業等種種善果。但是在遇到求而不得的情況下時,就產生了諸多的煩惱和疑惑。為此淨土宗的大安法師,特意為大眾做了開 示,解決學佛者心中的疑惑。
  • 佛教:帶著「貪嗔痴」之心學佛,不僅無法解脫,反而要墜入惡道
    我們學佛,其實就是為了化解心中的嗔念,以一顆清淨心來代替,如果世間人人都無嗔念的話,這個世間也就沒有了紛爭,自然會美好許多。但是很多師兄卻並非如此,他們學佛不僅沒有消除嗔念,有些反而還變本加厲了,淨空法師曾經說過一句話來形容,叫做「老法師架子大,老居士脾氣大」。而他們的嗔怒又來在於哪裡呢?和世俗中的凡夫俗子不同,他們爭得往往不是金錢,而是面子,或者虛榮。
  • 學佛其實是一場針對自己的戰爭,你同意嗎?
    學佛就是跟自己鬥。用佛法的般若智慧跟自己的各種錯誤觀念和習氣相抗爭,以實現去偽存真,恢復真我本來面,獲得究竟解脫的目的。佛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但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一切智,自然智,即得現前」。
  • 淨空法師:天天修財布施,財源滾滾而來
    淨空法師:天天修財布施,財源滾滾而來淨空法師:天天修財布施,財源滾滾而來1 我在澳洲圖文巴有一個小道場,有人問我:「圖文巴是最保守的基督教的一個地區
  • 想要諸事順利,要常耕這三種福田!
    比如布施供養、孝敬父母、積德行善等等這些,能夠獲得福報,就好像農民耕種田地,能夠收穫糧食一樣,這就是福田。   根據《優婆塞戒經》所述:「善男子,世間福田凡有三種:一、報恩田,二、功德田,三、貧窮田。報恩田者:所謂父母、師長、和上。功德田者:從得暖法乃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貧窮田者:一切窮苦困厄之人。」這三種福田我們要耕耘。
  • 學佛三書(套裝三冊)
    釋迦牟尼的成佛之道,佛陀的教義及教化,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及教團發展;何謂四聖諦、五蘊、十二因緣,因果與因緣,唯心與唯名,活佛與活菩薩;學佛的基礎,在家居士如何學佛,修行的次第和方法。內容簡明扼要,準確權威,是你了解佛教,修行入門的最佳參考書。我皈依聖嚴法師多年,受益匪淺。法師的心語,猶如智慧的明燈,清心的甘泉,點點滴滴滋潤著我的心靈。
  • 這樣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印光法師嘉言錄》91、92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乙、明對治習氣91.心向外馳求,不知迴光返照。這樣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孟子說:「學問的宗旨沒有別的,就是把丟失的本心找回來。」你學佛卻不知道息心念佛,於儒教尚且沒有實際遵行,何況對於真實息心之法的佛教呢?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乃至六度萬行。《心經》說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都是指人的活動離不開境識心三者結合的妙法啊。如果你一向專欲博覽,並不是沒有一點利益。奈何你業障未消,還沒有得到利益,卻先受到傷害了。
  • 人如何用《佛法》衝破不好八字的束縛,學佛人改變命運必修
    昨日的文章《為什麼學佛、念經幾十年都不能受用?原來就是這些東西影響的》發表後,收到很多隨喜的居士希望我能每天多發一些這樣的善文,小編再次感謝大家的喜愛,我會堅持每日原創學佛的文章與大家探討、學習,感恩大家。
  • 真我假我,誰主沉浮
    真假我的控制早上起得早,到中午有時會有困感,這時真假我怎麼使用控制權呢?真我——我困了就去睡,睡個10分鐘左右醒來,有一種滿足感,腦袋很清爽,馬上就可以投入到工作了。假我——我困了就想:「不能睡不能睡,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呢,喝點濃茶提提神就好了。」
  • 學佛遇到疑難我就這樣做
    對於學佛的人來說,《金剛經》是一部十分重要的經典。不但要早誦晚讀,更要時時參悟。同一部經書,修為不同的人可以參悟出不同的佛理。為了更好的學習《金剛經》,我看過四本由不同大德寫的釋疑注本,還聽過三場不同法師的講經。以內容來說,各有各的妙處;以收穫來說,我確實受益匪淺。但是我心中也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有的法師說《金剛經》在講「空」,而有的法師說《金剛經》沒有講「空」?
  • 學佛也需要「選專業」,你拜的哪位佛菩薩為師?
    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會有八萬四千法門?佛法瀚如煙海,確實不假,但是佛祖設立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為了顯得內容多嗎?我認為不是。大膽的說一句,我認為:所有法其實只有一種法,所有佛其實也只是一位佛。寬謙法師講心經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正為利根示常道,曲為鈍根說方便」,簡單理解就是:如果你慧根具足,那就給你正常的傳授佛法;如果你根基還不夠好,那就採用一種方便理解的方式給你講解。所以,我認為八萬四千法門恰恰是為了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順利地學習佛法,就像大學選專業一樣。
  • 淨空法師:緊要關頭,你就知道他到底信不信佛
    以後黃居士出家了就是律航法師,今天在臺中廣化法師就是律航的徒弟,在我們北部廣元法師書法寫得很好的,也是律老的徒弟。所以這個緣重要,我們今天這個緣是無比的稀有殊勝。所以說老實話,我們學佛將來往生要生病就不好了,就不好看了、就難為情了。人家是坐著走、站著走,咱不能站著走,也應該坐著走,也應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樣病都不生,這個走這才對得起。
  • 在家學佛一定要注意這些禁忌!(切記)
    在家學佛也是行菩薩道家庭就是道場,你的家人就是你第一個得度的對象,你真正修得好,你的家人怎麼不歡喜?怎麼不佩服?得真幹!把經上所講的全都做出來,自然就感動一家人,一家感動,肯定就感動你的鄰居,鄰裡鄉黨,這叫真正行菩薩道。
  • 淨空法師:阿彌陀佛慈悲,派一個人下來表法
    1.淨空法師:阿彌陀佛慈悲,派一個人下來表法像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法師,你看多簡單,幫助他成佛,就是一句阿彌陀佛。他看準了,這個徒弟是上上根人,雖然不認識字,老實聽話真幹;又看到他處事待人接物真誠,心地清淨,沒有煩惱習氣,對人恭敬。
  • 淨空法師:臨命終時能夠聽到佛菩薩名號是最有利益
    1.淨空法師念佛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這一段經文告訴我們修善之可貴,即使小善都難得,何況是大善?關鍵的時候,在臨命終的時候,『臨命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這一定要臨終的人神智很清楚,這才能辦得到。臨命終的時候神智清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有善知識在旁邊幫助他,我們可以肯定,他決定不會墮三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