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2021-01-16 然好

現在社會上有不少人在學佛,但也許並不知道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不把這兩個問題搞清楚,就無法知道學佛的意義和目標,就有可能錯失了佛法,也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

經雲「宿有福田得逢佛法」,所以如果一個人過去沒有福田,就不容易遇到佛法,人遇到佛法是件非常殊勝的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人發心學佛,說明你有這個福田,才有機緣遇到佛法,所以一定要好好珍惜,千萬不要錯失佛法,要知道自己為什麼學佛,要知道自己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現實之中,有些人學佛可能是出於一時好奇,如果以這種心態來學佛,是很難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的;有些人學佛是為了榮華富貴、平安長壽等等,這樣又是將佛法大材小用了,得到的利益又太少了。

那麼我們為什麼學佛?學佛的目的又是什麼呢?「大乘以自度度他為本,自度度他以六度為本,六度以般若為本」,所謂「度」,與渡字通義,如坐船渡河,這邊岸是生死、是輪迴、是煩惱,那邊岸是沒有生死、沒有輪迴、得真正自在快樂的彼岸,這才是我們為什麼學佛和學佛的目的。

我們有個成語叫做回頭是岸,本意是指做了錯事的人只要痛改前非,就有出路,就能登上「彼岸」,獲得超度,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說明這個人走錯了路,走錯了方向,如果一個人走錯了路、把方向都搞錯了,那麼無論如何也是到達不了「彼岸」的。

現實之中,我們也常用大洋彼岸來喻指隔海相望、難以到達的對岸,但隨著交通工具的發展,現在有了飛機,過去遙不可及的大洋彼岸已經可以輕易到達,這說明再遙遠的「彼岸」,只要方向對了,只要方式方法得當,有了好工具,就不難到達。

無論是船還是飛機,終究都是人要到達目的地的工具,我們學佛,就是要以佛法為工具,在度人利眾的同時,自己也可以到達那邊沒有生死、沒有輪迴、得真正自在快樂的彼岸。

《金剛經》是般若精華,般若宗旨盡在其中,我們能夠遇上這樣一部經典,實在殊勝難得。所謂經者,徑也,《金剛經》是我們學佛的工具(書),講的是理論、方法,也就是教我們如何到達目的地的方法和途徑,《四十華嚴》是諸佛菩薩作榜樣表演給我們看,《金剛般若 》跟《華嚴》是一不是二,所有理論、方法的要領在這個經上;所以,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學佛,又知道了學佛的目的,只要方式方法得當,工具用得好,再遙遠的「彼岸」也能夠到達。

法師認為,「無論哪一個法門,無論修學哪一個宗派,修得再好,要是不能夠超越六道輪迴,都不能算成就。」自度一定要了生死、出三界,這才叫做自度;自度了還要幫助別人,自度度他就一定要修六度,把六度用之於我們日常生活之中,佛法的殊勝處就在自己本位上,修六度萬行就修菩薩道,所謂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 ,六度以般若為主,佛以佛法作為工具,教導我們理論和方法,我們學佛之後能夠生活在究竟圓滿智慧之中,那就成了菩薩,就成佛了。

何以見得?《金剛經 》一開篇,發起在穿衣吃飯,入舍衛大城乞食,這是世尊表演給我們看,和我們平常的生活沒有多大差別,這個用意非常之深,說明高無上的佛法、究竟圓滿的智慧,就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沒有離開生活。

據《華嚴經》載,當年釋迦牟尼獲得圓滿智慧成道後,佛陀驚嘆地說道:「奇哉!奇哉!奇哉!一切眾生悉皆具足如來智慧德相,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這是佛陀開悟成道後發生的驚嘆,用三聲奇哉加重驚嘆語氣,換句話說,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開悟成道的條件和可能,只要不被妄想執著牽制,就有可能開悟成道,我們要學佛,就是運用佛法這些工具,運用當中的理論和方法,突破妄想執著,也要像諸佛諸菩薩那樣生活在究竟圓滿智慧之中,即使不能成菩薩成佛,也能、才能得到真實的受用。

本文系作者在看(聽)了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以江味農居士校正本為藍本)經整理而成。

相關焦點

  • 金剛經是不是在講「空」?前輩各有看法。學佛遇到疑難我就這樣做
    為了更好的學習《金剛經》,我看過四本由不同大德寫的釋疑注本,還聽過三場不同法師的講經。以內容來說,各有各的妙處;以收穫來說,我確實受益匪淺。但是我心中也有了一個疑問:為什麼有的法師說《金剛經》在講「空」,而有的法師說《金剛經》沒有講「空」?那麼到底《金剛經》有沒有在講「空」?
  •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
    學佛的目的是什麼?(發帖人:原平市居士) 我們學佛的目的並不是要把佛教搞成一個宗教,更不是為了拉幫結派,而是讓自己和周圍的人走上一個正確而又光明的道路,消除我們內心的貪婪、嗔恨和愚痴,開顯慈悲與智慧,解脫生老病死憂悲煩苦,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體動心靜),離苦得樂。
  • 這樣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印光法師嘉言錄》91、92
    (印光大師著/圓濤法師白話譯)【三、示修持方法】白話文:乙、明對治習氣91.心向外馳求,不知迴光返照。這樣學佛,很難得到佛法的實際利益。孟子說:「學問的宗旨沒有別的,就是把丟失的本心找回來。」你學佛卻不知道息心念佛,於儒教尚且沒有實際遵行,何況對於真實息心之法的佛教呢?觀世音菩薩反聞聞自性。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淨念相繼。《金剛經》所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不住色聲香味觸法而行布施,乃至六度萬行。《心經》說講的照見五蘊皆空。都是指人的活動離不開境識心三者結合的妙法啊。如果你一向專欲博覽,並不是沒有一點利益。奈何你業障未消,還沒有得到利益,卻先受到傷害了。
  • 學佛,誦經讀錯、讀漏字,會背因果嗎?3個故事告訴你真相
    學佛,是不是一個字都不能錯?錯了會怎樣?有人說會「背因果」。佛語說,如是因如是果。有人說,在野狐禪的故事中,就是因為一字之差,講經說法的法師落得500世野狐身。如果這樣,誰還敢學佛,誰還會去學佛?學習都是一個從不會到會的過程,出了錯字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帶著這樣的問題,我找到了我們熟悉的3個關於誦經讀錯字的公案,具體分析一下,什麼是如是因,如是果。
  • 聽高僧法師講《金剛經》:貪瞋痴
    本文系我看(聽)了一位高僧法師講《金剛經》的演講視頻後,經整理而成,純屬個人心得體悟。讀者自明。在本文開篇之前,我很想借這個機會糾正一下大家對佛教的看法。在我們平常生活當中,不少人一提到佛教,就常常聯想到宗教和迷信,這是有失偏頗的,嚴格來講佛教並不是宗教,至少不完全是,而是一門講「心」的哲學學問。
  • 淨空法師:為什麼要學佛,學佛就是把真我找回來,把假我放下
    為什麼不能往生?老師天天講經、天天在學習,甚至於很多人也發心出來講經的,最後往生沒份,可見得難,真難信!大多數人都信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他相信這個,不相信佛說的。釋迦牟尼佛說的不相信,對老師的教導也都存疑,不能完全接受,造成最後不能往生,繼續搞輪迴的結果,這個損失太大了。忍是安忍,一二三忍。  【解】《魏譯》云:「第一,第二,第三法忍。」
  • 學佛也需要「選專業」,你拜的哪位佛菩薩為師?
    大家可以想一想:為什麼會有八萬四千法門?佛法瀚如煙海,確實不假,但是佛祖設立八萬四千法門就是為了顯得內容多嗎?我認為不是。大膽的說一句,我認為:所有法其實只有一種法,所有佛其實也只是一位佛。寬謙法師講心經的時候說過一句話「正為利根示常道,曲為鈍根說方便」,簡單理解就是:如果你慧根具足,那就給你正常的傳授佛法;如果你根基還不夠好,那就採用一種方便理解的方式給你講解。所以,我認為八萬四千法門恰恰是為了各種各樣的人都可以順利地學習佛法,就像大學選專業一樣。
  • 佛教:四位高僧大德,告訴你不學佛一樣可以行善積德,不要愚痴了
    最近看到有師兄留言說;「沒學佛,就不能行善」這誰說的歪理邪說。不學佛就不能行善,這亦是錯誤的。沒學佛其實一樣可以行善,其只不過行善所得利益,與學佛之人並不一樣而已。學佛皈依之後去行善,會懂得回向,會讓功德更大。而沒學佛之人,雖是行善,但卻是獨享,所獲利益因此也就更小。普通人如何去行善,這六位高僧大德以身作則,告訴你答案!一、靈裕法師:慈悲又恭敬。
  • 請問法師:我學佛多年,卻還是事事不順,是因為什麼原因?
    很多人學佛,並不是因為尋求最終得了生脫死,成就道業,而是想尋求世間福德,增長世間的財富、事業等種種善果。但是在遇到求而不得的情況下時,就產生了諸多的煩惱和疑惑。為此淨土宗的大安法師,特意為大眾做了開 示,解決學佛者心中的疑惑。
  • 學佛就要學習佛的智慧
    不學佛就是糊塗人不學佛,就是糊裡糊塗過一輩子,永遠在六道裡頭流轉,無有出期,真可憐!誰能幫助我們脫離六道輪迴?除佛之外,沒有人能幫助。佛大慈大悲,到世間來應化,把六道輪迴,四聖法界,一真法界這些宇宙人生真相給我們說出來。六道,十法界,是什麼原因形成的,用什麼方法來解決,佛統統講得很清楚、很明白,讓我們生大歡喜心,真的是「佛氏門中,有求必應」。
  •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
    淨空法師如此評價103歲高僧夢參老和尚:這個老法師很難得佛門耆宿一代高僧夢參長老於2017年11月27日(農曆丁酉年十月初十)16時30分在文殊菩薩聖地五臺山真容寺安詳圓寂。世壽達到一百零三歲高齡,僧臘八十七。
  • 學佛三書(套裝三冊)
    聖嚴法師以真修實證的智慧,紮實嚴謹的學術素養,透過平實流暢的語言,領你進入佛陀的世界,契悟佛教的奧秘。《學佛群疑》:佛教相信神通和異能嗎?相信風水算命嗎?人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嗎?密宗是什麼?念佛能消災延壽嗎?持咒有用嗎?魔考是真的嗎?如何修行?如何禪修?個人自修和群體共修有什麼不同?佛教徒能賺錢嗎?能有感情生活嗎?佛教的生命觀合乎科學嗎?佛教的世界觀合乎現代科學嗎?佛教相信世界末日嗎?
  • 佛教:帶著「貪嗔痴」之心學佛,不僅無法解脫,反而要墜入惡道
    卍請您點擊上面的「關注」,和紅塵一起淨心學佛卍我們所有人學佛的目的可能都不一樣,但都希望自己能得到利益,無非大小不同而已。比如心量和願力大的想要當下頓悟,立地成佛,心量和願力中等的先求個自我解脫,也就是阿羅漢果再說,再小一些的求個天人之福,至不濟的也希望保住這個人身。
  • 『南懷瑾』釋迦牟尼佛為什麼說四依法?為什麼學佛先要了解四依法?
    有些論著得非常了不起的,但是到底還是菩薩們,是尊者們的著作,不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親口所講的原著。所以學佛,2、第一注意依經不依論。3、第二依法不依人。4、以佛法佛說的佛經的所講的佛法為標準。真正學佛,所以我們皈依佛、皈依法,以佛所說的,這個留下來的記錄,那叫做經典。
  • 釋迦牟尼佛:怎樣學佛即獲解脫,接受加持證成佛果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著不壞假名論》記載,在姚秦時代,《金剛經》首次譯出後,羅什弟子僧肇即作注釋,他將全經分為三章,即明境空、慧空、明菩薩空。他說:「三章之初,其文各現,前後相似,意不同矣。」隋代吉藏法師在《金剛經注》也說:「前周盡緣,後周盡觀,前周盡緣者,正教菩薩無所得發心,破有所得發心,乃至無所得修行,破有所得修行,故是盡緣也。今此章明無有發菩提心人,亦無有修行人,故是盡觀也。」學佛要發無所得心,放下有所得心,要無所得的去修行,放下有所得的修行,才是真實的修行。如果,執著有所得心,就不是真實的修行人,而是虛妄假名的修行人。
  • 《金剛經》:佛法講修心,這是要點
    佛法講什麼,這裡就說得清清楚楚了,佛法講修心。大家試想像一下,假如我們把身心世界統統都放下,內心就是徹底清淨的,無所謂得失,無所謂生滅,那就是菩薩;又假如一個人到達了這樣的心境,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來,與一般人會有什麼區別?在事相可以說沒有任何區別,區別在於心裡,那個心境不一樣。因而,我們學佛,不是要改變生活,而是為了改變心境。
  • 佛教與道教,學佛與學道,選擇哪一個更好?
    如果對佛法,有一定了解的人,就不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因為佛法上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站在佛教的角度去看,佛教與道教是一樣的,他們二者是不相上下,無有高低的。可有人會問,既然佛教與道教,沒有區別,為何學佛的人,要比修道的人更多?難道大家的選擇,不是因為佛法要更高明一些嗎?
  • 人如何用《佛法》衝破不好八字的束縛,學佛人改變命運必修
    昨日的文章《為什麼學佛、念經幾十年都不能受用?原來就是這些東西影響的》發表後,收到很多隨喜的居士希望我能每天多發一些這樣的善文,小編再次感謝大家的喜愛,我會堅持每日原創學佛的文章與大家探討、學習,感恩大家。
  • 都知道學佛,可你知道《心經》是怎麼念的嗎?
    即使不學佛,很多人也都知道佛教幾部經典《金剛經》、《地藏經》、《心經》等,也都知道佛教幾位慈悲度世的佛菩薩如:觀世音菩薩,如來佛祖、文殊菩薩、地藏王菩薩,還有事件以肉身廣益佛法度化眾生的著名禪師如:達摩祖師、法海禪師、玄奘法師等。進入佛門後,到底哪部經書在佛弟子心中位置最高?
  • 學佛:如何快速成就忍辱波羅蜜,一語驚心夢中人
    學佛一定要修忍辱波羅蜜,不然火燒功德林,得不償失。本文就和大家分享如何用最簡單的方式成就忍辱波羅蜜。廣欽老和尚講:人家侮辱我、欺負我、佔我便宜,如果我們能忍下來,不去斤斤計較別人佔我多少便宜,也不去掛礙它,這樣,不但宿世業緣消除,且當下便能平靜無事,又能增長福慧,延長我們的壽命。那麼如何成就忍辱波羅蜜,看到「忍」這個字大概都會有所啟發,上面一把刀,刀刃放在心上。世間人常說忍字頭上一把刀,說明「忍」是很難受的。《金剛經》云:「須菩提!